什麼是擇校
擇校就是在教育資源不夠均衡的情況下,選擇上一所好的學校。這種現象在小升初中顯得尤其突出。
由於教育水平的差異,很多家長不願意讓孩子參加電腦排位在本區上高中,都希望孩子能享受優質的教育。這樣就造成了北京的海淀、西城等區教育水平比較高的重點初成為擇校的熱門,例如人大附、清華附、北大附、實驗中學、四中、七中、三帆等。
在教育資源不夠均衡的情況下,家長使出渾身解數選擇上一所好的學校。這種現象在小升初中顯得尤其突出。
招收二百多人,來報名的就有四五千人的情況在這些優質中學非常常見,有的家長在小升初期間帶著孩子奔波在各個優質中學的測試地點。還有的家長甚至花費鉅額擇校費或者不惜通過買房調戶口等非常規手段讓孩子上到心儀的學校,並且每天花費很長時間來回接送。
***1***擇校生
是指畢業生未達到學籍所在區域所報考志願的學校錄取分數線,並且要求選擇非教育部門指定的普通學校就讀的學生。這部分學生除按規定繳納正常學費、課本費等費用外,還應按培養成本一次性繳納擇校費***後來規定繳納擇校費的學生不再繳納學費***。
因此,判斷“擇校生”有三點可以參考:一是分數夠不夠,二是有沒有“選擇學校”,三是選擇的是否為非教育部門指定的普通學校。
***2***擇校費
簡而言之,就是學生X從一個學校畢業後,向上一級的學校進行一個學習階段的學習,從而要選擇好壞學校學習,而教育局規定X學生如就讀所屬地區路段學校就讀,可不收取任何費用,而想不去該路段學校學習,就必須去別的學校,那麼就要交一定的擇校費。同時轉學也需要交擇校費。
家長擇校時要考慮清楚的那些事兒:
1、學校實力的決定因素:生源質量
判斷一所學校優劣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生源質量,點招人數多的肯定很好,共建、推優次之,特長、派位再次之。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受環境影響最大,所以才會有"小學看家長,初中看同學,高中看老師"之說。見賢思齊,孩子們追逐名校的目的也不光是為了師資、成績等因素,還有那傳統名校所散發的獨特氣質,因為在學校能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
例如北京四中,其點招人數非常之多,所以才有全部學員平行分班的魄力,單憑這一點在全北京也是絕無二家了,其他名校更多的則是靠實驗班出成績。
2、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因素:上學距離
個人認為孩子在上學路途上所花費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單程,不論是騎車還是汽車***,初中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課業壓力也最大,如果路程時間太長,不利於孩子的學習和休息,這對於十幾歲的孩子來說會非常痛苦,而且最關鍵的是一下子還要堅持三年!
3、明確高中的出路:本校高中or其他學校
選擇初中時,眼光必須放長遠些,要考慮到高中的出路。越是好的學校,中考時直升本校高中的機會越大,所以一般來看,選擇一所初中也就意味著要在這裡呆上6年***反之,如果孩子成績好的話,就算中考想考出來也很難~***。
如果孩子初中沒能如願考入理想學校的話,還有兩種"曲線救國"的方法:
1***根據中考招生傳統,找一所最靠譜的初中,力圖高中繼續衝擊:比如西城的十三分,雖然是一所區重點,但實力絕對了得,每年都會有1個班左右的畢業生考入四中高中部,成為了四中除本校以外的最大生源輸送地。
2***上目標校的民辦或分校:各大名校的民辦校,都有很多直升本校的名額,受到與本校學生的同等待遇,這也是現在民辦教育火爆的原因之一。
4、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問問自己最在意的是什麼
先說兩個真例項子:
例一:今年一個女孩子,放棄了去海淀某頂尖附中的機會,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十一學校,別人都在唏噓不已的時候,孩子母親的回答卻很從容:"妞妞是女孩子,我不想讓她太累,壓力太大,十一學校環境最好,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我孩子成績不一定最好,但心胸一定會特別寬廣…"
例二:去年一個男孩子,在拿到了某名校的船票之後,最後選擇去了一所校風嚴格的民辦校。母親是這樣回答我的:"孩子的父親是個軍人,但孩子特別散漫,我只想讓他鍛鍊一下,長大了像他爸爸一樣…"
這是兩位讓我特別敬佩的父母,睿智的甚至有些超脫…在更多人為學校名氣而著迷的同時,他們卻清醒的根據各自情況準確的找到了屬於自己孩子的位置。
競賽之路、中考之路、出國之路、追求成績、全面發展、清華北大、健康成長…這些您都為孩子考慮清楚了嗎?
小升初語文考試之各題型複習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