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茶道精神對比分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更是儒、道、釋三者的交融。那中日茶道的精神對比有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中國茶道之和

  中國的和文化意識最早至少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如早期的石器、玉器、陶器,後期的靈魂觀、原始圖騰崇拜等等,尤其是中國原始的陶器,其上的紋飾大都與當時的社會存在物,動植物、生活用品等,相吻合,全面而具體地反映了我國遠古人民族群的和諧意識。這是人類處在農耕文明的大環境中尋求與自然融合的一種本能反應。但同時,它也是中國和文化意識的萌芽,自然之和與人文之和開始成為彼此生命的紐帶。

  在經歷了銅石並用時代與夏商周三代的發展以後,和文化意識漸漸演變成為了較獨立的審美意識。而自春秋戰國始,儒道兩家確立了和的意識形態,並且提出了理論化的中和審美觀。儒家重在“人和”,立足於政教倫理,強調“克己復禮”與“允執其中”,注重維護人倫秩序的和諧;道家重點放在“天和”,推崇“道法自然”,“合以天倪”,倡導虛極靜篤,物我為一,無為守中。

  中國茶道中“和”的特色不僅體現在茶事過程中,也在逐步發展中與世俗的“禮”相結合,成為處理人際關係的一件法寶,在敬茶與接茶的過程中成就了中華民族的謙和之儀。最好的茶葉須是融合了天地之精華,萬物之靈氣而生長出來的,需要土壤、氣候等的調和來成就茶樹上最嫩的那一片新葉;沖泡時,水的選擇就顯得格外重要了。它不僅有天水、地水之分,如《紅樓夢》中的妙玉就採用舊年的雨水和梅花上的雪水入茶,以保持茶的真香真味,更需有***卻不過老,一切恰到好處的水溫,在正式的茶道中還有一泡、二泡、三泡之分,要順應茶性,以茶藝示茶道,將茶的色、香、味最充分地展示出來, 其目的都在於使茶水相和;欲領略一杯香茗的真香妙韻,還須有幽雅的環境,和睦的氛圍,先嗅其香,再試其味,慢慢咀嚼,深深體會,將一種平和的心態融入一個和諧的環境,渾然忘我,如入仙境。

  日本茶道之和

  日本是一個封閉的島國,受海洋性季風氣候的影響,日本氣候溫暖而溼潤,因此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其固有的農耕文化和島國文化,塑造了日本人親自然的本性和特殊的本民族的親和力和凝聚力。與中國一樣,他們的原初美的意識的形成首先在於與自然相融,與自然對話。如其最早對於色彩的感受就來源於自然的赤、黑、白、青四種顏色;獨有的和歌藝術的取材最早也是從自然景物和四季變換中來的;其次,它與民族的精神性格也是分不開的。日本民族經過歷史上無記載的長期的各種血統混合的過程,各人種漸次混同並融合其原始信仰,調整了民族的對立,最後成為統一的大和民族,形成以皇室為中心的單一的民族統一形態,這對於日本民族的“中和”心理和性格的形成產生了很大影響,併成為直接孕育日本人的美意識的根底。

  在日本茶道中,“和”意味著調和、和悅,是外與內的完美結合。和的光線,和的聲音,和的香味,和的觸覺,和的關係,和的氛圍。窗戶和窗簾使屋內的光線變得柔和,從大環境上給人以可以冥想的空間;香爐內散發出淡淡的香味,瀰漫著整個房間。室內插花優雅素淡,茶具樸素大方,茶侍溫文爾雅,一切茶事活動即在調和的環境中開始,慢慢地釋放出其和悅的內涵。

  與中國茶道相比,日本茶道之和更注重外在環境的調和,並以此為背景來感受茶道本身“和”的內涵;而中國茶道卻重在道本身,從茶、水、衝、品的過程中慢慢釋放其和睦、有序、規則的魅力。這大概與中日兩國的文化模式和民族性格是相輔相成的。兩國雖同屬於東亞文化圈,雖同時享有農耕文明,但日本的島國環境卻註定了其具有強烈的吸收能力和對外在的關注能力。日本的茶道起源於中國,但其並沒有完全仿效中國的茶道模式,而是植根於民俗,植根於生活,植根於民族文化傳統,保持了其在日本土壤之中的原汁原味,因此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就出現了中日兩國茶道和而不同的情況。

  中日茶道的對比

  1.“茶”和“茶文化”的起源

  中國是“茶”的原產地,在中國最早發現了茶葉並加以利用,我國還形成了獨特的茶文化。在中國,茶葉最初是在四川省周圍種植,然後擴充套件到東部、南部等廣大地區,最後全國傳播。日本的最澄和尚在中國學習佛教然後把茶的種子傳入日本。然後茶就在近江***滋賀縣***附近種植,而且通過嵯峨天皇的大力推薦種植,茶得以在日本各地廣泛種植。在中國飲茶最初是作為藥用,然後漸漸演變成日常生活中的喝茶。陸羽的《茶經》是我國製茶、飲茶和茶文化形成的背景基礎。而且中國的茶文化是從當做藥飲開始慢慢演化成喝茶,品茶。這是一個從“實用主義”演變成“精神文化”的過程。此後茶和儒教開始產生了關聯,並廣泛融合在詩文、書畫、陶瓷工藝等方面。日本“茶”文化的歷史正好相反,是從“精神層面”到“實用主義”的演變。就飲茶方式說,中國和日本是完全不同的風格。此外,日本的茶道即沏沫茶法是中國宋代即日本中世紀時期的飲茶方式的反映。

  2.“茶道”的概念

  在東方文化中,“茶道”是非常重要的構成部分。實際上一旦說到“茶道”大部分人就會和日本聯絡起來。實際上,“茶道”這個詞在中國從唐朝開始應用了近千年。中國人認為“道”是完美思想的學說,關乎於宇宙,人生規則。對於中國人來說,“道”是不會簡單說出來的。但是在日本品茶稱作“茶道”,賞花稱作“花道”,劍術稱為“劍道”,摔跤搏擊稱為“柔道”。在中國飲食、遊樂活動中昇華成“道”的只有“茶道”。“茶道”是以茶為媒介的生活中的一種禮儀,是精神修養的一種體現。

  3.中國的“茶道”

  “茶道”作為一種精神修養很快在中國興起,中國人至少在唐朝或是更早時期,喝茶就作為一種精神修養的“道”而存在。唐朝的《封氏見聞錄》中就有“茶道”這個詞的記載,這是“茶道”出現在文獻資料中的最早記載。中國地域遼闊,氣候各異,茶的種類比較多。中國對於“茶”的分類是根據茶的形狀、目的不同而分。一般出口的茶不同,有綠茶、紅茶、白茶、烏龍茶等,也有壓縮茶和即融茶。擁有豐富的茶類資源,中國“茶”的品質得到重要認可。另外,中國人根據茶葉種類的不同,茶具和泡茶的方法也不同。中國的茶藝非常重視要泡好茶用什麼樣的好方法。現在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色”、“香”、“味”、“形”一整套評價標準。在中國,最開始的茶道是以推行道家五行和諧和儒家中庸之道為本的。中國的茶具都是細緻打造的瓷器。例如飲茶用的茶壺通常都是紫砂壺,而且對茶具的造型、花紋、材料、顏色、美感方面都有嚴格標準。

  4.日本的“茶道”

  日本沏茶時最重視的是沏茶的“間”,並且十分重視其中的精神體現。泡茶的方法不像中國那麼多。日本有綠茶出產,還有雨露茶、煎茶、綠墨茶、粗茶等種類。日本的茶道深受中國茶道影響,非常重視其過程。現代研究表明,古代日本並沒有種植茶葉,沒有飲茶習慣,飲茶習慣大概形成於8世紀,從中國傳到日本。日本茶道的目的,不重茶優劣的鑑別,味道濃淡的體會,而是通過複雜的儀式,實現對靜寂境界的一種追求,達到和諧、陶冶情操的目的。日本的茶道強調“茶和禪的一體”,吸收了中國茶道的一部分,而且更加強調人們的和平共存,促進人們互敬互重,互相友愛,也推動人們形成清廉高潔的素質。日本的茶道重視自身內心的反省,提高自身修養的本來的禪道精神。

  5.中日茶道特徵比較

  在中國最先提出了“茶道”這一概念,但是沒有具體形式,中國的“茶道”重視精神,輕形式。在茶道的內容和形式上,中日茶文化主要相異在“道”上,“實用”到“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到“實用”,葉子一樣的“茶”和粉末狀的“茶”,一個重視“品”和一個重視過程,這些都是中日茶文化差別所在。中國的“茶道”是儒、佛、道教精華的融合吸收,強調“中庸”,“茶禪合一”,“天人合一”,形成自己獨有的精神。中國的“茶道”崇尚自然,而不是像日本茶道那樣重視形式。因此,在中國日本的“茶道”稱作“茶藝”更合適。

 

中華茶文化與禮儀的關係
中日茶道精神對比
相關知識
中日茶道精神對比分析
中日茶道精神對比
中日茶道文化的比較
中國茶道精神
中國茶道精神內涵
中國茶道精神是什麼
中國茶道精神核心
中華茶道精神
中日茶道文化的對比
中日茶道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