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的複習規劃及原則
考研政治的複習規劃大家都制定好了嗎?複習時該注意什麼原則?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提供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考研政治的複習規劃
一、政治複習的整體節奏把握
首先要說明的是,複習安排是因人而異的,每個人基礎不同、學習能力不同、可以投入的精力不同,因此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適當調整。
1.強化階段***7月-10月中旬***
系統學習所有學科***當代也可以與時政一起放在11月衝刺階段學習***,打好選擇題基礎。五門學科裡分數最多的是毛中特,難度最大的是馬原,這兩門課也是相對比較費時間的,同學們複習的時候也要注意節奏。這個階段還不要求大量背誦,因為強化階段是選擇題打基礎,只要看到選項能選就行,不要求默寫,而且也不可能把整本書都背下來,到衝刺階段才開始有重點的背。第一遍複習能看懂書、結合選擇題練習鞏固理解就很好了。這個階段的輔導書有《精講精練》《講真題》《1000題》,合稱為“強化三件套”。
2.衝刺階段***10月下旬-11月下旬***
學習時政***也可把當代放在此階段複習***,對全年時政熱點進行梳理,尤其是今年下半年要召開十九大,同學們必然要花較多時間結合十九大的新提法來重新梳理複習重點,到時候我也會有詳細的解讀。近年來真題與時政結合越來越緊密,每年都有2、30分直接或者間接考察時政尤其是黨的代表大會和中央全會的內容,十九大這種五年一次的重磅會議,今年必然是要大量命題的,它對命題的影響甚至會延續好幾年。所以不論是從抓選擇題重點還是應對分析題,都必須把時政學習放到很重要的位置。這個階段的重心已經是從全面複習轉向重點複習,從選擇題為主轉向分析題為主兼顧選擇題。真題和《8套卷》可以在這個月用來檢驗前期複習效果,同時應該將近幾年的真題分析題拿出來研究,體會審題答題方法,尤其是馬原題目,不經過訓練是很難找對原理的。這個階段的輔導書有《知識點提要》《時政與當代》《考點預測***背誦版***》《8套卷》。
3.考前階段***12月***
進入12月以後,政治複習在所有學科的複習中所佔比重明顯上升,尤其是最後2-3周,每天要拿出大量的時間進行分析題背誦,解決的是分析題要有話可說的問題。這個階段的輔導書是《終極預測四套卷》***俗稱“肖四”***。
考研政治的複習原則
►原則一:去繁取重
考研政治的內容是十分繁雜的,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有歷史、有法律、有時政,教育部的考試大綱分析大約有73萬字,要是都一一背下來是非常困難的。並且考試大綱羅列的所有考點並都是重點,有很多點是從來沒考過的。整體而言,考研政治遵循著"二八原則",即考研政治20%的考點,支撐著80%的分數,因此大家在複習時一定要緊抓重點。簡要的給大家總結如下:
其一,內容上以馬原理和毛中特為主,這兩部分在整個考研政治中佔了約百分之五十的比重,尤其馬原是理解整個考研政治的基礎,這部分考點不僅需要記憶更需理解,建議提前複習。馬原理和毛中特是大家在暑期突擊的重點。
其二,史綱中需要記憶的考點較多,歷史系統性強,在暑假末期可以開始中國近現代史的複習。思修和法基等9月份新大綱下來再複習即可,當代世界政治和經濟以及時政部分可以11月份突擊。
►原則二:理解為主
很多同學認為考研政治就是背背了事,在暑期複習期間就是每日拿著材料背背,有著"背多分"的心態。當下的考研政治試題命題規律是以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運用為主,每年試題當中超過80%都是知識運用試題,純粹考背書就可以得分的試題很難見到了。因此同學們在暑期複習的時候要以理解為主。我們以去年的一道多選題為例:
唐朝詩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兩句詩蘊含著時間一維性的哲理,下列詩句中蘊含相同哲理的是******
A.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B.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C.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D.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答案】ABC
這題是光背,背不出正確答案的。這是典型的理解性題目,據資料統計,識記類的題目僅佔15%左右,剩下85%基本都是理解運用類的題型。所以說對於政治來說,背誦只是基礎,我們更需要理解、運用,做一個合格的貝多芬。
►原則三:多做習題
由於暑假期間大家複習的重點是馬原與毛中特兩大學科,從這兩大學科的性質出發,針對其考點的學習以理解為主,在理解的基礎上完成記憶。考研er們需要選擇權威的複習資料,按照書中的知識點體系,對所複習部分,畫出自己的知識框架、知識體系。
觀察考研政治題型可知,考研政治的選擇題佔據了50分的分值,做好選擇題的關鍵就在於對知識點的理解。因此,建議大家邊複習邊做練習題,透過題目,把握考點。待9月份新大綱釋出之後,大家可以參照考研政治新大綱增補點對考點進行查漏補缺,完成考研政治的第一輪深入複習。
考研政治的答題技巧
一、"意義"類
【特點簡析】往往以"意義"、"作用"、"影響"等詞語為題眼,要求考生對材料中所呈現的事件、所採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義、所具有的作用或所產生的影響做出具體分析。
【思路點撥】解答"意義"類設問,一般可考慮如下四個切入點:
一是根據主體分析意義。即分析設問中的事件或措施對"誰"有意義?政治考試常見的主體有國家、人民、人民代表、公民、消費者、經營者、企業、國家、勞動者等。另外,有時我們還可把主體擴大,如有些題目中可考慮對"農民"的意義、對"農業"的意義、對"農村"的意義、對"產業結構"的意義、對"國民經濟"的意義等。總之,考慮意義時我們一定要考慮到對"誰"有意義。
二是尋找角度分析意義,即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意義。如"簡要說明推進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對發展現代農業的意義"一題,我們可從科技本身的角度、農民的角度、農業的角度、農村的角度等來分析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的作用。
三是確定範圍分析意義。在答"意義"類設問時,一般可考慮兩個範圍,一是知識範圍,即把問題分解成"經濟意義"有哪些、"政治意義"有哪些、"文化意義"有哪些等小問題來分析;二是區域範圍,即考慮對"地區"有何意義、對"世界"有何意義。當然,很多題目是兩種範圍要結合在一起分析。
四是迴歸教材***教材主要指兩類:第一,根據當年考試大綱編寫的各類對知識點講解的基礎類教材;第二,根據當年考試大綱編寫的各類總結性講義。***分析意義。即把設問與教材知識聯絡起來尋找答題思路。
二、"體現"類
【特點簡析】往往以"體現"、"反映"、"蘊含"等詞語為題眼。其設問的基本模式有兩種,一是"材料是如何體現……道理的",二是"材料體現了哪些道理"。第一種設問模式的指向比較單一,在設問中明確了所要"體現"的知識;而第二種設問模式的指向相對比較開放,一般有"哪些"兩字出現。"體現"類設問既能考查考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又能考查學生閱讀材料、提取有效資訊的能力,而且還要求考生能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
【思路點撥】"體現"類設問的解題關鍵有三點:
一是明確知識。即要明確設問中所體現的知識到底有哪些,要做到微觀上準確到位,巨集觀上整體把握。"材料是如何體現……道理的"這類設問,易於從微觀上考查考生對相關知識把握;而"材料體現了哪些道理"類設問更側重於考查考生對知識的巨集觀把握。在答此類問題時可先把相關知識在草稿紙上做出簡要羅列。
二是比較分析。對先前所羅列的知識與材料的具體內容進行比較分析,弄清材料體現了哪些知識,或哪些知識在材料中得到了體現,找到一一對應關係。
在上面兩點的基礎上,再把有對應關係的知識點和材料的相關內容聯絡起來,組織成答案。
三、"措施"類
【特點簡析】一般以"措施"、"建議"、"要求"、"做"、"如何"等字、詞為題眼,要求學生對有關問題提出解決的措施。"措施"類設問靈活多樣,從設問的方式看,既可以是直接的,即讓學生直接提出有關解決問題的措施或對策,也可以是間接的,即讓學生給有關主體***如黨、國家、企業、消費者等***針對某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建議;從考查的知識看,既可以考查學生對課本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也可以考查學生的課外知識和社會實踐能力。
【思路點撥】"措施"類設問的解答,可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分析。
一是聯絡教材尋答案。我們學習和掌握知識的目的便是為了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所以在解答"措施"類題目時首先要做的便是聯絡教材,看看教材上有沒有給我們提供解決這一問題的措施和方法。
二是聯絡材料尋答案。在答題過程中要看看材料給解答這個問題提供了哪些有用的資訊,如材料中有沒有反映出什麼問題,如有,就可對症下藥提出措施;再如材料中有沒有成功的做法,如有,也可資借鑑,提出措施,等等。
三是落實主體尋答案。在答題過程中可考慮不同的主體在解決某一問題中負有怎樣的責任,該做出怎樣的努力。
四、"啟示"類
【特點簡析】基本上都以"啟示"一詞為題眼,也有個別題目沒有"啟示"一詞,而代之以"應該"一詞,如"材料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但其實還是屬於"啟示"類設問。此類設問的基本模式是兩種,一種是"材料給我們什麼啟示",另一種是"指材料啟示我們應該如何做"。
【思路點撥】"啟示"類設問的解題關鍵有兩點:
一是分析材料,明確材料中的做法。對材料要全面分析,特別要是分析狀態和措施兩個層次。從狀態的角度看,要分析材料反映的問題是什麼,或意義有哪些,然後從問題產生的原因中吸取教訓,從成功之處總結經驗,從而得出"啟示"。從措施的角度看,要分析材料中成功的做法有哪些,不成功的做法又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啟示我們可以或應該這樣做,不成功的做法則啟示我們不應該或不可以這樣做。
二是迴歸教材,找到知識的對應點。在上述分析材料的基礎上,再回歸教材,把分析得出的結論與教材基本原理、基本觀點對應起來,即弄清材料對我們的啟示--"應該怎樣做"或"不應該怎樣做",在教材上的內容到底是哪些,然後把材料與基礎知識結合起來進行分析即可。
五、"原因"類
【特點簡析】一般都以"原因"、"為什麼"、"為何"、"依據"等關鍵詞為題眼,要求學生運用相關知識分析說明造成某個問題的原因、出現某種現象的原因,或採取某種措施、提出某種對策的依據。
【思路點撥】:"原因"類設問常用的分析角度主要有以下四個:
一是聯絡教材分析原因。我們看到一個"原因"類設問,第一個應該想到的問題就是教材上關於這個問題具體有哪些內容?聯絡教材是分析原因的最基本的角度,很多問題通過聯絡教材內容就能夠得到解決的。
二是聯絡材料分析原因。材料中往往蘊含著解決"原因"類設問的有關資訊,如材料反映出來的問題,材料體現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等,均可作為我們分析原因的依據,我們在答題過程中應對材料加以充分重視。
三是聯絡主體分析原因。一個"原因"類設問一定牽涉到一定的主體,而特定的主體肯定享有一定的權利和負有一定的義務、具有一定的職責。在具體的題目中,比如像黨的性質和地位、國家機構的性質和組織活動原則、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消費者的權益、經營者的素質、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等等,經常作為一些"原因"類設問的答案出現的。
四是聯絡地位分析原因。某個問題的地位如何,直接關係到人們對它的態度,所以,地位往往也是採取某種措施、提出某種方案的重要原因。因而我們在解答"原因"類設問時,可以從地位的角度來分析原因,具體到題目中,一般表現為諸如必要性、必然性、可能性、重要性等。
考研政治的重要考點之認識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