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的個人修養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30日

  墨家採用“忠孝仁義禮智信”,認同這些東西是個人修養的要素。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忠

  忠字在《墨經》中沒有註釋,但忠字的本意是敬和誠。墨家敬誰?敬上天,敬神,敬每個人——人格平等。從而我們敬那些符合天道的道德、規則、觀念。從內心願意接受他人、或者道德、或者規則、或者觀念等等,就是誠。敬和誠分別是能夠接受道德、契約、規則、觀念的天道和內心來源。無忠則無信,無信則無義,無義則無德。所以不要以為忠是壞東西,只是被儒家倒騰變質了、變成了愚忠而已。如果我說我要忠於我的孫子,在儒家語境裡可能是個笑話,墨家語境裡就不是。我們真心地尊重別人、對別人好,那就是忠了。具體怎麼樣才是為他好,要看是否符合“義”。符合義之外還有大量的空間供我們自己思考,並不是死板一塊必須這樣那樣才是忠。

  :孝和仁

  人最基本的情感之二。墨家的不同在於,首先承認雙方人格的平等和觀念的平等。墨家忠孝仁也就沒有什麼“綱常”之說了。《墨子》明明白白講君親師不具備絕對權威。

  :禮

  禮貌。禮貌是尊重的表現。即使虛禮,也對社會的合作有利,包藏禍心那又是另一回事。儒家的禮,則是一套制度。尊重需要一些形式,敬畏上天、先人需要祭禮,尊重別人需要禮節,表達超出一般的重視也需要大禮。然而把禮弄成制度,禮就死了變質了。過度、繁瑣也不好,墨家尚儉。

  :智

  儒家怎麼把智弄成道德,我實在不解,甚至高於信。可能是他們貴族做官判斷事情的需要吧。“智勇溫儉讓”這些作為美德就行啦,那是更高的要求,不該放入道德之中。我高興傻樂呵呵地過一輩子不行嗎?!總結來說,儒家的道德他內含教化和強制,而墨家的道德基礎是上天之下的人格和觀念的平等,和人們自愛和相互合作的願望。

  浮躁的當今中國,看到嘮叨各個道德原則,有人可能會覺得煩。特別是“忠”字,被擺到那麼高的地位。我下面緊接著講一個同樣被一些人反感的東西:感恩!感恩是被別人的恩德感應。墨家要的就是分工合作互利互愛的社會;墨家的兼愛其中一個支撐點就是“相”互動,愛別人才能更好地愛自己。如果缺了感恩這一環,如何能直接感受自己付出的價值?沒有感恩就沒有施與者直接的體驗。墨家理念裡,重實而不重名,以實正名。別人是不是對自己好,主要看客觀實際效果,而不是我們對別人的內心判斷。你給老闆打工,老闆給你發工資。要不要相互感恩?要,因為你們是合作關係通過合作互利,你不是賣掉你的勞力或者智力,而是憑著你的勞力和智力與同事們合作。老闆給你發工資,只是他的角色而已。商家賣給你一件衣服,要不要互相感恩?要。他為你付出了,你也為他付出了,兩相抵消?非也~人與人不是在做減法運算,而是加法和乘法。他的付出使你漂亮了溫暖了,你的付出使他收入提高了。兩人都得了利,而不是兩人都減少了利。怎麼能不互相感恩呢?“顧客是上帝”只是商家的謙讓而已,別真以為自己是上帝,大家的人格是平等的。顧客的人格並不高於商家。對政府要不要感恩?要。不過,因為政府是權力者,還得防著他害人。與感恩是兩碼事。同樣,我們也希望聽到官員嘴裡對我們的感恩。感恩不是以身相許,而是要感受到別人對自己的好,要表達自己的感激。“君子不食嗟來之食”,是因為人格沒有被尊重。儒家意識中人有差等,再提感恩,往往是低位的人向高位的人感恩。那麼就使得感恩變了質,這才是國人反感感恩一詞的原因。但是人格平等、互利合作的社會,感恩同樣不可缺少。不讓施與者感受到施與有所回報,兼愛就難以持續。人格平等、互利合作的社會,也是相互感恩的社會。愛別人才能更好地愛自己,需要感恩。

名詞解釋個人禮儀
努力提高個人修養
相關知識
墨家的個人修養
談大學生的個人修養
古代倡導的個人修養有哪些
周恩來的個人修養小故事
論語中的個人修養
淺談論語中的個人修養
論備胎的個人修養
良好的個人修養
孔子的個人修養的句子
孔子的個人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