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學習是其他學科的基礎,是重要的交際工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方法,以供大家閱讀。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方法:大量閱讀和隨筆式習作
多年來,從教材到課堂教學所採用的大致是從拼音到生字到組詞再到句子和段落練習的路徑和框架,作為教學環節的一部分,課外作業同樣也以抄寫生字生詞、組詞解詞造句等為主。
識字寫字是小學語文的最基礎性的內容,對於小學生來說,適量的寫字訓練和練習是必要的,但不少語文老師在佈置寫字作業時不管是課本要求認的還是要求寫的都一律要求學生寫,而且常常以“行”為單位,而不是以“個”為單位,學生抄寫生字動輒就寫三行或五行,甚至,有些老師還把多寫生字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
結果,學生每天寫作業的時間延長了,負擔加重了,而字音和字形的掌握效果也不太理想。除了過多的寫字作業外,許多老師還佈置了大量的組詞造句方面的作業。
事實表明,這一為大多數語文老師所熟知並踐行多年的課外作業模式連同傳統語文教學模式的實際效果並不理想。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在我們看來,支撐這些做法的思想背後主要有兩種:
一是多做練習多得益的思想,這一認識是把語文學習單純地作為一種技能課程,多做辨字組詞、選擇填空和組詞造句等就能提高語文考試分數,就能提高語文成績培養語文素養。
二是分割式思維。這種思維方式把語文學科、語文學習過程和語言材料分割為字、詞、句、段和篇章等幾大部分,把語文知識分析為語法、修辭、邏輯和文章表達知識等幾大塊,期望通過對字、詞、句、段和篇章等的逐級、線性的學習,達到提高語文素養的學習目標。
多年的語文教育實踐充分表明,這一思想曲解了作為母語的語文學科的學習規律,按照這種思想和思維來組織語文教學和安排語文作業根本提高不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多年的教學和研究過程中,我逐漸體會到學生生來就具有母語的語言文字心理機制,而且身處使用這一語言的文化環境之中,既有可利用的學習資源,又有廣闊的的實踐平臺,只需要放心、放手地引導學生去閱讀,去寫作,去傾聽,去說,學生的語文素養肯定不會差。
整體式、全息式、情境式且以感悟為主的學習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最基本特點。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就能把詞、句子和一些語法、修辭和邏輯知識包含在其中,因此,單純地組詞和造句之類的練習就沒有必要。古今中外的教育實踐都充分說明,學好語文的最佳方式就是廣泛和深入的閱讀以及讀中的思考和積累,學生在閱讀中自然能組詞和造句,自然能理解字詞在文中的含義,也自然能掌握和應用相關的邏輯與語法知識,而教師所需要做的就是把閱讀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只需要在學生困難時給予適度點撥。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試用過許多的手段來促進學生的腦力勞動,結果得出一條結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範圍。
在對傳統語文作業弊端進行反思的基礎上,我們對作業內容進行了初步的改革。對低年級學生,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們不佈置抄寫生字等書面作業,這些生字儘量在課堂上識記和書寫,只是安排學生回家朗讀或默讀校本教材《國學經典》中的文章,或者其它神話、寓言等;中、高年級學生,除了少量的生字書寫作業外,更多的是閱讀中外名著,每天寫日記和隨筆。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方法:有差異、分層次的作業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作為個體,每一個學生的生活經歷、性格和個性都不相同,知識基礎與認知水平也略有差異。有效和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應充分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作為課堂教學的延續和學生學習的一部分的課外作業也應是有差異的。
但以往的課外作業,不管學生的層次、型別和個體差異,老師佈置的作業都是統一的,這勢必導致有的學生“吃不飽”,而有的學生則“吃不了”。顯然,這種硬性要求和統一安排的作業並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有差異地個性化地發展。
受各種因素的制約,同一班級的學生的語文素養呈現出參差不齊的特點,低年級的學生的語文水平存在著一些差異,到了高年級分化更加顯著。以低年級為例,有些學生在入學初期就能基本通讀課文,而多數學生則只認識幾個簡單的漢字。
面對這種情況,如何在課堂教學和課外作業安排中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呢?
為此,我們設計了分層作業和套餐作業,語文能力強的學生、語文能力中等的學生以及語文能力比較低的學生基於自身水平和當天學習情況可以選擇不同型別、不同水平和不同數量的作業,可多可少,可難可易,可以抄寫,可以習作,也可以是讀書。譬如,水平比較高的學生可以不做基本題目,語文水平比較低的學生,寫生字的遍數一般也不超過三遍。如果有學生對當天的生字已經會認也會寫了,就不用再回家抄寫生字了,他或她可以選擇別的作業,如閱讀其它書籍或寫隨筆等。這樣做的目的就在於,引導不同水平的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作業,為所有學生留出更多的閒暇用來開展更有價值的學習活動,例如,踏踏實實地讀通一本經典,或者發展其它的興趣和愛好,儘量不讓機械、重複性、低價值的作業佔據學生寶貴的空間和時間。
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學生的時間被各種功課塞得越滿,給他留下供他思考與學習直接相關的東西的時間越少,那麼他負擔過重、學業落後的可能性就越大。”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方法:變單一形式的作業為多種形式的作業
傳統的語文作業形式比較單一,老師佈置給學生的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書面作業,其它形式的作業幾乎沒有,而書面作業也多是抄抄寫寫,寫生字,抄寫詞語解釋,寫作文。長期從事單一形式的作業,既容易使學生對家庭作業產生厭煩和恐懼心理,又不利於學生多方面語文素養的培養。
語文素養是多方面的,也是綜合的,除了書面語言資訊的吸收、整理和輸出外,還有口語交際、資訊蒐集和處理、想象力和創造力等方面的素養也需要培養,而這些素養必須通過多方面的學習活動和多形式的訓練如多樣性的課外作業才能夠得到培養。
為此,我們對語文作業形式進行了一些改革,我們學校改革後的作業形式既有書面作業,也有實踐性和體驗性作業,譬如,我們和學生一起設計了唱一唱,畫一畫,演一演,做一做,說一說等實踐性作業,並把這些作業和書面表達結合起來。
為了引導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古詩的意思和意境,除了要求學生多誦讀外,我也曾嘗試設計過給古詩配畫的家庭作業,學生頭一次聽說語文課還有這樣的作業,特別興奮,情緒高漲,大家都躍躍欲試。
後來的學習結果說明,學生不僅豐富了對古詩的理解,也更容易背誦古詩了。
以往的習作基本上是老師佈置了作文題目,學生回家寫。而許多習作題目並非學生感興趣的,這樣學生寫起來就普遍感到沒有多少話說,作文也就成為讓他們心煩的一種學習活動。實際上,只要改變一下觀念和思路,引導學生認識到作文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和感受寫下來就是作文,作文也就不難寫了。
而小學生的學習生活是他們的主要生活之一,學習中的觀察、思考和收穫以及學習過程中的感受等都可以成為學生習作的重要素材。按照這樣的理念,我們嘗試開展了把習作作業和其它學科的學習結合起來的作業設計活動。
如,我和數學、音樂、美術、體育等幾個學科老師一起進行了研究,共同設計了數學作文、音樂作文、繪畫作文和體育作文等學科作文作業,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既讓學生找到了習作的豐富的素材,不感覺到作文的難寫,又幫助學生在習作過程中溫習各科學習內容,回味學習中的感受,進一步促進了各科的學習。
在其中,我們不作硬性要求,而是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科目去寫,同時,這些科目的習作不是同步進行的,沒有給學生增加負擔。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方法:變封閉性作業為開放性作業
語文與別的學科的一個重要區別就在於它作為學生的母語與學生的生活聯絡最密切,或者說是學生生活的最重要部分之一。語文的天地最廣闊,語文學習的天地也最廣闊。
作為語文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語文作業自然也不能侷限於課堂學習內容,不能侷限於課本知識,而應該把其觸角伸展到小學生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對低年級學生,我們提示和引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讀書、識字,譬如,在上學或放學回家的路上認讀路牌、店名等,在外出遊玩時認讀名勝古蹟介紹,在超市購物時,認讀商品包裝說明,和家人一起交流聊天,等等。
對中、高年級學生,我們則要求他們回家儘可能每天看新聞,和大人一起說新聞,到大街小巷蒐集廣告語、標語等,對聽到或看到的要留心,體會,把觀察到的和體驗體會到的隨時寫下來。
通過這些形式,語文作業就由原來的封閉走向開放,語文學習與學生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和其它各科的學習結合起來,學生在豐富多樣的社會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就拓展了語文知識面,提高了語文素養。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方法
如何幫助提高學生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