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大禹陵閱讀答案
大禹是一種道德和法度的象徵,他知天命而盡人事,一方面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一方面對未知的自然規律採取敬畏態度。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巍峨大禹陵》閱讀材料
⑴大禹陵在紹興市東南會稽山,禹陵旁有禹廟,為供奉和祭祀大禹之所。大禹,姓姒氏,為黃帝之玄孫,帝顓頊之孫。據史書記載,大禹治水時,曾到過當時的古越茅山,並更名茅山為會稽。禹繼帝位後十年,東巡至於會稽而崩,葬於此,故稱禹陵。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上會稽,祭大禹”,為一時盛事。後代帝王也多有祭祀,百姓則每年都要舉行祭禹活動。有“北祭黃陵,南祭禹陵”之說。
⑵沿著禹陵石階緩緩而上,兩旁山色青青,氣象莊嚴肅穆。進入禹廟大殿,大禹塑像高大威武,朝服冕旒,神情莊重。背後繪有九把斧鑿,象徵大禹疏通九河的功績。兩旁有兩聯曰“江淮河漢思明德,精一惟微見道心”,“不矜不伐拜嘉言賢無遺野四海攸同,乃聖乃神疏九河人免為魚萬世永賴”,對大禹生平作了一個很好的概括。
⑶面對巍峨大禹陵,我不禁陷入深思。
⑷在歷代帝王中,大禹四千年來一直受到人民的尊敬,歷代香火綿延,而帝王將相、文人士大夫也對他推崇備至,把他作為古代賢君的代表,這無疑和大禹平成水土、疏通九河的功業有關,同時,也由於在大禹的身上體現著一種後世儒家的理想精神。據《史記》記載,“禹為人敏給克勤,其德不違,其仁可親,其言可信,聲為律,身為度,亹亹穆穆”,本身即是一種道德和法度的象徵。當舜之時,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禹在接受了治水重任後,深知任務的艱鉅性,首先是以一種克己恭敬、精勤不懈的態度來從事工作的。傳說中,他的父親鯀是用獲取上帝息壤的辦法來堙堵洪水的,這是一種把希望寄託在神物上的態度,以為沾取天帝的靈光,就能大功告成。大禹則不然,他知天命而盡人事。一方面,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特別是自己以身作則,身先士民,“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陸行乘車,水行乘船,山行乘檋***jú,一種登山鞋***,泥行乘橇;左準繩,右規矩,行山弒定高山大川”。另一方面,則對未知的自然規律採取一種敬畏的態度,“薄衣食致孝於鬼神,卑富室致費於溝域”。所謂“鬼神”後人常解釋為造化之跡,也即是當時人們尚未能弄懂的自然現象。大禹廣納嘉言,細察地理。在這裡,我們看不到“人定勝天”、“征服自然”的輕妄,而是一種孜孜砣砣、謹慎務實的精神。這種現實精神正是後世儒家所推崇的。
⑸體現在大禹身上的另一美德,則是他不伐善、不矜能、虛己求賢的謙虛態度,而這種態度,同樣是後代儒家修身之基。孔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大禹當然明白他所從事的事業是前無古人的,在當時歷史條件下,要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必然充分依靠民眾的力量和智慧,所謂“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尚書·皋陶謨》***。因此他蓑衣芒鞋,不辭辛勞,向田夫野老、民間賢達請教,儘可能地採納各種合理意見,以至於“嘉言罔攸伏,野無遺賢”***《尚書·大禹謨》***。凡有功,不自居;凡有過,不自免,“克勤於邦,克儉於家,不自滿假”***《尚書·大禹謨》***。這種虛懷若谷、不自滿、不浮誇的品質,正是中國文化對聖賢的要求。而由此形成的君子在位、小人在野的局面,又是儒家賢人政治的理想狀態。
⑹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禹是天人合一觀念的化身,在禹的身上寄寓著儒家以道自任的思想和對天道的體認。當舜之時,滔滔洪水方割,浩浩懷山襄陵,人或為魚鱉。自然災害直接導致了政局不穩、人心不安。人心不安,以使人們無暇顧及對“天道”的體認、真理的追求,所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而大禹於滄海橫流之中,以身體力行來體現中正之道,既不驕傲,也不輕信,精誠專一,不稍懈怠。大禹治水的過程,既是造福於民的過程,同時也是王道的推行過程,更是古代君子內聖外王人格的實現過程。人或為魚,其實暗示著原有價值的“禮崩樂壞”。而人居平土,魚歸水淵,則暗示著秩序的重建,禮教的確立。大禹的身上,寄寓著中國文化的理想。
⑺走出禹廟,春風駘蕩,搭起不久的祭臺宛在,可見功過自在人心,這時便很自然地想起辛棄疾的詞《生查子》:
悠悠萬世功,砣砣當年苦,魚自入深淵,人自居平土。 紅日又西沉,白浪長東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巍峨大禹陵》閱讀題目
15、文中第4自然段中說“也由於大禹的身上體現著一種後世儒家的理想精神”,這種“後世儒家的理想精神”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請分條回答。***6分***
16、從全文來看,作者認為人們對大禹推崇備至,把他作為古代賢君的代表,除了大禹建立的功業外,還有哪些原因呢?請分條回答。***6分***
17、文章末尾引了辛棄疾的《生查子》一詞,起到什麼作用?***6分***
18、這篇文章是一篇遊記,與一般遊記相比,本文寫法上有什麼特點呢?***4分***
《巍峨大禹陵》閱讀答案
15. ① 禹本身即是一種道德和法度的象徵。② 他以一種克己恭敬、精勤不懈的態度從事工作。③ 他知天命而盡人事,一方面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一方面對未知的自然規律採取敬畏態度。
16.① 大禹身上體現著一種後世儒家的理解精神。② 大禹身上體現著不伐善、不矜能、虛己求賢的謹慎態度。③ 大禹是天人合一觀念的化身,他的身上寄寓著儒家以任的思想和對天道的體認。
17.① 表達緬懷大禹功績和敬仰之情。② 點明深化文章主旨。③ 使文章內容豐富,增加文采。
18.① 沒有側重對遊覽景物的描述,而是側重對古人古事的議論,發表自己的見解。② 這樣的寫法很新穎,吸引人。
雨說鄭愁予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