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說閱讀練習及答案
《童心說》是明代末期傑出思想家李贄的一篇議論文,收錄於《焚書》。李贄在童心說中主要闡述了“童心”的文學觀念。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童心說》閱讀材料
童心說
李贊***明***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蓋方其始也,有聞見從耳目而入,其長也,有道理從聞見而入,而皆以為主於 其內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聞見日以益多,則所知所覺日以益廣,於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務欲以揚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醜也,而務欲以掩之而童心 失。夫道理聞見,皆自多讀書識義理而來也。古之聖人,曷嘗不讀書哉!然縱不讀書,童心固自在也;縱多讀書,亦以護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學者反以多讀 書識義理而反障之也。童心既障,於是發而為言語,則言語不由衷;見而為政事①,則政事無根柢;著而為文辭,則文辭不能達。非內合於章美也,非篤實生輝光 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從外入者聞見道理為之心也。
夫既以聞見道理為心矣,則所言者皆聞見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雖工,於我何與?豈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蓋其人既假,則無所不假 矣。由是而以假言與假人言,則假人喜;以假事與假人道,則假人喜;以假文與假人談,則假人喜。無所不假,則無所不喜。滿場是假,矮人何辯也②。然則雖有天 下之至文,其湮滅於假人而不盡見於後世者,又豈少哉!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於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則道理不行,聞見不立,無時不文,無人不文, 無一樣創制體格文字而非文者。詩何必古《選》③,文何必先秦。
夫六經、《語》、《孟》,非其史官過為褒崇之詞,則其臣子極為讚美之語,又不然,則其迂闊門徒、懵懂弟子,記憶師說,有頭無尾,得後遺前,隨其所見,筆之 於書。後學不察,便謂出自聖人之口也,目之為經矣,孰知其大半非聖人之言平?縱出自聖人,要亦有為而發,不過因病發藥,隨時處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 闊門徒雲耳。醫藥假病,方難定執,是豈可遽以為萬世之至論乎?
然則六經、《語》、《孟》,乃道學之口實,假人之淵藪也,斷斷乎其不可以語於童心之明矣。嗚呼!吾又安得真正大聖人童心未曾失者而與之一言文哉!
[註釋]①見:通“現”。②矮人何辯:這裡以演戲為喻,矮人根本看不到,就無法分辨了。③《選》:指蕭統編的《文選》,又稱《昭明文選》。
***選自《明清文選》,有刪改***
《童心說》閱讀題題目
10.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辭不能達 達:暢達
B.詩何必古《選》 古:古老
C.目之為經矣 目:稱
D.因病發藥 因:根據
11.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表明喪失童心後造成的惡果的—項是
①發而為言語,則言語不由衷
②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
③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務欲以揚之而童心失
④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
⑤道理不行,聞見不立
⑥雖有天下之至文,其湮滅於假人而不盡見於後世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在當時不掃除‘道理聞見”的汙染,恢復人的本性,就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的文藝創作。
B.作者指出,後天得來的感性和理性易使童心失落。他告誡讀書人不要多讀書識理而壅塞童心。
C.作者通過“存童心”和“失童心”的對比,揭示了封建專制主義對人的個性和情感的殘酷壓制。
D.作者甚至直接把矛頭指向孔孟及儒家經典,流露出對個性解放、自由發展的強烈呼喚和追求。
13.把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非若學者反以多讀書識義理而反障之也。***3分***
***2***然則雖有天下之至文,其湮滅於假人而不盡見於後世者,又豈少哉!***4分***
***3***吾又安得真正大聖人童心未曾失者而與之—言文哉!***3分***
《童心說》閱讀題答案
10.B***“古”在此處為“推崇”意。***
11.C***③是講童心失去的原因, ⑤如果保有童心將會達到的效果。***
12.B***“告誡讀書人不要多讀書識理”誤,作者並沒有說不讀書,只是強調要像聖人那樣,縱使多讀書,也能守護童心,不使失落。***
13.***1***不像那些書生,反會因為比旁人多讀書識理而壅塞了自己的童心。***評分標準:“若”、“障”各1分,大意對1分。******2***既然這樣,那麼即使是 天下的絕妙文章,它們被假人埋沒而不在後世全部顯現的,又難道還少嗎?***評分標準:“然則”、“雖”、“見”各1分,大意對1分。******3***我又到哪裡去尋 找童心未泯的真聖人,與他一起探討作文之本呢?***評分標準:“真正大聖人童心未曾失者”定語後置、“一言”各1分,大意對1分。***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言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