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寺導遊詞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8日
青龍寺距西安市約6公里,為中國佛教密宗寺院。初創於隋文帝開皇二年(582年),當時稱靈感寺。唐高宗龍朔二年(662年)易名觀音寺。唐睿宗景雲二年(711年)改稱青龍寺。唐會昌五年(845年)禁佛時寺廢。次年又改為護國寺。唐大中九年(855年)長安左右兩街添置寺院八所,這個寺院又恢復了原來的名字。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青龍寺遭到毀壞,漸漸不為人知曉,地面建築蕩然無存,殿宇遺址被埋沒地下。1973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對青龍寺遺址進行發掘。根據發掘報告,遺址有兩處,一為塔址,二為殿堂遺址。塔基正中有一直壁方坑,當是塔心的地宮部分。此塔可能是隋唐盛行的方形木塔。殿址位於塔址東側50餘米處。殿址臺基面呈長方形,放柱礎石夯土墩,東西五排,南北六排,中間缺少兩墩。夯土墩形成柱網狀,似為面寬五間、進深四間格局。中心減二柱部位,可能是密宗佛殿的一種特殊設定。臺基東西兩側發現有呈坡狀墁道。臺基北面中部有踏道遺蹟,臺基南面中間有露道。出土遺物有銀質及鎦金小銅佛、唐代建築材料等。而後在其原址上建起現在的青龍寺。1982年,西安市同日本四國的香川、德島、高知、愛媛四縣協議在青龍寺遺址共同修建的空海紀念碑落成。另外,修建了惠果、空海紀念堂。該堂是日本真言宗各派總大本山會,也是日中友好真言宗協會與西安市共同修建的紀念性建築。紀念堂選址在考古發掘的四號殿堂遺址以北6米的地段。平面佈局採用早期舊殿遺存,為面寬五間、進深五間的大方殿。復原後的方殿體積高大,氣魄雄偉,具有唐代建築風格,是西安第一座復原建築。1983年11月又建成“青龍寺庭園”,成為許多日本遊客神往的觀光勝地。

  青龍寺地處地勢高峻、風景幽雅的樂遊原上,極盛於唐代中期。是唐代密宗大師惠果長期駐錫之地。密宗尊奉大日如來,以真言密法為精髓,強調修行儀式。青龍寺一切修持都按教理規定進行。惠果阿闍梨為傳法高僧,精通奧祕、廣收門徒,善於教學,傳授的兩部大法遠及國外。當時有不少外國僧人往此學習,日本真言宗的祖師空海,訶陵國(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僧人辨弘,新羅(今朝鮮)僧人惠日、悟真也曾師從惠果學習密宗教法,因此,青龍寺盛名遠播海外。其中日本僧侶,著名的“入唐八大家”中的六家:日本的空海、圓行、圓仁、惠遠、圓珍、宗睿就受法於此。而這些人中最為有名、與青龍寺關係最為密切的就應該是空海大師了。

  空海,號弘法大師,公元774年生於日本贊岐園(今香川縣)。公元804年隨日本遣唐使藤原葛野橘入唐求法,在青龍寺拜中國的密宗大師惠果為師,學習密宗真諦。惠果為其灌頂並贈法號“遍照金剛”。空海遂成為真言密宗的第八代座主。惠果還請人為空海繕寫新譯佛經,臨摹密宗歷代教祖像,鑄造密宗法器。空海學習刻苦,不到兩年便完成學業回國。
 
  空海回國後,在高野山建造金剛寺,創立真言宗,成為開創“東密”的祖師。他不但精通法典,且精於書法。相傳唐皇宮牆上王羲之的墨跡因年久而殘缺不全,德宗皇帝命空海補寫。空海揮毫而就,和王羲之的真跡一般無二,德宗皇帝歎為觀止。空海因楷、草、行、隸、篆5種書體都極出色,因此被譽為“五筆和尚”。他同嵯峨天皇、橘逸勢被稱為“日本三筆”。他的《風信帖》被後人視為書法典範,真跡已成國寶。他一生寫了許多專著,影響深遠。《文鏡祕府論》是研究唐詩的傑作;《篆錄永珍名義》是日本第一部漢語辭書;《執筆法》、《使筆法》是日本研究中國書法的最早著作。他參照漢字草書,創造了日語字母“平假名”,沿用至今。他依照唐朝學制,在京都創辦“綜藝神智院”,吸收平民子弟入學。空海回國時,帶回許多經論和王羲之真跡。他還把中國的灌溉技術、毛筆製作方法傳到日本,促進了中日之間經濟和文化的交流。日本當代知名作家司馬太郎寫的長篇小說 《空海的環境》,就是以空海入唐求法的事蹟謳歌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誼的。因此青龍寺是日本人心目中的聖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祖庭。

  1997年11月17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將青龍寺移交佛教管理。原長安興教寺監院寬旭法師接管青龍寺,住持日常事務,恢復宗教活動。青龍寺作為真言宗祖庭,又是中外著名的佛教聖地,以全新的歷史面貌迎接中外廣大信眾,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做出新的貢獻。

草堂寺導遊詞
興教寺導遊詞
相關知識
青龍寺導遊詞
太行山青龍峽導遊詞
上海龍華寺導遊詞
青海湟中塔爾寺導遊詞3篇
臺北龍山寺導遊詞
青島二龍山導遊詞
青海清真大寺導遊詞
青海北禪寺導遊詞
紹興龍華寺導遊詞
臺灣龍山寺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