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緣緣堂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4日

  緣緣堂隨筆是豐子愷創作的。讀緣緣堂隨筆,你是如何表達自己的閱讀心得的?不妨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豐子愷是弘一法師的得意弟子,受其影響,思想裡便多了一些豁達和仁愛。或許從畫家的角度去領悟豐子愷先生會更合適一些。他寥寥幾筆的人物寫意畫獨具一格。但我更關注於他的文字。

  小時候家裡管得很嚴,而母親識字不多,常常僅憑直覺把教課書以外的統統歸為“閒書”,是不讓我看的,那時候是初二吧,好不容易借到了一本《緣緣堂隨筆》,自然被母親列為禁書,便只得偷偷地看,印象最深的是裡面一篇《口中剿匪記》,這篇寫於前,豐先生牙齒不好,要拔掉,豐先生便把它們比作土匪,不但不幹活***咀嚼食物***,還要為害一方***讓旁邊的牙齒也跟著壞掉***,更主要的是讓主人痛苦,於是和土匪毫無區別,自然就要剷除,豐先生聯絡到當時的社會現狀,把拔牙寫成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語言風趣幽默,立意別具一格,以致多年後的今天,回想起來還歷歷在目。

  記得當時急切地想把它推薦給一位要好的朋友,而書需要還了,無奈,我連夜在燈下抄了一遍,第二日手痠得抬不起來了,送給朋友時卻未引起共鳴。待豐子愷有了自己可愛的兒女,他文字裡的樂趣就更多了,他自身的童真也表現得淋漓盡致,先生非常善於觀察生活,觀察人物***這一點在他的畫裡也得以體現***,加之他豁達的性格,想活得輕鬆一些、開心一些,豐先生便是榜樣。

  篇二

  林清玄曾經說過,從豐子愷那裡,我學到了樸素。在變幻莫測的世俗世界裡,豐子愷先生是真實而又純粹的。他寫文著筆從不追求奇特古怪,卻於平實中寓深勇之致。縱使他會表達一種惋惜哀痛之情,而在大多數時候,他還是守著他寂靜的家園,平靜得就像是沒有波浪聲的湖面。如渺渺清空,浩浩大海,平靜、安詳、淡泊。

  宋山東道節度使李翱親自上山登門造訪藥山禪師,問道,什麼是“道”。藥山禪師伸出手指,指上指下,李翱毫不掩飾說:不懂。藥山禪師說:雲在青天水在瓶。指“道”在一草一木,一山一谷。宇宙萬物中,要做到淡泊高遠,快樂逍遙,必須要保持本性,消除本性,消除慾望。

  或許人們應該先一步找到安身立命的方式棲居大地。讓精神無拘無束地漫遊於天地之間,應該是我們理想的生存狀態。《華嚴經》中有這樣的四個字,叫做“不忘初心”。這樣斷章取義的一句話在網上有諸多解釋,然而我還是傾向於理解為“不要忘記最初時候的本心,就是人之初那一顆與生俱來的善良、真誠、無邪、博愛、進取之心”。星月杳杳路迢迢,多少舊事已經消磨。所以要感謝豐子愷先生留下這本《緣緣堂隨筆》,好以此喚回世人金子般的赤子之心。

  如今我將豐子愷先生的這本《緣緣堂隨筆》置於枕邊,每每捧而讀之,腦海和心靈都如冬日清空一般歷歷分明。北斗七星和北極星在它們固定的位置閃爍其輝,而豐子愷先生就恍如靈魂的先知,啟明星一般地為我指引人生的方向。彷彿無論走多遠,都不會忘記了回家的路。也教會我:不忘初心。

  篇三

  巴金先生曾說:我的腦子裡有一個“豐先生”的形象:與世無爭、無所不愛、一顆純潔無垢的孩子的心。而豐子愷先生的這本《緣緣堂隨筆》便將巴金腦子裡的這個“豐先生”形象表現得活靈活現。

  《緣緣堂隨筆》是豐子愷先生的主要散文選。1927年,豐子愷先生皈依弘一法師,也就是他曾經的老師李叔同,他請弘一法師為自己的住所取名。尊弘一囑,豐子愷在小方紙上寫了許多他喜歡並且可以相互搭配組合的文字,團成許多小紙球。他拿了兩次鬮,拆開來都是“緣”字。遂其寓所起名為“緣緣堂”,他的散文集也因此名為《緣緣堂隨筆》。

  這本書裡所收的文章並不多,但篇篇精緻。大都敘述他親身經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和事。比如由瓜子而聯想到的人生小哲理,比如小時候在私塾裡的趣事,比如做學生時的寄宿生活,比如看家裡的孩子們歡笑嬉戲……豐先生文風率真樸素,而又常常詼諧幽默,在不經意之間令人忍俊不禁,然而歡笑之餘更多的卻是讓人自然而然地就擁有一種安閒而又豐腴的生活幻想。

  郁達夫曾經評價過:對小孩子的愛,是豐子愷散文裡的特色。的確,這本散文似乎就是寫給孩童看的,裡面沒有暴力,沒有慾望,沒有紛爭。反而是雍容恬靜,平和悠遠。文章裡充溢的也是面對孩童那種真誠而又不事雕琢的筆觸,這本書的取材也極為平常,所講述的道理亦十分樸素。似乎豐子愷先生在寫散文的時候就將他的讀者受眾確定為兒童,也或許,他覺得所有人都擁有孩子那樣單純而又不蒙塵的心靈。

  讀豐子愷先生的作品的時候,你會感到自己面對的是一位心地異常善良而又坦率的老者,你在聽他既無保留,也無顧忌地傾吐肺腑。他會因為女兒阿寶成長為一個少女,離開兒童時代而倍感憂傷。他這樣寫道:“所悲者,你的黃金時代將要度盡,現實漸漸暴露,你將停止你生活的美麗的夢而開始生活的夢。舊日天真爛漫的阿寶,從此永遠不得再見了。”“我怪怨你何不永遠做一個孩子而定要長大起來,一剎那我心中感到深痛的悲哀。”讀到這裡,心中難免生出惻隱之感,為這大自然人必生老病死的法則令得一位睿智樂天派的老者傷懷而頗感心酸無奈,於是禁不住掩卷流涕。同樣的悲傷之情也見於另外一篇名為《白鵝》的小文裡,文中的白鵝是作者一位朋友送給他的,他親自抱了回家,養在他在重慶自建的小屋院子中。在他居住於此屋時,這白鵝是給予他陪伴令院子裡有了生氣的一個朋友似的所在。而後,他賣掉了院子,將白鵝送給了另外的朋友,彼時,他寫道:“這感覺與訣別一個人的時候所發生的感覺完全相同,原來一切眾生,本是同根,凡屬血氣,皆有共感,現在我寫這篇短文,就好比為一個永訣的朋友寫傳,寫照。”豐先生對於萬物來自於內心最初的博愛,由此可見一斑。
 

巴金旅途隨筆
安康旅遊心情隨筆
相關知識
豐子愷的緣緣堂隨筆
豐子愷緣緣堂隨筆
緣緣堂隨筆句子賞析
緣緣堂隨筆帶圖片
緣緣堂隨筆帶圖片
我與狗狗的情緣個人隨筆
白鵝豐子愷讀書筆記
楊柳豐子愷的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白鵝節選豐子愷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豐子愷春天閱讀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