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拳道的簡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永春白鶴拳是古老的漢族拳術之一,屬於南拳。仿生象形白鶴腳,鶴舞長空展英豪。練武健身功效大,攻防技擊價值高;內涵樸實而豐富,拳理辯證又精妙。以鶴為形,以形為拳,取象於名,冠稱以雅。三盤上中下,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百零八法。白鶴亮翅,十三步搖;七步三戰,十三太保;似剛非剛,似柔非柔;彈抖勁力足,技手變化多;結構嚴謹清晰,攻防意識鮮明;留情不舉手,舉手不留情。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英文:CraneFistTao簡稱:CFT

  鶴拳道是一種注重養生與技擊的南派中國功夫。多流傳於廈門、泉州、漳州福建閩南一帶,並經過華僑傳到港澳與國外。正宗的鶴拳道主要來源於永春白鶴拳,再吸取截拳道,詠春拳,五祖拳,太極拳,泰拳,跆拳道,空手道等武學精華.博採眾家之長而成,由福建泉州南安洪瀨黃良才創立.以“發揚傳承中華武學文化,促進全民健身”為宗旨。

  鶴拳道的主要特點

  以鶴法為靈性,再融入道家思想。鶴為宗,道為法,隨心所欲鶴拳道,“鶴道”也。

  鶴拳道綜合了傳統套路的精深拳理與現代技擊的實戰性互補成為練功課程, 使得搏擊時能隨心所欲,順於自然,運手柔,著手剛。特別講究氣沉丹田,練丹田功,以氣補勁。技擊時都要求內外合一,藉助明暗二勁。在身法上都要求頭頂、項穩、拔等、鬆肩、鬆腰、鬆胯、提襠吊肚。技法要求融合陰陽八卦五行變化的道家思想,講相生相剋。步法都要求穩固,五點金落地,落地生根,收手軟如棉,出手弓送矢,進實退虛,借力借勢,聽勁,化力等等。

  鶴拳道的創始人

  黃良才,功夫名家。男,1973年9月出生,福建泉州南安洪瀨人。從小熱愛武術,1988年畢業於洪瀨新僑學校。現任職於良才電器商場總經理,精武研究會會長,鶴拳道總教練。央視擂臺賽紅方黃良才

  主要榮譽:鶴拳道創始人,培養武術人才無數。2008年獲央視武林大會擂臺賽16強,第三界世界傳統武術節銅牌,海峽兩岸武術交流大會金牌,在央視奧運頻道***央視5套***,福建電視臺,泉州電視臺,漳州電視臺,東南早報,泉州晚報,海峽都市報,新浪體育,等各大媒體,各大網站都有報道。
 

  鶴拳道的氣與勁

  鶴拳道用氣,氣沉丹田,注氣不注力,注意更注氣。而這“氣”,按中醫理論是指人體內能夠執行變化的精微物質,有一定的執行路線。武術家認為,這種氣的執行是可以鍛鍊的。練氣這種功,就是氣功,或叫內功。鶴拳道就是要練這種氣。鶴拳道所練的內功是一種丹田功。丹田可分為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鶴拳道著重練下丹田,即正中小腹的氣海穴,在臍下一寸五分的地方。練時應氣沉丹田,有節奏地呼吸,呼吸應當做到綿、細、深、勻、細、柔、有力;且意守丹田。就這樣使丹田這個位置時鬆時緊,有節奏地進行腹式呼吸。 不斷地進行這樣的鍛鍊,日久會使你每當訓練開始不久,就會感到腹內有一股暖氣血在流動,全身會慢慢感到發熱。這就是氣血在人體內舒暢地迴圈流動,它循著經絡,由丹田下行至足心***湧泉穴***,然後上行經過背、頸,直到頭頂***百會穴再下行經顏喬至丹田,成為橢圓形的周流形式。這種氣血執行的速度很快,周而復始,不斷迴圈。 在練丹田功時,腹部應當感到充實,並富有彈性,這樣日久會使體膚變得極其堅韌,經得住相當分量的拳腳衝擊。所謂“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練拳不練功 到老一場空”

  人自出生長到成年,多則陰盛而陽衰。此“陰盛”指人體外形健美,此“陽衰”指人體內氣不足。內氣不足,氣血不能通達四梢,則人多有病,故應以削弱柔順形體之法以助內氣之增長,終達外形與內氣平衡,此練習鶴拳道之目的也。學者不可不知。

  故看師者鬆活彈抖,竄蹦跳躍,快慢相間,剛柔相濟,未達陰陽平衡就盡力模仿,非但能健身,反傷身矣!所以學練鶴拳道必循矩,不可操之過急。

  鶴拳道的體系

  鶴拳道分為猛鶴拳與戰鶴術兩大系列:

  猛鶴:為傳統套路。挖掘整理創新傳承中國傳統武學文化,促進全民健身。

  主要用來訓練運動員的功力,協調性,技法,寸勁節力,宗勁,丹田功等.富含養生性與觀賞性。

  戰鶴:為現代技擊。靈活創新,主要訓練運動員的實戰經驗,提高臨場素質,增強自衛能力,可用來參加多種擂臺爭霸賽。

  猛鶴拳***簡稱猛鶴***為傳統拳套

  英文:Hok Meng Quan 簡稱: H M Q

  傳統套路:

  小三戰 三戰猛鶴 鶴祖三戰 十三太子

  十三搖宗 十二節力 搏殺四門 子午穿心

  千字鶴法 美女梳妝 白鶴展翅 鶴唳長空

  父子相隨 猛鶴宗勁 八分寸勁 白鶴聖手

  白鶴彈腿 陰陽鶴腿 猛鶴納氣 等等

  常練器械:木人鶴樁 不倒戰翁 猛鶴酒罈鶴翅雙刀 霸王雙鞭 猛鶴雙鉤 猛鶴棍法 猛鶴關刀

  猛鶴單刀 猛鶴槍 雙節棍 等等

  戰鶴術***簡稱戰鶴***為現代技擊

  英文:Cape war surgery 簡稱:C w s

  技擊要點:

  戰鶴注重氣勢如虹,變換速度, 距離感 ,在動中求平衡 ,虛實相間,

  首尾呼應,心靜如水,動如脫兔, 動靜結合,剛柔並濟,四兩破千斤。

  一膽, 二謀, 三功夫, 四力,理論實戰相結合, 增強臨場經驗。

  打破形式縛束,力求自由無羈,發揮李小龍截拳道思想。隨心所欲,靈感出擊。

  良才創拳記

  黃良才的武術生涯,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小時候家裡經濟很差,上到中學時沒條件寄宿,路遠騎腳踏車去上課,上了初中課程較多.回家後家人農活忙經常趕不上飯,就回頭去上學,身體很瘦小,體重只有幾十斤,嚴重影響到身體健康與學習成績,到了初三年就休學了,到泉州打了幾年工,吃盡辛苦。後來到廈門學了維修家電,在十八歲那年開了店做生意,因發燒於音響專於電器在本地生意慢慢擴大影響,成了當地知名專業商場。在這期間有跟江西人學了當時很流行的太空霹靂舞,鍛鍊靈活了身體,也為武術奠定了的基礎.

  在小時候因身體弱小常受欺,就想一定要強身健體,成為真正的男子漢,十九歲那年***1992年***託人介紹,認識了在我們村***福建泉州南安洪瀨西林村***西林造紙廠裡的一位電工師傅,名字林曉提,南安碼頭人,永春白鶴拳師,林曉提師從詩山黃子文,黃子文師從永春一代宗師潘孝德,屬於永春翁公祠國術館***1928年創辦***的正宗白鶴拳傳承體系,當時很高興,正式拜了他為師父,曉提恩師是我的武術啟蒙老師,也讓我從此愛上中華武術,他是一位受人尊敬品德高尚具有時代感與科學性的好老師。

  1993年,幾位師兄弟一起跟隨師傅到南安柳城武術館,參加武術表演賽,我師父參賽的是白鶴拳套路,他把永春白鶴拳的風格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在白鶴展翅時的一聲鶴鳴,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最後師父拿了金盃獎***第一名***。

  當時我的身體素質非常不好,在與師兄弟一起練功時,相同的運動量我流汗卻極少, 但師父說我很有武術的天份,他的這番話讓我充滿動力,還教我們學武一定要持之以恆+苦練+巧練+天份=成功。在師父那裡我學到了鶴拳三戰,十三太保,仙人摘花,等套路, 以及一些散打技法。曉提師父是一位新時代科學性的老師,他的教學方法很好很投入,不會誤人子弟。還說武術需要實戰對打來加強臨場應用,我覺得也是,不然就成了健身體操。不久好景不長,造紙廠倒閉,師父出了遠門,我一次失去了學習的機會,好想我的師父。

  1994年,為了家人受欺在洪瀨舊橋頭,在忍無可忍下第一次與人交手,沒實戰經驗對方又人高馬大,我也不懂得進攻,對方的手很長佔優勢,連續兩三個直拳衝來,沒想到我練點白鶴拳竟會產生自然反應,出了三個挑手,在對方的快速攻擊下我覺得沒法還擊,最後在挑完手我猛的碟進一步,一個彈手打到對方臉上,看到對方流了血就停下對打,***這次讓我覺得攻防中距離感的重要性***。過後的不久,又在一次無意中聽到到一賣水果的人,在背後無中生有嚴重破壞我的生意,受不了一下衝了過去,雙手下抓他肩,提膝對他的下腹部猛力上頂,沒想到那人反應快速,用手下按我的膝部,另一手快速外撓上抓我的長髮下按,變成彎腰被制再不打不到對方,旁人過來拉住就結束了此事。後來瞭解到這人是部隊退伍軍人,是個擒拿好手,這是我第一次得到的失敗經驗.

  經過這兩件事,覺得練套路對搏擊不好,就放棄了白鶴拳的練習,去書店買了泰拳與健美書籍,辦了小小健身房,自學苦練肌肉力量與泰拳 的肘膝術,架了兩個沙包,一個特硬特重,裝滿沙石,一個專裝海綿,特軟特輕,練重的由輕至重加強關節硬度,輕的主要練出鞭打力,它會化力就像太極,一段時日堅持不懈苦練以後,身體強壯了許多,體重從40多公斤上升到60多公斤***現已75公斤以上***,之後又發現了健美與武術配合的優缺點。 優點:增強力量健美體魄。 缺點:肌肉變得有點僵, 發力較慢。 後來就融合了太極拳的放鬆技巧,練功為主, 健美為輔。

  有一次,在書籍裡看到泰拳五百年無對手的稱號被中國功夫王李小龍打破,就從此永遠的迷上了李小龍的功夫,當時網路不發達,為了一張圖片與資料跑了很多地方去收集,李小龍主演的影片重複上百遍,認真揣摩截拳道思想,後來在辦公室也放上了詠春拳的木人樁。

  有次朋友的大健身房活動,一位散打教練與我交流,我以截拳道應付,學著李小龍的姿勢,快速墊步一拳打中了他,在失去平衡的瞬間他在空中轉了個身,順手閃電般的反鞭我了我一拳,這次我體會到速度與在動中求平衡的重要性。

  1995年,聽人說洪瀨來了個南京的太極高手,後來這裡的太極拳大多是他傳授。我抽空去拜訪了那師傅,這次收穫很大,那老師傅很慈祥,臉帶柔氣,開頭我看他們的拳軟軟的好像沒什麼力氣,只覺得練太極的韌帶與肌肉放鬆很好,那師傅看懂我的心思,走來輕拉我的手說:“小夥子你散打練得不錯。”因他碰到我的拳面繭子,又看到我健壯的肌肉***當時夏天我穿著背心***然後他把手轉向我的肚臍下的氣海穴***丹田***,猛的一插 ,說:“小夥子,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你外練筋骨皮,沒有內練一口氣,你試下進攻我們的太極拳。”我哪敢動那老師傅***六十多歲***,他硬 叫我放心動手,我就先試用五分力一拳打到他的胸口他不躲不閃,身子轉動了下,我的拳就像打到我的海綿沙包,硬被化了。第二招他叫我用力反他腕按住,我拼命的按,被他用一種螺旋圓勁脫開。我不信他說你再來一招,這招我就不留情了,我擺個放鬆戒備式,前手掌猛的甩向他的臉面,一是要遮住他的眼睛,二是虛招擾亂 後手一個快速拳直擊他的腹部,沒想到被他的兩手轉圓畫圈化解掉,緊接一個甩手我被彈出了兩步遠,真服了。老師傅又給講了太極的推手的聽勁,借力破平衡,四兩破千斤,以柔克剛,內丹田功的原理,我覺得太極拳是最深奧的養生功。

  太極十年不出門,散打三個月打死人,太極屬文練***練空悟空***技擊較難掌握,但我吸收了不少精華。少林屬武練***練實務實*** 泰拳屬橫練***殺傷力大 養生差***

  1998 父子截拳道1997年後商場的生意較好做,練功很少,又發現練這些實戰功法沒有以前練永春白鶴拳對身體的養生性,特別是精氣神,就又開始配合練習白鶴拳,在後來這幾年間經常拜訪名師,以武會友,三人行必有我師,以求進步,我們附近有個村莊練五祖拳,我跟幾位拳師朋友經常在一起也吸收了不少。

  1999年後,有幾年時間我的武術進步受到嚴重影響,原因是交友不慎被人誤導,不管老師還是學生品德修行與武術參悟是有差距的。拜老師收學生都得慎重,就像本文下面有篇<守敬勿貪論>的論文,走錯了路影響是長遠的,我走進武術與社會誤區,這幾年功夫不進則退。

  2001年開辦學校裡的暑假武術班,第一期竟收到了96位學員。也體會到當教練的辛苦,但得到了很多經驗。後來連辦幾年,授徒不少可惜到現在能堅持的人很少,中華傳統武學可憂, 在這期間常到永春去訪名師,武學無止境。

  2007年也是我最大進步的一年,央視舉辦武林大會擂臺賽,搭建弘揚中華武術的平臺,就這樣報名進入了武術界認識了很多武林好友,就在泉州報名參加五祖拳擂臺賽,上臺經過二百多名好手的擂臺比武海選,***我的比賽是2008年播出的*** 在辛苦的擂臺中,因近來生意忙,沒有專業練習,體力與技法大退步,我努力闖關,與各方高手打了多場比賽,最後入選晉京選手,晉京之前在泉州又集訓了一個月,又打了很多實習賽,學習吸收了泉州很多武術高手與武林前輩的功夫,臨場經驗有所提高,***生意壓力對我的比賽來說也是極大影響***為了比賽,這三個月我沒做生意,又不是專業練武。到了北京,在扭轉乾坤的大功力測試賽獲勝,最後打到四強賽輸了***幾天沒睡覺有關***, 我覺得重在參與學習,就是第一名也是瞬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方是練武進步之道。

  央視武林大會總評判長韓建中老師對我說:“你非常熱愛武術,有為武術獻身的精神,非常好,也使我看到了武術後繼有人,傳統武術的發展,需要你們這樣一批年輕人努力奮鬥,失敗,挫折是成功之母,只要有決心有信心,就會有光明的前途。” 我覺得挫折與失敗得到東西更多,老 師的這番話讓我銘記在心。

  男兒有淚不輕彈,進入武林讓我懂得什麼是江湖,這社會太複雜,人太難做,對人太好不一定有回報,有時反而受害,為此我受到前所未有的傷害與排斥,挫折與傷痛,名譽與人格的損失,讓我流下了鑽石眼淚,我感到江湖是個大染缸,什麼顏色都有,看到與聽到都不一定是真的,世人也常把是非顛倒。

  2008年 總結我的武術,把以前所學到的技術,包括白鶴拳,截拳道,詠春拳,五祖拳,太極拳,泰拳等著名武學精華融合一起,加已研究跆拳道與空手道。拳種各有優缺點,一個人練太多也吸收不了,只練一種又浪費辛苦所學的,索性創個鶴拳道,收集精華,人人共享。因我個人經歷覺得散打與搏擊術比套路簡潔實用,但失去套路里博大精深的拳理,包括內功與養生。專練套路又因個人觀點與種種原因,中國武術的原則是強身養性,不太主張爭鬥,也正是由於這一點,中國傳統武術有段時間沒落了。 很多高手在民間,***常有交流表演***缺少實戰。 使得精深的套路拳術,在對打中的瞬間反應難以呼叫所學招法,受到發揮的限制,以及一膽,二謀,三功夫,四力的應用。

  鶴拳道以鶴法為主,融入截拳道的功防哲學思想,博採眾長,精簡至用,養生性與技擊性為主。

  猛鶴用來傳承中華傳統武學,戰鶴以搏擊運動為主,混合練習課程,以求得互補,成為現代與傳統的武學結晶。

  截拳道與詠春拳的關係

  截拳道源於詠春拳,***詠春拳來自永春白鶴拳***。永春白鶴拳,詠春拳,截拳道是鶴拳道的基礎。

  詠春拳源流:

  據《詠春白鶴拳譜》記載,白鶴拳是清朝順治年間***1644~1662年***由福建福寧州***現霞浦縣***北門外少林拳師方種的獨生女方七娘所創。

  方七娘-日在白練***蓮***寺內織布時,見一隻白鶴飛落在樑間,昂首振翅,舞足弄翼,引喙銜毛,做伸頸覓食之狀,後又纏膀歇息,姿態奇妙。方七娘感到非常有趣,即以手中梭盒投之,被白鶴閃跳避過;又以緯尺擊之,覆被白鶴展翼彈出。俄而白鶴展翅凌空,沖人霄漢。於是七娘感悟之餘,精研不輟,乃揉合白鶴種種舞姿於少林拳法中,經數年揣摩衍化,創出別具一格的拳法。

  後永春等地學習白鶴拳的人數最多,範鬧最廣,影響最大,使白鶴拳在理論和練功方法上形成了具有永春人文地理特點的技術體系,因為這些人的籍貫都在永春,故將此拳稱為“永春白鶴拳”。

  詠春拳宗於白鶴拳,而方-匕孃的白鶴拳經過三代人才傳到五枚師太,故嚴詠春沒理由生活在1644至1662年間,也與古勞詠春派流傳的說法不一致。

  據葉問宗師撰寫的《詠春拳源流》所述,五枚師太是福建少林白鶴拳高手。自從火燒少林寺後,南少林派五老亦各奔東西。至善禪帥逃到廣州,遁跡於紅船內為“煲頭”,遂引出一段“以拳換棍”的故事。

  猛鶴陰陽論

  彼陰吾陽,彼陽吾陰,相互消長,交替變化的道理。陰陽的相互關係是陰陽學說的核心內容,主要為陰陽的相互交感所引發的對立制約,互根互用,消長平衡和相互轉化關係。

  最能夠體現猛鶴拳中陰陽相互關係的便是雙節棍,由鐵練活著繩子連起來的兩節短棍,不停不息剛柔並濟、輕靈無滯曲直自如,彼此若即若離、互相協同、缺一不可。運用時一收一放、一攻一防。正符合猛鶴拳中的陰陽中互相轉化、彼此相依之理。

  陰陽的對立制約,是指相互關聯的陰陽雙方彼此間存在著相互抑制、排斥、約束的關係。陽主興奮,陰主抑制,陰陽之間的相互對立制約關係是促進事物運動發展的內在動力,如人體的夙興夜寐即是此例。人清晨從睡眠中清醒,是陽制約了陰,人夜晚從清醒轉入睡眠,是陰制約了陽。

  陰陽對立制約應用在搏擊中要注意其限度,一方對另一方的制約不可太過也不可不及。神氣在外為陽,心意在內為陰,在動之機,陽在外,陰之使也,莫將神氣顯露於外,好似無意之形;陰在內,陽之守也,藏勢為中,相機而用。

  陰陽的互根互用

  1、陰陽互藏:再看李小龍運用的太極圖:白魚黑眼謂“陽中有陰”,黑魚白眼謂“陰中有陽”。陰陽互藏是陰陽互根互用的基礎,無陰則陽無以生。無陽則陰無以化。陽中藏陰,陰是陽的生化之源;陰中藏陽,陽是陰的化生之力。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孤陰不長,獨陽不成。

  2、陰陽互根互用:陰陽互根是指陰和陽互為根據,互為前提,任何一方不得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如攻與防,沒有攻也就無所謂防。陰陽互用是指在陰陽相互依存的基礎上,陰陽雙方會出現相互促進,相互資助的關係。

  外剛猛為陽,內柔和為陰,實為陰陽相合,身有伸縮高低,形有起落縱橫,氣有吞吐出入,方能於實戰中勝出。再如:上為陽,下為陰,搏擊中須注意拳法與步法的配合,否則腳手不連,形神渙散,做不到勁正形齊,勢正招圓。

  陰陽的消長平衡

  由下而上看太極圖,白黑兩色呈白色逐漸增多,黑色則逐漸減少。而且,此增一,彼則減一;彼增一,此則減一。中國哲學中稱此為“陰陽消長”。古人認為,陰陽兩者相互不離,相互消長,相互轉化,產生了世間萬物,萬物中皆包含此理。在截拳道中, 則具體表現為動靜、剛柔、虛實、開合等對立與統一的狀態。李小龍生前經常對他的學生們大談此種道理,但真能聽懂的恐怕不多。

  太極圖外呈環狀,此環置於平面為圓形,運轉於空間則成球形,呈環形無端之象。在截拳道中,體現為動作圓活,著著不離弧形***如打直拳時,臂雖是直的,但腰胯則是弧形擰轉的***;勢勢皆呈圓像,使所有的打鬥動作圓轉連貫,一氣呵成。而雙魚環依之象,恰如練習“黏手”時,兩人雙搭手之形。練習中雙方臂膀組成環狀不斷變化,彼進我退,彼伸我屈,貼上黏隨,正符合彼陰吾陽,彼陽吾陰,相互消長,交替變化的道理.

  引起陰陽消長變化的根本原因在於陰陽的對立制約和陰陽的互根互根互用。陰陽的協調平衡是指陰陽雙方的消長穩定在一定限度內的和諧、勻平狀態。這是萬事萬物自身運動所形成的最佳狀態,即所謂陰陽平衡協調狀態,又稱“陰陽自和”。

  與人交手,對方出手用招,必須隨高就高,隨低打低,高者抑止,下陷者舉之,根據形勢隨機應變,把握變化因勢利導。對於技法的運用是不思不想,無意中有真意,至拳無拳,出手即是妙招之境界,方為搏擊技法之功夫。

  “拳之大要,重在陰陽“,陰陽者實為動靜之途、分和之妙、虛實之訣,由動而成形,由靜而求精。陰陽互易、五行生剋之原理與拳法融合的靈活性長,在搏鬥中是決定勝負的重要技巧。

  陰陽的相互關係在截拳道運用中的具體體現例三:

  衝拳--寸勁:向前直衝得拳法在搏擊中叫直拳,截拳道中叫衝捶,拳擊中稱為次拳,練法中也叫衝拳,形意拳中稱為崩拳,人們俗稱為“黑虎掏心”和“燒火捶"等,是一種簡捷實用的拳法。

  衝拳不是孤立的貫穿始終,而是要與寸勁相配合使用。所謂寸勁就是勁力到達目標前的一剎那發放出具有穿透性的衝擊力,從發起進攻開始到爆發寸勁也是一陰陽轉化的過程,故實戰中要把握好“近在眼前一寸中”的勁力暴發火候,才能始有謀,終有效。若是按照剛柔之分,此為剛勁,然而此寸勁又可再分陰陽。這便又回到前面談及的陰陽的特性,突襲的寸勁稱為明勁屬陽,抖絕的寸勁稱為暗禁屬陰。。應用做連環衝捶,則陰陽出入交替,回手為化,出手是柔,發拳成剛,連續不斷渾然整勁。

  詠春之膀手--攻防相間:以臂膀為主,練習時以臂膀策動斜向前滾出,降敵拳向左或向右卸去。滾勁、擺勁、彈抖勁兼而有之。滾轉之勁,是陰陽互易的運動,也就是圓的運動。膀手也可再分陰陽,以攻擊角度來分,高膀手在上為陽,低膀手在下為陰,運用時視敵拳高低而定,既卸敵拳,使己身體左右轉移,順勢以膀手緊促時位逼向敵人重心,使對方另外一手因線路太遠難以發揮,形成兩手對一手,此後膀手化為直拳,化消為打。

  圈手--旋轉之妙:圈手在詠春拳每一套拳反覆練習最多,它的作用一方面是轉移敵人來勢的路線,剛重要的是練習手腕力量與靈活性.手腕是轉接部位,是陰陽轉化的承接,圈就是一個旋字,圈體現了一個圓字,離開了圓的運動,就失掉了技巧.圓的運動運轉在氣,變化在骨,提領在神,圓就是勁力的運用.

  諸如此類,不勝列舉。萬物生於太極,先天存於靜,後天藏於動,因此意為體、形為用,靜屬陰而動屬陽,身體動靜陰陽,陰陽生克之原理,用於搏擊和技法實用,則屬虛實、攻防、陰陽互易之妙用,顧中有打,打中有顧,攻防兼備,動靜相兼,有莫測之變化,莫測之妙用。

  鶴拳道的抱拳禮

  禮:中國為禮儀之邦,敬主於禮,學武術要講武德,施“抱拳禮”是武術界的禮節。故練武之人尊師重道亦講禮儀。

  掌握好正確的行禮方式既是體現了對受禮人的尊重,同時也是自己武德修養的具體表現。

  “抱拳禮”具體涵義

  1*** 左手為掌,表示德、智、體、美齊備,屈拇指表示不自大。

  2*** 右手為拳,表示勇猛習武者;左掌掩蓋右拳相靠,表示“止戈為武”,以此來約束勇武的意思。

  3*** 左掌右拳攏屈,兩臂屈圓,表示五湖四海***可泛指五洲四洋***,天下武林是一家,謙虛團結,以武會友。

  4*** 左掌為文,右拳為武,文武兼學,渴望求知,恭候師友前輩指教。

  鶴拳道抱拳禮分為四種

  行禮方式與應用方法

  1.正規拳禮

  用於表演比賽或演講的上場與下場都必須先行抱拳禮、也可用於武友相會、師生抱拳禮。

  左腳上前一步,右腳跟上;並步的同時,兩手環抱胸前,右手握拳,拳面向左手,拳頂對著左掌中指下端;左手四指伸直,拇指彎曲,兩手手心向外前推。頭正、身直,目視受禮者。這樣做含義寬廣,其重點有三:***1***武術界五湖四海皆兄弟;***2***左手拇指彎曲,意在武術界內“莫稱大”;***3***兩手環抱胸前手心向外前推,意在表示武術界的友誼永記心間。

  2.五湖四海請拳***全場請***

  用於表演比賽或演講時周圍有很多觀眾時

  並步站立,左手四指併攏拇指屈攏伸直成掌放於左肩前,指尖朝上與肩同高,掌心朝前,右手成拳,四拳指掩貼拳面,左指尖與下頜平齊,右拳眼斜對左胸窩置於胸前,肘尖平衡,再左轉腰從左邊的觀眾轉至右邊的觀眾屈臂成圓,頭正、身直,目視受禮者。

  五指併攏表示五湖四海皆兄弟、天下武術是一家。

  3.將軍掛印 ***常用***

  用於猛鶴套路與戰鶴對練的前後

  左手四指併攏伸直成平掌,拇指屈攏,右手成拳,右拳心朝下,拳掌同時由外上至裡下朝左胸靠,左掌心壓蓋於右拳背上,拳背要平,再微轉腕向正胸前平切而出,拳掌都朝下,快到屈臂成圓時集精氣神為一點爆發寸勁,氣沉丹田, 拳掌心微翻前,全身應氣勢十足 。

  雙手於胸前向前一送。表示由心而敬。右手為拳表示為武,左手為掌表示為文,左掌壓於右拳上,表示止戈為武之意。雙手一掌一拳表示練武之人應文武兼備。左手五指併攏表示五湖四海皆兄弟、天下武術是一家。左手大指應併攏,不可挑起大指,表示謙虛謹慎,不自稱自己是老大。

  4.合手禮

  進入各地拳館,應在先師掛像前行合手禮。身體自然立正,目視畫像,雙手五指皆併攏成立掌,雙掌合於胸前行合手禮。也可用與拜佛祖。

  猛鶴五行論

  鶴拳十分強調“叫應”、“呼應”,拳訣有謂:“叫應二字,真有上中下之推,無處不聽從其使矣!”所謂“叫應”`“呼應”’其實就是全身大小關節,無不有上下、左右、前後互相協調配合。拳經說:“叫應二字,比喻一條線,棄一頭獨一頭出力,此線焉能出力?若出勢用力不順,強用力,斷不能接頭身之力,故叫應二字也如一條線兩頭取定,推緊來去出力之勢。”也即是說,叫應力每因動靜而不同,靜時其力一貫,動時被此呼應。動靜之力又因用法不同,先輩將其分為金、木、水、火、土五種力量。

  然而,傳統上的說法,都是“易經”中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相生相剋。正如我們上面說的,這種說法是不切實際的。福建鶴拳的見解就有別於傳統上的說法。

  鶴拳“論五行手”一文這麼寫說: “拳經曰:手似楊柳,拳似彈,金成圓,木要尖,水起浪,火帶風,土追殺。

  金形手 -- 金形手為以掌背向前,攻守以掌背為要著,其發出力量透於各指節,而以“抖”字訣練之,金成圓,求其能圓滑透尾。

  木形手 -- 木形手為指尖向前,攻以指尖擊人,其力發出至指尖,故木要尖,求其能尖如釘透木,使受害部更深入。

  水形手 -- 水形手為以小臂至掌為著力點,掌心向天,其力於“摔”字訣求之,水起浪其意為水為柔性,柔能克剛,故水手有柔性而能克敵之剛手,水如海浪洶湧而出,無堅不摧也。

  火形手 -- 火形手為以掌心向前擊敵為白鶴拳最猛之手法,亦最多采用手法,故火帶風之用意為星星之火可燎原,致火手一致入連環擊敵,使敵無還手招架之餘地,又火手出如颱風猛襲,微孔必入。

  土形手 -- 土形手為雙手握拳成珠,以拳頭擊人,為凶猛之手法,土追殺之意凡以土手出手創敵,敵必受害,如要閃頑敵下毒手,需以土手克敵,萬無一失。

  猛鶴拳中之金、木、水、火、土五種手法的見解,與鶴拳又有不同。常謂:鶴拳的金、木、水、火、土五法,不能夠拘泥於古老的說法。猛鶴拳將常用的勁力以其不同的用法分為五種,實際都是全身相應和順,各關節彼此叫應協調“全身力”。

  猛鶴拳的五種力是這樣的:

  金力: 其性鋒利,全身筋骨堅硬,如鐵如網,無堅不摧。

  木力: 外靜內動,形曲力直,五肢三節處處著力。

  水力: 如波似浪,湯漾澎湃,無固定形式,意之所致,似水入隙。

  火力: 動如烈火燒身,又如火藥爆炸,力猛烈而短促,一觸即發,一發即收。

  土力: 沉實敦厚,重如鉛鑄,意如山獄。

  練習猛鶴拳與戰鶴術是不一樣的,猛鶴用上文加強,戰鶴用下文實戰。

  五行在戰鶴中的應用:

  世人談論拳術,常謂某拳生某拳,某拳克某拳;又謂五行相生相剋,這個生那個,那個克這個。年少無知,苦苦牢記,及年紀大了,閱歷多了,乍聽似有理,但細究以拳理,雙方交手拼搏,那有可能考慮什麼生什麼,什麼克什麼,如果等眼睛看到了,再去思想如何生克繼而出擊,早已給人打倒。

  五行相生相剋之說,由來已久,套入搏擊中絕不適合。試問敵我雙方拳來腳往,生死拼搏之時,那來時間考慮對方來的是什麼力,自己應用什麼力去“剋制”? 對搏擊稍有認識的人都會明白: 在生死搏鬥中,勝負決於瞬間,絕對沒有可能去思量生克的。拳訣有謂:“思悟者,寸步難行”。鶴拳道講究的是“寸勁節力”,蝦退狗宗身“震抖力”,鶴如觸電,要求一觸即發,意到勁到。

  拳術一道,手快打手慢,要眼奸、心狠、手辣,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則勢不兩立。世無不可破之拳,總是學拳千著,一熟為先; 練勢多年,一快為主。出手論招,使拳論套之流,實門外漢談拳,能習得全身互相叫應,出手先認子午歸中,不期然而然,莫知致而致,雖不敢說一定能制人,但肯定不致制於人矣!

  猛鶴拳論明勢之法

  一貫三關力不失,五枝四路任君行。四面狂風車輪轉,成功只要日月明。似龍搶珠雲蔽日,交接順風橫與直。吞吐浮沉君須記,猛鶴收翅定心神。眼如弓、手似箭、出手如***射箭,對敵人似大風擺柳。上下轉曲一身力,左右分辨從子午;來有聲,去無影,千變萬化連葉接枝,似山無涯,似海無底,學者不可以其近而忽之也。

  守敬勿貪論

  為生者必尊師重道,敬業樂群。 為師者必明理通法,曉術善戰,否則教人必誤人年華。然非師者不能教,

  亦非學者不能 學,多因一“貪”字。

  為師者貪:

  一則師者傳授操之過急,不能循序漸進,因人施教,而是貪多圖快,是必拔苗助長。學生茫然,必不能學也。

  二則師者貪圖財物,非一視同仁,讓學者隔山望水,必不能學也。

  三則師者懷技貪而自珍,不肯傳授,只表面形式而已。學者學而不進,必不能學也。

  為生者貪:

  一則學拳一勢未熟,即貪另勢,過急過燥,師者勸戒不聽,師必不教也。

  二則學者通習此拳術,結識權貴,貪圖享受,心術不正,師必不教也。

  三則學者學拳在人前賣弄,貪圖虛榮,為師者必不教。

  四則學者學拳貪生怕死,不敢扶困救危,貪逸惡勞,為師者必不教。

  既師者能教,學者亦能學,誠為可貴也。可貴在一“敬”字。學者敬師,師則敬學者。師者敬學者,學者自敬師也。

  蓋師者無“敬”,雖技藝在身,然無後學,終可嘆也。學者無“敬”,雖欲求技於身,然無真師,終可惜也。

  以上所言為授技,求技要守敬勿貪,與人對敵交手,應技亦要守敬勿貪。能“敬”則不小看對手,小心謹慎,處處防備,

  全為以赴,勿“貪”則無過能及,不為人所利用。

  故授藝,習拳,練功,較技能守敬勿貪,則中華民族之太極國粹必巨集揚也!

木人樁的簡介
小念頭的簡介
相關知識
鶴拳道的簡介
合氣道的簡介
拳擊的簡介和技術特點
中國傳統武術禮儀抱拳禮的簡介
甘風池拳法的簡介
井拳功的簡介
空手道的簡介
軌跡拳學的簡介
現代柔道的簡介
外家拳法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