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的雕刻閱讀答案
羅丹用雕刻自由抒情,捕捉他想象世界中的諸影,諸相。雕刻是他恣意歌唱的語言。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羅丹的雕刻》閱讀材料
雕刻的發生源自一種人類的崇拜心理,無論是對神祕力的崇拜,對神的崇拜,或者對英雄的崇拜。把神像放在神龕裡,把英雄像放在廣場的高偉基座上,都表示這一種瞻仰或膜拜的情操。雕刻家把神與英雄的形象具體化。他的創作是社會交給他的任務。所以雕刻家在工作中,雖然有相當的自由,可以發揮個人才華,但是無論在內容上,在形式上,還要首先服從一個社會群體意識長期約定俗成的要求。有時,我們在廟宇裝飾、紀念碑細部也看到日常生活的描寫,有趣而抒情,然而那是附帶的配曲。
羅丹的出現,把雕刻作了根本性的變革,把雕刻受到的外在約束打破。他不從傳統的規格、觀眾的期待去考慮構思,他以雕刻家個人的認識和深切感受作為創造的出發點。雕刻首先是一座藝術品,有其豐富的內容,有它的自足性,然後取得它的社會意義。所以他的作品呈現的時候,一般觀眾,乃至保守的雕刻家,都不免驚駭,繼之以憤怒、嘲諷,而終於接受、欣賞。他一生的作品,從最早期的《塌鼻的人》《青銅時代》,一直到他最晚年的《克列蒙梭》《教皇伯諾亞第十五》都受到這樣的遭遇,只不過引起的波瀾大小不同而已。
欣賞羅丹畢生的作品,我們也就鳥瞰了人的生命的全景。從嬰孩到青春,從成熟到衰老,人間的悲歡離合,生老病死,愛和欲,哭和笑,奮起和疲憊,信念的甦醒,絕望的呼訴……都寫在肉體上。
他說“忠於自然”,而在他的手中,人體已經開始扭曲,破裂;他說“尊重傳統”,然而他已經把雕刻從紀念碑功能中游離出來。他所做的不是凱旋門,而是“地獄之門”。這是一大轉變。凱旋門歌頌歷史人物的豐功偉績,而“地獄之門”上沒有英雄。“地獄之門”其實也可以稱作“人間之門”,而羅丹所描述的人間固然有鮮美和酣醉,但也瀰漫陰影和苦難,煩憂和悲痛,奮起和隕落。羅丹用雕刻自由抒情,捕捉他想象世界中的諸影,諸相。雕刻是他恣意歌唱的語言。在羅丹手中,塑泥變成聽話的工具,從此,在他之後的雕刻家可以更大膽地改造人體,更自由地探索嘗試,更痛快地設計想象世界中詭奇的形象。現代雕刻從此可能。
說他的雕刻是最雕刻的雕刻是可以的,因為雕刻本身取得意義;說他的雕刻破壞雕刻的定義,已經不是雕刻,也是可以的,因為雕刻不僅具有堅實的三度實體的造型美,而且侵入詩,侵入哲學。說在他的作品裡,我們看見雕刻的源起是可以的;說在他的作品裡,我們看到雕刻的消亡也是可以的。因為他的雕刻在生命的波瀾中浮現凝定,生命啄破雕刻的外殼又一次誕生。
他說:“在做藝術家之前,先要做一個人。”每天有那麼多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從世界的各個角落來到巴黎羅丹美術館,在他的雕像之間徘徊,沉思,因為那些青銅和大理石不只是雕刻,那是,用他自己的話說,“開向生命的窗子”。***有刪改***
《羅丹的雕刻》閱讀題目
16.請簡要概述第一段的論述層次。***6分***
17.羅丹給雕刻帶來的“根本性的變革”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6分***
18.請結合文章,闡釋文末“開向生命的窗子”的內涵。***6分***
《羅丹的雕刻》閱讀答案
16.【答案】首先指出雕刻的發生源自人類的崇拜心理,接著論述雕刻家的創作要服從於約定俗成的社會要求,最後補充說明雕刻對日常生活的描寫只是配曲。
17.【答案】在雕刻觀念上,羅丹是以雕刻家個人的認識和深切感受為出發點進行創作;在雕刻內容上,羅丹的雕刻體現人的生命全景;在雕刻形式上,突破具體形象的表現手段,大膽改造人體,恣意表現生命,自由表達想象中的詭奇形象。
18.【答案】雕刻開啟了以生命為表現內容的歷史;雕刻成為人們思考生命的載體;雕刻呈現了羅丹對生命的思考與想象;雕刻帶給藝術家們以創作的啟示。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腳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