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腹式呼吸論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5日

  陳氏太極拳的腹式呼吸運動,指的是在太極拳運動時所採用的腹內氣機聚合與鼓盪,構成了以腹式呼吸為主體的腹內氣機騰然的運動方式。從而促進腹部鬆靜與內氣的團聚能力,以求儘快進人“出腎入腎”的最佳狀態。下面由小編給您介紹:。歡迎閱讀!

  

  腹式呼吸方法一般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人體吸氣時,小腹向外鼓起,呼氣時腹部向內收斂,這種呼吸方式稱為順呼吸;另一種是人體吸氣時,小腹隨著內氣納入,向內收斂,呼氣時隨著氣機沉降於小腹,小腹同步聚合而微有沉意,一般稱之為逆呼吸。前者多用於初級架,後者多用於提高架與功夫架。

  陳氏太極拳的腹式呼吸運動,是修煉身體內部氣息和增強元氣的主要手段。它來源於古代時期的導引術和吐納術,二者在我國源遠流長,積澱深厚.早在我國公元前的《老子》《孟子》《莊子》等著作中就有所論述。西漢初年淮南子劉安創編了一套“六禽戲”,東漢末年又經著名醫學家華佗改編為“五禽戲”,這些都是內功和氣功的鼻祖,是道家養生學的基礎與前提。


  所謂導引,又稱為道引,就是通過運動肢體,從而達到形神協調的健身方法,屬於古代氣功中運動的範疇,:“導氣令和,引體令柔”,這既是導引術中的要點所在,又是陳氏太極拳運動過程中“以形導氣”的必經之路。

  所謂吐納,吐為出,納為入。吐納指人體之內的氣與勁出入,原是人體的先天本能,也是古人說的“人在氣中生,氣在人中行”的自然現象。《莊子》刻意篇有云:“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己矣。此導引之事,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由此可見,煉氣與導引、葉納之術密切相關,以呼吸而煉之求得腹內渾濁之氣隨呼而吐出,清新的太和元之氣隨吸而納人體內,從而達到吐故納新和壯大內氣的效果。

  向此不難看出,陳氏太極拳的呼吸方法與氣功的呼吸方法是同出一源的,不過太板拳要求的是“動中求靜,靜猶動”’姿勢繁複,同時還要求動作規範而準確,進行以形導氣的周身運動。為此,要求初學者首先要把外形姿勢大體記熟後練習準確,使動作連貫起來,呼吸可以光求白然,只須“意想腹部”地聚合就可以廠,待拳架純熟以後,再配合練習呼吸。

  一般的氣功,則是在靜中求功的基礎上,姿勢單純,方法也比較容易掌握,所以從練習的一開始就可以講究“調息”“意守”和“息調”等。此外,氣功的呼吸頻率等和太極拳的呼吸方法在緩、勻、細、柔、均的程度上,要求是一致的但是,氣功的呼吸一呼一吸一次可以長達一分多鐘,而陳氏太極拳的呼吸,則要求隨著動作的開合、催領和傳遞旋轉,及其姿勢的起、承、轉、落或摺疊蛹動同時與呼吸有機地結合起來,利用調整呼吸的節奏和頻率,促使體內的氣息增加與充盈。換句話來講,太極拳動作中呼吸如果過於緩慢則會導致氣機呆滯、身體僵硬,關節轉動不靈,來脈轉關不真,很難使動作做到鬆柔圓活。所以拳論有云: “在氣則滯,在意則活。”

  陳氏太極拳的腹部呼吸運動,更有助於打通脈絡調節神經,使內臟在運動中起到氣機摩蕩和肢體的自身按摩作用,這樣氣血能夠達到暢通無阻,促進新陳代謝的完成,同時調整全身竅位和毛髮孔的同步呼吸,進一步使動作與呼吸自然協調配合,從而增強身體內部氣息的凝聚力和運轉能力,漸悟“表裡一致,形神兼備”的情與境。

  陳氏太極拳的呼吸方法,主要以腹式呼吸運動力主,其中腹式呼吸分為順呼吸和逆呼吸兩種方法,二者都是“以意調息”的呼吸模式,同時都在藉助體內橫隔膜的升降過程與背胸及腹部肌內的弧形鬆沉和蛹動旋轉相配合,引導氣息向臍內和命門之問即丹田的神經網路凝聚,產牛衝震現象,使“命門火常炊、腎上腺素常旺”;從而促進腹內氣機的騰然之勢,加強血液迴圈的能動性,改善體內物質分泌方式,有利於助長內氣的潛轉能力和增強身體素質,對防治慢性病也有很大的幫助。

  

  陳氏太極拳的呼吸方法要求十分嚴謹,它是根據功夫的精程序度與不同層次階段,採用不同的訓練方法。

  1.自然呼吸階段。

  2.動作與呼吸相配合階段:手足上抬時為吸,下落時為呼;動作合時為吸,開時為呼:

  3.注吸不注呼:呼氣自然:

  4.注呼不注吸:吸在其中:

  5.呼吸自然等五層功大循序漸進。

  此外,陳氏太極拳關於論述呼吸方法的主張,還有“虛領頂勁”“準頭納氣”“腧口納氣” “皮毛要攻”“氣沉丹田”,“氣意鼓盪” “出腎入腎”和“氣遍周身”等說法。

  虛領頂勁:要求頭部的前頂與後頂之勁—“起微微向上領起,在百會上方碰在一起合住勁,領起周身精神,使脖後兩條大筋豎直兩條大筋中間的無筋處是中氣的主要通道,同時鬆緊得當,不可硬向上頂,謹防頭頸信滯。

  準頭納氣:準頭位於鼻尖正中微下方,注意此處納氣則會心作鼻孔吸氣,有助於上丹田的氣機納收與潛轉,並能促進心氣下沉積橫腦膜的下降效果,有利於中氣的團聚與潛轉。

  腧口納氣:在鬆肩垂肘、含胸塌腰和束肋合腹及負陰抱陽的基礎上,利用命門吸肚臍呼的方法,引導脊背諸腧穴口隨著身體動作的開合,同時張馳、吞吐有序,以助背部陽經之氣上運,促使牽動往來氣貼背的完成。

  皮毛要攻:所謂攻,就是豎的意思,是指在全身肌膚放鬆纏繞運動過程個,使衛氣增強,周身毛髮進然豎起,並引導毛孔隨著周身肌肉的鬆動纏繞及動作的開合和呼吸的過程,有弛張吞吐之感覺,形成了陳氏太極拳毛孔呼吸的能量。

  氣沉丹田:是指身樁端正,中氣貫串,腹實胸寬,用意識引導呼吸,息息歸根,似乎有內氣徐徐送往腹部與命門之間前七後三的感覺,決不可使力硬壓小腹,但又要做到束肋合腹,確保以意行氣身功、心靜、意專、氣斂、神舒十分自然。

  氣育鼓盪:是指腹式呼吸運動中,利用橫隔肌的升降活動,引導肺部和腹肌有規律地收縮及舒張,以便調整腹體的聚合達於自然化的需要,逐漸形成腹內“氣機鼓盪、騰然有序”的狀態。只有這樣,才能促使腹內之氣充盈後,向命門形成衝震作用,任督二脈之氣方能做到升降協調自然。與此同時,注重周身的旋轉、蛹動及動作的開合與呼吸有機地結合起來,這些都是用於加強丹田的運聚能力,從而達到循序漸進,決不可急於求成,以防產生弊病。

  出腎入腎:這本是描述丹田氣機克盈後的運聚表現,在腰勁旋轉的基礎上,利用腎氣滾動為主要動力,以雙腰隙為出入勁的門戶,同步互相催領傳遞,引導兩肋部像魚鰓一樣開合、吞吐、轉動。

  氣遍周身:是指在掌握氣沉丹田和出腎入腎的基礎上,隨著肢體動向的錯綜兩卦交換,促使呼吸與身體內部氣機潛轉協調一致,元氣充盈,腎氣增強,中氣的旋轉幅度加大,漸悟“氣遍周身不稍滯”的感覺。

  陳氏太極拳所採用的胺式呼吸方沾,要求氣機向下沉降,同時與動作自然配合,使呼吸逐步做到“深、反、細、均、緩、柔”.從而達到吸氣時“氣結中畝”,呼氣時“氣聚中穴”,保持“胺實胸寬”的狀態,即把胸部由於運動而引起的散亂之氣和緊張狀態運轉到腹部,待氣機聚合後衝震命門,使胸部寬舒,腹部鬆靜麗又充實。這對保持肺組織彈性、發展呼吸肌的機能、改善胸廓活動度、增加肺活量、提高肺臟的通氣和換氣及血液的吸氧氣功能都能起到良好的作構。因此,常年練習太極拳的人,呼吸頻率會減慢,呼吸差和肺活量都比一般人大,出於練拳時做到了息息歸根、意在丹田,因此,運動時汗流而氣不喘,是一種難得的增氧氣運動。

太極拳的聽勁論
陳氏太極拳圓圈運動論
相關知識
陳氏太極拳腹式呼吸論
練太極拳腹式呼吸能瘦肚子
陳氏太極拳招式雲手的含義
陳氏太極拳招式雲手的含義
陳氏太極拳圓圈運動論
陳氏太極拳五層功夫論
太極逆腹式呼吸的養生作用
陳氏太極拳精要十八式動作圖解
陳氏太極拳呼吸法
陳氏太極拳精練二十六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