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採訪稿
成功人士訪談前言:成功是個鍍著耀眼的光華的詞,然而越耀眼的東西背後卻往 往隱藏了越多的悲苦、陰暗、傷感以及被呼嘯的野風吹至暗紅的血跡.。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篇***一***
在今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在跟隨聊城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走近李崑崙”青年志願者服務隊採訪全國十傑法官——李崑崙回來之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李崑崙,目前任全國貧困縣冠縣定遠寨人民法院法庭庭長。這個人民法院地處鹽鹼地,工作條件非常艱苦,水資源一直非常緊缺。然而李崑崙絲毫沒有抱怨過,她說:“我在哪都能幹,只要好好幹,在哪都是一樣的。”李崑崙不是沒有調離的機會,但是她從來沒有主動向領導提出過,因為她明白這裡的百姓需要她,這裡的領導信賴她,這裡的同事捨不得她。而且她說:“我發現這裡的條件也越來越好,我沒有感覺不好,甚至是正在一點一點的變好。”在李崑崙到來之後,定遠寨人民法院由原來一個荒草叢生的地方轉變為一個美麗花園。剛來時李崑崙經常與同事們調侃說:“咱們這個地方可是拍攝《新龍門客棧》最佳地點啊!”之後,李崑崙大力整頓了這裡的環境。她說:“法庭是維護法律公正的地方,是一個為當事人支撐起一片司法屏障的地方,我們應該讓它展現出充滿生機活力的健康面貌。”據瞭解,李崑崙和這裡的工作人員在法庭後院種上了蔬菜和瓜果,減少了一筆伙房開支。另外,李崑崙在法院中還專門設立了當事人休息室,為當事人安放“便民桌椅”、飲水機、報夾、墨水、紙筆等,設立宣傳欄和法律文書公開欄,普及法律知識,接受群眾監督。在每間辦公室門口都掛上了“工作牌”,寫上每個工作人員的姓名、職務、動向***在崗、出差***和***。她說:“我們在條件艱苦的基層法庭,盡力做到這些工作,是為了方便群眾、熱心為民,真正實現一個基層法庭的利民效用。”當問及李崑崙今天的成績是否與她工作的環境有關係時 ,李崑崙說:“對我而言,工作態度和工作方式不同,它不會因環境的改變而改變。不論是在基層法庭還是法院工作,我都是我;獲獎之前和獲獎之後,我也還是我。”
李崑崙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辦事極其低調,卻又極其認真的人;一個總是不厭其煩、苦口婆心給當事人做調解工作的法官;一個不曾抱怨生活苦難內心卻又充滿柔情的女強人。她從不計較結果,正如她所說:“過程就是結果,我在漫長的工作過程中所吸取的經驗就是我要的結果,而且這個結果比什麼都重要。我永遠都是我自己,我一直堅持著自己的風格,我就是一名基層法官,我力所能及的就一定要幹好。或許我這一輩子都有可能與財富無緣,但我不後悔,因為我選擇的是自己最鍾愛的事業,我熱愛這個事業,我將在這個崗位上奉獻我的一切,我始終無怨無悔。”
篇***二***
先時間地點人物。然後是兩個人的對話***前面有名字***給你一篇範文吧:
時間:1999年8月21 日
地點:北京大學季羨林家
季羨林:苗苗,現在你是採訪者,我是被採訪者,你問我答,好嗎?
苗苗:好。
季羨林:那你就隨便問吧。
苗苗:爺爺,您在《我的童年》裡說,您小時候,最感興趣的是看閒書,您喜歡看《三國演義》,還能將《水滸傳》裡的綠林好漢的名字背得滾瓜爛熟。爺爺,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歡看閒書。有一回上數學課,我低頭看《水滸傳》,一邊看,一邊背一百單八將的座次,結果被老師發現了。爸爸知道這件事後,頭一回打了我,雖然一點兒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後,我再也不看《水滸傳》了。
季羨林:***笑***我小時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讓看閒書。怎麼辦呢?我放學以後不回家,偷偷藏在一個地方看閒書。我看的閒書可多了,《彭公案》《濟公傳》《施公案》《三俠五義》我都看。我是主張看閒書的,為什麼呢?苗苗你說說,文章怎樣才能寫好呢?
苗苗:我覺得,應該寫真事。
季羨林:是這樣。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我小時候,跟我一個妹妹一塊兒看,家裡的桌子底下有個盛白麵的大缸,叔父一來,我舞一趕緊把閒書藏到缸裡頭,桌上擺的,都是正課。***笑***
苗苗:爺爺,我喜歡語文,數學不行,偏科。
季羨林:喜歡語文當然好,但語文要好,數學也要好。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歡,一定要學好數學。最近清華大學辦了一個班,選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養中西貫通,古今貫通的人才。我看,有這兩個貫通還不行,還應該加一個文理貫通。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苗苗: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我記住了。爺爺,有人讓我媽媽趕快給我找一個好外語老師,說過了12歲再學外語就永遠也說不冷了。爺爺,您會那麼多種外語,您說,他們說得對嗎?
季羨林:倒不一定是12歲,當然早學比晚學好。學外語的發音跟母語有很大的關係,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學起來就困難。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馬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書,鼓勵小孩背詩。我提個建議,應該再出一本散文集,從《古文觀止》裡選,加點兒注。小時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呀!
季羨林:***笑***可不是讓你一天背下來喲。
篇***三***
暨南大學105週年校慶之際,《校友通訊》記者隊伍赴深圳採訪了79屆新聞系校友彭伊娜小姐。彭伊娜,1979級新聞系校友,烈士彭湃之後,《南方週末》創辦人、現任深圳報業集團直屬機關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監察室主任,同時還是廣東省政協委員。
毅然轉讀新聞,讚賞暨大活躍自由的學術氛圍
彭伊娜是1979年,也就是恢復高考的第二年考上了暨南大學外語系,當時外語系是廣東乃至全國最熱門最好的專業,但是她讀了半年之後毅然選擇了讀新聞專業。究其原因,她說“是因為覺得新聞這個行業對我比較有吸引力,我文科比較好,就想說以後寫點什麼東西吧。”也就是這個決定,為她日後進入媒體行業,成為南方週末的創辦人之一打下了基礎。
彭伊娜坦言當時在暨大度過了十分美好的歲月,她對暨大當時活躍又自由寬鬆的氛圍記憶猶深。“八十年代在中國就是改革開放的時候,各種各樣的社會、學術思潮都能得到傳播,特別是暨大是華僑學校,很多港澳生來探討時政甚至是社會主義這種敏感的話題,所以有著相對自由、寬鬆、活躍的學術氣氛。我覺得後來暨大學生畢業出來而且都做得不錯,跟這個學校氛圍還是挺有關係的。就是說暨大是一個特別相容幷蓄的一個學校,才能培養出胸懷寬廣的學生。”
另外,彭校友對暨大當年每年舉辦的舞會印象頗深,當時暨南大學是第一個舉辦舞會的高校,開風氣之先,吸引了當時廣州包括中大、華農等高校學生的參與,這讓她為自己的母校感到十分驕傲。
創辦《南方週末》,曾遠離家人赴澳門工作13年
彭校友畢業後進入了南方日報,當時帶她熟悉媒體這一行業的剛好也是暨大的校友,現今新傳院的院長範以錦先生。彭伊娜在南方日報工作半年之後被派去參與創辦《南方週末》,她感慨地說:“在這個過程中,南方週末第一批的總編輯,像左芳,陳兆川,他們這些新聞人的良心跟理念,貫穿了這份報紙的始終,也影響到現在,這就是新聞人對社會的責任感。所以我覺得在這裡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在《南方週末》工作6年之後,彭伊娜進入了新華社澳門分社,開始了她在澳門工作的13年經歷。遠赴澳門,彭伊娜放棄了與新婚先生,剛出生7個月的孩子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光,只為了對國家,對澳門迴歸事業工作盡到她的責任。
而13年後,她放棄即將提拔到正部的機會,毅然決定回深與家人團聚,是為了盡到她對家庭的責任。“但是我覺得放棄,到現在我還是沒後悔。沒有後悔的原因是每個人追求的不一樣。作為一個公民,我把我最好的時光奉獻給了國家、民族、統一的大業,我覺得問心無愧,也心安理得,因為我奉獻過了,給予過了。那作為一個女人,我不需要那些虛浮的東西,我要回來跟我先生團聚。”
彭伊娜的這一番話讓人十分感動,這個堅強聰慧的女子,做到了家國兩不負。“我覺得人生有很多種角色,有很多責任。我是比較追求我每種角色,每種責任都要盡到的那種人。”
自信侃侃而談,表現實幹型事業女性的作風
彭伊娜是2000年從澳門回來後進入了深圳報業集團工作。她重整了報業集團整套行政、採編、經營管理制度,使得集團工作規範化,系統化,在崗位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她就監察,制度,教育三方面來舉例,侃侃而談,講述了她11年來的工作內容。並自豪地表示:“包括廣州日報和羊城晚報都到我們這來學習過。應該說我們集團做的紀檢監察工作在中國媒體界還是比較超前的,對這個我有小小的自豪感。”
從彭伊娜的話裡,我們可以感受到她工作多年的辛苦與認真,這是一位值得敬佩的實幹型的事業女性。“我們很累,制度出來以後還不很完善,但是下面人往前走就會發現有一個臺階了。所以我就說,只要我們做的事情是實在的,就會對這個社會起到一點作用;但如果你是做虛的,甚至是做騙的,那就是有害無利了,用生命來做這些毫無意義。”彭伊娜一再強調,做人做事一定要實在,才對得起短暫的生命。
最後談到彭伊娜政協委員的身份,一如她對於人生必定盡責的信念,她對於政協工作表示“要盡到責任,社會還是充滿希望的。”採訪結束時,彭校友表達了對《校友通訊》的高度讚賞,以及對母校105校慶的祝福,並表示希望暨大早日成為世界前五十名的名校。
成功人士採訪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