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網上創業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目前,我國農村發展仍然面臨著嚴峻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農村勞動力短缺、城鄉收入差距大等方面。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致力於加快農村現代化程序和城鄉一體化發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案例1:農家子弟闖天下 一元生意變7億

  浙江上虞農家子弟沈建華,以一塊豆腐在上海創造了一個奇蹟:從6人的小作坊發展為8000人的大工廠,從1塊錢小生意做到7億元的大買賣。從沈建華傳奇式的經歷中,我們看到浙江企業傢俱有的“四千精神”和“新四千精神”。“四千精神”是改革開放之初,浙江人“歷盡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走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推動改革和發展;如今為推進經濟的轉型升級,浙江人又提出“新四千精神”:“千方百計提升品牌、千方百計拓展市場、千方百計自主創新、千方百計改善管理。”老話說,世上有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和眾多浙江企業家一樣,沈建華在創業過程中也經歷了“千辛萬苦”,碰到不少困難。

  有困難是壞事,但也是好事。困難會逼著人想辦法,困難的環境能鍛鍊人才。沈建華在創辦豆腐作坊前,撐過船、刷過漆、開過建材鋪,上海的大街小巷跑個遍。後來他辦豆腐作坊,是因為他想到,上海有1400萬人口,如果100人有一個買他的豆腐,那就是一筆大生意!為此,他每天和五位親友一起,各自騎一輛三輪車,無論颳風下雨、酷暑寒冬,把半夜剛做好的豆腐送到市區菜場,連春節都不斷貨。功夫不負有心人,沈建華的“清美”豆腐終於進入了上海菜市場。如何提升品牌、拓展市場?

  這是產品進入市場後面對的問題。勤于思考、善抓機遇、自主創新、改善管理,沈建華很快解了難題。勤于思考是企業家的理性勞動;善抓機遇,是拓展市場的必要條件;自主創新,是提高產品質量的必由之路;改善管理,是發展事業的基礎工作。當沈建華瞭解到上海推進標準化市場的舉措,馬上嗅到了這是一個大商機。他果斷放棄批發業務,以優質的產品、勤快的服務、誠信的商德,著手做菜場直營,從100家起步,200家、300家……“清美”豆腐走進了上海1200家菜場。公司共有86條生產線,以標準化生產保證質量和衛生。

  現在,上海人每買兩塊豆腐,其中就有一塊是“清美”產品。企業轉型升級,要有明確的目標。一位哲人說,目標的堅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只有堅定不移地向著目標前進,就一定能達到目的。沈建華心中有兩個明確的目標:一是要建設一個現代豆製品食品企業。在第四家工廠落成後,“清美”員工將突破一萬人。這個新工廠主要做深加工產品,包括豆製品飲料、休閒豆製品等等,今年銷售目標10億元。二是將“清美”做成“中國馳名商標”。現在公司的榮譽牆留著一塊空白,是為這個馳名商標牌保留的。

  有了目標,就有了勁頭,就有了實現目標的可靠保證。一個企業的創立、發展和壯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負責人的綜合素質。要有艱苦奮鬥的精神,有勤于思考的能力,有腳踏實地的作風,有共同奮鬥的目標。總之,要有“四千精神”和“新四千精神”,那麼,我們經濟的轉型升級、科學發展,一定是順理成章的,一定會取得成功。

  案例2:養螢火蟲網上賣

  近來,湖北省武漢市有人在網上開店,大賣起螢火蟲,除了零售外,還批發到深圳、廣州及重慶等外地。據稱,目前每月平均銷售量約1萬隻,每月入賬數萬元。 家住漢口的一位楊先生開了一家“愛寶貝”網點,專賣螢火蟲,種類包括條背螢、雷氏螢等螢火蟲,每隻5元,100只起售。據稱,每月銷售額多時可達10萬多元。

  一年前,楊先生看到電視劇的男女主人公放飛螢火蟲定情,就萌生了螢火蟲生意的念頭,去年初,他在武漢近郊建了一個螢火蟲培育基地,學習了相關技術後,購買了種螢自行繁殖。後來,他就開了一家“愛寶貝”網店,專賣基地“自產”的螢火蟲。

  據楊先生介紹,不少情侶、年輕夫妻購買螢火蟲當作個性禮物,也有酒吧餐廳、婚慶公司、旅遊景點等訂貨,用來放飛營造浪漫氛圍。目前每月平均銷售約1萬隻,8月份有七夕節,是螢火蟲銷售旺季,預計銷售量至少達3萬隻。

  楊先生說,外地批發訂單多,深圳有家酒吧每月訂貨3000只,廣州、重慶等地也有客戶上千只地買,而武漢市場主要是零售,一般是一、兩百隻的小訂單,他希望能開啟武漢市場。

  李學友,42歲,四川省成都市郫縣安德鎮園田村人,他與大多數中國農民一樣——勤勞、樸實、憨厚、單純。他總愛操著一口濃重的四川腔,靦腆地說:“沒啥子沒啥子,種地的嘛!”

  但誰也沒料到,城市裡的時髦玩意兒——微博,竟然改變了這位鄉村農民的平凡生活,他擁有了自己的“粉絲”,被稱為“最潮的農民”,並因此上了報紙和電視……農民李學友成了“名人”。

  粉絲通過微博“訂菜”

  四年前,2008年,李學友才剛剛學會用電腦玩“鬥地主”,在他看來,“電腦很好耍”,僅此而已。

  2009年,李學友學會了在網上看新聞、上“農民論壇”,他通過“看不見摸不著的網路”認識了做環保農耕的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志願者,得到了學習種植生態蔬菜的機會。

  種了很多年地的李學友,生平第一次知道了“不用化肥和農藥的蔬菜可以更來錢兒”,也第一次見到了“神奇的太陽能捕蟲器”。

  在志願者的幫助下,2010年,李學友開通了微博,他看著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著,卻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一年下來,李學友只有1名粉絲。

  2011年春天,李學友決定在微博上“擺擺自己種菜的事”。他開始寫下——“我的青筍冒薹了。”“蘿蔔纓子好若人喜歡。”“油菜長得好肥。”……

  讓李學友始料未及的是,這些看似粗糙的隻字片語竟惹來了無數粉絲的圍觀,很多粉絲要求,“拍個照片看看?”“菜賣不賣啊?能不能送到家裡來嚐嚐?”“能微博訂菜不?” ……

  突如其來的關注讓李學友異常興奮,他學會了用手機拍照,併發到微博上。他決定用微博打廣告,把他所在的環保農耕小組的菜通過微博賣出去。但是,怎麼賣呢?李學友發了一張表格到微博上,將蔬菜圖片、價格、派送範圍明確出來,“求購!”

  可惜,圍觀的多,詢問的多,看熱鬧的多,沒人掏錢買。

  直到2011年7月,一位粉絲成為了李學友的客戶。粉絲通過微博“訂菜”:“油菜安逸哦,來個三斤。韭菜嫩不嫩啊?先嚐個兩斤。”

  從此,李學友的粉絲越來越多,直至今日,已經有4000人,更為難得的是,居然有30多位粉絲髮展成為了他的顧客。

  微博講述種菜故事

  李學友決定,從此“筆耕不輟”,每天都發三五條微博,講述自己的種菜故事,傳送最新鮮的蔬菜照片,吸引粉絲們的關注。並且,李學友給自己加了“V”,將每週一和每週四定為“送菜日”,在微博上接受“訂單”,親自為成都市區和郫縣的30多家客戶“送菜到家”。

  雖然生意有所轉好,但李學友也坦言,“微博只是一種銷售辦法,很新鮮,很好耍,”並沒有給他帶來理想的收益。“現在有固定顧客30多人,一大半是微博來的,雖然不像頭兩年在虧損,但除去成本只能是略有盈餘。”

  李學友算了一筆賬,他平均每個月往成都城區送8次菜,30位顧客不是每人每次都要,“平均一次算20個顧客,每個人5斤菜,一共100斤,其中還有近一半是我們組其他農民的,也就剩下60斤是我自己的,按照5元一斤的價錢,我的純收入有300元,減去運費還剩200元,每個月就是1600元。”

  再加上種子、人工、管理等成本,李學友的收入仍然微薄。“我希望微博能成為一個橋樑,讓客戶信任我們,然後,通過季度訂菜、年度訂菜的方式預付菜款,讓收入更穩定,風險更小些。”

  雖然,李學友經常因為接受媒體採訪而影響了正常的生活,但他仍樂此不疲,他也在打著小算盤。“你們也給我做廣告了嘛,讓更多人知道我們,買我們的菜。”他更希望,“能吸引大客戶多買點,小散戶還是不行,買的少,送起來麻煩,還不夠跑路的成本。”

  如今,每天“刷微博”成為了李學友最重要的事,他通過這個小小的視窗,爭取著每一單有可能成功的生意,也通過這個時髦的小玩意兒,探索著新一代農民的成功之路。

  近來,湖北省武漢市有人在網上開店,大賣起螢火蟲,除了零售外,還批發到深圳、廣州及重慶等外地。據稱,目前每月平均銷售量約1萬隻,每月入賬數萬元。 家住漢口的一位楊先生開了一家“愛寶貝”網點,專賣螢火蟲,種類包括條背螢、雷氏螢等螢火蟲,每隻5元,100只起售。據稱,每月銷售額多時可達10萬多元。

  一年前,楊先生看到電視劇的男女主人公放飛螢火蟲定情,就萌生了螢火蟲生意的念頭,去年初,他在武漢近郊建了一個螢火蟲培育基地,學習了相關技術後,購買了種螢自行繁殖。後來,他就開了一家“愛寶貝”網店,專賣基地“自產”的螢火蟲。

  據楊先生介紹,不少情侶、年輕夫妻購買螢火蟲當作個性禮物,也有酒吧餐廳、婚慶公司、旅遊景點等訂貨,用來放飛營造浪漫氛圍。目前每月平均銷售約1萬隻,8月份有七夕節,是螢火蟲銷售旺季,預計銷售量至少達3萬隻。

  楊先生說,外地批發訂單多,深圳有家酒吧每月訂貨3000只,廣州、重慶等地也有客戶上千只地買,而武漢市場主要是零售,一般是一、兩百隻的小訂單,他希望能開啟武漢市場。
 

農村小夥網上創業故事
農村網路創業故事
相關知識
農村網上創業故事
農民網上創業故事
農村網路創業故事
農村小夥網上創業故事
農村成功創業故事
農村小夥創業故事
農村草根創業故事
農村勵志創業故事
零資本網上創業故事
零投入網上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