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蘇洵的簡介
蘇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長散文,也是北宋有名的詩人,一生創作了很多名篇名作.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蘇洵***公元一OO九年至一O六六年***字明允,四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發憤為學。歲餘舉進士,又舉茂才異等,皆不中。乃悉焚所為文,閉戶益讀書,遂通六經、百家之說,下筆頃刻數千言。至和、嘉祐間,與二子軾、轍同至京師。歐陽修上其所著權書、衡論等二十二篇,士大夫爭傳之。宰相韓琦奏於朝,除祕書省校書郎。歷遷陳州專案城令。與姚闢同修建隆以來禮書,為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書成而卒。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諡法三卷,均《宋史本傳》並傳於世。
蘇洵發奮讀書的故事
蘇洵二十五歲那年,被史彥輔和陳公美兩人拉著,把峨嵋山玩個裡外透徹。遊山途中,他們聽說西北數百里外的岷山也很壯美,於是再去岷山遊歷,一轉悠又是半年。飽覽岷山秀色之後,蘇洵回來歇了幾日,這才發現妻子面帶憂慮,只是不願形諸言表。原來程夫人並不指望夫君能夠光宗耀祖,卻將滿腹期望全部寄託在兩個兒子身上,終日教他們讀書認字,卻又自嘆精力不足。蘇洵從她對孩子認真管教上,看出了自己的頑劣和不足,他漸漸意識到自己如若繼續散漫下去,將來可能會落到讓兒子們恥笑的境地,這才認真琢磨起自己和家庭的未來。
過了不久,他的母親史夫人不幸病故,二哥從外地趕回家為母親守喪三年,兄弟兩個到了一起,免不了聊起自己的前途,蘇渙有意問道:“三弟啊,你遊歷了那麼多的名山大川,能不能寫點文章,讓我看看這紙上山川如何雄秀奇美啊?”
這一下真的把蘇洵難住了,他覺得滿肚子都是錦繡河山,卻不知如何將它吐到紙上,想畫畫不成,想寫寫不出,急得他滿頭是汗。
蘇渙見狀一笑,略轉話題:“三弟,你彆著急。哥哥我有一件心願,想請三弟幫助圓了。”
蘇洵忙問:“什麼心願?”
“我們蘇家先人原是很有一些來歷的,可自大唐以來,我們只知眉州刺史蘇味道是我們的先人,往後就語焉不詳了。從下往上推,也只知道祖父叫蘇杲、曾祖叫蘇祜。三弟既然喜歡周遊,何不找些老人聊聊,再去查查別人的族譜,把我們蘇家族譜編出來呢?”蘇渙慢慢說道。
蘇洵一聽,覺得這件事做起來蠻有意思,便一口應諾下來。眉山的程家、史家都是親戚,蘇洵一經詢問,他們都拿出族譜和先人的往來書信,再加上眉州府裡還有些陳年案卷,很快蘇洵便追根溯源,查到了唐朝刺史蘇味道的名字,可惜這位先人事蹟,讓他臉上發燙。再往前,查到了漢代的蘇建和蘇嘉、蘇武、蘇賢三兄弟,還有先秦的蘇秦和蘇公。這時蘇洵的興趣越來越濃,為了弄明這些人的來歷,他為自己列下了長長的書單,把《史記》、《漢書》、還有更早的《左傳》、《國語》、《戰國策》都羅列到床前案頭,讀了個通透,一直讀到二哥“丁憂”期滿,離家上任,這時的蘇洵已是欲罷不能,他發現自己心有餘而力不足,必須發憤讀書,才能將心中所思,形諸文字——這年他已二十八歲。
蘇洵的文學風格
蘇洵是有政治抱負的人。他說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當世之要”,是為了“施之於今”。在《衡論》和《上皇帝書》等重要議論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張。他認為,要治理好國家,必須“審勢”、“定所尚”。他主張“尚威”,加強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氣,激發天下人的進取心,使宋王朝振興。由於蘇洵比較瞭解社會實際,又善於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以古為鑑,因此,他的政論文中儘管不免有迂闊偏頗之論,但不少觀點還是切中時弊的。
曾鞏說蘇洵“頗喜言兵”。蘇洵的《權書》10篇、《幾策》中的《審敵》篇、《衡論》中的《御將》和《兵制》篇,還有《上韓樞密書》、《制敵》和《上皇帝書》,都論述了軍事問題。在著名的《六國論》中,他認為六國破滅,弊在賂秦。實際上是借古諷今,指責宋王朝的屈辱政策。《審敵》更進一步揭露這種賄敵政策的實質是殘民。《兵制》提出了改革兵制、恢復武舉、信用才將等主張。《權書》系統地研究戰略戰術問題。在《項籍》中,他指出項籍不能乘勝直搗咸陽的戰略錯誤。他還強調避實擊虛、以強攻弱、善用奇兵和疑兵、打速決戰、突擊取勝等戰略戰術原則。
蘇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優秀的篇章。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強暴,藐視敵人,寫得很有氣勢。《張益州畫像記》記敘張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蹟,塑造了一個寬政愛民的封建官吏形象。《木假山記》借物抒懷,讚美一種巍然自立、剛直不阿的精神。
蘇洵的散文論點鮮明,論據有力,語言鋒利,縱橫恣肆,具有雄辯的說服力。歐陽修稱讚他“博辯巨集偉”,“縱橫上下,出入馳驟,必造於深微而後止”***《故霸州文安縣主簿蘇君墓誌銘》***;曾鞏也評論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託喻”,“煩能不亂,肆能不流”***《蘇明允哀詞》***,這些說法都是比較中肯的。藝術風格以雄奇為主,而又富於變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變、紆徐宛轉見長。蘇洵在《上田樞密書》中也自評其文兼得“詩人之優柔,騷人之清深,孟、韓之溫淳,遷、固之雄剛,孫、吳之簡切”。他的文章語言古樸簡勁、凝鍊雋永;但有時又能鋪陳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動的妙喻,如《仲兄字文甫說》,以風水相激比喻自然成文的一段描寫,即是一例。
蘇洵論文,見解亦多精闢。他反對浮豔怪澀的時文,提倡學習古文;強調文章要“得乎吾心”,寫“胸中之言”;主張文章應“有為而作”,“言必中當世之過”。他還探討了不同文體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寫法。他特別善於從比較中品評各家散文的風格和藝術特色,例如《上歐陽內翰第一書》對孟子、韓愈和歐陽修文章的評論就很精當。蘇洵作詩不多,擅寫五古,質樸蒼勁。宋人
歷史上的韓愈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