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牘經典書法作品
簡牘是中國古代以經過整治的竹 、 木為記錄載體的文獻。“簡”是用竹、木削成的長條;“牘”是用木間或用竹剖成的板片。上面的文字是用毛筆書寫的。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簡牘簡介
簡牘是古代書寫有文字的竹片或木片。其中竹製的叫竹簡或簡稱簡,木製的叫木牘或簡稱牘,合稱簡牘***由於竹簡的數量較多,有時也通稱作“簡”,其實是包含了木牘在內的意義。***
簡牘是在紙普及之前用來記載的載體。現在發現的簡牘的年代主要是戰國、秦漢、三國,最晚至西晉。簡牘可以用線繩或牛皮繩編連起來成書。
簡牘是中國古代以經過整治的竹 、 木為記錄載體的文獻。“簡”是用竹、木削成的長條;“牘”是用木間或用竹剖成的板片。上面的文字是用毛筆書寫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已有“冊”字,故有學者認為殷商時期已利用簡為書寫材料。已發現的時代最早的簡是戰國初期的。根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可知,簡牘文獻流行於先秦,兩漢時期最盛,直到東晉末年才被已發明四五百年的紙質文獻所取代,作為主要的文獻形式在中國使用的時間長達千餘年。
書法中古紙鑑賞祕要
明清以來,生產了大量高檔藝術加工紙。這些紙張原料講究,製作工藝精良,花色品種繁多,大部分是御用專用紙。這些形式裝飾美,有極高的藝術的紙隨著明清賞玩珍藏之風的高漲也被文人墨客們所鑑賞收藏而不用之。
鑑別古代各種紙箋的水平,首先要熟悉掌握各個時代紙質和各種紙的製法特點、形式、裝飾圖案等情況,再利用現代專們的分析儀器,進行測定。我們要從實踐中掌握鑑別真、偽古紙,傳達室世的真品古紙,其特點是顏色顯得淡舊,而且比較光滑勻淨,無雜漬。表面看紙顯舊色,但內裡必然是新的;凡是厚型的古紙,一般情況很脆,容易破裂。破裂後呈小塊,多有斜紋。
而偽造古紙則相反,顏色無自然退化的舊色,如有舊色也是利用染色染成,顏色呈顯鼠灰或麥黃色,氣色鮮活不沉重,表裡染成一體。偽古紙薄的性脆,易碎裂;而厚型的不易碎裂,如破裂狀是塊較大,是直紋性。
對古紙的鑑別方法掌握後,利用這些知識對鑑別古代書畫作品和古代版本書籍的時代、真偽都是非常有好處的。中國許多珍藏千年的書畫墨跡,均為用宣紙製作的而能儲存至今,所以在鑑別古紙的同時,我們要對書法繪畫的時代、風格特點、名家名畫的區別的知識進行學習、鑑賞、鑑別,這是不可缺少的一方面。
簡牘書法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