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秋宗璞閱讀練習及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宗璞的《報秋》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對比的運用是《報秋》這篇文章突出的藝術表現手法。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報秋》閱讀練習及答案,希望能幫到你。

  宗璞《報秋》閱讀材料

  報秋

  宗璞

  ①似乎剛過完了春節,什麼都還來不及幹呢,已是長夏天氣,讓人懶洋洋的像只貓。一家人夏衣尚未打點好,猛然卻玉簪花那雪白的圓鼓鼓的棒槌,從擁擠著的寬大的綠葉中探出頭來。我先是一驚,隨即悵然。這花一開,沒幾天便是立秋。以後便是處暑便是秋分便是寒露,過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的怎麼得了!

  ②一朵花苞鑽出來,一個柄上的好幾朵都跟上。花苞很有精神,越長越長,成為玉簪模樣。開放都在晚間,一朵能持續開一晝夜。六片清雅修長的花瓣圍著花蕊,當中的一株頂著一點嫩黃,顫顫地望著自己雪白的小窩。

  ③這花的生命力極強,隨便種種,總會活的。不挑地方,不揀土壤,而且特別喜歡背陰處,把陽光讓給別人,很是謙讓。據說花瓣可以入藥。還有人來討那葉子,要搗爛了治腳氣。我說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是一種玉簪花精神罷。

  ④我喜歡花,卻沒有侍弄花的閒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時要點草花種種。有一種太陽花又名死不了,開時五彩繽紛,雜在草間很好看。種了幾次,都不成功。“連死不了都種死了。”我們常這樣自嘲。

  ⑤玉簪花卻不同,從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長。往後院月洞門小徑的兩旁,隨便移栽了幾個嫩芽,次年便有綠葉白花,點綴著夏末秋初的景緻。我的房門外有一小塊地,原有兩行花,現已形成一片,綠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隱約如綠波上的白帆,不知駛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葉中,會藏著一些小活物,嚇人一跳。玉簪花下卻總是乾淨的。可能因氣味的緣故,不容蟲豸近身。

  ⑥花開有十幾朵,滿院便飄著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種清香。它的香比較強,似乎有點醒腦的作用。***採幾朵放在養石子的水盆中,房間裡便也飄散著香氣,讓人減少幾分懶洋洋,讓人心裡警惕著:秋來了。

  ⑦秋是收穫的季節,我卻兩手空空。一年,兩年過去了,總是在不安和焦慮中。怪誰呢,很難回答。

  ⑧久居異鄉的兄長,業餘喜好詩詞。前天寄來南宋詞人朱敦儒的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開,自歌自舞自開懷,無拘無束無礙。青史幾番春夢,紅塵多少奇才,不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在。

  ⑨我把“領取而今現在”一句反覆吟誦,覺得這是一種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實不必深杯酒滿,不必小圃花開,只在心中領取,使得逍遙。

  ⑩領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獲得的意思。那麼,領取秋,領取冬,領取四季,領取生活罷。

  ***11***那第一朵出現已一週,凋謝了。可是別的會一朵朵再接上來。圓鼓鼓的花苞,盛開了的花朵,由一個個柄擎著,在綠波上漂浮。

  宗璞《報秋》閱讀題題目

  1、本文是作者見 報秋,生髮感慨而寫的一篇抒情散文。

  2、作者在第①自然段中寫看到玉簪花開,“先是一驚,隨即悵然。”作者吃驚是因為 ,聯絡全文,作者悵然是因為 ,聯絡全文,作者悵然是因為 。***不超過10個字***

  3、第③自然段採用了什麼寫作手法?具體分析。

  4、賞析文中劃直線的句子。

  ①當中的一株頂著一點嫩黃,顫顫地望著自己雪白的小窩。

  ②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隱約如綠波上的白帆,不知駛向何方。

  5、第⑥自然段劃波浪線的句子採用了什麼寫法,其用意是什麼?

  6、有人認為文章的題目改為“玉簪花”更好,你的意見呢?請簡述理由。

  宗璞《報秋》閱讀題答案

  1、玉簪花

  2、沒幾天便是立秋 收穫季節卻兩手空空。

  3、託物言志,用玉簪花把陽光讓給別人,花葉可入藥來象徵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的無私奉獻精神。

  4、①這句話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地寫出了玉簪花開放時美豔嬌羞的情態,表達了作者對玉簪花的喜愛之情。②這句話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白色玉簪花在綠葉襯托下好似白帆盪漾的情態,突出作者對玉簪花積極樂觀生活態度的讚美。

  5、對比。寫出了玉簪花香氣的與眾不同,突出玉簪花的香氣可以讓人警醒的作用。

  6、我認為不能改。因為“報秋”這個題目能引發讀者的聯想和閱讀興趣。文章不僅是為了介紹玉簪花,更為重要的是由花及人,告訴人們面對現實,抓住現在,不要虛度年華。


  

我們為何壓不住火閱讀題答案
華夏大地竹子的樂園閱讀答案
相關知識
報秋宗璞閱讀練習及答案
中秋溯源閱讀練習及答案
回孃家秋子紅閱讀練習及答案
呂氏春秋去私閱讀練習及答案
呂氏春秋勸學閱讀練習及答案
國學大師饒宗頤閱讀練習及答案
漁翁柳宗元閱讀練習及答案
漁翁柳宗元閱讀練習及答案
呂氏春秋尊師閱讀練習及答案
呂氏春秋尊師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