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的飲茶文化的內容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廣州人嗜好飲茶。早上見面打招呼就是問“飲左茶未”,以此作為問候早安的代名詞,可見對飲茶的喜愛。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飲茶’與“飲早茶”

  喝茶”在廣州話裡稱作“飲茶”,廣州人愛“飲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又是飲食文化。在廣州,民間以茶相待已成為一種禮節,如有客到,第一件事便是奉上一杯“靚茶”,第一句話是“請飲茶”,以此表示主人的熱情、友好和禮貌。由於嶺南自古具有“重商”的價值取向,“飲茶”也從家庭走向市場,使廣州的茶文化具有較濃的商品經濟的特色。廣州較早出現人們聚集飲茶的居所,如茶室、茶館、茶寮、茶居、茶樓等,名目繁多、形式各異。至清代,廣州的茶市漸趨興旺,出現一批頗具特色的茶樓。民國時期,廣州茶市的興旺勢頭有增無減,經久不衰。

  “飲早茶”是廣州茶文化最具特色的重要內容。早茶習慣,遍於各階層,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車伕“苦力”;飲茶去處遍佈城市鄉鎮,廣州茶樓之多可為全國之最。

  “早茶”突出體現嶺南文化“早”的特色。嶺南,春早;嶺南人。起早。正是特定的地理氣候環境使廣州人養成了早起的習慣,與之相應的有“趁早墟”***趕早集***、“飲早茶”的習慣。廣州人“飲早茶”,早得出奇,凌晨4點來鍾起床,步行到茶館,“一盅兩件”***一壺茶、兩件點心***,慢慢“嘆”***好好地享受***。飲茶配以點心或炒粉、面,這是廣州早茶的特點,也是廣州茶系異於其他茶系的突出之處。中國人喝茶大都就茶喝茶,沒有佐食,而廣州人卻不然,飲茶總配以點心。其原因不知是由於光喝茶太單調,還是由於氣候炎熱不喝茶吃點心難以下嚥,也不知從何時開始,廣州人開始有了這種習慣,是否受到西方飲食的影響,也無從考究。

  明清以來,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飲茶更為普遍,茶市興旺。商品經濟給人們帶來的首先是競爭,而競爭的關鍵是能否節省時間;雖然廣州人並不能在理性上認識 “時間就是金錢”,但實際上卻不得不加快生活節奏,傳統的時間觀念開始改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觀念被動搖,人們處處珍惜時間,飲食中“飲早茶”正是合乎“惜時”的原則。“飲早茶”是利用未開始工作之空暇,喝茶,清洗腸胃;吃點心,餵飽肚子;聊天,溝通訊息,聯絡感情;大清早漫步至茶居***茶樓***吸收了新鮮空氣,鍛鍊了身體,可謂一舉而多得,精明的廣州人何樂而不為。

  二、茶、茶點、茶樓

  廣州人飲早茶,注重好茶,也注重配茶的點心與茶樓的環境。清代的茶樓,茶臺上擺有茶盅、茶盅蓋和茶杯,點心糖果放在茶臺旁的小窗櫥裡,由茶客自取,吃完再結帳。廣州人多愛飲龍井、水仙、普洱、壽眉、紅茶等。廣州茶樓所供應的點心,開始時較為簡單,僅有蛋卷、薄餅、酥餅之類。近代以來,廣州成為中西文化交融的視窗,廣州的茶樓也接受了西方傳進的點心,如各種麵包,蛋糕等。民國時期,茶樓的點心出現多樣化趨勢,增加了各種富有嶺南特色的包點,以及嶺南特有的用肉類製作的“燒賣”,如豆沙包、麻容包、椰容包、叉燒包、臘腸卷,以及排骨燒賣、幹蒸燒賣、蝦餃燒賣等。

  廣州的配茶點心,由簡單到豐富多彩,不僅體現廣州人飲茶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而且標誌著廣州茶文化逐漸進入興盛時期。二十世紀初,廣州配茶點心愈來愈豐富,茶市的競爭也愈來愈激烈,為適應競爭的新形勢,惠如樓首創“星期美點”,每週更換一次點心品種,以吸引茶客。廣州點心,兼收中西點心製作之優長,而形成自身的特色,主要特點是:選料廣博,造型獨特,款式新穎,製作精細,皮鬆屑薄。茶點,也成為廣州美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廣州人飲茶,講究環境。廣州人稱茶樓作“茶居”,有不同的檔次。上乘茶居,門戶金碧輝煌,室內字畫高掛,瓷盅沏名茶,配以高階點心,名伶演唱,此為達官貴人的去處;較低層的茶居、茶寮、炒粉館,不設茶盅,用瓷茶壺,消費水平較低,薄茶足以解渴,閒聊可以溝通訊息、聯絡感情、消遣與歇息,顧客多為“苦力”***搬運工***和“收買佬”***收破爛者***等下層勞苦民眾。廣州的茶市,從來就十分興旺,大清早就人聲鼎沸,熙熙攘攘,即使在抗戰時期也不中落,可見“飲茶”已成為廣州人飲食文化生活中不可少的部分。

  廣州老字號茶樓,多創於清代,長年陳舊的字號,始終客似雲來。老茶居有市內的惠如、巧心、太昌,東關的東如,西關的太如、平香、西如等,均有令人雖一日數登而不厭的吸引力。

  廣州的飲茶文化的介紹

  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飲茶,不僅飲茶,還要吃點心,被視作一種交際的方式。廣州的茶樓與茶館的概念也不盡相同。它既供應茶水又供應點心,而且建築規模巨集大,富麗堂皇,是茶館所不能比擬的。因此,廣州人聚會,談生意,業餘消遣,都樂於上茶樓。一壺濃茶几件美點,三三兩兩聚在一起,邊吃邊談,既填飽了肚子、聯絡了感情,又交流了資訊,甚至談成了一樁生意,實在是一件愜意的事情。正因為如此,廣州人把飲茶又稱“嘆茶”。“嘆”是廣州的俗語,為享受之意。這也正是廣州茶樓業歷百年而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廣州的老字號飲食店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當年的茶樓。

  廣州人飲茶並無什麼禮儀上的講究。唯獨在主人給客人斟茶時,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輕叩桌面,以致謝意。據說這一習俗,來源於乾隆下江南的典故。相傳乾隆皇帝到江南視察時,曾微服私訪,有一次來到一家茶館,興之所至,竟給隨行的僕從斟起茶來。按皇宮規矩,僕從是要跪受的。但為了不暴露乾隆的身份,僕從靈機一動,將食指和中指彎曲,做成屈膝的姿勢,輕叩桌面,以代替下跪。後來,這個訊息傳開,便逐漸演化成了飲茶時的一種禮儀。這種風俗至今在嶺南及東南亞依然十分流行。

  廣州的茶市分為早茶、午茶和晚茶。早茶通常清晨4時開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時收市,有的通宵營業。一般地說,早茶市最興隆,從清晨至上午11時,往往座無虛席。特別是節假日,不少茶樓要排隊候位。飲晚茶也漸有興盛之勢,尤其在夏天,茶樓成為人們消夏的首選去處。

  不過,廣州人在閒暇時也以在家裡飲“功夫茶”為樂事。“功夫茶”對茶具、茶葉、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功夫茶壺很小,只有拳頭那麼大,薄胎瓷,半透明,隱約能見壺內茶葉。杯子則只有半個乒乓球大小。茶葉選用色香味俱全的烏龍茶,以半發酵的為最佳。放茶葉要把壺裡塞滿,並用手指壓實,據說壓得越實茶越醇。水最好是要經過沉澱的,沏茶時將剛燒沸的水馬上灌進壺裡,開頭一兩次要倒掉,這主要是出於衛生的考慮。斟茶時不能滿了上杯斟下杯,而要不停地來回斟,以免出現前濃後淡的情況。飲時是用舌頭***慢慢地品,一邊品著茶一邊談天說地,這叫功夫。功夫茶茶汁濃,鹼性大,剛飲幾杯時,會微感苦澀,但飲到後來,會愈飲愈覺苦香甜潤,使人神清氣爽,特別是大宴後下油最好。

  此外,飲涼茶也是廣州人的一個生活習慣。所謂飲涼茶就是把藥性寒涼、能清解內熱的中草藥煎水作飲料喝,以清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廣州的涼茶歷史悠久,如王老吉涼茶就形成於清嘉慶年間***1796~1820***,由於它清熱解毒、消炎去暑的藥用功效明顯,歷來為廣州人所推崇。另外,還有如石岐涼茶、健康涼茶、金銀花茶、龜苓膏、生魚葛菜湯等也都是廣州人喜愛的傳統老牌涼茶。

  80年代以來,為方便飲用,各種涼茶沖劑及軟包裝涼茶應運而生,如神農涼茶、夏桑菊等,已成為許多家庭夏季的必備飲品。

 

咖啡文化與茶文化興起與發展
廣東人飲茶文化的介紹
相關知識
廣州的飲茶文化的內容
廣東人飲茶文化的介紹
廣東飲茶文化的基本介紹
廣州國際茶文化節的介紹
廣州國際茶文化博覽會的介紹
廣州國際茶文化節的發展
品味中華飲茶文化的禮儀
國內飲茶文化的基本簡介
貴州湄潭茶文化的介紹
宋代的飲茶文化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