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編紙條》是湘版美術教材四年級第十課的教學內容。它是一節手工製作課,學習採用傳統編織最基本的提壓技法,感受用紙條做原材料而編織成的有趣作品。這一課最重要的不是隻讓孩子們掌握編織的技巧,而是還要尋找生活中與編織有關的物品,同時將生活的體驗與感受加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來,培養孩子們觀察的習慣,用美裝點生活,用生活創造美,培養耐心、細緻的良好工作習慣。
1 合理的目標定位是導向
美術沒有語數外非常嚴密邏輯的知識體系,也沒有他們緊密的上課密度,我們美術老師很容易把握不好知識點在整個小學體系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在上課中把握不好“度”,於是,知識點的難易程度不能與學生的認知相匹配,結果事倍功半。因此課前我認真鑽研了這課的教材,聯絡到學生的實際,確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①掌握紙條的基本製作方法、技能,能製作出一件編紙條作品。②瞭解穿編工藝的形式美法則及構成的基本原理。③培養耐心、細心的良好工作習慣。同時也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在掌握編織一提一壓的基本技法上,通過觀察與分析,瞭解到可以通過對作品的外形進行創新設計和改變經、緯條的形狀及變換提壓方法,從而製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
2 充分的課前準備是前提
仔細想想,我們平時的教學遺憾,無不與我們的準備不到位有直接關係。科學務實的教學設計,鬆張有度的教學節奏,是教學有效的主要因素。課前的教案設計、教具準備,相關教學資料的收集等等,都是準備的範疇和內容。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我設計了比較科學的教學環節:①激趣匯入,揭示學習目標;②學習基本的製作方法;③作品欣賞;④學生作品創作;⑤作品展評;⑥拓展總結。本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需要的材料較多:色卡紙每組(兩人為一組)三張、剪刀、直尺、鉛筆、固體膠,除色卡紙外,其他材料要求學生自己提前準備。教師還要準備一些外型各異、編織方法不一樣的作品,另外根據教學環節的設計,準備好教學課件。有了準確的教學目標、重難點、科學的教學環節,充分的課前準備,課也就成功了一半。
3 有效的實施課堂教學是關鍵
3.1 教學中應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上我首先出示範作,欣賞激趣。在看過精緻的作品時,孩子們的興趣高漲了起來。我問他們:你們知道這些作品是怎樣製作出來的嗎?他們說:“不知道!”我告訴他們是用紙條編織出來的,不僅讓他們初步感受了製作的材料,而且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的慾望:啊,原來用紙條還能編出這麼美麗的作品,這樣就會讓學生不由自主地渴望進入後面的學習之中。
3.2 美術課堂離不開教師必要的示範講解。
本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用紙條編東西,加之本節課的教學容量較大,所以老師的演示講解必不可少。在學習基本製作方法這個環節中,我最初的設計是通過課件展示基本製件方法的四個步驟:①對摺剪經條;②剪緯條;③按一提一壓的基本方法編織;④整理完成。這四個基本步驟並不難,可等到學生真正來創作作品時,卻是千篇一律,跟課件中演示的作品沒有什麼兩樣,不管是在外形上還是在穿編方法上都沒有進行改變,這樣的作品沒有達到我預期的目標。於是第二節課我對這個環節進行了改變:由教師親自示範,並在每一步的示範中,強調我們一般剪的經條形狀是直線狀,也可以改變經條的形狀,把它變成折線狀、斜線狀、弧形狀,這時再不失時機地展示比較典型的作品,讓學生體會到改變了經條的形狀就會出現不一樣的效果。讓學生領悟到最基本的紡織方法是一提一壓,也可以改變成一提兩壓、一提三壓……這樣都可以製作出不同的作品來。
3.3 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在這節課中,教學課件起到了它獨有的直觀、形象和其他工具所不能達到的作用,特別是在老師講解示範之後展示學生作品的環節中,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起了他們創作的慾望,而且也激發了學生的創作靈感,開啟了他們創新的思維。後來看到每一位學生都很投入的製作,而且有的同學很有創新的精神,大膽的改變經條的外形、改變緯條的色彩和形狀等等,製作出與眾不同的編織條作品來。
4 多種形式的評價是保障
在這節課中我們採用了師生集體互評,生生互評等評價手段。這樣有助於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在自我評價中弱化了評價的甄別於選拔,激勵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在評價的過程中,我覺得不足的是沒有讓學生充分的評價別人的作品,交流的時間較少。今後我會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交流評價,給學生欣賞和展示的機會。
5 學習結果的拓展聯想是生長點
美術課的“雙基”是學生髮展的有效載體、也是基礎。以興趣為主線,培養學生的多元思維,開闊眼界,快樂學習也是我所始終注重的。學完《編紙條》這一課後,我讓學生說說自己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見過與編織有關的作品,有兩個學生回答得很好,說有菜籃和涼蓆,然後我又用課件帶領學生走入生活中,感受更多與編織有關的作品,從而讓學生感悟到美術與我們的生活聯絡緊密,生活之中處處有美術。實踐告訴我們,所給予學生的不是單純的一種方法或一種知識,而是要讓他們明白,他現在所接觸到的知識只是這個世界很小的一部分,只要通過仔細的觀察、耐心的發現、勇敢的探索,你將有能力發掘出更大、更奇妙的五彩世界,可以用美術知識把我們的生活裝點得更美。
每一堂美術課我都始終關注,通過一堂課我帶給學生的是什麼,只是一個知識、一個技能?而是一個知識、一項技能、一次感動引發的許多未知、許多興趣、許多聯想、許多創意、許多震撼……因此,在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以學生髮展為本,關注教學過程中幾個關鍵點,讓每位學生學得快樂、記得深刻、收穫成功的體驗是非常重要的,我的這一堂課,盡力帶給學生一份獲取新本領後的成功感、一份開闊視野後的新驚喜、一份探究創造後的新動力,這個過程讓我在教育實踐與生成智慧中成熟、發展。總之我們要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美術學科教育肩負的教學目標。
創新思維的表現形式是怎樣的
如何提高物理學習成績
1 合理的目標定位是導向
美術沒有語數外非常嚴密邏輯的知識體系,也沒有他們緊密的上課密度,我們美術老師很容易把握不好知識點在整個小學體系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在上課中把握不好“度”,於是,知識點的難易程度不能與學生的認知相匹配,結果事倍功半。因此課前我認真鑽研了這課的教材,聯絡到學生的實際,確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①掌握紙條的基本製作方法、技能,能製作出一件編紙條作品。②瞭解穿編工藝的形式美法則及構成的基本原理。③培養耐心、細心的良好工作習慣。同時也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在掌握編織一提一壓的基本技法上,通過觀察與分析,瞭解到可以通過對作品的外形進行創新設計和改變經、緯條的形狀及變換提壓方法,從而製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
仔細想想,我們平時的教學遺憾,無不與我們的準備不到位有直接關係。科學務實的教學設計,鬆張有度的教學節奏,是教學有效的主要因素。課前的教案設計、教具準備,相關教學資料的收集等等,都是準備的範疇和內容。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我設計了比較科學的教學環節:①激趣匯入,揭示學習目標;②學習基本的製作方法;③作品欣賞;④學生作品創作;⑤作品展評;⑥拓展總結。本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需要的材料較多:色卡紙每組(兩人為一組)三張、剪刀、直尺、鉛筆、固體膠,除色卡紙外,其他材料要求學生自己提前準備。教師還要準備一些外型各異、編織方法不一樣的作品,另外根據教學環節的設計,準備好教學課件。有了準確的教學目標、重難點、科學的教學環節,充分的課前準備,課也就成功了一半。
3.1 教學中應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上我首先出示範作,欣賞激趣。在看過精緻的作品時,孩子們的興趣高漲了起來。我問他們:你們知道這些作品是怎樣製作出來的嗎?他們說:“不知道!”我告訴他們是用紙條編織出來的,不僅讓他們初步感受了製作的材料,而且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的慾望:啊,原來用紙條還能編出這麼美麗的作品,這樣就會讓學生不由自主地渴望進入後面的學習之中。
3.2 美術課堂離不開教師必要的示範講解。
本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用紙條編東西,加之本節課的教學容量較大,所以老師的演示講解必不可少。在學習基本製作方法這個環節中,我最初的設計是通過課件展示基本製件方法的四個步驟:①對摺剪經條;②剪緯條;③按一提一壓的基本方法編織;④整理完成。這四個基本步驟並不難,可等到學生真正來創作作品時,卻是千篇一律,跟課件中演示的作品沒有什麼兩樣,不管是在外形上還是在穿編方法上都沒有進行改變,這樣的作品沒有達到我預期的目標。於是第二節課我對這個環節進行了改變:由教師親自示範,並在每一步的示範中,強調我們一般剪的經條形狀是直線狀,也可以改變經條的形狀,把它變成折線狀、斜線狀、弧形狀,這時再不失時機地展示比較典型的作品,讓學生體會到改變了經條的形狀就會出現不一樣的效果。讓學生領悟到最基本的紡織方法是一提一壓,也可以改變成一提兩壓、一提三壓……這樣都可以製作出不同的作品來。
3.3 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在這節課中,教學課件起到了它獨有的直觀、形象和其他工具所不能達到的作用,特別是在老師講解示範之後展示學生作品的環節中,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起了他們創作的慾望,而且也激發了學生的創作靈感,開啟了他們創新的思維。後來看到每一位學生都很投入的製作,而且有的同學很有創新的精神,大膽的改變經條的外形、改變緯條的色彩和形狀等等,製作出與眾不同的編織條作品來。
4 多種形式的評價是保障
在這節課中我們採用了師生集體互評,生生互評等評價手段。這樣有助於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在自我評價中弱化了評價的甄別於選拔,激勵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在評價的過程中,我覺得不足的是沒有讓學生充分的評價別人的作品,交流的時間較少。今後我會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交流評價,給學生欣賞和展示的機會。
5 學習結果的拓展聯想是生長點
美術課的“雙基”是學生髮展的有效載體、也是基礎。以興趣為主線,培養學生的多元思維,開闊眼界,快樂學習也是我所始終注重的。學完《編紙條》這一課後,我讓學生說說自己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見過與編織有關的作品,有兩個學生回答得很好,說有菜籃和涼蓆,然後我又用課件帶領學生走入生活中,感受更多與編織有關的作品,從而讓學生感悟到美術與我們的生活聯絡緊密,生活之中處處有美術。實踐告訴我們,所給予學生的不是單純的一種方法或一種知識,而是要讓他們明白,他現在所接觸到的知識只是這個世界很小的一部分,只要通過仔細的觀察、耐心的發現、勇敢的探索,你將有能力發掘出更大、更奇妙的五彩世界,可以用美術知識把我們的生活裝點得更美。
每一堂美術課我都始終關注,通過一堂課我帶給學生的是什麼,只是一個知識、一個技能?而是一個知識、一項技能、一次感動引發的許多未知、許多興趣、許多聯想、許多創意、許多震撼……因此,在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以學生髮展為本,關注教學過程中幾個關鍵點,讓每位學生學得快樂、記得深刻、收穫成功的體驗是非常重要的,我的這一堂課,盡力帶給學生一份獲取新本領後的成功感、一份開闊視野後的新驚喜、一份探究創造後的新動力,這個過程讓我在教育實踐與生成智慧中成熟、發展。總之我們要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美術學科教育肩負的教學目標。
如何提高物理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