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戰發生於哪一年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創造了無數燦爛的文明,歷史總在朝代更迭,分分合合中不斷前進。無數戰役就是見證歷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關鍵。那麼在年代久遠的奴隸制時期,著名的牧野之戰發生在哪一年?它又是一個怎樣的戰役?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牧野之戰簡介
牧野之戰又稱“武王伐紂”,是周武王的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今河南省淇縣南、衛河以北,今衛輝市境內***進行的決戰。牧野之戰是我國曆史上的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它是商衰周興的轉折點。商紂王殘暴無道,殺了伯父比干,囚禁了另一個伯父箕子,周武王姬發決定出兵伐商,同時通知在盟津的與盟諸侯一起出兵。深入王畿,擊潰朝歌守軍,一舉攻陷商都,佔領商朝的政治中心,瓦解商政權,讓殘餘的商人及其附屬方國的勢力群龍無首,然後各個擊破。但牧野之戰並沒有完全消滅商朝,商朝原領地的一部分作為帝辛之子武庚的封地,建立殷國,作為商朝的延續,商朝南征的軍隊也沒有被完全消滅。
關於牧野之戰發生的年代有44種不同說法,從公元前1130年到公元前1018年都有。在《尚書·牧誓》中,開篇日:“時甲子昧爽”,僅有紀日,而無明確的年代。我國有記載的確實紀年始於公元前841年。在這之前的史事年代均要通過推算得到。由於上古史料的缺乏,人們推算的牧野之戰年代簡直令人無所適從。在關於此戰事年代的說法中,以公元前1066年、前1122年、前1027年說最有代表性。
前1066年說最早由日本新城新藏據南北朝陶弘景的《古今刀劍錄》在《東洋天文史研究·周初之年代》中提出。前1122年說源於劉歆的《世經》和《三統曆》,此說曾影響了後世的很多學者,但也有人批評劉歆的推算是“欲以合《春秋》,橫斷年數,損夏益周”***《後漢書·律曆志》***,肆意縮短夏、商年數而妄增周朝年數,主觀因素太多。前1027年說自梁啟超在1922年提出後,雷海宗的《殷週年***》、陳夢家的《西周年***》皆主張此說。
特別是郭沫如果的《中國史稿》採取此說後,在國內外史學界,得到了很多人的承認。此說原本於《史記·周本紀》裴駟《集解》引:“《汲冢紀年》日:‘自武王滅殷以至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也。”即從周幽王最後一年***前771年***上溯257年,便是前1027年。
依據《國語·周語下》“昔武王伐殷,歲在鶉火”和《史記·天官書》“作鄂歲,歲陰在酉,星居午”等記載,黃寶權等對前1027年說“稍事推進”後,提出了前1029年說。他們認定牧野之戰在“酉年”,但用於支推算,從周幽王亡上溯257年的結果卻非“酉年”,其最接近的酉年是前1032年。那麼是否可斷定前1032年就是牧野之戰之年呢?不能。原來史書上所用的歲星紀年法並不準確,每隔86年要誤差一年,257年間正好誤差3年,“減去誤差數得出前1029年就是武王克殷的絕對年代。”再進一步推算後得出結論,牧野之戰之戰是在這年的“周曆二月五日黎明前打響的”。
在推算方法上,以1980年為起點,推算尺度用現代天文常數,迴歸年***歲實***為.365.2422日,朔望月***朔策***為29.530588日。何幼琦先逆算斷定:“克殷之年,當在成王元年前七年又二年”。即前1039年,並算出大戰就發生在這年的元旦。所以說,牧野之戰是一次利用節日,出敵不意,遠途奔襲的成功戰例。
唯一的聽眾讀後感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