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值日生教育隨筆
幼兒園教育質量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學前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閱讀!
篇一
幼兒園的教育是一種養成教育,教育目標應指向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能力,在此基礎上才談得上引導幼兒為他人、為集體服務。也就是說,幼兒的服務意識和能力的形成是從自我服務到為他人服務再到為集體服務的,若違背此規律,問題會頻頻出現。如果開展值日生工作的目的是希望約束、監督其他幼兒的行為,就會致使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陷入被動,而難以使良好的行為內化,一旦脫離約束和監督,看似已養成的行為習慣就會不復存在。這樣不利於幼兒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意識和能力的發展。因此,對於值日生工作,我有以下建議:
1.值日生的主要工作不宜定位於管理、監督、約束他人,否則容易造成幼兒對“特權”的嚮往或退縮式社交行為的發生。
2.自幼兒2歲起就要逐漸培養他們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不宜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以免剝奪幼兒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機會,使他們養成過於依賴的不良習慣,影響其主動性、獨立性的發展。教師即便安排了值日生為集體服務,也要引導每個孩子自我服務,而不是把工作全部轉嫁到值日生身上。
3.要形成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值日生工作評價機制。評價不應僅是教師的權利,應更多引入幼兒主體性評價機制,從而激勵和推動個人內化行為,養成習慣,形成品格。
篇二
為快樂值日支招
我今年也正好帶中班,並在班裡開展了值日生活動,目的是激發幼兒產生“我長大了”的自豪感以及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產生為集體服務的願望。在此,結合案例中教師的困惑,分享一些我們的經驗。
1.激發成長的自豪感
從小班升人中班,我們在班級環境中設定身高尺,鼓勵幼兒去量一量,讓他們發現自己又長高了,從而產生“我長大了”的積極情感體驗。接著,我們引導幼兒討論“與小班相比,我又學會了做哪些事”,讓幼兒在心理層面感知自己的成長,從而願意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
2.引發對集體的責任感
案例中的教師通常會在離園前選出當天活動中表現較好的幼兒擔任第二天的值日生,意在激勵幼兒想當值日生的願望。可是,這會讓孩子們誤認為只有表現好才能當值日生,從而使值日生成為擁有“特權”的人。我們應引導幼兒認識到每個人都是集體中的一員,大家的權利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義務去為集體服務。所以,值日生宜通過小組輪流的方式產生。我們將班裡幼兒分為五個小組,週一到週五,每天輪到一個小組的幼兒當值日生,這樣幼兒也容易記住。
3.引導幼兒自主討論值日生工作內容
案例中的教師提到“值日內容是幫助老師分發和整理學習用品……”,區區一個“幫”字,就將主體變為了教師。其實,值日的內容可以由幼兒自主制訂。我們會引導幼兒討論在早晨、中午、下午等時段值日生分別可以做什麼。如,他們提出,展間可以照顧自然角、擺放運動器具等;中午可分發碗筷、打掃衛生等;下午離園前可進行物品的收拾整理等。幼兒討論後將這些工作畫下來貼在班級值日表上。我們發現,幼兒更樂於執行自己制訂的工作任務。
4.鼓勵幼兒學習合作
案例中菲菲因為來遲了,只剩下澆花的工作了,就不樂意了。其實,值日工作不宜人為地分工過細,要引導幼兒認識到“合作力量大”。一個小組是一個小集體,值日工作一起做,就會完成得又快又好,也不至於出現有的工作大家搶著做、有的工作沒人願意做的現象了。
5.引導幼兒感受值日的樂趣
我們特意購置了適合幼兒用的小掃把、小簸箕、小拖把、小水壺等,這更激發了值日生勞動的樂趣。對於認真負責的值日生也可以適當給予獎勵,但和物質獎勵相比,精神獎勵更加重要,要使幼兒從內心感到滿足,從而勳口感受到為集體服務的樂趣。
篇三
我班的值日活動進行一段時間後,我們發現有些工作並不適合成為值日生的任務。比如照顧植物,自然角的植物都是孩子自己種植的,孩子們有空時就會去看一看、澆澆水,那麼值日生實際上沒有事情可以做了。整理遊戲材料的工作也不適宜讓值日生來完成,以前遊戲結束時,孩子們都是自己整理好用過的遊戲材料的,可是有了值日生後,有的孩子反而認為這是值日生該做的工作了,漸漸地,很多人都不願意被分到去整理遊戲材料了。還有桌面的清潔和消毒工作,保育老師在做這些工作時都是帶上橡膠手套的,用以保護雙手,而孩子們沒有適用的手套,所以也不適宜做。但有的活動需要多人合作來完成,比如整理大型戶外活動器械,由孩子個人來完成有時比較吃力,因而適合設立值日生崗位來協助完成。由此,我們調整了值日的內容:整理戶外活動器械,分發操作材料,分發飯菜、點心、碗、筷,等等。這樣,任務更集中和明確了,孩子們再也沒有出現相互推諉的現象。
幼兒園大班隨筆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