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平江路導遊詞3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蘇州平江路在蘇州最古老的城市地圖宋代《平江圖》上就是當時蘇州東半城的主幹道。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蘇州平江路導遊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蘇州平江路導遊詞範文1:

  平江路南起 干將東路,北越白塔東路和 東北街相接,古名叫做“十泉裡”,較早出現了1834年的《 吳門表隱》中,說道:“平江路古名十泉裡,有古井十口,華陽橋南一,奚家橋南一,苑橋北一”,很詳盡。平江路是沿河的路,這條路我去走的時候,看看地圖,全長是1606米,也就是三里路長,兩側的橫街窄巷就多了, 比如獅子寺巷、傳芳巷、東花橋巷、曹胡徐巷、大新橋巷、 衛道觀前、中張家巷、大儒巷、丁香巷、胡廂使巷、蕭家巷、鈕家巷、 懸橋巷等等。 本資料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資料為準。

  講到平江路,很容易聯絡到兩個名人,住在平 江路上面的懸橋巷27號,是清代的人,一個是 洪鈞洪狀元,同治七年高中狀元,從 翰林院修撰慢慢升官至兵部左侍郎,官大自然出名,不過後來的浪漫婚姻更是讓他出了大名,那就是他在1886年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把年方二八的“秦淮河名妓” 賽金花娶到了洪家,做他的第三房姨太太。

  一個大才子和高官,居然看上一個紅粉佳人,本身就充滿了浪漫的味道,據說洪鈞是在返鄉奔喪的路上,看到了在秦淮河上賣唱的賽金花,這一看就此看出一段“ 梨花海棠”的歷史來。那時,他三天兩頭讓賽金花為他彈唱。再後來,在朋友的慫恿之下,這段姻緣又得到了大夫人和二夫人的同意。於是在第二年桂花飄香的季節,美女賽金花走進了懸橋巷27號。洪大人還專門給賽金花造了房子,就是洪家大院的“第七進”房。在江南的水氣氤氳中,賽金花悠閒而滋潤地在27號的院落裡舒展著,她時常會在飯後或閒暇在大院裡聽評彈唱崑曲,還有京戲。在下人的眼裡,她是個溫和善良的人。大奶有點看不起她是一個妾,但是總的來說,這段婚姻還是非常精彩的。。

  1890年盛夏,洪鈞作為清朝政府的公使從西方四國“載譽”歸來,帶著賽金花,這時候的賽金花已經能夠講一口好外語了,在社交圈裡 翻雲覆雨,自然成了 中國第一代的“交際花”。他們還是回到蘇州,回到平江路,住進了懸橋巷29號,還帶回來一架鋼琴。不過,僅僅兩個月後,洪鈞謝世而去,方才55歲,實在太早了。留下年輕貌美的賽金花,無限感慨地離開懸橋巷29號,去了上海,開始了真正屬於她的“名妓”生活。算算時間,賽金花住在平江路旁邊的懸橋巷洪家大院的時間只有半年,屬於洪鈞的時間也不過七載,懸橋巷27號和29號卻成了一段永遠的佳話,在這裡走走,好像有時候還會覺得那街角會走出那個風韻優雅的賽金花來呢!

  蘇州下了大力氣來保護這條800年的 古巷,從2002年至2004年,蘇州市平江區政府實施平江路風貌保護與環境整治工程,通過拆除違章建築、10類管線入地、鋪設石板路、疏浚河道、維修老房子等,共耗資1億多元,使平江路從白塔東路到干將路的主要部分***全長1090米***再現原來的面貌,這個保護工作做得很出色,因而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2005年度 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榮譽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委會對該區保護

  規劃的評價是:“該專案是 城市復興的一個範例,在歷史風貌保護、社會結構維護、實施操作模式等方面的突出表現,證明了 歷史街區是可以走向永繼發展的。”

  平江路是一條傍河的小路,北接 拙政園,南眺雙塔,全長1606米,是蘇 州一條歷史攸久的經典水巷。早在 南宋的蘇州地圖《 平江圖》上,平江路即清晰可辨,是當時蘇州東半城的主幹道。800多年來,不但平江路的河流形態、街道建制與原先基本相仿,而且還分明地保留著“水路並行,河街相鄰”的水鄉格局。平江路算是蘇州儲存得最完好的古街了,與 觀前街一巷之隔,但其清靜古樸的生活氣息與咫尺外的鼎沸喧譁迥然兩個世界。

  平江路雖是作為歷史文化街巷進行了保護改造,但主打的卻是修舊如舊的

  牌。沿街不少老宅實已充作酒吧、會所,只是外表並不張揚,悄悄掩隱在木製門板之下,乍看起來與普通民居並無二致,只有從格外

  精緻的雕花門廊上可以窺出些端倪。與同是蘇州 老街的 山塘街相比,平江路少了份商業氣,保住了市巷舊貌,更大限度地留住了民情風貌。

  平江路周遭保留了大批老式民宅,遠望也難得不見高樓鋼筋。河道西面的民居多依河而建,上了年紀的老房子,白牆青瓦,木柵花窗,木料多用棕紅或棕黑色,清淡分明。外牆多已斑駁,卻如丹青淡剝。牆面剝落處又攀生出許多的藤蘿蔓草,隨風搖曳,神采靈動。江南的匠人的心思玲瓏,把 園林美學發揮到了極致。

  日常住宅,幽靜的河道便與 粉牆黛瓦的房屋、樓閣、小橋、花木之間彼 此借景,宛如一幅長卷畫。偶然一枝柳樹斜斜地倚到河面上,頗有拂波之意。河道窄處兩岸似乎援手可握,寬處可容一船週轉裕如,也不過隔水可呼。

  從平江路向南,走幾步便能聽到古琴悠揚,是一琴館,據稱請了吳派傳人來講授琴藝。取道中張家巷,不幾步,又是一種江南絲竹之聲,喜氣熱鬧。循聲向前,是一處評彈博物館,繞過前廳展設,後院即是書場。趕得巧,花上幾塊門票,聽上一段彈詞,看臺上人說噱彈唱,也不由人聽得神采飛揚。從書場轉出,再往巷子深處走,又見一處崑曲博物館。崇脊筒瓦,牌匾顯赫,還掛著大紅燈籠,似與一般傳統的建築相似,乍一看也沒覺得什麼稀奇,事實上要走進去才覺得好。庭院裡寬暢,石板鋪地,兩邊是廂樓,北為朝南的大廳,南面正中是一個古戲臺。

  此處博物館的原址大有來頭,正是當年的 全晉會館,由清末寓居蘇州的山西商人所建,還不專為生意洽談,彷彿邊喝茶聽戲、邊交流商情才是正經。戲臺也要走近看才知分明,天花板上不辭繁複地用藻紋裝飾出窟窿形頂,狀凹如井,頂端置一枚大銅鏡,周圍數百隻淺雕黑色蝙蝠與數百朵金黃色雲頭圓雕相依相繞,色澤鮮麗異常,蝙蝠與祥雲盤旋而上,直送到那銅鏡片上去。藻井的設計卻別有妙用,它彷彿一個共鳴箱,演出時,能使演員發出的聲音向上聚集,聲音頓時變得洪亮圓潤,餘音更能繞樑不絕。 餘秋雨曾在《抱愧山西》中提及這個“連貝聿銘這樣的國際建築大師都視為奇蹟”的“精妙絕倫的戲臺”,也要驚歎“說起來蘇州也算富庶繁華的了,沒想到山西人輕輕鬆鬆來此蓋了一個會館就把風光佔盡”。

  走平江路,會注意到一個好像條船一樣的房子,叫做“船屋”。上海一個建築院的 設計師陪我看他們在平江路的一棟古建築的修復改建工程,我們順著平江路走,建築院的幾個設計師指給我看一棟形式象船的房子,就是路上著名的“船屋”了。這“船屋”坐落在一座有200年曆史的老宅子裡。在平江路鈕家巷33號,這座面積 700多平方米、建於清朝嘉慶年間的庭院深深的老宅,至今還儲存著完好的雕花門窗、木質地板。老宅內一幢形狀宛如一艘船的屋子,就是“ 船屋”了。由於歷史價值高,蘇州文管會給老宅掛上了編號147號的“控制保護古建築”牌。

  漫步在平江路上,你會發現有很多的石橋,從北端的東北街開始至南邊的干將路,總共有17座橋,每一個橋都有著不同的特色,需要慢慢的去感受和發現:苑橋***平江路南端,跨平江河,“傳為闔閭苑囿遊憩之地”見《吳郡圖經續記》***、思婆橋、壽安橋、雪糕橋、積慶橋、青石橋、眾安橋、新橋***與眾安橋成雙橋格局***、朱馬交橋***傳春秋時初建,宋岳飛貼身待衛馬後王橫血濺於此***、通利橋、唐家橋、胡廂使橋***僅有的一座拱式古石橋,傳紀念胡姓廂使官所建***、保吉利橋、慶林橋、奚家橋、潘家橋、華陽橋。

  蘇州平江路導遊詞範文2:

  悠悠的平江河依偎於平江路,昔日的熱鬧繁忙已燒錄於歷史了,已找不到往日喧譁的痕跡了。但“君到平江路,人家盡枕河”還是依然。水雖然已不是歷史的水,但把一座座飽經風霜的老橋竄在一起了,而一頂頂老橋承載蘇州古老的歷史,從它的斑駁能知道它的過去,從它的光滑石板能知它的功勞。河邊一棵棵古樹經歷著時代的滄桑,見證著歷史,但還是那樣蒼勁挺拔,翠綠茂盛,增加的只是歲月的年輪。

  一條條窄窄並望不到頭的小巷,前門對後門,好像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隔窗而望,隨便絮語-東家阿婆和對面嬸嬸隔窗在嘮嗑。西家沒了醬油,隔壁隨手遞來。少了一層隔膜,多了一份親近。

  一巷口,幾個老叟圍集在一起,兩老悠閒的守著棋稱,旁邊幾個卻指手畫腳,爭得面紅耳赤,勝負已是不重要了……沿河的石條凳上,坐著幾位上了年紀的老者,手裡一把紫砂壺,間或往嘴裡抿幾口,可能是在訴說平江路過去、現在以及將來。傍邊幾位老婦可能在嘮叨最近食用油降價了,股票不能再跌了。也有腿腳不方便的,由家人推著輪椅出來,透透新鮮空氣,聽聽新聞,活絡筋骨。一個老者在一棵開滿花的泡桐樹下遛鳥,噓聲,鳥聲,皆樂也。一二對穿著古裝的新人在古橋旁,古宅邊留影,彷彿在尋找舊時的古韻,而臉上留下的笑容是那麼的燦爛和甜蜜。一茶館旁,一戴著草帽,嘴裡銜著煙的老頭默默地坐著,面前擺著兩籮小魚乾,等候人們的光顧……

  酒肆,茶樓,畫廊,咖啡吧,飾品店,土灶館,古琴坊,古玩店……臨街而設。沒有刻意的裝飾,只是樸素,甚至懷舊,還聞到久違的桐油味。幾個弟兄在酒肆裡喝著小酒;幾個知己在茶樓裡品著香茗;“孤獨者”在畫廊裡陶醉;一對對情侶在咖啡吧裡沉醉於愛河之中;小孩在飾品店裡挑揀著自己喜歡的小玩藝;喜歡品嚐家常野味的食客在土灶館裡享受;古琴坊裡飄出幽幽的古琴聲,雖不動聽悅耳,但已聞到絲竹的氣息;古玩店裡玉器、玩石真假難分,但也有人駐足觀望……

  平江路,承載一座古城的歷史,接納現代人的觀賞。我只是隨便走走、看看、留影。沒有去驚動他們、她們、它們。看到的老屋、庭院、人物,乃至於整條平江路,確實是樸素的,不加雕飾的,和高樓大廈、車水馬龍、富麗堂皇是格格不入的。來到這裡,或許現代人日益浮躁的慾望會隨之消逝,這或許就是我們想過的生活。

  平江路上聽說有許多名勝古蹟,名人古宅,園林寺觀,古橋牌坊……我只是走走看看,沒有刻意的尋訪。興許是節日,平江路來遊玩的有學生、戀人、一家子、外國人,以及本身生活在平江路各條巷子裡的來回百姓,平江路比往常多了一點熱鬧,少了一點平靜,興許都是來尋找古城歷史的記憶和咱們老百姓的自然生活吧!

  這是我所走的平江路,是膚淺的,幼稚的,但是真實的。不論歷史還是現代,一直是生活的,生活則是自然的。如果你是一個愛蘇州和愛生活的人,不妨去平江路走走。

  蘇州平江路導遊詞範文3:

  平江路是蘇州的一條歷史老街,是一條沿河的小路,其河名為平江河。卻說宋元時候蘇州又名平江,以此名路。河路都不闊,河上行走的是搖櫓船,路上僅可過黃包車而已。故有同一路上,平江以“水陸並行、河街相鄰”著稱。從北端的華陽橋至南端的苑橋,共有十三座橋跨越,是城內橋樑最密的一條河道,具有很典型的水鄉特色。

  平江路實在是非常美好的一條古道,在蘇州最古老的城市地圖宋代《平江圖》上,就有平江路這條街道,是當時蘇州東半城的主幹道,800年來,平江路依然在原址保留了它河路並行的格局、肌理和長度,小橋流水、粉牆黛瓦,房屋的體量、街道的寬度和河道,比例恰當,顯示出疏朗淡雅的風格;平江路兩邊小巷特別是東邊,還較好地保留了多條水巷,是今天蘇州古城最有水城原味的一處古街區。

  平江路南起干將東路,北越白塔東路和東北街相接,古名叫做“十泉裡”,較早出現了1834年的《吳門表隱》中,說道:“平江路古名十泉裡,有古井十口,華陽橋南一,奚家橋南一,苑橋北一”,很詳盡。平江路是沿河的路,全長是1606米,也就是三里路長,北面是拙政園,南面是網師園,兩側伸出眾多歷史悠久的小巷,比如獅子寺巷、傳芳巷、東花橋巷、曹胡徐巷、大新橋巷、衛道觀前、中張家港、大儒巷、蕭家巷、鈕家巷、懸橋巷等。平江路現在是石板路面,路旁挺拔的香樟蒼翠蔥鬱,撐出一片綠蔭。駁岸上,一行石欄,石桌石凳點綴其間。在這裡,隨意拐進一座老宅,都可以觸控到吳地深厚的文化底蘊。

  “先有平江府,再有蘇州城。”平江,原為蘇州府之名。據歷史載:宋政和三年***1113***正月,升蘇州為平江府,平江之名自此始。元至元十二年***1276***,以蘇州為平江路治所。直到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攻克平江之後,改設蘇州府。在二百五十多年中,蘇州城作為平江府、路所轄若干縣的統治中心,又有平江城之稱,街名平江路即源於此。現在,蘇州又有平江區的建制。
 

蘇州運河英文導遊詞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導遊詞
相關知識
蘇州平江路導遊詞3篇
蘇州金雞湖導遊詞3篇
蘇州林屋洞導遊詞3篇
蘇州穹隆山導遊詞3篇
蘭州中山橋導遊詞3篇_蘭州中山橋景點路線導遊詞
走進麗江的導遊詞3篇
貴州梵淨山導遊詞3篇
泉州老君巖導遊詞3篇
廈門環島路導遊詞3篇
杭州千島湖導遊詞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