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朋友的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4日

  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有關朋友,大家的想法是什麼樣的?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壹

  朋友S是個精力旺盛的人,他的朋友圈裡幾乎沒有單人照,每天都是與互不相同的密友自拍。S確實像是生來就具有調動氣氛的天賦,無論是一起唱歌還是聚餐,他總能迅速暖場,中途還能救冷場於無形。

  前段時間,福州辦青運會。他去做了志願者,認識了一幫新朋友,穿著小青果的衣服在賽場邊上躥下跳。

  在這個並不能算是一線的城市,凡是有大型活動,必活躍著S的身影。他的朋友圈儼然已經成為某個都市報的活動版塊,實時播報著這個城市的各種動態。

  每每將他的朋友圈一一掃過,我都會產生一種“不配和他在同在一個城市”的自慚形愧。

  貳

  朋友L截然不同。L少言寡語,不愛熱鬧,不議是非,平日裡一副形單影隻的孤獨模樣。上學的時候,人人都在競爭班長、團支書過過官癮,唯獨他挑了個“勞動委員”的苦差。

  我們交情不深,因為同選了一門選修課,才一週一會。課間無聊,也會時常有一搭沒一搭地聊點私事。

  畢業後我們鮮少聯絡,直到有一天,我接到他的電話,他讓我猜猜他在哪兒。

  還沒等我開口,他就一聲壞笑著搶白了我的話:“啊哈,就知道到你猜不到,我在貝加爾湖畔!”

  然後他就自顧自地說起,大學的時候,網路上有個帖子流傳很廣,說人一輩子一定要坐一次通往俄羅斯的鐵路。那時選修老師正唾沫橫飛地講著糖代謝,我一臉興奮地拿給他看,結果老師寫滿黑板的糖代謝示意圖他沒記住,反倒記住了這一路山巒、草原、白樺林、貝加爾湖,就心心念念地想來一趟。

  老掉牙的少年往事,他連各種細節都記得比我清楚。

  他說,俄羅斯的女人比你還要壯碩,哈哈哈。

  我說,滾。

  嘴上不饒,卻心裡一暖。

  叄

  有段時間,朋友圈流行集讚的活動,S君一連發了許多個,然後恭恭敬敬地群發給好友,要大家幫忙點贊。

  那陣子,我工作並不忙,稿子也寫得不多,可就連手一滑點進他朋友圈的慾望都沒有。

  有一天,去了個大飯局,S君正巧也在,忙不迭地向我抱怨,怎麼朋友圈的集贊人數總是不夠。

  我大吃一驚:“以你的人脈,我以為你早在第一天就攢齊了呢。”

  他苦笑道:“哪兒啊,每次集讚我都群發了兩三遍,最後都不好意思再發了,可還是沒攢夠。”

  我心虛地沒回應,生怕他提起幾次點讚我都沒有參與的事,甚至懷疑他是不是旁敲側擊地來影射我。

  倒是L偶爾發來的“求點贊、求轉發”,等我點開的時候,下面都早已有了他的留言:謝謝各位朋友幫忙,我的贊已經夠啦!

  肆

  從關係的親疏來說,我無疑是和S君更熟悉一些。大學時代,我們共同策劃了無數大大小小的社團活動,一起通宵夜戰,寫策劃,拉贊助,熬得雙眼通紅。一起在散場後,喝著大酒,分享成功的喜悅。

  但S君似乎與整個世界都熟稔,他的世界並不缺我一個。和他挑燈夜戰過的,不止我一個;和他喝過大酒的,也不止我一個。

  他發的狀態裡,永遠都是我不認識的人,我沒見過的風景。他跟新朋友出去玩,拍出來的照片裡那一張張笑臉,也全都是我不認識的人。他的喜怒哀樂多麼豐富,卻沒有一絲一毫關於我的痕跡。

  S君讓我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哪怕只是非常微弱與渺小的存在。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人類潛藏在內心深處的對愛與關注的佔有慾就是這樣偏激自私。也不得不承認,除了愛情,友情也同樣具有排他性。

  這不值得大肆宣揚,成為任何一種搶佔或犯罪的原因。卻也不應被口誅筆伐,頂多算是上帝造人時,不小心做下的惡作劇。

  我們都希望自己成為別人的the only one,如果不能,就希望自己至少要比別人特別一點。

  就像L對我:當我看到貝加爾湖的時候,突然就想到了你。

  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在L心中,比起別人,多了一彎月牙形的湖泊。

  籠絡人心有時候很簡單:甜言蜜語不用多,就一句微弱的在乎,就是最篤定的友誼見證。

  伍

  我也犯過S的錯誤,誤以為經營好朋友圈、頻頻獲得他人的點贊就是社交皇后。其實那些點讚的意義不過是“你的生活過得很不錯”或者“朕已閱”,而不是“你過得好嗎”“我好想你”。

  多用心給朋友一點在乎、貼心地送去問候,兩個人擁有的獨家記憶,遠比一方搖曳生姿的朋友圈來得珍貴。

  篇二

  我一個朋友,有一個保持了多年的習慣,不管多忙,每個月一定要跟兩個最好的朋友吃頓飯。菜品怎麼簡單都好,哪怕只是一碗雜醬麵。

  其實,要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約著見一面,吃頓飯,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自己就有過這樣的經歷,跟幾個朋友約吃飯,每次微信上都說,什麼時候約著一起去啊。對方回,好啊好啊。可“什麼時候”真的就成了一個未知數。有那麼一天,訂好了桌子,信誓旦旦地要去赴約了,碰巧領導臨時讓你加班,說好的聚餐就又耽擱了下來。

  我問那個朋友,你是怎麼堅持那個習慣的?或者,時間久了,這種習慣會不會就變成了一個形式?

  朋友說,“我一直覺得,朋友圈再多點贊,也不及和朋友吃碗麵條。現代科技是很發達,可是,畢竟不如面對面來得溫暖。熱氣氤氳中,朋友見面聊天,相談甚歡,還一眼就能看出你胖了,他有黑眼圈了,看你不太開心啊……這些真不是在冷冰冰的電腦或者微信背後能夠感知到的。”

  那麼,你有多久沒跟家人朋友一起吃頓熱氣騰騰、推心置腹的飯?

  我第一次認真思考這個問題,並且覺得跟家人朋友吃飯原來是件如此正式、需要慎重作答的事,是在去年。

  那次,我代表公司去外地出差,跟另一家公司商討合作協議的細節。那天的會議一直開到凌晨五點,依然有許多細節沒有達成共識,於是決定回房間休息三個小時,然後再議。對方專案團隊裡一個30出頭的小夥子,立馬收拾東西,急匆匆地要往家趕。

  “就在旁邊的酒店湊合一晚上吧。”他的同事說,“你這路上往返就得兩個小時呢。”

  他笑著搖搖頭,打個計程車走了。

  他趕在老婆起床前到了家,輕手輕腳做好了早餐——她最愛吃的三鮮面,外加一片烤麵包、一個荷包蛋。兩個人迎面對坐,笑意嫣然,邊吃邊聊些工作、生活上的瑣事。等她吃完,他麻利地收拾完碗筷,在八點鐘前又回到了會議室。

  中午開完會,正好跟他一起下樓去自助餐廳,於是就聊起來。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釋說,這幾天老婆身體不太舒服,請假在家休養,而他工作這麼忙,晚上回到家,老婆都睡了,所以,陪老婆吃頓早餐,是他們一天惟一能說會兒話的時間。他不想錯過。

  我問:“你們是剛結婚不久嗎?還處在新婚甜膩的階段。”

  “不是,我們認識十多年了,結婚五年,孩子兩歲。”

  我有些詫異了。這樣的狀態,按理說,不太會這麼在意一頓飯要不要在一起吃的啊。

  小夥子說,之前其實也不這樣。在那半年前,他得到老闆賞識,升了職,從此似乎每天都有寫不完的專案計劃,見不完的客戶,接不完的電話,回不完的郵件。早上天不亮就出門,披星戴月回家,早就成了常態,往往連週末都會搭進去。

  連軸轉了幾個月,有一天,突然覺得心慌乏力,站不起來,眼前一黑,就那麼倒在了電腦旁。同事趕緊扶他躺下,又打了急救電話,送到醫院一檢查,原來是心臟累出了毛病,這下不得不休息了。

  養病期間,父母過來照顧他,每天換著花樣兒做他愛吃的。老婆給他送到病房來,就坐在床邊,看著他慢慢吃完。

  “我那會兒就在想,假如當時有個好歹,醒不過來了,我最遺憾的是什麼。有一個專案沒有爭取下來?最想要的那輛車終於還是沒有攢夠錢買?說好的換個三居室,結果還是隻能擠在50平的蝸居里?都不是!”他說,“我竟然覺得好久沒有跟家人吃一頓像樣的飯,怎麼那麼讓人難受呢?”

  於是,他開始重新思考人生如此匆忙的意義。現代社會,越來越多元,包容性也越來越強,可對於成功的衡量標準怎麼還是那麼單一?考上名校,有份高收入的工作,開著好車,住著豪宅,的確是人生贏家。但能陪伴在家人身邊,能常常跟他們踏踏實實地吃頓飯,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我想起另一個朋友,被單位派駐國外兩年。任期結束前,領導找他談話,問他是否願意再延一個任期。他開始糾結,駐外的好處是,收入比在國內高不少;劣勢是,特別忙,並且由於時差的關係,經常會出現他還在睡夢中,國內的電話又打來的情況。但他想著,不如趁自己還年輕,多賺些錢吧。情感的天平就這樣傾向於再在國外呆兩年。

  他回國休假那天,一進家門,就看到飯桌上擺著一大碗山藥燉羊肉。爸媽一個勁兒地讓他多吃,說有養胃的功效。他這才想起來,有一天,他在朋友圈裡發了一條狀態,說因為加班,生活不規律,胃不好了。父母的電話、老婆的電話,很快就打了過來。他應付了兩句,趕緊又投入到工作中。沒想到,家人一直惦記著,知道他一個人吃不好飯,就希望他回家時,能幫他好好調理調理身體。

  這種久違的溫暖,讓他回憶起過去——上學那會兒,每天早上出門之前,媽媽都問他今天想吃點什麼;剛結婚那會兒,一有空閒就跟老婆手牽著手去菜市場;離開家了,每年春節前,媽媽老早就開始張羅他愛吃的東西,盼著他回來。可是,什麼時候,我們忙得忘記了那些溫暖,忘記了那些期盼,忘記了那些陪伴。

  家人那麼愛你,如果你忙得連吃口熱飯的時間都沒有,他們會心疼的。如果他們準備好一大桌子你喜歡的飯菜,你卻忙得沒時間回家,他們會失望的。如果你愛的家人一直生活在心疼和失望中,你再努力奔忙,又有多大意義呢?

  就因為那碗羊肉,他決定不再延期。他說,年輕人要拼搏要奮鬥,這沒有錯。但我們是不是常常以此為藉口,過度犧牲了陪伴家人的時間?我們有各種各樣的理由,等忙完這個專案再說,等熬到下個月再說,等賺到這筆錢再說……等來等去,你發現,有很多事情,如果今天不去做,可能就再也來不及了。

  之前看過一個公益廣告,一個孩子費力地用筷子夾菜,夾不起來,急得大哭,終於吃到嘴裡,就破啼為笑;大人還沒坐齊,一個孩子就拿著筷子想去夾菜,被爸爸阻止,直到長輩先開動,孩子才能伸筷子;一個年輕人過年回家,跑到廚房看老媽做飯,老媽夾起一塊肉就塞到兒子嘴裡;一個老漢獨自在家過年,鄰居叫他一起吃團圓飯,他有些不好意思,鄰居熱情地說,“就是多雙筷子嘛”……

  為什麼一雙筷子能寄託中國人那麼多的情愫?這其中,有文化的淵源,有家風的傳承,更滿含對闔家團圓、彼此陪伴的祈願。

  而現在呢,越來越多的人離開家鄉,交通是越來越方便了,可回家的路,卻怎麼越走越長了?通訊也越來越便捷了,可是,我們見面的時間怎麼反而越來越少了?我們一起吃頓飯,怎麼就變得越來越難了?

  我知道,你很忙,是為了給自己和家人更好的未來。

  只是,不要讓忙,成為不好好回家吃飯的理由。

  不要讓電子產品,沖淡了我們渴望彼此陪伴的溫情。

  我知道,你真的很忙,你有那麼多事需要去處理。

  但是,有一件小事,叫陪家人朋友吃頓飯,那麼溫暖,你一定不要錯過。

  篇三

  再過半個月,就是你的生日了。數了數指頭,我們相識差不多快5年了。5年,不長不短!

  初三那年,兩所中學合併,因此,我們才有了之後的相遇。還記得,是在一個多媒體開會,我急匆匆地跑進教室,胡亂選了個位置坐下來 。突然,聽到一個聲音:廣播稿的“稿”字怎麼寫?那時的我,對你是輕視,心想,這個字都不會寫。就在我準備轉過頭想告訴你時,你說,不用了。你說這句話的時候,酷酷的。當然,這也是你後來和我說的。

  我敢肯定的是,就是那個時候開始關注你的。而,之後,你,影,我,開始了三人的友情。緣分就是這麼奇妙,在初中的最後一年,有幸與你們相遇,可以說,你們充當了我人生的轉折點之一。因為,你們那麼優秀,我無法否認的是,我在你們面前有著自卑感。

  我記得,那時的我們,會一起去打乒乓球,會一起出去玩,當然,你爸是不怎麼希望你老出去玩,怕你落下學習,印象最深的是,正值一種病疫流行的那年,我叫你出去玩,你爸板著面孔。那個時候,真得很失望。

  我記得,你幾乎每節課下課都會去上廁所,而,3樓的我跑下來,陪你去WC,而我蹲在路邊默默等待你。那個時候,滿心都是幸福,暖暖地。

  我記得,面臨中考的我們,會一起學習,而我每次,差不多打擾你們,那個時候的我,啥科目都差,現在也是,尤其是數學。你們會耐心講解,可我,總是弄不懂。

  我記得,我不喜歡留指甲,可是你們的指甲,總是那麼長,便老是說你們,叫你們剪短。我不知道,為什麼那麼愛牽你們的手,在未認識你們之前,我從來沒有牽過別人的手。

  我記得,影,在我放假未回去的時候,給我送過飯菜,可我挑剔,更準確地說,是不好意思,沒有吃完。

  我記得,我總會無故的衝你發脾氣,你說,為什麼總覺得你說話帶火。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會對最好的朋友這樣。可是,你從不說我。

  ……

  那麼多的記得,可是,畢業後的我們,卻鮮少見面。你不知道的是我有多想念你,甚至在窗戶上無意寫下的都是你的名字,一筆一劃,都是想念,真希望風帶走我的思戀,我就不會如此無神。現在的你們,越來越優秀,我迷茫,不知道該怎樣縮短距離?
 

關於期中考試的隨筆
有關努力的隨筆
相關知識
關於朋友的隨筆
高中關於朋友的隨筆
關於朋友的抒情散文隨筆
關於朋友的優美散文隨筆
一篇關於朋友的話題隨筆
關於高一的隨筆
高中關於青春的隨筆
關於老師的隨筆
享一篇很有道理的關於挫折的隨筆
關於青春的隨筆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