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你的學習思維模式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6日

  學習最快的方法是用到什麼學什麼,然後等你自身到達一定高度以後再去補全自己的理論知識。也就是以實用主義作為學習評判的標準。

  這裡所說的實用主義並不等同於廣義上的實用主義,因為它其實並沒有功利的影子,這裡所言的實用主義也注重目的性和直接性,但是它沒有要求成功學所要求的速度,實用主義不是浮於表面的成功學,它是實實在在工作生活的一種方法論,簡單直接有效。

  下面開始解釋這種方法對學習思維的作用。

  實用主義學習對我最最大的意義就是讓我跳出原有基礎學習的怪圈。以自己為例子,本科專業學習的是工設,需要產品手繪的技能。曾經的我以為學手繪就是要打好自己的基礎,從素描一步一步開始練起。為此,我可以說是整個大學四年都被困於所謂的基礎怪圈之中,我一次又一次向所謂的基礎發起衝擊和挑戰,然後失敗、不自信、恐懼繪畫。

  這樣一來造成的後果有這些:1對繪畫充滿恐懼,以為面前的大山難以超越;2養成一種重視形式多於內容的習慣,解釋一下,就是當自己看到任何手繪作品是腦中第一在意的是他畫的怎麼樣,是怎麼畫出來的,我自己畫如何向它靠齊,在細節處理方面給如何畫上處理光影。這裡首先就落入了一個細節的怪圈,抓區域性而放棄了整體。最最可怕的是關注表現而非設計本身***形式多於內容***,自己是學設計的,但是我關心的從不是設計師的想法如何牛逼,而是他畫的多麼牛逼,這種習慣一旦養成,設計師的原創潛力會被慢慢被摧殘至零,也就是一個沒有想法的人,而因為執著和恐懼於這種完美的表現手法,自己在恐懼之中也做不到將畫工很好地呈現開來。最後淪為一個畫得不好,又沒想法的LOSER。而現在覺得設計以表達想法為主,沒有實際工作或專案經驗來錘鍊自己專業技巧的話可以參考***最讓你體會到創造樂趣的作品是什麼?***中 @大頭幫主的方法既提升技巧有保持自己的創造力。

  而實用主義的學習如同一道驚雷把自己批醒,自己原來曾經為之努力所做出的計劃行動就如同背上二十公斤負重跑馬拉松,一路落後然後停滯,有的時候跳不出思維的怪圈你就一輩子困在路上。

  題主所問的是學習思維方法的問題,我上一段說的解放是指從系統理論學習方法的思維中跳躍出來。

  實用主義的學習是大大區別於系統理論學習方法的,下面我會用三個模型解釋下二者的區別。

  一、“戀愛——結婚”模型

  還是拿手繪來舉例子,有人小時候喜歡畫畫,喜歡花漫畫人物,然後開始無意識臨摹,過了三四年我們發現他畫的已經頗有專業風範,也有人可能以10000小時天才理論來解釋,不過我換一個角度,人家畫東西一開始只以自己興趣為主,實際本質是自己的需求為主,需要人物,但是不知道素描不知道人物骨骼結構肌肉組成。OK沒問題,畫得渣但是自己喜歡,在一次又一次投入繪畫的時間當中,畫者絲毫沒有一種失敗的挫敗感,他關注的是人物,這個有意思把他畫出來,那個有意思也畫出來吧。

  我們來分析這種學習方式的優點和特點:

  1、興趣匯入是對失敗的無所謂。剛開始的畫渣只是因為興趣喜歡才開始的,這是任何人都有過的體驗,喜歡投入然後心滿意足,這種學習的時間投入是絲毫不佔有所謂的心理能量,你不需要拿出相當大的意志力來與自己做鬥爭,甚至完成以後你還會心滿意足精神更加充實豐富。這是興趣愛好的培養,主要適用於小孩子的培養,大人的雜念太多,所以說興趣是最大的老師沒錯,因為它沒有負面的思想沒有失敗的恐懼。在這明白以後我才明白,這時候投入的10000小時才可能讓你成為天才,而不是一種在路上糾結,在路上猶豫的10000小時。

  2、需求第一性***目的性運用性優先***。這是知乎專欄裡提到的,小孩子要什麼直接去取用,爬過去滾過去。按照成年人思維,遠方有東西要去拿,但是基於長遠考慮以後還回去更遠的地方,所以要一勞永逸,先去造一臺車吧,然後去學習輪胎車架發動機傳動等一系列知識,結果到了一半就進行不下去了,這工程量過於龐大然後放棄連想取的東西也忘了去拿了,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我們總想一勞永逸去解決出現的問題,考慮一次性的解決方法,在學習中也有這種現象叫“一口氣吃成一個胖子”,我們所有的糾結可能也在於此。我們常說畢業後工作好於讀研,因為工作是完全“用以致學”的方法,一個專案你用到什麼,學;需要什麼,學。忙碌的工作為何讓你專注,因為它讓你完全為了自己的需求而去學習,兩年以後你才會在實踐中慢慢生成自己的體系。反看研究生,沒有明確的需求,一本書下來第一章,第二章。單詞書買了abandon開始。。。這樣子的兩年差距如何不大,怪不得很多人說工作優於考研。

  3、去除思想負擔。拿小孩子來說興趣的培養不會讓人太過於排斥,對大人來說純理論的學習違揹人的自由性,它讓人帶上了枷鎖和鐐銬,時時刻刻劇烈地消耗我們的力氣,第一章,第二章跟著作者的腳步而不是自己的。當然也有意志堅定的學霸們就帶著負重走到了最後,當他們掙脫出自己的現在時他們的力量增長也是呈幾何級數上升,這樣的人畢竟在少數,至少我自己不是這樣的神人,他們基礎深厚理論知識完爆庸人,有這樣意志力的人大多在工作中也能慢慢融會貫通,所謂厚積薄發就是這個樣子。而在我們一般普通人的世界裡干擾太多意志力太差時間比牛人還要少,我們有豐富的業餘生活要看動漫看美劇看動作片,哪有這麼多時間專注在純理論知識之上,這是這種實用主義的哲學對於普通人的我們剛好適用。

  這就是我的第一個理論模型——戀愛結婚模型。實用主義關注的是現在,是現有問題的解決,解決過程中不用揹負太多的思想負擔的壓力,準確說沒有太多猶豫和糾結,我們只關注現在。我們在完成時沒有太多意志力的消耗甚至是有的是自我精神的滿足,歸根結底我們是完成自己的需求,就和談戀愛一樣輕鬆愉悅。而純理論學習就跟結婚一樣,你面前是一座山是自己的後半輩子,你需要揹負很多東西,在談戀愛模式中你看到的是現在所以你只關注她的好,甜甜蜜蜜任何付出沒有怨言;結婚模式則是要把所有的所有都經歷一遍,你必須要承受住一個人所有的壞,接納然後繼續過日子,每一套系統理論的學習之路都像是一段婚姻,看我們學習者有多少是忍受不了七年之癢而被迫放棄的。所以我們看看一般正常的流程是先談戀愛培養感情,適合自己再去結婚,談戀愛的時候解決吵架情緒時你可以知道兩個人以後能不能長久在一起解決所有問題,就像學習中先解決現有的矛盾,到達一定高度再去從理論入手。試想一下有多少人是一開始先結婚,然後婚後開始談戀愛的,這種帶有極大不確定性和概率性的事兒有幾件能成的?除非第一眼看見她就知道她是THE ONE,但是可能電影裡存在的比較多,現實生活中這種見面就結婚一輩子還過得很幸福的人就像是學習界意志力行動力超強的牛人,我知道我不是。這就是實用主義和理論學習區別的第一個”戀愛結婚模型“。當然,我現在提出的也就是理論而已,實際上可能不可能有這麼好的環境讓你自發成長,你準備GRE考試,各種型別的題目你都得做到最好,必須把整個理論體系構建完成才能考好,不擅長的也要惡補,那麼拿實用主義來面對這種具有強烈時效性的全面測試,我暫時無能為力,這個例子我後面會再次提到。

  第二個模型是”沙堆金字塔模型“,手上握著一把沙子,把它從手裡放在玻璃缸中,它慢慢在地上堆積因為重力會自然形成金字塔狀,這裡的沙粒就是我們的時間精力,實用主義就是拿自己的沙子堆成地上的一座一座金字塔,有的高有的低,還有的地方是平地沒有任何沙子;純理論學習者則像強迫症一樣必須把整個玻璃缸鋪平然後慢慢向上累加堆積。第一個模型用來形象表示兩者的區別,第二個模型我們來看看效用的問題,當你那時間精力投入到一個點時它最後呈現的不是一個主而是金字塔,就是說我們在解決實際需求時或多或少鞏固或建立了相關知識,相關程度越大學到的也越多,我們不是在其他方面一無所獲,這就是一個體系的建立。那麼為什麼實用主義比較有用呢?最重要的原因是理論與實踐的權重比不一致,一本書可能只有第二章有實際大用,理論學習者每章花的時間都一樣,實用主義者把時間都投入到第二章,那麼他做出來的東西肯定更加切合需求,那PS使用距離,最有用的工具就是鋼筆工具,漸變填充,以及加深減淡,將這三個工具用好,你已經能做出任何效果圖,軟體書上的例項基本也就是這三個命令的迴圈往復。你不需要了解每個命令都能做什麼,用到再去學必然影響深刻!等你的金字塔已經很多以後你再去鋪平地那你會發現好快啊不是嗎?

  到這裡,我認為實用主義學習其實是一種見招拆招的學習方式。

  第三個模型叫做”網路節點“模型,給你二十個點讓你在一張白紙上都連起來變長一張網,你可以當成是足球網,當足球踢來的時候不讓足球穿過網,那你怎麼點?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只有二十個點的話我們讓點儘量分散,各點連線起來以後中間孔隙距離越小越好。沒錯,這就是見招拆招邏輯的一種行為模式;對於純理論學習者,他們則會從一個角開始編織一張密集的網,二十個點的話只夠畫在白紙的五分之一上,然後比賽結束了。從效用的角度上來,見招拆招必然前期有用,而且你還能享受到守住球的勝利感。純理論學習者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嘗不到甜頭,當他們把網編織到80%時,他們才開始無堅不摧,不過見招拆招者也沒閒著,他們那多出來的點補一下孔隙,網也就慢慢密集起來,而且任意的亂點似乎只是嚴謹性差了一些,點用的還能更少一些。從這個角度而言,一開始我們就能嚐到較多甜頭,最後我們用的點比較少也能較好地完成任務,這就是我們看到很多人只有一技之長活得很輕鬆自在,他們也有大把時間娛樂享受,而有的人看似沒有成果產出,自己懷疑自己備受打擊,在惴惴不安中投入更多時間進入自己的研究之中。其實一切都不好說,也許後一類人那天也能創造NB理論震驚世界,這樣幾十年如一日的人只要不是經常自己懷疑自己最後總會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個人與個人活法不同。前一類例子好點的叫利用一技之長比如畫師藝術家,也有不太光彩的如裸模車模啥的,他們都充分利用自己的資源讓自己在前期就嚐到了甜頭。這是實用主義的方法實踐之一。

  三個模型的闡述就到這裡,我們很多人的思維現在還在”純理論學習者“的思維模式上,為什麼?因為我們從小到大的應試教育模式讓我們一個都不能少,我們看教科書按照第一章第二章學起,小時候大家一起學又沒什麼雜念,各課基礎都打得特別紮實,很多人發現進入大學成年以後似乎小時候的光環都消失了,為什麼??那就涉及這種應試教育帶來的最大破壞性後果,這個後果也同時揭示了見招拆招***實用主義***與純理論學習的本質,是我本文最核心最重要的的觀點,那就是:應試教育強化了我們對於完美的追求。看通了這一點好像癢了十幾年的地方一下子不癢了,舒坦!應試教育要求我們掌握方方面面的細枝末節,然後再以完美的一百分奪得小紅花一枚,這樣的設定本身就是違反人性的,誰他麼這麼完美,誰他麼從小對知識充滿了孜孜不倦的飢渴精神,誰他麼動畫片遊戲不玩去跟老師數理化。當然,有一群人做得非常不錯,他們很優秀,成年以後也是這樣,甚至進入了北大清華等高階學府,我們稱之為A類人,還有剩下的就是大多數的我們B類人,小時候看著挺聰明挺優秀學習成績也不錯,然後大學成年以後發現越活越差自己自信倍受打擊,那麼我們先來說B類人,他們暫時還沒有從對完美的苛求中解放開來,仍然以長輩的要求要求自己,緊箍咒時時刻刻套在頭上,看看我們給自己定的計劃目標是不是還有小時候的影子,你是不是願意拿出自己的時間精力生命去無怨無悔心甘情願地投入現在正在做的事情?沒有絲毫猶豫的回答才是最好的試金石。所以成年以後很多人才開始瞭解自我發現自我,一旦過了不完美這個坎我們就能擺脫很多現在糾結的事務。當眾演講不必秒殺馬雲,學習成績不必完爆北大清華,我們只需要把時間投入你認為正確的事業上來,然後時間會有答案出來的。最重要兩點是放下對完美的我執和找到正確的事業方向,第一點尤為重要適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後再談。我們再來說說A類人,他們自己做的很優秀,當然也有部分陷入了完美思維無法自拔,這不是壞處,這樣的人也是將自己時間貢獻在一項事業之中,盡善盡美,因為自己行動力和意志力已經訓練地異於常人,所以他們絕對不會弱於常人,也會成為自身圈子的精英人士或者學術界的大師,對於本專業風險困難他們把控的相當完美,唯一不足的可能就是過於單一和精深,對於其他領域不敢過於邁步和前進。而A類人中能夠跳出完美思維圈的人則是可以登上神壇的人,這樣的人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共同點”跨界“,不僅在自身領域數一數二,還能發展出其他新的自身興趣或職業方向,也做得非常好。這樣的人舉個例子,TESLA老總Elon Musk就是這樣,看看人家簡歷才知道什麼是屌炸天。歷史上這種人總是被人崇拜,這一小撮人是人類的精華。

公司學習心得體會
大學課程學習心得
相關知識
如何改變你的學習思維模式
如何去高效的學習演講口才這個技能
初一孩子如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小孩子如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生如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生如何培養好的學習習慣
如何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及端正學習態度
如何讓孩子的學習成績提高
初中生如何掌握好的學習方法
如何能系統的學習計算機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