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高考語文閱讀真題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0日

  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是高考語文複習的關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歡迎大家提升閱讀。

  陝西高考語文閱讀原文:

  悲劇產生於社會的矛盾、兩種社會力量的衝突。衝突雙方分別代表著真與假、善與惡、新與舊等對立的兩極,卻總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敗、死亡、毀滅為結局,他們是悲劇的主人公。因為他們的力量還比較弱小,還無法與強大的舊勢力或邪惡力量抗衡,正義的要求不能實現,於是形成了悲劇。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指出,悲劇描寫了比現實中更美好同時又是“與我們相似的”人物,通過他們的毀滅“引起憐憫和恐懼來使感情得到陶冶”,即產生淨化的作用。

  然而,悲劇不僅表現衝突與毀滅,而且表現抗爭與拼搏,這是悲劇具有審美價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魯迅說過:“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這種毀滅是抗爭、拼搏以後的毀滅,抗爭與拼搏體現了人的一種精神。古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為了人類從天上盜取火種,觸怒了主神宙斯,被鎖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鷹啄食肝臟,但普羅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後墜入深淵。羅丹的大理石雕塑《馬身人首》中,人臂絕望地撲向一個它所抓不到的目標,而馬足則陷於塵土不能自拔,表現出人性與獸性的衝突,象徵著靈與肉的鬥爭,具有強烈的悲劇性。可以說,沒有抗爭就沒有悲劇,衝突、抗爭與毀滅是構成悲劇的三個主要因素。

  悲劇的審美價值的載體只能是文學藝術。因為人生有價值的東西、美好事物的毀滅是令人傷悲的,因此現實中的悲劇不能作為直接的審美物件來欣賞,否則人就是泯滅了人性的人了。現實中的悲劇只能激起人的同情、義憤,迫使人採取嚴肅的倫理態度和實踐行動。民主革命時期,在演出歌劇《白毛女》的過程中,曾多次出現扮演地主黃世仁的演員被打甚至險遭槍擊的事件,這是人們以實際的道德評價代替了審美活動。現實的悲劇只在客觀上具有悲劇的審美性質,它們必須以文學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才能成為欣賞的物件,美學上所謂的“以悲為美”才能實現。

  悲劇成為審美物件只能以文學藝術的形式出現,原因在於它需要建立悲劇事件與人的心理距離。不僅遙遠的時間會使過去的現實悲劇的悲慘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時間間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現實。這裡還有一個空間的間隔,悲劇藝術展現的畢竟是一個人們不熟悉或有點陌生的空間,這就使人們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夠客觀、超然地看待。當然,在欣賞中審美主體可以“審美地”加入悲劇衝突,體驗悲劇客體的巨大和狂暴、悲劇主體的抗爭和悲痛,從而感受到強烈的震撼和刺激,獲得悲劇感和審美愉悅。

  悲劇表現的不是人生的歡樂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劇主體對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這是人類社會和人類活動中十分重要、嚴肅的一面。悲劇在表現對偉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毀的同時,更表現出無法摧毀的人的偉大和崇高。

  陝西高考語文閱讀題目:

  1.下列各項中,其性質不屬於原文所論悲劇的一項是*** ***

  A.在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中,祝英臺女扮男裝外出求學,為追求愛情自由,面對封建勢力的巨大壓力,拒絕委曲求全,最後觸碑殉情,化成蝴蝶。

  B.在甲午海戰中,清軍致遠艦在中彈累累、艦身傾斜、彈藥耗盡的情況下,開足馬力,衝向日本吉野艦,最後被魚雷擊中,沉人海中,200多名官兵壯烈殉國。

  C.在電影《狼牙山五壯士》中,五位八路軍戰士為了掩護大部隊撤退及當地群眾安全轉移,阻擊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進攻,彈盡糧絕之後,跳下懸崖。

  D.老舍筆下的祥子,純樸善良,勤勞能幹,有著駱駝般堅韌的精神度的沉重打擊之後,淪為自甘墮落的行屍走肉。在飽受舊社會、舊制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在悲劇衝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總是以失敗、死亡、毀滅為結局,他們是悲劇的主人公,即悲劇主體,而其對立面則是悲劇客體。

  B.在羅丹的《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靈和人性的象徵,馬身和馬足則是獸、肉和獸性的象徵,獸性和人性的矛盾構成了人間的悲劇。

  C.當悲劇以文學藝術的形式出現,悲劇事件與觀眾或讀者之間就會具有一定的心理距離,這樣人們就不至於獲得悲劇感,從而不至於介入悲劇衝突之中。

  D.悲劇主體的死亡意味著肉體力量的失敗,卻並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敗,所以說悲劇在表現偉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毀的同時,更表現出人的無法摧毀的偉大和崇高。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亞里士多德認為悲劇具有“淨化”作用。他所說的“淨化”,不是指受眾在生理上的發洩,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們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B.悲劇在表現衝突與毀滅的同時,也表現抗爭與拼搏,因此奴方力量越是懸殊,主體的抗爭越是艱難,所體現的精神就越強大,悲劇的審美價值也越高。

  C.在歌劇《白毛女》的演出過程中,扮演地主黃世仁的演員被激憤的觀眾毆打的事件,說明人們的實際道德評價是不可能把現實的悲劇作為審美物件的。

  D.人們之所以喜歡欣賞悲劇,是因為悲劇會引起人的悲傷、畏懼、憐憫,使人在強烈的痛苦中獲得一種快感,所謂“以悲為美”的意思全在於此。

  陝西高考語文閱讀答案:

  1、 B

  【試題解析】原文第三段“悲劇的審美價值的載體只能是文學藝術”和第四段“悲劇成為審美物件只能以文學藝術的形式出現”可以看出,而B項是現實中的真實事件,沒有上升到文學藝術層面,所以不屬於原文所論悲劇。

  2、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並整合文中資訊的能力。完成這類題目首先要準確找到選項和原文的對應資訊區域,分析資訊轉述過程中語義是否發生改變,特別要注意原文和選項中一些表明句子內部關係、程度或者判斷的詞。C項中強加因果關係。產生“心理距離”不是“不至於獲得悲劇感”“不至於介入悲劇衝突之中”的原因,原文中還有其他原因:“時間原因”和“空間原因”。“這樣”、“從而”有誤。

  3、D

  【試題解析】“悲劇會引起人的悲傷、畏懼、憐憫”,根據原文資訊這應該是“現實悲劇”引起的;“在強烈的痛苦中獲得一種快感”不當,原文是“體驗悲劇客體的巨大和狂暴、主體的抗爭和悲哀”“從而感受到強烈的震撼和刺激,獲得悲劇感和審美愉悅”。

遼寧高考現代文閱讀真題答案
新疆高考語文文言文訓練題及答案
相關知識
陝西高考語文閱讀真題答案
上海高考語文閱讀真題答案
四川眉山中考語文閱讀真題答案
陝西高考語文試卷真題
烏魯木齊中考語文閱讀試題答案
山西高考語文閱讀強化題及答案
山西高考語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西藏高考語文閱讀習題及答案
廣西高考語文閱讀訓練題帶答案
陝西中考語文閱讀題答案解析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