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故事案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8日

  提升班主任德育能力,是現時代學生成長教育的需要,是班主任專業發展的要求,也是班級管理質量保障的要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一

  學會愛

  案例背景:

  獨生子女的現狀,造成了絕大多數家庭把幾乎所有的愛和關注給予了孩子,孩子從出生開始,就由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圍著他轉。他所需要的一切都被大人包辦代替,並且認為他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父母親無原則的愛,客觀上造就了孩子的自私的習慣,不知道自己還需要去愛別人、關心別人,更無法體會到愛別人的樂趣。在我們班,就有很多這樣不會愛的孩子。在幼兒園裡,他們並不讓人覺得是個不會愛的孩子,但在家裡就是一個十足的小霸王,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誰都不怕,反而是他們千方百計的依著他,怕他不高興。 案例過程:

  一、翔翔的奶奶來接他了,本來翔翔是很開心的在和小朋友玩,一看到奶奶,問奶奶:“帶什麼好吃的了?”奶奶說:“呀,今天來的匆忙,沒有帶。”翔翔的臉立馬多雲轉陰,奶奶呢,則對著孫子點頭哈腰„„

  分析:在獨生子女家庭中,孩子被各種各樣的愛包圍了,孩子沒有得不到的要求,所以,在父母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時,孩子是不能接受的,也不會體諒父母,只會埋怨。試想,這樣的孩子長大了,會是一個愛父母的孩子嗎?連自己的親人都不愛,他又會去愛別人嗎!適當的對孩子說“不”,其實是對孩子的愛。

  二、今天是笑笑媽媽來接她的,媽媽今天看起來臉色不太好,笑笑說

  放學了要去超市,媽媽說:“孩子,今天就不要去了,媽媽今天身體不舒服”,可是笑笑根本沒想著媽媽的身體,而是想著自己要去超市,哭哭啼啼,結果,媽媽還是答應了。

  分析:在很多孩子的家裡,父母把孩子愛的機會壟斷了。如:爸爸下班回來了,孩子想給爸爸掛衣服,放東西,可是爸爸說:“算啦算啦,你還小,自己去玩吧!”孩子處於萌芽狀態對別人愛的意識被爸爸的一句不用擋了回去。因此孩子變的愛不愛別人無所謂,不再關心別人,也不懂得愛別人了。所以真正愛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可憐一點,多給孩子一次對他人施捨愛的機會。

  反思:

  在培養孩子關心他人、對人友善的同時,要注意引導其感受行為的積極結果。有一些孩子很有愛心,對人很友善,心中有他人,有好吃的先想到別人,有好玩的先讓給別人,看到別人有困難了總能主動地去關心......,可是每一次的友善和關心,得到的卻是消極的結果,如:自己總也玩不上喜歡的玩具等。時間久了,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會有一種“好心沒好報”或“吃虧”、“窩囊”的感覺,以後就不再願意這樣做了。這時,需要成人,包括家長和教師有意識的引導,積極肯定孩子的友善、關愛等行為,並在同伴面前給予及時的表揚,讓孩子知道這樣做父母、老師、同伴都很喜歡,使其得到情感上的滿足。這樣,孩子體驗到積極的行為結果,其良好的行為才可能得以保持。一個會愛別人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愛。愛是一種感受。一個人在被他人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同樣一個人關愛別人、關心他

  人的過程中也同樣能感受到無窮的快樂。 讓孩子學會愛,比學會更多技巧更重要。

  二

  用愛感化學生

  [案例簡介]

  在課堂教學中,由於同一班級內學生的個別差異與統一的教學要求之間的矛盾,總有一部分學習比較落後的學生感到學習困難。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也有家庭環境的因素,有家長方面的因素,也有教師和教材的因素。正因為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是複雜的,因此要改變這樣的狀況,需要家長、老師、學生等多方面的配合。學困生一般有以下幾種型別:一是不想學。這些孩子缺乏學習的動機和興趣,往往視學習為一種負擔,認為家長、老師逼迫自己學習,在內心形成消極對抗心理,學習態度不端正;二是不會學。這些學生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很多,卻往往事倍功半,這是受到了不當的學習方法或不良的學習習慣的影響;三是學習有障礙。這部分學生是屬先天智力低下的特殊兒童。確定了學困生的型別,輔導時才能有的放矢,輔導學困生。

  [產生背景]

  班級有個叫楊詳的學生,從小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由於是獨子,更是得到無微不至格,辦事不愛動腦,我行我素,不計後果,出了問題又缺乏責任感,表現出逆反心理。學習缺乏自覺性,老師佈置的作業應付了事,多一點也不想做,沒有毅力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根基打得不牢,使學習成績處於下游。做了錯事,不接受批評,不讓人家說,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和反抗心理。

  [調查]

  該生母親文化水平低,生意又忙,根本沒有時間督促孩子學習,甚至到了不聞不問的地步。在班內跟同學相處時自私,脾氣暴躁,同學們不太歡迎他。常受老師的批評,自認不是學習的料,自暴自棄。

  針對該名同學的個性心理特點,經調查瞭解,我認為他的個性問題來源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兩個方面:

  1.鑑於他從小嬌生慣養,被捧為掌上明珠,凡事隨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員所溺愛,過於放縱,使他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養成了依賴別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級裡,缺乏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對較難的問題不願意動腦筋,又不肯問別人,不懂裝懂,長期發展下去,知識掌握不牢。就產生了自卑心理。認為反正也就這樣了,甘拜下風,自暴自棄,致使成績下降,凡事總覺得自己對,對自己認識不清,出現情緒不穩定現象。

  所以對其進行轉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學校、家長、教師的密切配合,尋找其閃光點,多鼓勵、多肯定,用集體的力量幫助他,使他重新認識自我,健康成長。

  [主要做法]

  一、說服家長與教師形成教育的合力。

  家庭是一個小的社會細胞,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第一環境。青少年的全部生活始終與家庭有密切聯絡。為了主動爭取該生家長的配合,我曾多次對該生進行家訪,加強和他家長的聯絡,共同分析該生目前的狀況以及應對措施,要求家長經常督促孩子的學習,改變過去打罵孩子的錯誤做法,指導他們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融洽的師生關係是教育成功的先決條件。由於該生害怕與老師溝通,所以不願意接近教師,我就儘量找出與他的溝通點。他愛打羽毛球,我就陪他打羽毛球,這樣就增加了與他對話的機會,便於及時瞭解該生的思想動態。幾次溝通之後,該生把心中的祕密毫不保留地告訴了我,我成了他信賴的“傾吐衷腸”者,可以藉此機會對其進行教育。

  三、悉心教育進行個別輔導。

  我安排一名品德好、成績好的學生與該生同桌,幫助他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並經常利用課餘時間給他輔導功課。輔導時,我先與他聊天,對其前段時間的表現加以總結,再分析出現各種問題的原因,幫助他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提高他的學習成績。

  四、鼓勵為主循序漸進。

  在課堂教學中,我在提一般性問題時,優先照顧他,一發現他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同時根據他的水平佈置作業,只要他有一點成績,就給予表揚、肯定。這樣,使他能直接感受到老師的幫助和關懷,學習的積極性也增強了。

  五、發揮集體的力量。

  我鼓勵其他同學多與該生接近,多與他交流,大家互相督促,互相幫助,真誠地與他交朋友,讓他增強自信心,使他覺得自己並不比別人差,愉快地生活。

  [基本成效]

  經過一段時間的瞭解及教育,他有了一定的進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它具有穩定的特點,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他對教師尊重了,學習目的有了明確的認識,能堅持上滿上好各門課程,成績逐步提高。他對生活也滿懷信心,情緒較穩定,衝動事件逐漸減少,對勞動有了初步認識,值日主動、熱心肯幹,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任性、固執得以緩解,辦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減弱。但現在仍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對較難的問題易放棄,缺乏堅強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較弱,對於他今後的教育仍是長期的,我希望他會成為堅強、有知識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三

  忠旭是一名“特殊”孩子,讓每一位教師都感到頭痛、棘手。忠旭的脾氣很倔強:平時同伴間有了矛盾,老師如果不幫他,他有時會怒氣衝衝、瞪眼與你對峙半天,一言不發,令你無法收局;有時會情緒激動,像一頭髮怒的小獅子一樣,措到東西就扔就甩。有一次讓我震驚、擔心了許久。記得是在收拾玩具,準備解便洗手吃午點了,我看見他拿著玩具繞轉圈地追著鼕鼕亂跑,我拉住他,好言相勸,邊拿掉他手中的玩具準備放好。誰知,忠旭卻一反常態地拉著鼕鼕就是使勁地捶打,還一個勁地喊著:“要你搶我的玩具,我不吃午點了,我討厭你們……”說完就往外衝,我眼疾手快地抓住了他。

  一、 教師與家長攜手,達成共識。

  原來,小旭父母工作忙,從小就是婆婆一人照料他。小旭調皮,愛搗蛋,腿腳有點不方便的婆婆,總是會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非常的溺愛孩子。平時,在家裡,小旭不吃飯,婆婆總是到處追著他餵飯吃;婆婆從來不會罵孩子,即使有錯也會遷就他的。父母起早貪黑工作繁忙,回家後也難得與孩子相處,索*愛心倍加,常常放縱孩子,讓為所欲為。於是,小旭只要稍有不順心就賭氣不吃飯或者摔東西,甚至出手打人。有一次,媽媽氣不過打了孩子幾下,他竟然與媽媽對打,爸爸不但不阻止,反而大笑起來,這就更加助長了小旭的囂張、任*。為了儘快改變小旭,我決定家訪,利用家訪的時間與家長溝通。具體做法:

  1、家訪時我帶上一些自制的小玩具,利用玩具的魅力吸引小旭,讓他能愉快的接納我,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

  2、在與小旭的父母交談時,我以誠懇的言語換取了家長的信任。在拉家常的過程中,婉轉的提出問題,舉例說服家長,讓他們認識到小旭不良*格的嚴重*,勸說家長與我互相配合,攜手共同教育孩子。同時也要求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父母應連成一線,唱一個調,不讓孩子有空隙可鑽。

  3、在說服家長,得到他們的認同以後,我為他們推薦了幾本早已準備好的幼兒教育雜誌,特別是《幼教博覽》的“家教職壇”欄目,使他們知道教育孩子必須家園同步,進一步更新觀念,強化行為。

  二、 持之以恆,事半功倍。

  俗話說得好“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凡事貴在堅持,特別是對於孩子某種不良習慣*格的糾正,就更不能操之過急。所以老師與家長應該做好心理上的長期準備,只有統一戰線,堅持不懈,不讓孩子鑽空隙,逐步提高要求,才會最終達到目的。在這學期裡,我做了大量的家長工作,家園共唱一個調,注意經常保持聯絡。

  具體做法:

  1、當家長感到疲憊無力過問時,我就上門家訪,把意見對策送上門,得到家長的同意,支援後再行動,保持家園的一致*。

  2、當孩子取得了小進步,家長興致較高時,就通個電話簡單扼要的講明下一步計劃,同意意見,雙方互相提醒不可放鬆,以防孩子出現反覆。

  3、當孩子出現突發事件,三言兩語無法講清時,我就寫紙條,講明事發原因,我的處理意見,並勸孩子的父母雙方統一意見,心平氣和的處理事情,堅持家庭之內、家園之間唱一個調。

  4、過一段時間後,我與孩子的父母通過電話聯絡,互相總結孩子近期表現,找出閃光點,予以引導,鼓勵,找出不組之處,探索新方法。

  通過我與家長雙方的不斷努力,小旭變了,變得活潑開朗,愛說愛笑了,學習也認真了,會唱幾首歌曲,會背幾首古詩了。雖然有時還會發脾氣,但在

  教師的提醒和暗示下會很快扭轉過來的。現在,他能主動的與夥伴分享玩具,和睦相處了,我已將小旭與其他孩子一樣對待,不再“特殊”看待,“特殊”照顧了。 一、沉默是金。

  俗話說,班主任要嘴勤,怎麼還冒出來個沉默是金呢?來看兩個案例。

  案例一:我現在所帶這個班有名學生叫周康,在五年級剛轉來時很令我頭疼:作業不做,與同學極易發生矛盾,幾乎天天違反紀律。開始時,我對他除了說教,就是處罰甚至懲罰,但收效甚微。有一天,他又犯錯了,我將他叫進我的辦公室,但他就是那樣不在乎地等待我的批評。正好辦公室沒老師,我看著他,什麼話也沒說,就那樣平靜看著他,因為說實話,我不知道說啥,但是很奇怪那時我一點不生氣。我發現,他慢慢有了變化,從剛才的滿不在乎到有點侷促不安。又過了一會兒,他低下頭,偶爾抬頭瞟一下我,我知道他在窺測我的內心,但我還是很平靜地看著他的臉,就好像在欣賞一幅畫。他的頭越發低了,也更加不安了。良久,我的聲音打破了沉默:“你可以走了。”他抬起頭驚訝地望著我。“你可以走了。”我重複了一遍。他默默地走了。但這次他竟連著幾天表現很好,我不失時機地表揚了他。後來儘管他有反覆,但經過我又幾次的沉默療法,他變了。現在,他是個好學生,同班裡的其他同學一個樣。

  案例二:有一次,班上語文測試,我事先說了複習範圍,可我發現,學生普遍很自信,認為自己考好沒問題,很少有人踏實複習。成績出來的,整體情況很糟糕。發完試卷後,我發現學生很多都在看我,照常理該是說教的好時候了。我當時只是平靜地看著大家,目光慢慢地移過每一個學生的臉龐,最後輕輕說了句:“好了,過去了,關鍵是以後。”自那以後,學生複習踏實了許多。

  二、以身作則。

  案例:五年級時,班級有了打掃操場的任務,剛開始學生還挺好奇,拿著大掃把一陣飛舞。後來就沒人願意下去了,尤其到了冬天,手拿著竹子做的掃把,太冷,就更少有人願意打掃操場了。看到這種情況,我早上帶頭下去掃操場,當然,還有幾個學生是被我叫去或者主動去幫我的。每天,當我們掃完操場,帶著一些微汗,面色紅潤走進教室,回到教室的時候,面對全班學生,我總是大聲對同我一起打掃操場的同學說:“勞動使我們快樂,我為你們自豪!”現在每天早上,早來的男生爭先恐後地下去打掃操場,我相信:他們從中享受到了勞動的樂趣!

  分析: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何況這個榜樣是自己的老師呢。

  適用範圍:幾乎所有範圍。

  三、顧左右而言他。

  案例:一天上課,叫起一名學生張旭回答問題,他回答後學生髮出一陣笑聲,為何?他上課沒認真聽,回答的是前一道題,當然牛頭不對馬嘴。我也笑了,不過是微笑,我對這名同學以父母般的語氣關切地說:“你辛苦了,快吃飯!”學生都笑了,那個同學也笑了,剩下的時間裡,他聽講得很認真。

  分析:生活需要幽默,嚴肅的課堂也需要幽默,如果能使犯錯誤的同學在笑聲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何樂而不為呢?

  適用範圍:合適的場合與時機。

  四、順其自然。

  案例:小學高年級男女生之間產生好感是非常正常的,這不,到了五年級後,班上議論紛紛,好些同學神祕地告訴我:某一男生很奇怪,每天下午放學後都要繞好長一段路,為的是送我們班的班長***女***回家。我聽後笑著說:“好呀,他多熱心呀!”好多學生有來告訴我,應該找他們談一談,但我都拒絕了。當然,在班隊會上,我講到了在他們這個年級男生女生之間產生好感是再正常不過的,應該正確的對待與處理。我的這些話絕對不是隻針對那個男生講的。但是,可以看出,在他身上產生了影響。他和班長現在相處得很好,很正常,同其他同學一樣。當然,現在這個男生不送班長回家了。

  分析:所謂的“早戀”是完全正常的,只要講清了道理,就應該先充分相信學生,一定程度上放任自流也是可以的。

  適用範圍:所謂的“早戀”。

  五、收回權利。

  案例:班上有四[

  分析:收回權利,是為了讓某些班上擔任一定管理任務的同學冷靜下來,分析自己的不足。

  適用範圍:心理承受能力較強的學生。

  正如“教無定法”一樣,我認為管理也無定法。肯定有一些老師會有更多的富有創造力的方法。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所有的方法,基本前提是我們愛學生,尊重他們,理解他們,平等地對待他們。我心目中班級管理的最高境界應該是班主任老師“無為而治”!


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案例
小學德育優秀教育案例
相關知識
哲學教學故事案例
德育教育故事案例
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故事案例
幼兒園的教育故事案例分析
幼兒園的教育故事案例
初中生家庭勵志教育故事案例
初中生教育故事案例
初中生成功教育故事案例
初中生不學了教育故事案例
初中語文老師教育故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