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十二章原文及翻譯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道德經》有些語言極為精闢,是至理名言,至今是成語、格言、座右銘。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道德經·第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譯,希望大家喜歡。

  《道德經·第十二章》

  作者:李耳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道德經·第十二章》註釋:

  ①五色:指青、黃、赤、白、黑。此指色彩多樣。

  ②目盲:比喻眼花繚亂。

  ③五音:指宮、商、角、徵、羽。這裡指多種多樣的音樂聲。

  ④耳聾:比喻聽覺不靈敏,分不清五音。

  ⑤五味:指酸、苦、甘、辛、鹹,這裡指多種多樣的美味。

  ⑥口爽:意思是味覺失靈,生了口病。古代以"爽"為口病的專用名詞。

  ⑦馳騁:縱橫奔走,比喻縱情放蕩。

  ⑧畋獵:打獵獲取動物。畋,音tian,打獵的意思。

  ⑨心發狂:心旌放蕩而不可制止。

  ⑩行妨:傷害操行。妨,妨害、傷害。

  ⑾為腹不為目:只求溫飽安寧,而不為縱情聲色之娛。"腹"在這裡代表一種簡樸寧靜的生活方式;"目"代表一種巧偽多欲的生活方式。

  ⑿去彼取此:摒棄物慾的誘惑,而保持***知足的生活。"彼"指"為目"的生活;"此"指"為腹"的生活。

  《道德經·第十二章》翻譯:

  繽紛的色彩,使人眼花繚亂;嘈雜的音調,使人聽覺失靈;豐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縱情狩獵,使人心情放蕩發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為不軌。因此,聖人但求吃飽肚子而不追逐聲色之娛,所以摒棄物慾的誘惑而保持***知足的生活方式。

  《道德經·第十二章》解讀:

  老子生活的時代,正處於新舊制度相交替、社會動盪不安之際,奴隸主貴族生活日趨腐朽糜爛。他目擊了上層社會的生活狀況,因而他認為社會的正常生活應當是為“腹”不為“目”,務內而不逐外,但求安飽,不求縱情聲色之娛。在此,老子所反對的奴隸主貴族的腐朽生活方式,並不是普通勞動民眾的,因為“五色”、“五味”、“五聲”、打獵遊戲、珍貴物品並不是一般勞動者可以擁有的,而是貴族生活的組成部分。

  因此,我們認為老子的觀點並不是要把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對立起來,並不是否定發展文化,不像有些學者所言,認為老子的這些觀點是他對人類社會現實和歷史發展所持的狹隘庸俗的反歷史觀點。他希望人們能夠豐衣足食,建立內在寧靜恬淡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外在貪俗的生活。一個人越是投入外在化的漩渦裡,則越會流連忘返,產生自我疏離感,而心靈則會日益空虛。

  所以,老子才提醒人們要摒棄外界物慾的誘惑,保持內心的安足清靜,確保固有的天性。如今,現代文明高度發達,許多人只求聲色物慾的滿足,價值觀、道德觀嚴重扭曲,在許多場合可以普遍看到人心發狂的事例。讀了本章,令人感慨不已。人類社會的精神文明應與物質文明同步發展,而不是物質文明水平提高了,精神文明就自然而然地緊跟其後。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道德經第十五章原文及翻譯
道德經第十一章原文及翻譯
相關知識
道德經第十二章原文及翻譯
道德經第十四章原文及翻譯
道德經第十七章原文及翻譯
道德經第十六章原文及翻譯
道德經第十五章原文及翻譯
道德經第十一章原文及翻譯
道德經第三十二章原文及翻譯
道德經第二十二章原文及翻譯
關於論語十二章原文及翻譯
道德經第二十九章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