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大學生創業故事
畢業了並不等於我們就是失業。聽聽別人畢業生大學生創業故事或許對自己有好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大學未畢業卻創業心切,曾群發郵件向朋友、老師及同學借錢;遭遇瓶頸後,第二次創業,他冷靜、理性了很多。剛剛畢業兩年多的程川,繼續著他的創業故事。
兩年多前的程川,還是海南大學海洋學院水產養殖專業的學生。當時的他,因缺少創辦公司的註冊資金,向朋友、老師及同學群發***借錢,急於解決註冊公司的燃眉之急。他當時籌辦的海川網路科技***澄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川網路”***是首批入駐海南青年創業平臺的唯一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專案。
海南青年創業就業服務中心主任王旭光介紹,程川在創辦海川網路時,創業團隊基本由同學組成,當時的同學們尚未畢業,因此,畢業後選擇了其他的就業途徑,創業團隊也隨之解散。同時,程川參加一些創業比賽,也獲得一些名次和獎金,並通過獎金的補貼和公司正常的業務收入,使得海川網路基本處於收支平衡的狀態。
“程川的風險防控能力很好,在公司的運營過程中能很好地預見一定的風險,從而降低可能出現的風險,實現公司的良好運轉。”王旭光說,“起碼他的第一次創業沒有造成什麼大的麻煩。”
回想起第一次創業的經歷,程川感受頗多:“第一次創業的教訓很多,比如資金的使用、團隊的組建、專案的選擇、產品的構建等方面。具體來說,更多的是失敗的教訓。吸取這些教訓後,第二次創業遇到同類的問題時,會更加冷靜、理性一些。”
據程川介紹,雖然海川網路的業務運營足以支撐整個團隊的運轉,但公司的發展方向已完全背離最初的想法——他創辦的不是策劃活動的公關公司,而是有所創新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
在遭遇瓶頸及慎重考慮後,程川決定轉移創業的重點,開始創辦新的專案。
“其實,我們在創業初期想的不僅是創辦咖啡館,而是希望創辦‘創業孵化器’和提供創業服務的系統。但是,我們剛剛畢業,擁有的資源和經驗不足,這時,正好了解到北京等地有人創辦車庫咖啡、3W咖啡等創新型的‘創業孵化器’,於是我們覺得可以從咖啡館做起,並通過這個平臺整合我們的資源。”當記者問第二次創業為何選擇創辦咖啡館時,程川坦言。
程川似乎計劃得很紮實:“第二次創業對社會資源、資本的積累是多元化的,我們在創業、投資的圈子裡也有了一些資源。通過天使咖啡這半年來的實質運營,我們擁有的資源也較為充分,接下來會將重心轉向‘創業孵化器’和投資領域。”據他介紹,公司將創辦社會企業孵化器、海南微天使投資俱樂部等專案。
程川的計劃和他現在的身份很契合:他擔任海口在路上創業資訊諮詢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
對於未來的發展,,程川也有具體的想法:“我們目前的定位是一個專業的創業管理、資訊服務公司,在新的創業潮中,為20人以內的微型公司提供系統的創業服務、投資服務。這條路比較漫長,很多東西都在逐步完善的過程中。只能說,我們在海南能先幫助一部分人吧;我也希望在這次新的創業潮中,整個創業服務行業能夠發展起來,而我們要抓住這次機會,為自己爭取一個發展的空間。”
“創業過程中收穫最多的是自我成長。第一次創業,純粹就是一個‘菜鳥’。第二次創業則經過大量的前期調研、考察,還在全國範圍內學習、借鑑和摸索,甚至走到現在仍處於實驗階段。其實這是一個‘不懂’到‘懂’的過程。”對於自己的兩次創業經歷,程川如是說。
“天使咖啡館從8月正式開業,9月綜合虧損,10月收支平衡,11月開始盈利。假如從開業算起,咖啡館從開業到盈利的業績,在咖啡館領域也算過得去了。”程川向中國青年報記者介紹目前創業的情況時說。
王旭光長期關注海南大學生的創業情況,他告訴記者,近年來,海南不斷增加創業的支援力度,海南大學生創業的熱情也在提高,但整體的創業成功率不是很樂觀。對於這一明顯反差的現象,王旭光說:“在校大學生普遍缺乏社會經驗和社會實踐能力,而創業僅憑熱情是遠遠不夠的。在校大學生即使要選擇創業,也一定要謹慎考慮再行動。”他建議大學生可以先嚐試參加創業比賽和社會實踐活動,多做一些有益的嘗試,增加自身的經驗、提高自身的能力。
對於程川的兩次創業經歷,王旭光表示,程川鍥而不捨的奮鬥精神值得肯定,但他剛走出校園,創業經驗上存在一定的欠缺,仍需要很多資源來支撐,從整體而言挑戰比較大,他的創業之路還不會一馬平川。
篇二
“你們這‘鏢局’,速度還真快!”去年12月16日下午4點10分,快遞郵車到校僅10分鐘,“鏢師”高春偉就敲響了南通大學27號宿舍樓217室的門,交付快遞、收下幾元代取費。
“通大鏢局,鏢鏢必達!”代人取送快遞、貴重物品“押送”、代送鮮花製造浪漫驚喜……頗具創意、日漸紅火的“鏢局”服務,只是該校電子商務網站“宅樂買”多項業務之一。“宅樂買”,被學生們譽為通大“自己的淘寶”,開啟其頁面,有“樂買廚房”“樂買零食”“通達鏢局”“跳蚤市場”等服務門類,有熱點商品推介、促銷活動廣告,看上去並不遜色於淘寶、京東等大型電商網站。
如今有模有樣的校園電商網站,在大四學生劉亞坡等人創辦伊始,幾乎沒人看好它的前景,“電商早就被幾個大網站壟斷了,一群在校生能辦成個什麼光景?”面對質疑,劉亞坡有自己的思路:網購雖然方便,但最快也要隔天才能拿到物品,如果在校園內設點,個把小時就能把商品送到同學手裡,“落地校園、第一時間送貨上門,是我們最大的特色。”
經過前期充分調研,前年暑假期間,劉亞坡著手租伺服器、找網路公司建站、聯絡店家、招攬兼職送貨員。9月份開學,“宅樂買”開始運營,遇到的最大問題便是商鋪入駐難。劉亞坡滿懷信心地去某飲料南通地區代理商那兒談合作,沒想到對方一見他還是個學生,對他精心準備的網站推介材料看都沒看,便“請”他離開。上線第二週,終於收到第一張訂單。一名男生看過傳單訂了兩袋餅乾,劉亞坡親自送去!
南通大學電子資訊科技專業11級學生陳皋磊原先一直做校園租車業務,一次在宣傳欄貼廣告時遇到劉亞坡,“宅樂買”送貨正好需要車輛,幾次合作後,陳皋磊決定加入“宅樂買”,,現在專門負責物流業務。網站的核心成員現有六人,分管技術部、財務部、物流倉儲部、市場部等,全是在校生。
如今,“宅樂買”每天有上千次訪問量,月營收達3萬元,商家主動找上門談合作,加盟費從零提高到200元。“其實網站只是一個載體,利潤並不大,我們創收的關鍵靠廣告費用和聚攏人氣組織線下活動。”劉亞坡介紹,目前已有廣告商陸續加盟。
去年10月18日,劉亞坡正式註冊成立宅樂買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籌劃把業務擴充套件到其他高校和附近居民區。南通大學團委副書記陶鋒表示,校園電商的出現,是對大學生創業模式的新突破。
篇三
嫌炒股票太out而去“炒碳”***即“碳交易”***。近日,深圳80後小夥史成投資30萬元“炒碳”,兩個月內便獲利10萬元,成為中國碳交易市場中第一個獲利的個人投資者。儘管目前碳交易市場的產品還較為單一,投資者多持觀望態度,但史成相信“產品會越來越多元化,市場會越來越成熟”,“炒碳”會成為個人投資的一個新選擇。
賣5200噸“碳”賺了10萬
2013年6月18日,深圳碳交易平臺正式上線交易,成為中國首個正式啟動碳排放交易試點的城市。看到該訊息,,在金融公司做中小企業貸款服務的史成敏銳感覺到,“這是個賺錢的機會”。作為一名80後,史成並不喜歡買基金等傳統投資方式,更看不上儲蓄。對於“炒碳”這種新型投資產品,他豈能錯過。
史成曾在澳洲留學,對當地的碳交易所早有耳聞,他自認為“有一些把握”。說幹就幹。史成開始動員全家最終籌到30萬元。7月2日,他在交易所開了賬戶,並掛出35元每噸的價格www。cyone。com。cn/ ,每天坐在電腦前觀望。等了一個月後,終於有企業願意賣,他果斷出手,一下子購入7000噸碳排放配額。
什麼時候是最佳賣出時機呢?史成發現,市場中有一家企業不斷刷高賣價,但一直都有買家出現。他分析,“這家企業是在試探,看價格到多少沒人買。”這幫助史成找到了賣價。就在價格升至頂峰每噸140多元前,史成陸續丟擲手中持有的配額。9月10日,他以均價65元掛單賣出5200噸配額,獲利10萬元。
3000元便可進場“炒碳”
“炒碳”有什麼門檻嗎?據瞭解,在深圳排放權交易所中,首次參與投資的個人需繳納2000元會費,年費則是1000元。這意味著,3000元是成為個人投資者的最低門檻。史成告訴記者,目前在深圳排放權交易所有200多家企業註冊賬戶,但實際參與買賣的不超過十家,個人投資者也只有十幾個人,“市場裡邊的人都在觀望”。
史成認為,跟歐美較為成熟的碳交易市場相比,國內才剛剛起步,產品也很單一。但他相信,未來產品會越來越豐富,可能五六年時間就能出現如森林碳匯、碳基金、碳期貨等產品,形成一個類似股票的交易市場,投資者的積極性會更高。
“炒碳”還能做公益
據瞭解,深圳排放權交易所成立之初便設立了“公益會員”賬戶,公益會員在市場中只能買,不能賣。這無形當中減少了碳排放的配額總量,從而促進企業節能減排。9月底,史成來到交易所,請求工作人員凍結其交易賬戶。他要將沒賣完的1800噸碳捐出去,以支援碳減排。
“碳交易的產品多元化了,投資者的積極性才會大大提高。等到有新產品出現,我再進去炒碳。”史成說。記者瞭解到,廣東省將於今年年底前正式啟動碳排放配額的交易,所有配額發放工作也將於本月底前完成。屆時,廣東龐大的碳交易市場將能為個人投資者提供更多商機。
何為碳交易?
這是一種為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而採用的市場機制。換句話說就是,政府給予企業一定的碳排放配額,如果超標則必須另外購買碳配額,不然就要被***。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可從碳交易市場中買賣碳排放配額而獲利。
北大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