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有關團圓的抒情散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6日

  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團圓飯

  入夜,天空懸一彎上弦月。

  這是這座自古享有“天府之國”美譽的大都市進入龍年後的第一個月夜,浩渺,溟濛。

  過年的氣氛似乎猶存。不遠處,偶爾還有煙花升上夜空,綻放出斑斕璀璨的奇葩,旋即又化為隕落的光斑,融入蒼茫的夜色。

  也就彈指間啊,時光的匆匆腳步便邁入正月初七了!這不是在詮釋斗轉星移、日月如梭的含義嗎?可我還沉浸在除夕團年飯的氛圍之中,溫著那份祥和與溫暖的時光。就因為這,徜徉在公園林蔭道的我與迎面來的遊人撞了肩,因此賠了不是。少頃,又神遊於其中,並呈現出水墨滲入宣紙後的暈散。

  源於兒時的記憶:為了年三十的那頓團年飯,父母總是提前幾天就在做準備了。先是父親擬出書面菜譜,然後便與母親到集市購買雞鴨魚肉、菜蔬和作料。到了臘月二十九日,煮、炸、蒸、燉的菜餚都已備好,剩下的便是團年飯前現做的拌菜和炒菜了。作為客家人後裔的父親做吃的很在行,無論是刀工還是菜餚的色味,家人和親戚都一致稱道。當然,父親的烹調技能,與舊時靠開小酒館維持一家生計的祖父母有關。

  團年飯的桌上,父母要給先人擺上碗筷和酒杯,盛上酒,並請他們入座。少不更事的我對此不解,父親說這是對先人的尊重,也是在向先人表達敬畏之心。有一年吃年飯時,父親說古往今來,年飯桌上一定要有魚這道菜,其寓意是“年年有餘”。似懂非懂地聽著,還在上小學的我。在網路時代的今天,這個寓意恐怕已是人人皆知,“年飯必有魚”已得到了廣泛的認同與傳承。

  有一件傷感而有趣的事,應該是祖父說給父親聽的,而父親又總是愛在吃年飯時說與他的兒女們聽,雖然幾十年過去了,我仍清楚記得:祖父小時候因家裡貧寒,有一年家裡欠了人家的債,臨近年關時,有個催債的人上門了。

  其實債主的本錢已還清,欠的只是不多的利息債,但當時家裡確實連這點償還能力也沒有,結果催債人就強行把家裡養了半年多的一隻大公雞逮走了。這隻雞原本是家裡打算換成錢過年的。還是孩子的祖父見狀,便不動聲色地抄近道埋伏在催債人的必經之路上,當他臨近後,就朝他扔泥塊。扔出的泥塊砸在催債人的頭上,他一驚,捉雞的手便鬆開了。隨後,只見他在田疇裡追逐那隻公雞,累得氣喘吁吁……

  孩提時代,父母是張羅團年飯的人。飯後守歲時,父母會給兒女們發壓歲錢,以期他們平安度過新的年歲。當兒女們長大成人安家多年後,角色就會互換,兒女們便成了張羅團年飯的人。如果家庭經濟拮据,兒女們會感到張羅一桌豐盛的團年飯的不易,由此會聯想並體會到在那低收入的年代,父母為了讓他們過上一個快樂年的那份亦喜亦憂的複雜心緒。在兒女們張羅的年飯桌上,他們會對年邁的父母說出祝願健康長壽之類的話,甚至還會提及當年父母的愛撫細節,以及父母在年飯桌上說過的話語,讓父母舒心,享受天倫之樂。

  過年這一習俗據說發軔於殷商時期,數千年來,其中的講究、宜忌通過民間口口相傳與老一輩的身體力行大多得到了傳承。

  然而現在,人們的囊中不再像過去那樣羞澀,許多人家的團年飯就不再安排在家裡了,而是安排在有檔次的飯店酒館。這就省去了吃年飯前的祭祖程式,自然也沒有了先前為籌辦這頓飯局的勞累以及餐後食具的涮洗之煩,還多了些與平時難以聚在一起的兄弟姊妹敘舊的時光。不過在飯店包間裡用餐,儘管是掩上門的,家人也相互祝福、敘談過往,但還是覺得這年飯的氣氛有些變異,或者說氛圍不如在家裡時那樣醇濃。

  無疑,這是環境異樣的使然。你想想,屋內始終有一靜候的服務者,不時還有上菜的人進進出出,隨之就從門框飄進一些聲音來……無形中就會令你說話有所收斂,或者令你自動中斷話語,或者影響你的談性。而家裡就不一樣,熟悉而親切的一切,本身就在營造著團年飯的氛圍,會令你談性盎然。難怪有的人家寧可多花一些錢,讓飯店人員把年飯的酒水菜餚送到家裡來,他們圖的就是不打折扣的團年飯氛圍。

  古往今來,每個家庭吃團年飯的人數總是動態的。有的人是因為生計或某些原因回不了家,有的人是與家人陰陽兩隔了,有的人卻是初次出現在年飯桌上的家庭新成員。這就會給人以較為複雜的感慨。在設定家庭不破碎、在外的家庭成員都能回家過年的前提下,人的一生中能吃上多少次團年飯,大概沒有人能肯定地回答這個問題。

  實際上,具體到個人而言要看其生命的造化了。人生難以預料,誰也不能未卜先知。所以每一次團年飯都應當珍惜,珍惜與家人血濃於水的情感和零距離的交流,讓彼此間感受到親情折射的溫暖,盡享生命中潛在的最原性的愉悅。所以每一次團年飯都應該看成是對生命的慶賀,慶賀生命又一次走完三百六十五里,抵達又一個新的里程碑。

  吃罷團年飯,意味著農曆新年伊始,人們將帶著新的期盼迴歸各自的人生軌跡。一路上你會看到經歷過嚴冬的草木在萌動,它們將跟隨春天的腳步走向蓬勃蓊鬱。而在春天裡,你去冬的那個夢想也已拱破了凍土……

  :家庭的團圓宴會

  中國過春節這個傳統,可以說只要是中國人都應該感到無比自豪,至少我本人是這樣認為的。據證明,春節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也許最初它真正的意義並非現在如此,但春節的雛形以出現卻毋庸置疑。

  春節能在中國經歷幾千年延續到現在,堪稱世界奇蹟。當然,中國人民在繼承的鏈條上絕對是功不可沒的。同時,也證明了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傳統歷史文化上的雄厚基礎。西方雖也有聖誕節或情人節等等傳統節日,我卻覺得缺少一份醇厚。

  說實在,過春節給我的最大感受是:春節就是一場跨時間較長的盛大的家庭團圓宴會。又如一首正在播放的迴圈漸進音樂,有柔婉也有高潮。

  大年三十之前的幾天,就是為團圓宴會的準備期!遠在他鄉的人無論在外多窘迫或是工作如何的繁忙,都像約定好了一樣選擇在這時暫時放下一切,買上一張車票往故鄉駛去。

  再到臨近故鄉的小集市上買上一些小年貨,不在乎山珍海味,更不在乎是否是名牌,一切都在在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家門前變得舉足輕重。站在家門前遠遠期盼迎接的父母親更是刺激了我眼裡的淚腺,儘管我們早已脫離了父母的懷抱,但在父母的眼裡,我們永遠是他們心尖上長不大的寶貝!再次重聚的欣喜,是溫柔長調的開始。

  大年三十是家裡最忙碌的一天,從早晨到傍晚,年年如此,幾千年的風俗吸引力,沒有哪一個家庭表現出抱怨。這時候音樂也開始上揚,卻也不是直接高調的現代DJ,而是在忙碌之中偏快些節奏的令人欣喜,也許是我本身對古韻的偏執。送香、洗傢俱、殺雞、閹魚、洗菜、切肉、調好料、貼對聯等等。在這些準備裡,我最喜歡的是貼對聯,其實我喜歡的不是貼對聯的本身,而是我喜歡對聯的字型!對於柳體的娟秀,我更傾向與顏體的粗細得當,柔婉大氣。當然,這僅僅只是個人偏好,其實兩者各有千秋,也是不能一概而論。

  等到一切食材都準備好後,全家人燒上一鍋用柴火燒開的熱水,輪流洗完“年澡”,整個就緒工作才能完成。“年澡”在我們這裡也叫“去災澡”,意思就是洗掉一年來一切不幸,祈禱下一年的平安,無災禍。雖然洗的一身柴火味,卻也有一番韻味。

  接下來就是進入真正的家庭宴會主題曲。春節大年三十晚上的家庭正式大團圓來臨了!音樂也進入更為融洽而溫柔狀態。一家人圍著一張大圓桌坐下,大圓桌的中間還放了一爐木炭火鍋,湯水正滾。家裡雖也有電火鍋,鄉村人總覺得不夠純味,老式的火鍋用了七八年也捨不得丟!

  還好也就春節才讓它見幾天新世界,平日裡就乖乖被封在紙箱的角落裡。一家人和和睦睦的圍著滾熱氣的老火鍋吃團圓飯,期間還可以講講些趣事調節氣氛,是最溫馨,也是最慰人心的時刻!一切的生活煩惱都消失,只享受這一刻的全家團聚的幸福,明天或以後的打算只能在門外招手。

  家庭的團聚,親人的貼心,美妙而眷戀般的期待。也許百年之後我們依然期待春節的到來,就如期待能再次偶遇初戀。

  :人生,難求團圓美滿

  那天偶然之間翻起了一本《讀者》,看到了《人生不團圓》,不覺心中有所感慨。

  張愛玲活著的時候,絕對沒有想到,她生前如此的寥落困苦,甚至被平襟亞抖出她便條裡的私事來羞辱她。而讀者,恐怕很難將中國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同死亡之後數天才被人發現屍體的困苦女子聯絡在一起。

  沒錯,人有的時候就是被命運推著走的。她曾經叮囑宋其夫婦銷燬自己的《小團圓》,卻最終嘔不過時間和死亡,連自己的作品都是在自己死亡之後才出版的,而自己竟作不了主。

  當梵高對著自己的肚子來一槍以後,他生命中最後停留的小鎮的居民只是淡淡的相互告知:那個瘋子死了。這個生前只賣出過一幅畫的畫家,這個生前畫作被用來糊雞籠的窮苦藝人,這個連自己都養不活、因為精神分裂而割傷自己的耳朵的弱者,卻在死亡之後被認作法蘭西的兒子,而他生前的最後一座小鎮,也要認他當相親,他的祖國荷蘭為他修建博物館。

  而他的畫,甚至他的素描和信件,都成為了文化瑰寶,價格一路飆升。

  有的時候,命運就是如此的捉弄人。

  當三島由紀夫剖腹的時候,當芥川龍之介結束自己生命的時候,當傑克倫敦給自己一槍的時候,我們所有的,只是對他們的惋惜。除此之外,我們並不能做更多的。其實無論是躍馬稱帝的公孫述,還是三分天下臥龍諸葛,無論是玩弄政治的司馬昭,還是給我們留下廣陵散絕響的嵇康,他們最後給自己留下的,也只是一抔黃土而已。而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人生匆匆,需要的其實很簡單。假若果真如此,那我們寧願用我們的平庸一生,去換取一個團圓和美滿。
 

有關春暖花開的優秀散文
關於微信心情說說短語_適合發朋友圈的心情說說
相關知識
最新有關團圓的抒情散文
最新有關清晨的優秀散文
最新有關晨霧的優秀散文
最新有關婚姻的精美散文
最新有關校園的經典散文
最新有關校園的經典散文
有關粉色的抒情散文欣賞
有關回望的抒情散文
有關思念的抒情散文
有關黨旗的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