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經絡養生小常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9日

  冬季草木凋零,蟄蟲伏藏,用冬眠狀態來養精蓄銳,為來年春天生機勃發做好準備。下面給大家分享冬季經絡養生方面的知識,喜歡養生的朋友值得一看哦。

  冬季養生的特效經穴

  腎經與膀胱經

  冬季要想腎精充盛、腎氣健旺,保健按摩是一種有效的方法。足少陰腎經經氣在酉時***17:00-19:00***最旺,此時不適宜做太劇烈的運動量,也不適宜大量喝水。而與腎經相表裡的足太陽膀胱經經氣在申時***15:00-17:00***最旺,由於膀胱經是人體中陽氣最盛的一條經,腎經與膀胱經經氣在足部相接,按摩膀胱經和腎經,一陰一陽相互補充,更能補益腎臟。腎經在我們腿部後面的內側,膀胱經位於背部和下肢後側,平時還要注意做一些對腎臟有幫助的運動,如打太極拳、騎自行車、散步或蹬樓梯等都可鍛鍊這兩條經絡。冬天在和煦的陽光下沐日光浴,背對太陽,更是舒適無比。

  關元、陰陵泉、腎俞、太溪

  冬季對人體的主要危害就是寒氣,但南北方有差距,南方寒溼較重,而北方則以寒氣為主,所以保健時也要區別對待。南方人在冬季要以溫陽化溼為養生的原則。要堅持按摩關元、陰陵泉盒腎俞穴,可有效祛寒、祛溼。關元穴要用艾灸的方法,每天晚上艾灸5分鐘,然後喝一小杯溫開水;每週在兩側腎俞穴上拔罐5分鐘,起罐之後按揉2分鐘,或刮痧至有輕度出血點;陰陵泉穴位位於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為脾經合穴,常用於化溼,每次用大拇指按揉3分鐘即可。北方冬季的寒氣裡面經常夾雜著一點燥氣,要溫陽,還要注意不能化燥,應適當地滋陰,堅持刺激關元、腎俞和太溪穴。泡腳時祛寒最有效的方法。每天晚上臨睡前1小時,在較深的盆中加入40度左右的熱水,讓水漫過腳踝,浸泡20分鐘左右,就會感覺都全身發熱,這說明血液迴圈暢通後身體開始發熱。在泡腳的同時再揉搓雙腳,按揉腳踝兩側太溪穴5分鐘,然後艾灸關元穴5分鐘,再艾灸腰部兩側腎俞穴5分鐘。

  冬季養生知識

  固腎

  冬氣通於腎,中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冬季氣溫較低,腎又喜溫,腎虛之人容易呈現內分泌紊亂、免疫功能低下、怕冷並容易患上感冒等症狀,從而影響其他臟腑器官的生理機能。因此,冬季養生,重在養腎。

  中醫理論認為,寒與腎相對,寒氣最易耗傷腎的陽氣。腎的陽氣一傷,容易發生要西冷痛、風寒、夜尿頻多、陽痿、遺精等疾病;腎陽氣虛又傷及腎陰,腎陰不足,則咽乾口燥,頭暈耳鳴等症狀隨之而生。腎中精氣的強弱決定著人的健康狀況。冬天養腎不僅能增強人體抵禦寒冷的能力,而且還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延緩衰老。

  陰陽並養

  冬天應養陰,因為冬天時陰長陽消之際。所以,順應冬天陰長的天時,應該給人體補陰,尤其是陰虛之體,冬天時賦予陰氣最好的時機。咽乾、失眠、多夢、舌質偏紅、脈偏細者,多屬於陰虛,冬天更應注意養陰。從大自然的陰陽氣化來說,冬天時一年中陰氣最濃的季節。陰虛的人當然應藉此機會養陰,以調整、恢復自身的陰陽平衡。腎在液為唾,冬日以舌抵上顎,待唾液滿口後,慢慢嚥下,能夠滋養和補充腎精。腎之經脈起於足部,足心湧泉為其主穴,冬夜睡前最好用熱水泡腳,並按揉腳心。俗話說:“春天易得頭上病,冬天易得足下病”。所以春天要養頭,冬天要養足。

  冬季最宜食用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食品。“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師開藥方”的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具體地說,在冬季為了保陰潛陽,宜食穀類、羊肉、鱉、黑木耳等食品,在烹飪方式上宜食熱飲。但是,冬天也要注意養陽。因為冬天是四季養生的重中之重,冬天的養生質量關乎著來年的健康;冬主藏,為春季的生髮積蓄能量,瑞雪兆豐年,冬季藏得越好,下一年才能生機勃勃。因為冬天的陽氣最寶貴,日照短而弱,太陽很快就偏細,加之冬天天氣寒冷,易耗損人體的陽氣,所以冬天也必須重視養陽,這樣才能更好地維持人體的陰陽平衡,陽虛的人更應注重。腎與膀胱互為表裡,腎中精氣有助於膀胱尿液的蒸騰汽化,老年人冬日養腎,具有縮尿之功效,可減少夜尿頻多的現象。膀胱經脈行於背部,寒邪入侵首當其衝,故冬天應注意背部保暖,可以穿件棉背心或毛背心,以護腎陽。
 

感冒不能吃什麼
經絡按摩養生小竅門
相關知識
冬季經絡養生小常識
冬季個人養生小常識
冬季食療養生小常識
冬季飲食養生小常識
冬季艾灸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冬季幼兒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冬季健康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冬季運動養生小常識
冬季中醫養生小常識
冬季水果養生小常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