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論文範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3日

  音樂是美的藝術,是對自然、宇宙、生命美的讚歎,是人類心靈深處智慧和人格的流露,它蘊含著人性的柔美和天地的壯闊,喜歡音樂就是崇尚智慧的卓越和人格的高尚。下文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關於音樂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錄音效果影響因素與技術完善

  摘要:本文首先簡要分析了錄音效果的主要影響因素,並在此基礎上對完善錄音效果的技術手段和方法進行論述。期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對錄音效果的提升有所幫助。

  關鍵詞:錄音效果;技術;方法

  錄音是一種將聲音訊號記錄下來的過程,想要使錄音的音質達到最佳,就必須確保錄音效果。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有很多因素會對錄音效果造成影響。因此,必須應用有效的技術手段對錄音效果加以完善。藉此,本文就應用技術手段完善錄音效果的方法進行淺談。

  1 錄音效果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大體上可將影響錄音效果的因素歸納為以下幾種:

  1.1直接音與發射音

  在不同的現場環境中,直接音與反射音對錄音效果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所謂的直接音就是聽眾可以直接聽到的由揚聲器中傳出的聲音,而反射音則是由揚聲器發出的聲音經過室內的牆體、天花板、地板等物體反射出來的聲音。通常情況下,聽眾聽到的直接音越多,表明反射音越小,直接音一般都是具有可控性的聲音,而反射音卻很難進行有效的控制。直接音與反射音是同時存在的,調音師為反映聲音的現場感,常會採取多點拾音手段,若是兩種音的關係配比不當,便會導致反射音影響直接音的音質,這樣一來就會對錄音效果造成影響。

  1.2溫度與音速

  室內溫度是一個常被忽略的因素,但這個因素卻會對錄音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這是因為聲音的速度會隨著空氣的溫度及壓力的變化而發生改變,試驗結果表明,溫度越低,空氣中的分子密度越高,由此會使音速下降;空氣壓力越低,其中的分子會變得稀少,聲音的速度便會增加。如果錄音過程中,忽略了這兩個因素,極有可能使錄音效果受到影響。

  2 完善錄音效果的技術手段和方法

  2.1均衡器技術的運用

  作為一名優秀的錄音師,必須熟練掌握均衡器技術,並能將之合理運用到錄音過程當中,這有助於增強錄音效果。錄音師在對均衡器技術進行運用時,應具備豐富的經驗,由此能夠通過對聲音的比較鑑別,區分出正常的、好的聲音與不正常的、有缺陷的聲音之間的差別,在此基礎上便可利用均衡器對聲音進行補償。

  2.1.1藉助均衡器技術美化音質

  歌聲與樂器聲組成了一種比較複雜的音色,如果錄音時,樂器發出的聲音超過了歌聲,這樣錄製出來的聲音必然欠佳。而通過均衡器的運用,可以使歌聲與樂器聲達到一個均衡的效果,有利於增強錄音質量。

  2.1.2利用均衡器模擬效果

  均衡器能夠模擬出一些較為特殊效果,通過對聲音訊段、頻點的調節,即升高音調和減低音調,可製作出特殊的音效。這就要求錄音師在實踐中應當能夠很好地掌握頻段的特徵與音色,能夠對特定的頻段進行提升,從而實現對特殊聲音的模擬,以此來提升錄音效果。

  2.1.3運用均衡器完善效果

  錄音本身是一項較為複雜且技術性要求較高的工作,音質及聲音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而存在缺陷,此時便需要錄音師運用均衡器的修補技術對音質和聲音進行完善,以此來提升錄音效果。

  2.2調音技術的運用

  在對音樂進行後期處理的過程中,調音是最為常用的一種技術手段,製作節目時常用的調音裝置為調音臺,這種裝置具有對個獨立的輸入通道,能夠同時輸入多路訊號並根據一定的比例進行混合,各個通道的訊號完全獨立,可單獨進行頻率的放大和衰減、均衡及聲像定位。通過調音技術的合理運用有利於錄音效果的提升。

  2.2.1平衡音量

  在有樂隊演出的場合,需要在確保聲音平衡、協調的基礎上,突出重點,並注重整體效果,使層次更加分明。錄音師通過對HRF/LPF的操控,可以有效除去存在於低頻中的哼噪聲或是高頻中的嘶噪聲,有利於錄音效果的提升。

  2.2.2調整混響

  在錄音時,加入適量的混響,可以使音質得到改善。同時,在專業歌手的演唱中加入混響,可以使其聲音顯得更加豐滿,在一般歌手的演唱中加入混響,則能夠起到掩蓋聲音中的不足和缺陷的作用,從而使音色更為動聽,這樣錄音效果也就會更好。

  2.3音訊激勵器技術的運用

  2.3.1音質音色處理

  音訊激勵器可對錄音中的音質和音色進行處理,經過處理後的聲音更具力度感,這是由激勵器的工作原理決定的。激勵器在原生頻率當中加入了適量的二次諧波,由此可以起到改善聲音的作用。在運用過程中,調諧頻率的選擇較為關鍵,經過驅動和混合電平的適當調整能夠使聲音達到更佳的效果。

  2.3.2缺陷修補

  激勵器也具有修補缺陷的功能,其能夠對已錄製完成的錄音音響上存在缺陷的音樂節目進行修補。例如當錄音中的音響較大,混音不清時,可將該錄音輸入到激勵器的聲道當中,然後在2500Hz以上的頻率選擇適當的頻點,處理後的聲音與原生對比清晰度明顯提高,混響也隨之減小。此外,有些早期錄製的錄音節目,因受當是技術條件的限制,導致原生的頻響較窄,並且有較大的雜音,針對這一問題,可以藉助激勵器對其進行修補,由此能夠達到改善音質的目的。

  2.3.3增強效果

  在錄音過程中,激勵器能夠在不增加電平的情況下,使槍炮等音效產生出更具衝擊力和爆發力的震撼效果。同時還能使正常聲音的音色有所改變,如將頻率調諧選在較高的位置上,並對驅動電平進行調整,使其達到最佳狀態,這樣聲音效果便會有所增強。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錄音的實際操作中,絕大部分影響錄音效果的因素都可以通過運用相關的技術手段進行消除,由此能夠確保錄音的音質。為此,要求錄音師應當熟練掌握各種技術手段和方法,並能將之合理應用到錄音實踐當中,這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還能改善錄音效果。在未來一段時期,應當加大錄音技術的研究力度,出兌現有的技術進行不斷改進和完善之外,還應開發一些新的技術,使其能夠更好地為錄音製作提供支撐。

  參考文獻:

  [1] 安韶峰 . 淺談當前錄音技術發展水平與創作心裡美學的關係和作用 [J]. 現代音樂技術 ,20141:88-89.

  [2] 楚毅 . 數字時代錄音技術的特點及其發展趨勢探析 [J]. 黃河之聲 ,20129:99-101.

  篇2

  淺談培養高職學生鋼琴伴奏能力的策略

  前言

  鋼琴伴奏藝術具備較強的實用特性,依照長期鋼琴專業學生後期流動方向的觀察,很大一部分學生已經朝著鋼琴伴奏工作方向發展。現下鋼琴伴奏應用範圍極為廣闊,如為不同型別器樂伴奏,為歌劇、演唱、合唱排練、舞蹈訓練等提供適應條件,已經開始替代樂隊作用,並運用藝術形式加以表現,在系統實踐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和能效,在此基礎上的藝術價值效應應該引起相關專業學習人員的關注。

  一、不同觸控法的科學訓練

  首先,操作主體須將個人情感與力量集中分佈在指端之處,指尖要足夠靈敏,包括分寸感和控制力度都應該拿捏合理,確保在觸碰琴鍵的一瞬間,將最靈動的音色徹底綻放。

  其次,觸鍵初期動作不宜太快且力度要足夠均勻,如快速下鍵的慢動作播放效果一樣,其間應儘量杜絕手對鋼琴鍵盤的撞擊效果,必要時運用軟著來將其中多餘力量化解,真正貫徹音色連續與柔美的欣賞效果。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垂直於琴鍵手指需要稍稍仰平,令手指端部的肉墊儘量與琴面相接觸,因為指端畢竟與琴面接觸範圍不大,與同等力在小面積結構上表現的壓強必然有效減少,傳輸的聲音會顯得更加柔和一些,猶如瀰漫的煙霧般融合在一起,不存在顯著分界特徵。

  再次,伴奏期間操作人員的手臂與碗都要適當放鬆,全程關注體會重量的傳遞、轉移,使得人體手指、手腕之間靈活配合,在音符順勢流動的前提下,手指應該儘量貼近琴鍵。按照上述方式加以調整,指尖的相互依賴感會令現場音色銜接得足夠緊密,情感交流氛圍也能夠非同凡響。

  最後,附點音符、延留音與保持音的時值要儘量彈滿和準確,這類現象主要在多聲部鋼琴伴奏中出現。經過系統解析,相關實踐人員能夠清晰地斷定,伴奏中手指觸鍵部位、面積、動作快慢都會在不同層面決定聲音的明暗與薄厚效果,而鋼琴伴奏人員的演奏能力和技術功底就在指尖藝術功力上得到充分呈現。

  二、良好的速度、節奏銜接能力的訓練

  速度、節奏是音樂處理中的特殊元素,可以說是音樂的主體枝幹,甚至是旋律的脈搏。鋼琴伴奏者要在對不同型別作品創作背景和基礎性創作意圖加以分析的基礎上,合理掌控自身速度與節奏,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兼顧不同型別合作者在演奏速度和節奏上的需求。換個角度而言,即是伴奏者要控制好自身變速,確保能夠與不同人合作時保留節奏方面不同水準特徵,這一切結果都需要伴奏者對多變速度感和彈性節奏感等進行合理掌控,保證節奏感富有彈性且足夠嚴謹。只有這樣,伴奏者才能在此基礎上得心應手的進行所需節奏型別選擇與運用,靈活地應用特定節奏型別對音樂作品進行較完美的詮釋和表達,才能將音樂欣賞人員帶入到原定音樂情緒之中。有關細緻特徵主要藉助以下層面深刻表述:第一,在處理節奏性較強的作品期間,節奏表現形式要足夠鮮明。第二,抒情歌曲處理速度需要平穩,保證現場傾聽足夠流暢,代表作品如《月光的魅力》。第三,歌劇或藝術歌曲表演,主要依照核心內容進行情緒清晰化表達,畢竟歌劇中的節奏除錯活動,需要及時結合特定題材講述情境進行速度確認,其中宣敘流程一般不存在過多限制,詠歎調前後最好採用不同速度。

  三、音量合理運用的科學訓練

  在進行伴奏實踐演練活動中,涉及音量實際大小、力量層次和調配都屬於較為複雜的技術性問題,伴奏與合作人員之間音量比例必須足夠協調,以上任何因素都將直接決定音樂既定形象的塑造結果。有關這方面音量的安排主要藉助以下不同層面展示:

  一按照演唱聲部發揮多層次音量效應

  包括花腔女高音等形式伴奏音量處理都應該適當減小一些,而戲劇性的女高音一般會人為地進行偏高處理,具體幅度可透過劇情做出適當調整。男中音主要在《茶花女》中的在普羅文察地方中出現,伴奏人員可考慮應用適中音量;而《跳蚤之歌》主要利用男低音貫穿故事主線,因此伴奏音量處理上要有所加強。

  二透過鋼琴伴奏織體掌控力度層次

  在處理較小型的聲樂作品期間,涉及鋼琴伴奏形式具體會隨著主題做出適應性整改,須知這部分伴奏音樂元素主要貫徹烘托功效,在彈奏這類作品時,力度切勿過大,同時注意運用特殊處理方式,經常會對音樂綜合表現發揮出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在不同作品風格中掌控力度層次結構

  不同作曲家在特定伴奏作品表現力度要求上有所差異,在伴奏表演過程中,需要及時研究作曲家不同時期、不同形式的創作特徵,確保後期及時進行力度的合理選取與應用。

  最後,作為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其眼、腦、手要確保足夠協調統一。特別是在演練鋼琴伴奏環節中,相關專業人員的手指會在鍵盤上的對應運動實現從視覺到聽覺的轉化,十個手指的協調一致,有規律的呼應,使得不同靜態音符逐漸過渡成為極度富有生命力的音樂作品。我們可以儘可能不看鍵盤,用手指間的距離去感受琴鍵之間的距離,一般的伴奏中常常沒有標註指法,這就要求伴奏者要提前將樂譜中旋律性較強的重點樂段、前奏、間奏等部分進行科學地分析,在編排指法時儘可能地保證音樂旋律聲部的連續性,並且要將指法固定。

  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高職音樂專業發展成就不斷提升,對於高職音樂表演藝術專業的學生鋼琴伴奏能力的要求也變得更加嚴格起來,應儘量掌握良好的彈琴習慣、視奏方式和配合能力,須知現場演練期間涉及速度、節奏等因素將直接影響伴奏情感表現的效果。同時,還要認知伴奏能力的提升需要長久的努力與實踐來加以實現,只要堅持一顆好奇探索堅持的心,必定會在今後專業道路上愈走愈遠。

  參考文獻:

  [1] 潘倩霞 . 如何提高鋼琴伴奏能力 [J]. 音樂時空 理論版 ,2012,1307:144-148.

  [2] 徐晶 . 略論鋼琴伴奏者的必備素質 [J]. 科教文匯 上旬刊 ,2013,2510:118-126.

  [3] 劉可禕 . 淺析鋼琴即興伴奏中關鍵性音樂理論的研究與應用 [J]. 北方音樂 ,2011,1306:123-130

  篇3

  淺談中學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係與融合

  一、中學音樂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關係

  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的關係十分緊密。首先,教育目標的一致性。素質教育的目標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音樂教育的目標在於培養學生感受美、理解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使學生獲得審美的體驗,這與素質教育強調以審美為核心的教學理念完全一致;其次,結構要素的共同性。素質教育包含道德素質、情感素質、身心素質等多個子系統,而音樂教育能使這幾種素質得到有針對性地提升,所以音樂教育和素質教育在結構要素上具有共同性。

  二、中學音樂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融合

  1.道德素質

  每一位成功的音樂家都是道德典範,而每一首優秀的音樂作品都蘊含著高尚的道德情操,通過了解音樂家,體驗音樂作品,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薰陶和感染,淨化和昇華學生的道德觀。如貝多芬是“集古典之大成,開浪漫之先河”的音樂巨匠,26歲時,他的聽覺開始衰弱,這對一位從事音樂工作的人來說無疑是致命的,但貝多芬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藝術的執著追求戰勝了個人的苦痛和絕望,苦難成為他創作力量的源泉。《英雄交響曲》《第九交響曲》等都是他對生命不屈地吶喊。在生活和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學生如果能聯想到貝多芬,就會激勵自己克服困難,永不低頭。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主動挖掘作品蘊含的道德素質,陶冶和淨化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

  2.身心素質

  中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期,通過音樂教育,能極大鍛鍊學生的身心素質。首先,是身體素質,如歌唱。要想唱出美妙的聲音,學生必須藉助全身多個器官,使這些器官處於協調的狀態,胸腔、肢體、五官等都會得到相應地鍛鍊;其次,是心理素質。中學生心理問題頻出,導致一些極端情況發生,而音樂能動情移性、愉悅身心。當學生感到心情不佳、情緒低落時,可以從音樂中獲得慰藉。如一曲《命運》能夠讓學生及時從消極和苦悶中走出來;一曲《春江花月夜》能有效緩解學生緊張、焦躁的情緒。

  3.創新素質

  音樂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學科。首先,音樂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想象是創新的源泉,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如在音樂鑑賞時,當音樂作用於人的聽覺後,人會在腦海中形成對應的畫面,這些不同的感受正是學生個性化想象的結果;其次,音樂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各種音樂活動中,創新無處不在。如教師可舉辦一場音樂活動,讓學生大膽地進行整體構思、前期準備、訓練彩排、舞臺表演等過程,教師會收到意想不到的驚喜,這種驚喜正是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大膽創造的產物。中學音樂教育在培養學生創新素質方面具有特殊功效,教師應充分重視音樂教學的作用。

  4.綜合素質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科綜合的理念,要求教師通過具體的音樂材料建構起與其他藝術門類和學科的聯絡。當學生由此獲得更多的認識和感受後,自然就能提升綜合素質。如在教學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時,從歷史方面來看,學生能夠了解我國近代革命發展歷程;從美術方面來看,學生可以感受舞臺背景畫面和音樂的融合;從文學方面來看,朗誦詞、歌詞等可以給學生以文學美的享受。每首音樂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文化的集合體,所以教師應主動挖掘音樂本身和其他文化之間的關係,以合適的形式與音樂有機融合,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注學生素質的提升,是傳統教學容易忽視的問題,如果教師僅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提升,顯然不符合音樂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中學音樂教師更努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

音樂畢業論文範文大全
音樂論文的參考文獻
相關知識
音樂論文範例
音樂論文範例參考
音樂論文範文電子版
音樂論文範文
音樂論文寫作基礎範文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範例3篇論文範文
音樂論文的參考文獻
發表音樂論文
新聞學本科論文範例
通訊工程的畢業論文範例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