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遠千里的成語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8日

  不遠千里是不以千里為遠的意思,形容不怕路途遙遠來到此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支!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釋義: “不遠千里”又稱:“不遠千里而來”,表示不以千里為遠來到 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遙遠。 故事: 梁惠王見了孟子,熱情地說:“先生,您不以千里為遠來到我們魏國,一定是給我的國家帶來利益了吧?”

  孟子回答說:“大王您何必一開口就講利?有仁義就行了。如果君王說怎樣有利於我的國家,大夫說怎樣有利於我的封地,士和老百姓說怎樣有利於自身,這樣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那麼就危險了。”接著孟子說道:“在能出動一萬輛兵車的國家,謀殺他們國君的必定是能出動一千輛兵車的大夫之家;在能出動一千輛兵車的二等國家,謀殺他們國君的,必定是能出動一百輛兵車的大夫之家。大國的大夫能從萬輛兵車的國家中獲得兵車千輛,二等國家的大夫能從千輛兵車的國家中獲得兵車百輛。這些大夫的產業不能說不多了,但是,他仍永遠不會滿足。所以您不能再宣揚私利了。”

  梁惠王聽了很受觸動,焦急地問:“那先生以為該怎麼辦呢?”孟子說:“從來沒有講仁的人會遺棄他的雙親,也沒有講義的人會不尊重他的君主。所以,大王您只要講仁義就夠了,何必再講利呢?”

  【讀音】bù yuǎn qiān lǐ

  【釋義】不以千里為遠。形容不怕路途遙遠來到此地。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漢書·谷永傳》:"直言之路開,則四方眾賢不遠千里,輻湊陳忠,群臣之上願,社稷之長福也。"

  【用法】動賓式;作謂語;形容不計較路途遙遠。

  【近義詞】不遠萬里、不辭勞苦、千里迢迢、跋山涉水

  【反義詞】近在咫尺

  相關人物介紹:

  孟子***前372年-前2******,名軻,字號在漢代以前的古書沒有記載,但曹魏、晉代之後卻傳出子車、子居、子輿等三個不同的字號,字號可能是後人的附會而未必可信。山東鄒城人。在十五、六歲時到達魯國後有一種說法是拜入孔子之孫子思的門下。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是記錄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遊說各國。但是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傳世,篇目為:《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 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發揮詳盡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

  孟子是魯桓公的庶長子公子慶父的後代,公子慶父之子公孫敖另立一族,為孟孫氏,或稱仲孫氏、孟氏。齊宣公四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齊國攻破了孟孫氏的的食邑郕城,孟孫氏子孫遂分散開來。孟子的祖先就從魯國遷居到鄒國***今山東省鄒縣***,於是孟子自此成了鄒國人。相傳其父名為激,字公宜;其母親的姓氏也有仉氏與李氏之說。據說,孟子三歲喪父,孟母艱辛地將他撫養成人,孟母管束甚嚴,其“孟母三遷”、“斷杼教子”等故事,成為千古美談,是後世母教之典範。

  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並不是很高。自中唐的韓愈著《原道》,把孟子列為先秦儒家中唯一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開始,出現了一個孟子的“升格運動”,孟子其人其書的地位逐漸上升。

  《孟子》一書,在漢代就被認為是輔翼“經書”的“傳”,和孔子的《論語》並列。至五代,後蜀主孟昶下令將《易》《書》《詩》《禮》《周禮》《儀記》《公羊傳》《穀梁傳》《左傳》《論語》《孟子》十一經書寫刻石。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孟子》一書首次被列入科舉考試科目之中。元豐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為“鄒國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廟。以後《孟子》一書升格為儒家經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為“四書”,《大學》和《中庸》被認為是孔子弟子曾參和孔子之孫子思的著作,這樣,《孟子》一書便與孔子及孔子嫡系的著作平起平坐了,其實際地位更在“五經”之上。

  元朝至順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為“亞聖公”,以後就稱為“亞聖”,地位僅次於孔子。

  在明清兩代,官方規定,科舉考試的八股文題目必須從《四書》中選取,要“代聖人立言”。於是,《孟子》一書便成了明清兩代士子們的必讀書之一了。

中流砥柱典故
革故鼎新的意思和造句_革故鼎新怎麼解釋
相關知識
不遠千里的成語故事
關於一日千里的成語故事
萬紫千紅的成語故事簡介
關於三寸不爛之舌的成語故事
一諾千金的成語故事_一諾千金的典故
不由自主的成語故事
不求甚解的成語故事
不甚了了的成語故事
不知所云的成語故事
不識時務的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