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上靈魂去旅行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旅行,不僅僅是欣賞,還要帶上靈魂,用心感悟。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我喜歡讀一些作家寫的遊記,他們的文字優美,觀察細緻,從作家個人的閱歷和品味來敘述所到之處的風土人情,別有一番韻味。剛剛畢淑敏寫的《帶上靈魂去旅行》,想來這本書的書名真好,每次的旅行對我來說,何嘗不是帶上靈魂去旅行呢?

  我是個比較粗枝大葉的人,所以旅行起來也是隨遇而安,很少做細緻入微的觀察和考證。旅行之前我很少會事先作一番功課,將要去的地方好好研究一番,對感興趣的景點做一個大致的圈點和了解。我從來不做自由行,因為我是個嚴重的地理盲,出門就迷路,又不是個細心周到的行者,乾脆就跟著旅行團一站一站地走,每到一處就休息一番,然後輕鬆上路,不用操心吃什麼,住哪裡,怎麼去景點,一切都是上車之後跟著導遊走。

  畢淑敏旅行所見所聞,有時讓人觸目驚心,有時讓人悲傷不已。我這樣的平凡人也完全被它所感染。

  《啊,原來你是一隻老虎》講述了新移民的中國孩子們在揹負著家庭的期望下,弱小的身軀上的巨大壓力。他們在國外迷茫困窘的學習和生活,讓人讀了心生疼痛。這些孩子脆弱的翅膀在金錢和語言的雙重枷鎖之下,能飛多遠呢?

  《艾滋之椅》、《讓死亡迴歸家庭》等文字則讓人正視死亡,畢淑敏做過醫生,她能比其他作家更能理性的直面死亡。

  《十一塊寶石嬰孩的項圈》體現了美國老人的孤苦伶仃。我們通常會認為美國老人獨居是極其瀟灑的,但畢淑敏敏銳的目光發現了她們濃妝下覆蓋的沒落。

  王蒙說:“畢淑敏有一種把對於人的關懷和熱情悲憫,化為冷靜的集道德、文學、科學為一體的思維寫作方式與行為方式。”

  當然,書中也有溫情、快樂、溫暖的篇章,遊記散文就是這樣,會給我們帶來震撼,也會帶來驚喜,畢淑敏一路走去,又一路給我們帶來這些充滿愛和哲理的文字。

  篇二

  旅行,是一場體能的馬拉松,旅行,是一種心情的調節劑,旅行,不僅僅是欣賞,還要帶上靈魂,用心感悟。

  這是畢淑敏老師的一次靈魂旅行,尤其是美國之遊,觸動我的心絃,使我難以忘懷。

  飛往美國後,作者住進了一位八十七歲老太太的家中,卻因遲到而被老太太責備,一開始我想:“真是個奇怪的老人。”儘管如此,作者仍然體會到了家的感覺,就像回家晚了,親人追問一樣。這一點兒也掩蓋不住老人的熱情好客,早早地準備好了飯菜,還“不耐煩”地解釋綠豆湯的做法,因為她的不耐煩,使我們又收穫了一次責備,正是這種責備,才使你得到被人記著的感動……對了,還有老人親自採新鮮草莓做的濃稠冰激凌,這個冰激凌也讓我不禁心頭一顫呢。

  當冰激凌拿來時,大家突然發現有一隻甲蟲居然醉倒在裡面,老人的手也被蟲咬傷了,紅腫得像個小麵包,她們連驚詫和同情都忘了表達。這個甲蟲是能吃的,老人慢慢伸出那雙蒼老的手,把小甲蟲送***中……,心中一驚的同時,環顧老人的家,一切都是如此陳舊,但這裡的每一樣東西都是老人唯一的回憶。因為,這是一個沒有子女陪伴的老人,整條老街,也只剩下年過五旬的人,而老太太卻也能從容談論“死亡”這一話題……,也許是因為孤獨,老人才有這孤僻性格。大家分別時,看著老人佝僂的身影,我也突然十分心酸,今生今世,作者也許再也見不到這位老人了。即使日後作者再去美國,還會有老人做的冰激凌,還會有美麗的甲蟲,醉倒在冰激凌中嗎?

  這就是美國陰暗的一面吧。也許美國青年們還不知道,到底還有多少老人被“遺棄”在同一條街道里,還要多少老人沉浸在孤獨中,我和作者似乎有著同樣的感悟,感到一種溫暖,卻又有一種辛酸,這足以證明這個社會的虛偽,展示著光輝亮麗的一面,卻從未想過被萋萋青草依附的舊街……

  作者在最後說道:“我想一定是這樣的,但我會長久地記住她,記住她攪拌冰激凌時那紅腫的手背。”而我也會記住,一定要帶上靈魂去旅行啊!

  篇三

  《帶上靈魂去旅行》是畢淑敏的一本散文書。畢淑敏是國家一級作家,心理學家。這本書講述了旅途中的點點滴滴。

  告訴我們人的知識永遠是不完備的。他無法知道一個區域或是一個時代,是否就是空間和時間的全部。在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每個人都是井底之蛙,所不同的只是棲息的這口井的直徑大小而已。

  每個人也都是可憐的夏蟲,不可語冰。於是,我們天生需要旅行。生為夏蟲是我們的宿命,但不是我們的過錯。

  儘可能地把這口井掘得口徑大一些,把時間和地理的尺度拉得伸展一些。就算終於不可能看到冰,夏蟲也力所能及地面對無暇的水和漸漸刺骨的秋風,想象一下冰的透明清澈與痛徹心肺的寒冰。

  旅行使我們謙虛。飛馳的速度,變換的風景,奇異的遭遇,萍逢的客人……這一切旅途中可能發生的事件,強烈的超出了我們已知的範圍,以一種陌生和挑戰的姿態,督促我們警醒,喚起我們好奇。在我們被瑣碎磨損的生命裡,張揚起彩色的旗幡。在我們被刻板疲憊的生活中,注入新鮮的活力。

  珍惜旅途吧。火車上那些不眠的夜晚,憑窗而立,看鐵軌旁一盞盞路燈,閃著紫藍色的光茫,瞬忽而逝,許多記憶幽靈般的復活了。

  人們常常在旅途中,猛地想起夢滅許久的往事,憶起許多故人的音容笑貌。好像旅途是一種溶劑,融化了塵封的蓋子,如煙的溫情就升騰出來了。

  旅途中,無論到那裡都不可忘記——是否帶上了自己的靈魂?出發時悄聲提醒,包囊裡務必記得安放下自己的靈魂。Ta輕到沒有一絲重量,也不佔一寸地方,但重要遠勝過那些電子產品。我們歡歌笑語時,ta便安好晴天。我們痛苦悲傷時,ta只能無聲承擔十倍的痛苦……

  靈魂或許不能點亮燭火領著道路,但會無聲無息的陪伴。不離不棄,除非斷以牽掛。否則,我們就是一具飄飄蕩蕩的軀殼在蹣跚,敲一敲,發出空洞的迴音,彷彿千年前枯萎的胡楊。

  篇四

  因為熱愛旅行,和公司新發展的旅遊專案所以選了這本書。帶上靈魂去旅行,看到書名時,以為只是讓大家在旅行時不要只看風景,也要有一些內心的感觸。殊不知,讀過才知道,此“靈魂”是旅者的靈魂和當地靈魂們的完美結合與交織。

  我覺得本書可以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是作者專門走訪各地的臨終關懷醫院、華人學校等與特殊人群的交流。後一部分則是一些真正的遊記。我用3個月的時間在公司斷斷續續的看完這本書,現在記憶最深刻的卻還是前半部分作者在臨終關懷醫院的些許體驗。

  所謂臨終關懷醫院,就是在人臨死前對其進行照料的一些公立或私立機構。類似但又不完全等同於中國的養老院,或者說也有一些像中國的養老院一樣,以老人為盈利工具的機構組織,但這完全是臨終關懷醫院的反面案例。

  不想說中國的養老院有多麼無良和破落了,說說我對臨終關懷醫院的一些認同吧。他們認為人應該在家裡死去,在自己最熟悉的環境,在最親最愛的人得陪伴下離開這個世界。而不是躺在醫院冰冷的病床上,身上插著一堆管子,在化學儀器無法搶救下,在兒女們哭啼或者與醫務人員的爭吵聲中,漸漸地閉上雙眼。對此,臨終關懷醫院的工作人員會在預計老人快要離開人世的前幾個星期,將老人送回家中,定期的去為老人檢查身體狀況,為老人及其親屬做適當的心理輔導,將死亡看做一件圓滿而安詳的事情,待老人離開人世的那一天,心態平和的微笑的看著自己最愛的人們安靜的閉上雙眼,並有專業的工作人員在旁為老人進行禱告。有人說這不過是心理安慰,也有人說因為他們信仰耶穌,其實生老病死是最自然地自然規律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我們總是為一個生命的呱呱墜地而欣喜不已,為什麼不能讓自己心態平和的送一個生命回到他來的地方呢。

  在臨終關懷醫院,也有一些孤寡老人,醫院就是他們的家,他們“無兒無女”來照顧他們。於是他們會在臨死前做一些小禮物掛在一顆特殊的樹的枝丫上,作為對這個世界的寄託。來到醫院參觀或者做義工的人們可以買走樹上的禮物,我想,如果在天堂的老奶奶看到自己親手做的禮物被人帶走,有人喜歡,肯定也是一件特別安慰的事情吧。

  也許關於臨終關懷醫院作者還寫了很多,但這是我記憶最深刻的部分,我也不想再去翻書看有沒有落下,因為當他日後被放在書架上時,他真正的意義已經留在了我的腦海裡,而這部分也是這本書對我來說最有價值的部分。就好像書中後半部分的遊記,雖然不像前半部分讓我有心靈上的強大震撼,但也讓我受益良多。

  比如,我現在能記住的。原來地球上有一個北緯66度33分的虛擬緯度,那裡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比如,我才知道原來母馴鹿也是要長長長的犄角的,因為要抵禦寒冷……也許你會說,你才知道呀,這些我早就知道了,但對我來說,知識的增長,什麼時候都不算晚。

  何為一本好書?如上即是。

  不管擺在多高的書架,總有一部分在你心裡任誰都無法抹去。

輕點關門讀後感
綠山牆的安妮讀後感三篇
相關知識
帶上靈魂去旅行讀後感
帶上靈魂去旅行的閱讀題答案
帶上靈魂去旅行閱讀答案
帶上相機去旅行隨筆
古代旅行讀後感
古代旅行讀後感
帶著微笑去旅行作文
初二我在靈魂的旅行中作文
帶著憂傷去旅行
帶著夢想去旅行簡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