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科學發明家小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中國科學家發明過很多東西,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國伯明翰大學苦讀六年,取得了地質學碩士學位。他的老師鮑爾敦教授勸他留下深造,獲得博士學位後再回國。李四光謝絕了老師的好意,他回答說:“不,我想把我學到的知識,儘快貢獻給我的祖國。”1920年回國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為止。後來,一度出國,在國外仍堅持地質學的研究工作。到1950年,他放棄國外優厚條件,在新中國百廢待興之際,毅然從英國繞道回國,作為新中國的地質部長為我國石油事業立下卓越功勳。

  篇二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在1946年應聘到美國講學,很受學術界器重。當時,美國的伊利諾大學以一萬美元的年薪,與他訂立了終身教授的聘約。華羅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適起來了,不僅有了小洋樓,大學方面還特地給他配備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員。新中國成立後,一些人總以為華羅庚在美國已功成名就,生活優裕,是不會回來的了。然而,物質、金錢、地位並沒有能羈絆住他的愛國之心。1950年2月,華羅庚毅然放棄了在美國“闊教授”的待遇,衝破重重封鎖回到祖國。途經香港時,他寫了一封《告留美同學的公開信》,抒發了他獻身祖國的熱情。他滿腔熱忱地呼籲:“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梁園雖好,非久留之地。”回國後,他不僅刻苦致力於理論研究,而且足跡遍佈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譽為“人民的數學家”。

  篇三

  蔡倫是我國偉大的發明家,對推進世界文化的傳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公元57年,蔡倫出生湖南一個農家,從小家裡十分貧窮。

  公元75年時,因迫於生計,蔡倫進了漢明帝的宮裡當了太監。當時成為太監,不僅要忍受閹割之苦,還要受到親屬朋友的嘲諷。蔡倫為了擺脫貧窮,在精神上不知忍受了多少的痛苦。

  進入宮中,從蔡倫小黃門做起,天天要侍候皇帝和皇室成員,忍受大太監的責罵。蔡倫小心謹慎地效勞,不敢有半點馬虎。在蔡倫的努力下,他逐步取得了皇帝的信任,就這樣,蔡倫一步步高昇到龍亭侯。在長期的宮廷生活中,蔡倫深感到沒有簡易的文字載體的不便,他下決心要解決這個問題。

  自從有了文字,就出現了書寫文字的載體,如石頭、龜甲、樹葉、竹片、絲帛,乃至羊皮。但它們作為文字載體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或笨重或昂貴或不易儲存。相傳西漢的東方朔給漢武帝寫了一封長信,總共用了3000根竹簡,要用幾個大力士才能搬動,漢武帝整整花了兩個月的工夫才把它翻完。如果人類一直採用這些文字載體,文化傳播的速度之慢是可想而知的。

  東漢和帝九年,蔡倫擔任了尚方令這一官職。尚方令專門負責皇宮裡面使用的器物。蔡倫很有才能,並且能夠深入群眾,向群眾學習。他是個有心人,經常到田野和河邊走訪,觀察河邊婦女們洗蠶絲和抽絲漂絮的過程。他發現好的蠶絲拿走後,會在席上形成簿簿的一層殘留物,有人把它晒乾,用來糊窗戶,包東西,也可以用來寫字。他還到造紙的作坊向造絲絮紙的工匠們請教,逐漸深入地瞭解和掌握了造紙的基本方法。

  蔡倫深知,因為經濟發展的需要,對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開闢更廣泛的造紙的材料來源,改進造紙的技術和方法,才能造出既經濟又實用的紙張,提高紙的實用性。

  當時,蔡倫注意到,勞動人民的衣服大都是用麻料製成,他們在漚麻的過程中,也像洗絮一樣,最後也會在篾席上殘留一些薄膜。蔡倫想:“如果麻纖維也能造紙,造紙的材料來源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於是,蔡倫和很多能工巧匠一起,經過試驗,研製了一個造紙的工作程式:一分離;二捶搗;三交織;四乾燥。

  就是按著這一生產程式,他們首先蒐集材料***樹皮、麻皮、破布、廢漁網等***,再把它們揭碎搗爛,做成紙漿;然後使用“漂絮”的方法,用席子撈取紙漿,撈出的紙漿在席子上形成薄薄的一層,晒乾後,就成了紙。

  在造紙的過程中,他們不斷總結和改進,使生產技術不斷提高,生產程式也日漸完善和成熟。

  有了豐富的材料來源和比較容易掌握的生產方法,造紙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公元121年,蔡倫由於當年被迫陷害漢安帝的祖母宋貴人,而被拿去治罪。蔡倫心中有愧,不願去受審,在內疚的心情下,服毒自殺了。

 

  看過的人還:

1.5位科學家發明小故事

2.科學家的故事

3.發明家的故事讀後感

4.一個關於想象力與發明的故事

5.關於科學家的故事作文4篇

發明家的故事飛機
關於尊嚴的歷史故事
相關知識
關於中國科學發明家小故事
關於中國名人的勵志小故事
科學發明的小故事
科學發明的小故事
關於中國科學家發明了什麼
關於中國科學家發明了什麼
關於中國四大發明有哪些故事
關於中國四大發明火藥是誰發明的
關於中國***是誰發明的
關於中國五大發明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