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的傳說故事
湖北省為春秋戰國時楚國舊地, 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相信大家都聽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
清乾隆版《襄陽府志》記載:“解佩渚,在萬山、阿頭山兩山下之曲隈。相傳為鄭交甫遇神女解佩處。”“神女弄珠”是中國古代典籍中最早而又最迷人的浪漫愛情故事。
據張衡《南都賦》載:春秋時,遊女弄珠於漢皋之曲,漢皋即今日之萬山。“鄭交甫將南適楚,遵彼漢皋臺下,乃遇二女,佩兩珠,大如荊雞之卵”。他便上前挑逗,“願請子之佩”。二女含笑不語,解下佩珠相贈。多情的鄭大夫喜不自禁,以為得到了定情信物,接過寶珠,藏於懷中。行約數十步,回望二女,杳無蹤跡,伸手探懷,佩珠已失,方悟遇到了漢水女神,不禁悵然。
宋代莊綽《雞肋篇》載:“襄陽正月二十一日謂‘穿天節’,雲交甫解佩之日。郡中移會漢水之濱,傾城自萬山泛綠舟而下。婦女於灘中求小白石有孔可穿者,以色絲貫之,懸插於首,以為得子之祥。”男女青年也藉此機會表達愛情,所以這天也是古襄陽的“情人節”。
詩人孟浩然在《萬山潭作》中寫道:“垂釣坐盤石,水清心亦閒。魚行潭樹下,猿掛島藤間。遊女昔解佩,傳聞於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
篇二
大米洞在習家池方向,谷隱寺後半山腰。這兒過去有白馬泉流經,向南澆灌20裡地,所產的大米稱為“貢米”。
傳說大米洞每天向外流出白花花的大米,可供寺內和尚及來寺朝拜的香客食用,不論來多少人,都夠吃,但是沒有剩餘。後來有一個和尚貪心,想把洞擴大多流些大米,不料他把洞擴大後,不但沒有更多的大米流出,反而洞裡連一粒大米也不流了。大米洞至今仍在。
這個故事有些像白馬泉的經歷。1958年,當時的村幹部為了使白馬泉澆灌更多的良田,用炸藥包炸白馬泉的泉眼,結果反而使泉水越流越小,好心辦了壞事。
篇三
《輿地紀勝·襄陽府》記載:“鳳山,在襄陽東南十里,樑韋睿于山立寺。”《襄陽縣誌》又說:“鳳凰山在縣南七裡,梁武帝立寺其上。”
鳳凰山又稱鳳林山。《仙傳拾趣》記載,有一個姓蔡的襄陽女子,“幼而巧慧,善刺繡,鄰里稱之”。有一天,來了一個老翁,請她繡一對鳳凰,要求她不要繡鳳凰的眼睛。不久繡成,五彩煥然。“老翁觀之,指示安眼。俄而工畢,雙鳳騰空飛舞”。老翁與繡女各乘一鳳昇天而去,落在襄陽南山林木之上,時人名為鳳林山。鳳林寺因而得名。
鳳林寺是韋睿建還是梁武帝建,或者梁武帝令韋睿建,現在沒有定論。不過在觀音閣一帶,還流傳著另一個版本,兩個僧人滿載金銀欲往南去,至襄陽鳳林關,遇一險灘,船翻金沉,滿船金銀頓化一鳳凰騰飛而去,僧人大驚,乃不復南去,特建此寺以修行。因有鳳凰騰飛之說,此地又稱鳳林關,便名曰鳳林寺,後香火日盛,傳說愈奇,僧眾便將此山喚作鳳凰山,遇險之灘稱為鳳凰灘,沉金之池取名鳳凰池。
襄陽古詩云:“漢水流至鳳凰山,鳳凰山前鳳凰灘,欲尋進香拜佛處,只問襄陽鳳林關。”後因觀世音菩薩去南海途中曾在此修煉***至今大雄寶殿與中殿之間有一席之地,夏無蚊蟲,冬不積雪***,改名觀音閣至今。
北京天壇遊記作文優秀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