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類畢業生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音樂能提高人的審美能力,淨化人們的心靈,樹立崇高的理想。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究視唱練耳的學科綜合性

  摘要: 視唱練耳與其他音樂專業課有著密切的聯絡。視唱練耳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其他音樂專業課水平的提高。因此,教與學雙方只有把視唱練耳與其他各門專業課的學習結合起來,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視唱練耳 作曲分析 聲樂 樂理 和聲

  學科綜合性是近年來教育形式發展的新要求,也是視唱練耳課程發展的必然趨勢,它對於師範院校視唱練耳教學的改革有著重要意義。隨著社會對人才要求的提高,“通才型”的人才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青睞。這就需要學生掌握較為全面、帶普及性的音樂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視唱練耳作為師範院校音樂專業一門很重要的基礎課,它不僅僅是單純解決音準、節奏問題,而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貫穿著音樂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的互補與滲透,也可以說是音樂理論與專業技能在實踐中的再現。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學生在今後的實際工作中加以創造性的運用。所以,學科綜合性在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既使學生能全面地瞭解、掌握音樂作品,又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感到乏味。因此,堅持視唱練耳課的學科綜合性,加強視唱練耳課與其他音樂學科的聯絡是至關重要的。

  視唱練耳教學總的目的是提高學生識譜能力,訓練學生的音樂聽覺。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通常的教學中,主要通過視唱、聽寫和聽覺分析三個環節加以訓練。學生經過這三方面的嚴格訓練,應掌握正確的音準、節奏,能夠看譜即唱,同時具有一定的感情表達能力,能記一般歌曲和器樂曲片斷,唱出各種調式的音級和音程,判斷各種不同性質的三和絃及其轉位、大小七和絃及其轉位等等。從以上視唱練耳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中可以看到,這門課與其他課的聯絡是十分密切的。

  一、與基本樂理課之間的聯絡

  視唱練耳與基本樂理是兩門基礎課,視唱練耳這門課程需要樂理知識指導,樂理知識又必須通過視唱練耳的技能訓練加深理解和鞏固。因此,只有把二者緊密聯絡、結合在一起,互為補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在單音聽辨中,可以結合樂理中旋律音程的內容,把音與音之間進行的方向、兩音的距離、遠近關係融入進來,增強聽辨的準確性。

  2、和聲音程的聽辨,也要同樂理中的協和音程與不協和音程相結合如同是協和音程,而協和程度又不同,抓住兩音同時發聲時產生的效果,把聽辨音高和聲音色彩聯絡起來,提高聽辨能力。

  3、和絃的聽辨,要與樂理中和絃的種類、和絃的結構、和絃的排列、各種和絃的音響效果聯絡起來,從理論上弄清楚各種和絃的特點,去指導學生完成聽覺實踐,會使學生的聽辨力大大提高。

  4、節奏、節拍是音樂表現中重要因素,要牢記節奏是指音的長短關係,節拍是指音的強弱關係,二者極為密切,同時並存於音樂作品之中,弄清二者之間的關係,就會大大提高學生的視唱能力、節奏和旋律的聽寫能力。

  我國目前所使用的視唱教材,都是有調性的歌樂曲。在視唱每首曲子之前,讓學生分析、判斷曲子的調式、調性,把樂理課中調式的內容結合起來,既複習了樂理的內容,又通過理論指導實踐,使學生明白各音之間都在圍繞一箇中心音主音在運動,增強學生的調式、調性感,如樂理課還沒講到調式的內容,教師可簡單介紹判斷調式、調性的方法,為學習樂理打下基礎。

  二、視唱練耳與和聲之間的聯絡

  和聲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必修課,主要講授各種和絃的特性、連線方法、進行規律、音響效果以及和聲在作曲實踐中的應用等理論問題。和聲教學的目的,不是指導學生去做和聲習題,也不是背誦大量“規則”,而是為了實際應用,使學生在今後的工作中,能夠用已掌握的理性和聲知識和感性音響效果去解決實際問題。理性知識必須通過和聲教學來獲得,而體驗感性的音響效果,則需要結合視唱練耳課中的和聲聽覺訓練進行。對聽辨的性質、位置或連線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幾種錯誤,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糾正。學生了解了各種音程與和絃的音響特點、音響效果,掌握了和聲連線與解決的基本方法後,學習和聲理論才能取得顯著的效果。以上幾個方面,也充分體現了和聲課與視唱練耳課的相互聯絡和作用。因此,視唱練耳教學對和聲課所起的基礎性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三、視唱練耳與曲式作品分析課程的聯絡

  對於專業的音樂工作者,特別是從事專業創作的人來說,作品分析至關重要。而對作品的聽覺分析,同樣需要聽覺訓練的支援,並且隨著作品技術難度的增加對聽覺訓練的要求也在增加。因此,在我們的視聽教學過程中,曲式與作品分析的一些基礎知識,也必須同時作為理論部分融入到視聽過程中,為以後更高層次的理論學習打好基礎。由於曲式與作品分析課程所涉及的內容比之前所涉及到的理論知識更加高深,在視聽教學中可以對其中的一些淺顯內容如樂句、樂段、終止式、調式調性進行聽覺判斷與分析。對作品進行技術領域方面的分析是深入作曲家創作的必經途徑,是提煉音樂創作的深層技藝的重要手段。反覆進行這種分析與理解,可以擴大學生視野,幫助掌握理解作品內容。

  四、視唱練耳與聲樂的聯絡

  視唱練耳課對學生學習聲樂有著基礎指導作用,讓學生更快更準確地掌握聲樂作品,輔助聲樂教學,學生通過視唱練耳訓練輕鬆地駕馭聲樂作品。在師範院校的視唱練耳中,過去更多是注重學生唱準和聽辨能力,而忽視了在視唱練耳學習中的科學的發聲方法。對學生講解歌唱者正確呼吸、發聲技巧,對於視唱練耳教學是有一定意義的。均勻的氣息會使音準更為準確,正確的樂句呼吸能使作品的內容表達更為完善,發聲技巧的訓練也能拓寬學生的演唱音域和減輕他們的咽部疲勞。在注意發聲技巧和呼吸的同時,也應要求學生對待視唱曲應像處理聲樂作品那樣,對強弱、各種表情術語要有足夠的重視,以情帶聲,通過視唱練耳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因此,視唱練耳與聲樂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五、視唱練耳與鋼琴演奏的聯絡

  鍵盤教學與理論課、聲樂課同樣重要,學生通過學習要打好鋼琴演奏基礎,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培養伴奏能力和音樂表現力。因此,鋼琴教學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它與視唱練耳課的內在聯絡也是十分密切的。首先,教師不僅教鋼琴彈奏技巧和方法,而且要結合彈奏內容,對樂曲的調式、調性變換、作曲家的風格特點和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等諸方面,啟發學生傾聽、思考,最終通過演奏,表現音樂作品的豐富內涵。

  在視唱練耳教學中,我們曾有意識地利用學科聯絡,強調知識的“立體交融”,引導學生把單一學科的知識輸入,融會貫通地消化理解轉變成立體的知識輸出。這不僅僅改變了學生對學習視唱練耳課的看法它不僅僅是學習識譜、記譜而已,也激發了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更為重要的是它能較容易解決練習中遇到的困難。

  當然,利用學科聯絡進行視唱練耳教學,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視唱練耳教學中我們不能本末倒置,應分清主次,擺正學科的位置,積極的配合其他學科教學。

  總之,視唱練耳教學的技巧訓練與音樂的理論知識相互滲透、相輔相成。在我們的視聽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把這些相關的基本理論知識貫穿於教學過程中,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我們的教學內容,更好地完成視聽教學工作,培養高素質的音樂人材。

  參考文獻:

  ①陳雅先.《視唱練耳教學論》.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年5月

  ②尹正文.《視唱練耳教學法》.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③張曉行.《論聲樂教學中自我聽覺與客觀聽覺的差異》.《音樂天地》2003年第12期

  ④張繼農.《論視唱練耳教學中的綜合能力培養》.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增刊

  ⑤任志琴.《視唱練耳學科理論建設的多學科視角》.《星海音樂學學院學報》2008年3月第一期

  篇2

  淺談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異同

  摘要: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作為聲樂藝術中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喜愛。近年來,民族唱法大膽的吸收美聲唱法的精髓,美聲唱法也吸收民族唱法的優點,形成了民族化的美聲唱法和美聲化的民族唱法,兩者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但是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畢竟是經歷了悠久的歷史後而形成的,所以兩者在歷史發展、聲音本質、技巧運用以及藝術處理方面是不同的。正確的學習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演唱方法,並且正確的掌握兩者的演唱技巧循序漸近的培養自己的演唱能力,才能更好的演唱民族歌曲與美聲歌曲。

  關鍵詞:民族唱法;美聲唱法;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異同

  一、民族唱法的歷史與發展

  民族唱法,是我國人民根據自身的審美習慣,根據漢語言的發音吐字、在戲曲唱腔、民族自然唱法的基礎上,吸收西洋美聲唱法的優點,把演唱民歌和民族風格特色較強的歌曲作品時所採用的聲樂技巧統稱為民族唱法。一民族唱法要求有圓潤的嗓音條件、科學的演唱技巧、豐富的情感表現、鮮明的風格特色等。聲音聽起來明亮,位置靠前、語言清晰、演唱親切自然,提倡以情帶聲、聲情並茂;在呼吸的運用上,借鑑戲曲唱法中的“氣沉丹田”;在共鳴的運用上,更多的使用口、咽、腔與頭腔的共鳴,緊抓額竇、眉心,使聲音集中靠前。

  二、美聲唱法的歷史與發展、特點及要求

  一美聲唱法的歷史與發展

  美聲唱法,義大利文意思是美好的歌唱,主要是指17世紀產生於義大利的一種演唱風格及歌唱方法。美聲唱法誕生於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17、18世紀美聲唱法處於蓬勃時期,歐洲出現的閹人歌手將美聲唱法推向顛峰,這一時期是美聲唱法的黃金時期。

  二美聲唱法的特點

  1、美聲唱法講究聲部的劃分。

  2、美聲唱法講究聲區的統一。

  3、美聲唱法講究聲音共鳴的整體性。

  三美聲唱法的要求

  美聲唱法要求歌唱的發聲自然、聲音巨集亮、音色美妙清純,旋律音的連線勻稱而靈巧,裝飾音優雅而精美,歌唱風格真摯而富於感情。技法上主張開啟喉嚨,吐字清晰和良好的氣息支援 ,這樣可以使旋律演唱的更加華麗、靈活、圓潤。我們在上課的過程中一般都是先進行母音的發音,然後結合子音進行訓練,音量的大小是次要問題,訓練的目的主要是使聲音連貫、平穩、均勻。義大利著名歌劇作曲家羅西尼認為,美聲唱法應有三項要求:第一,具有自然優美的嗓音,在整個歌唱音域範圍內能將聲音保持均勻與統一。第二,通過嚴格訓練後,能夠很容易的演唱極為華麗的、具有高度技巧性的音樂作品。第三,通過聆聽和賞析義大利優秀歌唱家的歌唱並能融會貫通,充分掌握美聲唱法的風格。這三項要求給美聲唱法做了一個較為科學、完整的總結。

  三、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異同

  一兩者的不同點

  1.概念

  民族唱法只是一個較為籠統的概念,它包括了我國各地區、各民族的各種不同聲樂藝術形式和歌唱藝術風格,而美聲唱法則是起源於17世紀義大利的一種獨特的流派唱法藝術體系。

  2.形成

  民族唱法是根據人們自身的審美習慣、漢語言的發音吐字以及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凝聚而成的,而美聲唱法是要通過一定的訓練才能達到某種程度的,並且要求達到華麗的效果,裝飾性很強。

  3.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無論是在聲音的本質上,還是在技術的運用上都有比較明顯的差別。

  1音色。

  美聲唱法不論在哪個聲部,其音色均比民族唱法要暗一些。美聲唱法聲音要靠後一些,民族唱法聲音要靠前一些。特別是在換聲區與高音區,美聲唱法採用了“關閉唱法”,音色有一個明顯的由亮轉暗的過程。由於美聲唱法是在混合聲區,這種唱法在真聲的基礎上,隨著音高的上升,假聲的成分逐漸增多而變得以假聲為主。民族唱法雖然也採用了混合聲,並且借鑑了美聲高音區的轉換方式,但聲音明顯地要比美聲唱法的高音遮蓋聲要明亮,在中、低音區音色變化並不大。

  2排氣量。

  美聲唱法發聲時撥出氣息排氣量較大。在中低聲區要求像嘆氣那樣的排氣量,而發高音時則需要像對著遠處大聲呼喊一樣的排氣量,所以發出的聲音就顯得純厚寬廣,圓潤而富有穿透力。民族唱法則更多是遵循了我國戲曲唱法的呼吸原則、指導原則,講究氣量小巧纖細、抑揚有度,因此發出的聲音顯得秀麗纖巧。

  3共鳴。

  美聲唱法多采用鼻、咽、腔作其共鳴上的調節,一般喉頭位置放的較低、咽喉部位開口較大,發音管儘量放寬拉長,這樣可以使聲音保持平穩均勻,以得到最大的共鳴,這樣獲得的聲音量巨集大、富有穿透力,聲音聽起來靠後。民族唱法更多采用口、咽、腔與頭腔的共鳴,把聲音集中在眉心集中靠前,因此聲音聽起來靠前。但是民族唱法如果採用美聲唱法這種聲音靠後的聲音演唱富有民族風格的歌曲,則往往會失去原有的民族特色。

  4顫動的規律。

  按照歌唱時聲音顫動的規律,聲音振動幅度的大小隨著音的高低與音量的大小而發生變化。相對而言,美聲唱法由於採用了混合聲區和混合共鳴演唱,其聲音的顫動幅度一般都比較大。從聲音特點來說,是真假聲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著用;從共鳴來說,是把歌唱所能用到的共鳴腔體都調動起來。總之,美聲唱法是用混合聲區和混合共鳴演唱,聲音的顫動幅度要大一些,而民族唱法是遵循我國戲曲唱法的原則,講究氣息量小巧纖細,所以相對來說顫動的幅度要小的多。

  5語言。

  由於兩種唱法產生於不同的地域文化和語言環境,所以在吐字發音方面各具特色。美聲唱法的咬字、吐字和義大利語言的發音特點是直接相關的。義大利語的語音清晰、音序均勻、節奏明顯、母音平整而圓潤流暢,其中所有的母音都必須是響亮清楚的。我們平時在上課的過程中唱義大利歌曲時老師也要求我們要把母音字母唱清楚唱準確。我國民族唱法則植根於多彩多樣的民族語言特色,所以用方言母語演唱民族聲樂作品能更好地顯現個性特色。

  6兩者總體的不同。

  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的共鳴技術及歌唱共鳴效果的差異,主要來自於不同聲唱法則更為偏愛略帶掩蓋色彩柔和飽滿的嗓音效果;民族唱法在技術上強調區域性共鳴的應用,美聲唱法則注重整體混合共鳴的應用,強調把區域性共鳴柔和為一個統一的整體;民族唱法側重吐字與共鳴的結合,美聲唱法側重呼吸、發聲與共鳴的結合等等。

  二兩者的相同點

  1.民族唱法借鑑美聲唱法的優點

  我國傳統的聲音訓練與西洋美聲的訓練在許多方面是相通的,像氣息運用,美聲唱法強調深呼吸,橫膈膜控制氣息,而傳統的戲曲發聲訓練強調“氣沉丹田”,兩者都是要求有深沉飽滿的呼吸支託,所以在呼吸、共鳴和聲音的流暢、統一等方面,傳統的聲音訓練廣泛的吸收借鑑西洋美聲的訓練方法,把中國傳統的聲音訓練和西洋美聲先進的聲音訓練逐步結合在一起。

  從20世紀50年代以後,我國的民族唱法開始逐漸走向專業化,部分音樂院校開設了民族聲樂課程,設立了民族聲樂研究機構,在繼承了傳統戲曲、說唱民歌發聲方法的同時,大膽的借鑑了美聲唱法的發聲原理,吸收了美聲唱法在呼吸、發聲、共鳴等方面的優點,使民族唱法更加科學化。一些優秀的民歌手被送到音樂院校接受正規訓練,使民族聲樂步入一個正常的良性迴圈的發展 。

  2.兩者相互滲透

  近年來,民族唱法大膽的吸收了美聲唱法的精髓,在保持我國民族風格的原則上,在高音區的發聲方法上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解決了民族唱法中高音區的演唱問題,這是民族唱法的一個新突破。不僅如此,在我國通過美聲化的民族唱法,或通過民族化的美聲唱法同樣贏得了人們地認可和喜愛。如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巖口滴水》、《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等,在演唱時強調呼吸深度、聲音的暢通、胸腔、口咽腔、頭腔共鳴的混合使用等方面,均作出與美聲一致的要求,但某些要求又突出了民族的風格與特色,這便是美聲化的民族唱法。

  有的歌曲如《那就是我》、《我愛你,中國》。歌劇選段《不幸的人生》等,則屬於民族化的美聲唱法,雖然聽起來美聲味很濃,但是出自中國人手筆的作品,不論是旋律還是行腔都滲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理想,體現出中華民族固有的民族風格與特點,這便是民族化的美聲唱法。美聲化的民族唱法、民族化的美聲唱法是中西文化相互溶合,相互影響的結果,也是我國聲樂教育發展取得的一大成果。

  總之,聲樂藝術作為人類音樂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特殊的傳情達意的方式是任何一門學科都不能代替的。美妙的歌聲是人類的精神財富,是無價之寶。它可以使歌唱者自己感到無限的愉快和榮光,並能感動百千聽眾。每年中央電視臺舉辦的“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都受到許多人的關注,人們在欣賞美妙歌聲的同時,對各種唱法、歌手的表現進行了熱烈地探討和評論,這說明聲樂藝術在我國的逐漸普及和人們審美情趣的日益提高。隨著人類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相信聲樂藝術這朵奇花將會開放的更加絢麗奪目。

  參考文獻:

  [1] 李曉貳 《民族聲樂演唱藝術》. [M] .湖南文藝出版社.2003.9

  [2] 管謹義 《西方聲樂藝術史》.[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3

  [3] 劉大巍 夏美君 《聲樂藝術論》 .[M].學苑出版社 .2000.10

初中音樂教育論文範文
音樂學論文優秀範文
相關知識
音樂類畢業生論文
機械製造類畢業生論文範文
工商管理畢業生論文
金融畢業生論文
人力資源畢業生論文
酒店管理畢業生論文
關於小學語文教學畢業生論文範文
會計監管畢業生論文範文
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論文
財務管理畢業生論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