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苦難的隨感散文作品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平淡的過去總會淡了回憶,苦難折磨總難以忘記。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苦難.幸福.人生

  幸福,一個多麼溫馨的詞語。在我們生活中幸福無處不在,伴隨著我們一生。當我們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父母的一聲關心;老師的一聲支援;同學的一聲鼓勵。這些話語,難道這不是一種幸福嗎?當我們解決幾何證明時,百思不得其解,以至於幾天都徘徊這一道題裡,最終被你攻破解出這道題。頓時,成就感湧上你心頭,難道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我們知道,種子的萌芽必須經過黑暗中漫長的掙扎才有破土而出的那一線曙光。毅力是實現理想的橋樑,是攀上成功的階梯。正因為擁有成功,才擁有幸福。

  在人生的旅途中,人們都享受著不同的幸福。如果說人生是一首詩,那麼苦難就是最精彩的一節;如果說人生是一幅畫,那麼困難就是最絢麗的一抹;如果說人生是一本書,那麼苦難便是最耐人尋味的一章。霍英東在第一份工作被老闆炒魷魚之後,他換了許多工作,不是他不願意去做,而是一次又一次的被老闆解僱了。這些苦難,並沒有擊垮霍英東,反而磨練了他的意志,培養了他堅強的品格。坎坷悲慘,多苦多難的經歷,造就了霍英東的輝煌人生,成就了令他後半生的幸福生活。

  幸福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心態。人生充滿忙碌,但人們依然可以選擇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生活繁瑣而艱辛。但寧靜的心靈和滿腔熱枕會談出精彩的樂章。

  “我願做高山岩石之鬆,不做湖岸河畔之柳;我願在暴風雨中,艱苦的鬥爭磨練自己,不願在平平靜靜的日子裡虛度自己的一生。”雷鋒把他的一生奉獻給人民,他將幫助別人,做好事視為幸福。從而他成為後人傳頌的一段佳話。

  幸福是山間川流不息的小溪,幾經波瀾,奔向母親的懷抱;幸福是天空展翅翱翔的雄鷹,幾經坎坷,最終與藍天白雲共舞;幸福是冰雪時節綻放的紅梅,幾經磨難,成就雪卻輸梅一段香的絕句。

  人生,一個漫長的歷程。在行走的過程中,因阻擋了風風雨雨才看到自己心中絢麗的彩虹;因經歷了千辛萬苦,才讓自己的人生綻放出耀眼奪目的花朵。

  :話說苦難

  開始讀書識字開始,所有的書上都寫著:苦難是一筆財富。

  很幸運,我就有這筆財富。這筆財富,我繼承自我的父輩,父輩繼承自祖輩。因為沒有財富和權利傳給後人繼承,只好把艱難困苦作為一筆固定產,一輩輩的傳承下來。

  生在農村,從小放學了就要幫家裡放牛割草,七八歲時候已經學會了農忙時幫下地幹活的大人們做飯。

  生活上,常吃一種把紅薯面和好了,在一塊用釘子釘了洞的鐵板上揉搓,擠出來的一截截的被農村人稱為“蛤蟆蝌蚪”的東西。也吃純紅薯面蒸的“黑窩窩”,純玉米麵蒸的“黃虛糕”。

  成年後,在外打工:經歷過嚴寒酷暑,睡過帳篷地鋪,蓋過樓修過路,走過戈壁,去過沙漠。算下來,應該是吃過很多的苦。

  有時候回頭想一想,問自己:“你覺得苦嗎?”

  說真的:真沒覺得特別的苦。這好像就是我的平平常常的生活,是許多人平平常常的生活。

  我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說:“這就是苦難留給我們的財富,長期的艱難困苦鍛鍊了我們堅韌的性格。”

  我卻不同意這種觀點,一個人偶爾吃很苦的東西,會覺得很苦;偶爾吃很甜的東西會覺得很甜,如果反覆多次的吃,“苦”感和“甜”感就會下降,改變的不是“甜”和“苦”本身,而是我們麻痺了的味覺。

  生活中的苦難如果成了常態,“苦難”本身沒有變,只是我們的神經變麻木了。

  寫到這裡,我想起來了那個叫做“麻木不仁”的詞來,就是被一些事反覆的刺激,而形成的“麻木”的“冷漠”和“漠視”的寫照。

  可見苦難本身並不是什麼好動西,更不是值得我們追求和守護的財富。

  那麼我們的世界觀被誰誤導了?

  難道這只是追求美好生活而不可得的自我安慰?或者這只是“皇帝的新裝”一樣人人都看得透卻不願說破的虛偽命題?

  央視曾經做過一個節目,就是採訪人們,問他們“你幸福嗎?”從而確定人們的幸福指數。

  看過以後,我問過自己,如果採訪的是我,我會怎樣回答,我是幸福的嗎?

  我曾經以為自己是幸福的:兒女雙全,家庭和諧,有吃有住,還能掙一點零花錢。

  但我卻需要在女兒出生剛七天就外出掙錢養家,常常是一走就是幾個月,甚至整年都不回家一次。父母養大了我們還要幫我們養孩子。這又不是我想要的。

  我想要父母養大了我們,現在我們去養他們;我想要自己的孩子自己來養。可是這些我卻做不到。

  我們只繼承到了“苦難”這筆財富,自己也沒有成為權力的擁有者和資源的分配著。

  但我們願意去爭取更好一點的生活,社會畢竟還留給我們了一點爭取的權利。

  如果苦難還算是財富,我情願自己是個敗家子,讓他在我手中敗的乾乾淨淨,給子孫留下更物質的財富,更純粹的精神追求。

  誰要想讓我守住這個財富,我會告訴他:“別逗了,那只是我要甩掉的一個包袱而已!”

  :敬畏苦難歷程

  人生在旅途,總會有苦難歷程要經歷。誰也不熱愛苦難,但人人都有可能經歷苦難。人生旅途之中,有幾個有成就的人,沒有歷經苦難的洗禮;又有幾人能去向他人訴說自己的苦難經歷,而言說苦難經歷的人,大多往往是已經遠離了苦難的人,脫離了苦難的群體或苦難的困擾,或已經是人生春風得意之時。他們談及苦難的生活經歷和眼下的成就形成鮮明的對比,讓傾聽者為之動容,為之嘆服,成為其心目中的偶像。

  有時,我們不妨放眼再看看周圍和生活中那些正在經歷苦難的人,不由地想長嘆一聲,他們的苦難想和人訴說,又有誰人願意去傾聽;面對他們的訴說,有人會以之為笑料,他們會遭遇別人的恥笑,甚至會有人送上一句:“天生就是個受苦的命”。

  人人都有傾訴生活中苦難的權利,但不是人人的傾訴能為他人所接受,為他人所情願傾聽。人們的目光一般只會集中於充滿光鮮和光環的成功者身上,關注他們的成功之路,研究他們成功的祕訣,試圖從他們身上獲取到成功的方法,尋找自己所需要的東西,讓他們成為自己心中的楷模,甚至會產生複製他們人生的幼稚想法。

  眾所周知,苦難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只有跨越苦難,戰勝苦難,才有可能獲取成功。然而,更多的人關注的是成功者的成功,無暇關注正在苦難歷程中跋涉、搏鬥者。成功者固然可敬,因為他們在苦難的歷程中不懈的努力是他們獲取成功的基礎。生活之中能夠完全戰勝苦難,歷經苦難洗禮的人畢竟是少數,更多的人則是在通往成功的路途中,正在接受者其洗禮,或者經歷了苦難卻毫無建樹,但他們經受了苦難的考驗,與苦難相伴為伍,不斷地努力奮鬥,他們沉默無語,無以言說,更不會有更多的人去傾聽他們滔滔不絕地講解生活的苦難,因為他們頭上沒有成功的花環,不可能引起更多的關注。

  成功者因為經歷了苦難,通過自身努力,或者藉助力量,審時度勢,順應潮流,把握時代脈搏,抓住機遇,取得了成功,人生旅程前後對比鮮明,落差巨大,正因為此,才為更多人所關注;而正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跋涉奮鬥者,他們的成功與否,還是和未知數,所以不為更多人所關注。

  “不以成敗論英雄”,我們不能簡單地去評價任何人,用我們的眼睛去觀察,用我們的頭腦去思考。無論是成功者侃侃而談的苦難經歷,還是正在與苦難搏鬥的人,他們的同樣值得我們敬畏。

  在今天焦慮浮躁的時代,人們的急功近利、物慾橫流,往往掩蓋的是成功道路上的艱辛,沖淡了人們對苦難經歷的認知和敬畏。每個人,無論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還是奮鬥在旅途中的人,他們艱苦跋涉和奮鬥歷程都是值得我們敬畏、學習宣揚。
 

有關刻骨銘心的敘事散文
關於荷葉坪山的傳說故事
相關知識
有關苦難的隨感散文作品
有關懂得的隨感散文作品
有關旅行的隨感散文作品
有關年輕的隨感散文作品
有關書香的隨感散文作品
有關彩虹的隨感散文作品
有關女人的隨感散文作品
有關冬天的傷感散文作品
有關困難的優秀散文作品
有關浮雲的隨筆散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