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觀摩課心得感想
新課程背景下,教學觀摩已成為每位教師學習成長的一個主要途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你參考!
篇1
20xx年市高中體育優質課評選既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在永安一中舉行,研討主題:立足教材,提升教學技能。在本次活動中共開展了13節高中體育優質課,比賽的內容包括教學設計和25分鐘的課堂教學兩部分,參加本次展示課的教師都是來自各縣、區的優秀體育教師,他們的課都是經過精心準備的,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通過本次觀摩活動,讓我增長了見識。
一、注重新課改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先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分組合作學習,最後進行展示比學,組織自然、流暢。沒有過多的哨聲和隊伍調動。教師講解言簡意賅、語言精練、示範規範。如將樂縣的鐘老師的武術《形神拳》,他的精彩表演震撼了在場的所有師生和評委,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且他的語言幹練,很有感染力,完美的展示了他個人武術功底和教學技能。
二、課堂教學方法和練習方法新穎、實用。能有效利用圖解讓學生自主探究,如武術圖解、籃球圖解、排球圖解等等。映象最深刻的是永安一中的鄭老師上的排球《正面上手傳球》,他的教學方法很是新穎,循序漸進突出重點同時又能層層突破本課的難點,練習方法多樣、實效。組織環環相扣,課堂活躍,確實是一堂示範課。
三、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創新自制簡單器材,為課堂練習增添了樂趣。如羽毛球《正手擊高遠球》中,用繩子繫上不同顏色和男、女生不同高度的塑料袋作為擊球物件,排球網用綵帶自制成網帶,還有的教師自畫了排球正面雙手墊球的動作圖解等等,讓我們耳目一新,可見發揮了他們的智慧,用他們的行動譜寫一堂堂生動有趣的課。
篇2
10月10日至12日,全國第六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在山西太原舉行。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香港、臺灣地區和新加坡的約3000名代表共同領略了16位青年教師的風采。活動精彩紛呈,獲得了圓滿的成功。
我有幸參加這次代表了全國小學語文界最高水平的賽課觀摩活動,欣賞了16位青年才俊的精品語文課,獲益匪淺。總的感受:十六節課風格各異,異彩紛呈。有的課汪洋恣肆、大氣磅礴;有的課精巧細膩、春風拂面;有的課行雲流水、絲絲入扣;有的課厚重凝練、引人遐想……儘管風格迥異,不一而足,但所有課都依據“語文課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 的學科性質,本著語文教學就是“要憑藉語言文字,訓練語言,發展思維,在上述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情感的、道德的、美的薰陶”的思想,強化其“基礎性、工具性、實踐性”。課的設計都遵循“整體初步感知――部分深入感悟――整體迴歸昇華”的教學思路;尋找能有效落實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語言訓練點;確立簡明的教學目標,簡化的教學環節、簡便的教學方法,開展聽說讀寫書的全方位訓練。
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體現語文字色
目前,對語文課程的性質是工具性及人文性,對語文課程的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基本上取得共識。但在語文課程改革中,還是在對語文課程性質的認識上出現了一些問題。北京大學曹文軒教授認為“目前的語文教育現狀實際已經暴露了這幾年人文教育力量過於強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對薄弱的缺陷。”如何正確處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關係呢?工具性和人文性不能強調一方面排斥另一方面。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老師在20xx年8月的全國第五次閱讀教學研討會總結髮言中提到要文道統一。“語文教學就要憑藉語言文字,訓練語言,發展思維,在上述過程中必然使學生受到情感的、道德的、美的薰陶。換言之,學生在理解、品味語言中,受到人文關照;在獲得語言智慧、運用語言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養”。
因此,在本次活動的閱讀課中,有的以讀為主,通過反覆讀,品味語言,讀出感情,讀懂道理,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有的引導探究,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發現,達成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有的課讀寫結合,立足文字,感悟文字,拓展文字,在理解與表達中,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浙江蔣軍晶老師執教的《月光曲》就是極好的例子。
……
師:最後一個詞“清幽”。
學生寫。
老師:同學們,你們覺得清幽的月光是怎樣的月光?
生:就像輕紗鋪在地上一樣,非常渺茫的那種感覺。
師:非常善於聯想。
學生:我認為清幽的月光是皎皎的月光,是寧靜的,有一種詩情畫意的感覺。
師:給人感覺到是皎潔的月光。
生:我覺得是特別輕柔,特別柔和讓人覺得舒服。
老師:恩,蔣老師課前還特地查了一下字典,發現這個幽字有三種解釋,出示解釋你們覺得清幽的幽應該取哪一種解釋呢?
生:第二種。
師:第二種,清幽的月光讓感覺是沉靜的安閒的。
……
蔣老師的教學從聽寫詞語開始,根據生活經驗理解詞語,再借助工具書理解,讓我們看到紮紮實實的詞語教學,也讓我們感受到生動的詞語教學。
接著,蔣老師讓學生用上聽寫的幾個詞語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來整體感知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環節中,重點研讀貝多芬與盲姑娘交往的詞句,通過學生自讀自悟,感情朗讀,想象寫話,引導學生走進貝多芬的內心,體會他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學生在充分的語言文字實踐活動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養。
山東徐慧穎老師執教的《給予樹》,在初步認識了文中的人物後,通過 “沉默不語”一詞進入金吉婭的內心,體會到她對家人的體貼。接著在理解金吉婭為陌生小女孩買洋娃娃的原因時,出示了句子“可是媽媽,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這時教師有意漏掉了“什麼都”,在比較中學生知道“什麼都沒有”就是“小女孩一丁點、絲毫都沒有”,從教師追問“小女孩沒有什麼?”中,學生了解到小女孩“沒有禮物”,“沒有人關心”,“沒有人愛”,“沒有聖誕節的樂趣”學生的回答。通過體會“沉默不語”和漏詞這兩個環節,學生體會到小女孩渴望得到關愛的願望,自然也從金吉婭用媽媽辛辛苦苦攢下的錢只為哥哥姐姐買了棒棒糖,卻為小女孩買洋娃娃這一行為中感受到金吉婭的善良和仁愛。
二、教師實力彰顯無限魅力
縱觀整個教學大賽,幾乎所有做賽課教師都具備了出眾的才能,他們教學理念先進,教學方法靈活,教學過程紮實。
江蘇的陳飛老師執教《清平樂·村居》,語言幽默,自然瀟灑。一上來他請學生讀課題,第一位學生把“清平樂yuè·村居”讀成了“清平樂lè·村居”,陳老師是這樣表揚學生的——“嗯,讀得很不錯,5個字讀對了4個。”幽默的語調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便緊接著讓學生指認出課題中哪個是多音字,指導學生讀準“清平樂yuè”。在接下去的課堂上,陳老師並沒有拘泥於詞中字詞的理解,而是通過文字引導學生進入“詞境”,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象寫話,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
來自山東徐慧穎老師執教的《給予樹》,教學已經到了尾聲處,老師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感悟,發揮想象說一說“當那個小女孩收到金吉婭送來的聖誕禮物時,她會激動地說些什麼?”或許是前面的幾個學生講得很多很好,輪到第四個學生回答時他忽然“卡”住了,對著話筒怎麼都憋不出一句話來,而關鍵時刻計時鈴聲又響了。怎麼給這個學生解圍,又能準時下課呢?只見徐老師不慌不忙地接過話筒對這個孩子說:“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像你一樣,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巧妙的話語立刻引來臺下一陣熱烈的掌聲,這堂課因此也獲得了滿堂彩。
三、樸實課堂把握閱讀之本
在全國第五次閱讀教學研討會的總結髮言中,崔巒老師提出“把閱讀觀摩課上成常態的精品課”。他說,理想中的閱讀課就是教師要做到“正確地解讀文字,有明確、實在的教學目標,並在教學的過程中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體現語文訓練的過程,學生思維活躍,學習主動,效果明顯;加上有一點自己的特色、教學的亮點,給聽課老師一些啟發、回味,給他們留下一點難忘之處”。
讓我們來看一下遼寧的傅欣老師執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教學片斷。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齊讀課題。
師:這是怎樣的伯父,怎樣的先生呢?跟隨作者周燁去看一看,讀準字音,讀順課文,看課文講了哪幾件事?
生自由讀課文。
師板書:扎繃帶、夾出
師提示:把聲音放出來,大膽一些!
生讀課文
師板書:咳嗽、飽經風霜
師:課文讀到這兒,這兩個詞語,誰先來讀一遍。
師:扎,做一圈圈捆講,在這裡讀za.,生字“嗽”在寫的時候,應該提醒同學們注意什麼?
生:不要把“欠”寫成反文
師:飽經風霜是什麼意思?說的是誰?
師:讀一遍課文了,課文寫了幾件事?
生:5件事
師:給每件事概括小標題。
生:魯迅先生死的時候很多人都來追悼他
師板書。
師:能不能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抓住主要事件,我們可以用追悼伯父來做小標題。還可以用什麼詞?
師:可以抓住主要事件,用幾個字概括小標題,想好了,可以在書上寫上。
指名學生寫在黑板上,教師指導其他學生寫
……
在這個片斷中,我們可以看到傅欣老師引入課題毫不拖泥帶水;學生自讀課文,要求明確,時間充分;生字的讀音、書寫教學紮紮實實;整體感知、概括小標題,鼓勵寫旁註,既注重了方法的指導,又重視了學習習慣的培養。我們知道,在感知文字階段,知道文字寫了什麼,是讀懂文字最基本的要求,這雖然很常規,但很必要。傅老師能夠在這麼大規模的全國性的賽課活動中給予充分的時間,非常到位地實施這一環節,足見傅老師平時課堂教學的紮實。
崔巒老師有句順口溜來概括閱讀教學的本質,這就是:閱讀教學崇尚“簡”,依“標”扣“本”學語言;人文薰陶含其中,讀思議練重實踐。的確,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潛心研學,體驗簡簡單單教語文的快樂,去體驗紮紮實實為學生的充實。
結合本次閱讀教學觀摩課,我談幾點個人的感想和認識,拋磚引玉,與各位同仁交流和共勉。
1、教學思想的更新要與時俱進。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課堂要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拋棄表現的慾望,全身心為學生的“學”服務;妥善處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關係,追求二者的統一,不能把工具性搞得很模糊,把人文性搞得很玄乎;在教科書與其他資源的關係、接受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關係、自主與指導的關係等諸多關係的處理上,要全面認識,得當處理。當今時代,我們要對語文教學保持一份清醒的頭腦。美國卡內基大學的一位教授提醒我們:“中國百花園中有很多很美的鮮花,千萬不要丟掉自己的而去移植別人的花。”語文教學也應如此。我說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是說排斥當今的課程改革,更不是不學習,而是要批判的學習課程改革中的經驗。崔巒講,“閱讀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是:繼承、發展、創新;閱讀教學改革的不懈追求是:求真、求實、求活。”
2、教學技藝的提升要勤學苦練。本次閱讀教學觀摩活動的做課教師課堂上那份自信與瀟灑,那份沉著與穩健,讓人欽佩、令人羨慕。但我想,那是與他們勤學苦練分不開的。作為一個語文教師,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閱讀和思考是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的不二法寶;其次要苦練教學基本功。最重要的是深入鑽研教材的基本功,現在要上好一堂課,教師解讀文字,深入與文字作者對話非常重要。具體的講,教師課前解讀文字,首先要作為一個讀者“鑽進去”,“潛心會文字”,並佔有儘可能多的相關資料,以便在更廣闊的背景下對文字有更真切、深刻的體會,讀出獨到的感受,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從而確立明確、實在的教學明目標;再“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及思考練習的提示,確立本課的語言訓練內容,如需要理解的詞句,需要積累的語言,需要習得的方法,需要揣摩的寫法等。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普通話、課堂應變和調控等功夫也是必不可缺的。
3、語文教學的操作行為要刪繁就簡。一是教學切入點的選擇要準確,有利於教與學的便捷高效地展開與深入;二是教學訓練點的確立要集中,有利於牽一髮而動全身,環繞教學目標,有層次的開展讀、思、議、練等各項語文實踐活動;三是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教學難點的方法要簡明,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接受;四是教學的特點和亮點要獨到,能給別人提供一些啟發、回味,給他人留下一點難忘之處。
總之,本次活動我的收穫使我在教學生涯中受益無窮,也給了我許多思考,讓我真正理解了學“無止境”的內涵。
篇3
9月18日,我有幸參加了語文教學觀摩活動,聽了四位老師的課,我收穫頗多,現談談自己的一點感受,在教學中教師以在充沛的感情專注的神情、生動的語言和力求嫻熟的技藝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表揚、激勵引導、參與組織活動等手段,創設生動直觀,情趣相生的學習情境,充滿激情活動熱情的交往,場景,並能針對課堂的即時善和狀態適時調整學生情緒,張弛結合。
仲老師的課為為學生創設了多種讀書識字場景,自讀、輪讀、分角色讀,設身處地讀等讀書方法,生動多樣的方式,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真正把學生引領到故事情境中去感悟,特別強調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在識字教學中,仲老師注重的是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通過加偏旁的方法使學生認識了新字,部件組合,組詞,在遊戲中學習生字。
李鵬老師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李新華老師的《落花生》劉玉霞老師的《地震中的父與子》三位老師抓好了“創設情境”為主的教學策略。教學中,視覺、聽覺、和互動媒體的運用,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對豐富學生的表象,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幫助學生理解教學重難點等有著重要作用,特別李鵬老師和劉玉霞老師在整體課堂中始終扮演穿針引線、拋磚引玉的角色,李鵬老師幽默具有親和力的語言,劉玉霞老師那主持人般的風采留下了深刻印象。
讚歎稱頌之餘,更多的是深深的沉思,為什麼會有如此魅力?為什麼學生樂此不疲,歸結如下:
1. 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這些老師的語文功底非常紮實,語文素養很高,深入研讀教材,瞭解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2. 駕馭課堂教學能力很高。巧用心思,精心設計,從學生出發備課是必不可少的,他們根據自身特點,根據教材設計設計教法,學法形成自己穩定的的風格。
3. 活潑的課堂氣氛,在名師的課上,互動的成分比較多,學生不再是聽眾,而是整節課的重要參與者,老師和學生是在相互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完成整節課的。名師的課真正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
總之,這次外出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今後的教學中,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累教學素養,雖不能成為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教學觀摩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