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清明節作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2日

  1

  感思清明感恩生命清明節抒懷冰消雪化,萬物復甦,天地間沒有了狂暴,沒有了熱烈,有的是草木吐綠、細雨紛紛、斷魂的行人、飛舞著的冥錢……悽楚中透著哀傷。又是一年清明節如期而至了。

  清明時節人們的心中充滿著愁緒,愁緒是對那些已故亡靈的哀傷,我坐在窗邊,閉上眼睛,感受著清明的韻味,清明的文化,視線變得模糊了。

  在模糊中,我彷彿看到了二千多年前的晉文公逃難的路上,飢寒交迫,大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煮湯給他吃,晉文公成就大業後,卻忘記了捨身救君的忠臣,當別人提醒之後,晉文公羞愧難當,他決定獎賞介子推時,介子推同老母親已隱居山林。綿綿群山裡,晉文公找不到介子推母子的身影。為了能找回介子推,晉文公命人放火焚燒綿山。介子推與老母偎依在大樹旁,熊熊烈火盡情飛舞,在烈焰中,介子推如同最後一抹雲彩消散了……

  不知不覺中,一滴淚珠落到我的脣邊。在清明節裡我感傷古人的忠義。千百年來,清明節一直是人們對已故親友的追憶,對已過的愛的緬懷。當我們在墓前拜祭祖先時,除了哀傷思念之外,我想我們更要著眼現在,孝敬我們的父母、長輩。“孝“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精髓所在,回眸歷史:王祥臥冰求鯉,文帝親嘗湯藥……每個故事都記載著一段至孝之情。俯瞰今朝,馬鵬飛細心照料奶奶,田世國***救母,一幕幕感人事蹟又奏響了現代人“孝”的樂章。長輩用愛與光陰呵護我們成長,他們無私付出,無怨無悔,而我們又何曾回報親人?“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不要把這種遺憾留在清明節之季,要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慰籍父母、長輩們的操勞,要讓大孝之花開滿神州大地,讓傳統文化在炎黃子孫心底根植。

  清明節——生命——死亡,面對著亙古不變的話題,誰能不慨嘆生命的寶貴?可近幾年,頻繁的自然災害:如四川汶川地震、甘肅泥石流、日本海嘯地震……數以萬計的生命,頃刻間化為無有。面對如此災難,我們悲痛,我們哀傷,我們祈祝他們的靈魂得到安息。有些東西可以重來,而生命真的是不能重來。我們活著的人要更加熱愛自己的生命,善度此生。生命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造,當我們在追思中,看到那些隱藏在細小中的關懷、那些不起眼的呵護、那些記憶深遠的愛與付出,那些生命給予我們能夠經歷的一切,包括失意。不如意……我們都要感恩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是可貴的,它也是脆弱的,我們一定要善待生命。當今世界,有多少人的生命毀於疾病、戰火。面對病魔,生命和它頑強的搏鬥,會顯得更加壯美。可對於戰爭,我們多麼希望不要人為的為生命製造災難,那些為一己之利而征戰的軍人可想到過戰爭使多少無辜生命傷亡,又使多少平民流離失所。

  一代天嬌成吉思汗的鐵蹄曾踏到歐洲,戰神亞歷山大幾乎征戰半個世界,最終又能如何?清明節裡追憶那些傷感的歷史,訴說無盡哀思的情懷之餘,我們更不能忘記拜祭那些為人類的和平逝去的先烈。是他們用血肉之軀換來我們的安寧生活。我們永遠要感恩那些逝去的生命,衷心希望世界能沒有戰爭,讓生命不在廝殺中死去,讓每個鮮活的生命活的更加精彩,更有質量。記住:生命在萬物之上,生命無價。窗外,細雨依舊紛紛,天空也淡然失色,我揮筆和時空呼應,在清明的沉思中我發現:原來生命如此神聖!

  2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尋,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3

  每年的這個日子,我都會特別懷念一個人,那便是奶奶,他已經走了3年了。

  在日常的時間裡,人的思緒都會被分割,忙著生活,忙著工作,忙著賺錢,忙著吵架,忙著玩樂,許許多多的事件就這樣把日子分割的支離破碎。很多時候,我忘記了去懷戀,去回憶過去,雖然過去有著那麼多的事件,可我能夠回憶起來的有多少呢?

  記得去年來到這個小鎮,那個清明的前夜,都會看到許多人在馬路邊上,點燃紙火,劃上一個個的圈,呼喚著離去親人們的名字,眼神中的悽然,在火光中一一的閃動。

  三年,是一個怎樣的時間記錄呢?

  許多往事像電影一樣在眼前一格格地過,記住的卻是那樣乾澀的一些片段。比如,繼續學習,畢業尋找工作,工作中體會人軌跡中的形形色色,然後辭去在外人看來非常好的工作,繼續漂泊,工作再辭職,辭職再工作,很多時候是為了活下去。

  在波折中,我平靜地看著日子流走。

  而這樣的日子,清明之前的日子,我都在做什麼呢?

  很多的時候,在夜裡,望著窗外那些星星點點的火光,奶奶的身影笑容就在眼前。我望著他,平靜地看著他,在心裡懷念他。記得小的時候,在清明或過節的時候,奶奶讓我們給奶奶燒些紙錢,自己卻不去,我們就問,為什麼不去,奶奶說,奶奶在我心裡。

  這段日子,所接觸的事情,有一部分是和疾病、死亡有關。

  對於死亡的認識,在現實中就那樣真實地在眼前與我的生活一起進行。

  每一個失去親人的心裡的痛苦是任何一個外人無法代替的,我只能夠安慰和淺顯地理解,並不能夠代替。死,並不是個人的事情。

  三年,大堂兄說奶奶風水不好,要調動一下方向。潮汕人太迷信!

  這些於故去的人不能夠表示什麼,可與生的人是一個安慰,一個心願的瞭解,更是一種匍匐前行的標記。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我想緬懷顯的更加重要。

  人長大了,就懂得了珍惜。

  早晨醒來,睜開眼睛的時候如果是一種自然,那該是什麼樣的感覺呢?陽光一點點地移動,從腳的位置移到眼前,時間是這樣流動的!窗外如果還有些自然的聲音,比如,各種動物的聲音等。但在市集裡,只是轟鳴,各種機器轉動的轟鳴,將空氣的安靜抖動起來,這就是集裡,也沒有什麼可以奇怪的。

  更多的時候,人的思維就像每天早晨強行睜開眼睛要去上班一樣,麻木無奈。

  因此,心會在這種日子裡,漸漸喪失敏感,平靜而冷漠地穿行在時間的路上。

  很多時候,想說一些話,並不做,人只是那樣想罷了。

  4

  四月三日中午,空氣格外的清新,太陽格外燦爛,在大隊輔導員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胸佩一朵小黃花,手拿著小白花,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雨花臺烈士陵園進行清明祭掃活動。

  當我看見矗立在百米臺坡頂上的革命英雄烈士紀念碑時,心情立刻沉重下來,伴隨著首首悲壯的音樂,我的心中想起了革命烈士們為了創造今天的美好新生活,為革命拋頭顱、撒熱血、挺身而出,心中再次燃氣了崇敬之情。緬懷儀式結束,我們朗誦了向烈士表達心願的詩歌:“英雄,我們……您那不滅的精神,會傳給一代又一代的少先隊員,直到永遠!”朗誦完詩歌,我們又排著整齊的隊伍圍著革命烈士紀念碑走了一圈,我把親手製作的小白花,和平鴿掛在小樹苗上,才依依不捨地去紀念館。

  從紀念碑下來向南,就是長生池了。長生池呈長方形,池的兩邊分立了一些浮雕和篆刻。最值得一看的是用漢、壯、蒙、維、藏五種民族語言刻寫的《國祭歌》,大隊輔導員老師帶領大家學唱了國際歌,激昂的旋律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過了長生池,步行穿過倒影橋,就來到革命烈士紀念館。紀念館內陳列著在雨花臺就義的革命先烈的生平事蹟與遺物。此外還有還原的反動政權監獄、刑室等場景。革命烈士中有不少是我黨早期的高階幹部,如惲代英、羅登賢、鄧中夏、夏明翰……大家一定還記得那首著名的就義詩:“…… 砍頭不要緊 ,只要主義真 ,殺了夏明翰 ,還有後來人”。如果你真的靜立在烈士的黑白遺像前,用心去讀這首詩,相信你一定會感動得熱淚盈眶的。如果沒有這些烈士英勇獻身革命,如今的幸福生活從哪裡來?有人會說這話老套了。但是當你親眼看到刑室裡擺放的那些恐怖的刑具,再看看烈士就義前大義凜然的表情。試問:你能做出這樣的犧牲麼?你能為了理想從容獻身,面對死亡談笑風生麼?我就很懷疑自己是否能做到。這使我更加敬佩革命先烈們的犧牲精神……

  出了紀念館我便想了一幅對聯“烈士精神傳萬代,革命事業立千秋。”來激勵我一定要繼承先烈志,當好接班人。

清明節小學作文
初一清明節的作文
相關知識
初中清明節作文
優秀初中清明節為話題作文五篇
初中清明節的作文
清明節作文初中作文
初一難忘的清明節作文
初中清明節國旗下演講稿範文
清明節作文高中作文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中學作文
我眼中的清明節作文
初中清明節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