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南朝的詩人
辛棄疾是南宋時期的曠世奇才和成就斐然的詞人。朱熹評價辛棄疾以“卓犖奇才,疏通遠識,經綸事業,有股肱王室之心,遊戲文章,亦膾炙士林之口”。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追贈少師,諡忠敏。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現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他的詞的基本思想內容。
著名詞作《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滿江紅***家住江南***》、《沁園春》***杯汝來前***、《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等。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棄疾逝世,年68歲。
辛棄疾的簡介
辛棄疾,生於1140年5月28日,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南宋主戰派官員,中國詩歌史上最傑出的詞人。他出生時家鄉已被金人佔領,二十一歲參加耿京領導的抗金起義軍,任掌書記,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南歸,高宗召見,授承務郎,轉江陰籤判,他不顧官職低微,進《九議》、《美芹十論》等奏疏,具體分析南北政治軍事形勢,提出加強實力、適時進兵、恢復中原、統一中國的大計,均未被採納。
後任司農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使、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湖北轉運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等,任職期間,都採取積極措施召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打擊豪強以利國便民。後被誣落職,先後在信州上饒、鉛山兩地閒居近二十年。晚年被起用知紹興府兼浙江安撫使、知鎮江府。在鎮江任上,他特別重視伐金的準備工作,但為權相韓侂冑所忌,落職。一生抱負未得伸展,1207年10月3日,終因憂憤而卒。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康熙濟南府志·人物誌》***。後贈少師,諡號忠敏。
辛棄疾正面評價
《宋史·卷四〇一》:“辛棄疾知大義而歸宋。”
陳亮《辛稼軒畫像贊》:“呼而來,麾而去,無所逃天地之間;撓弗濁,澄弗清,豈自為將相之種!”[5]
範開《稼軒詞序》:“公一世之豪,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
劉克莊《辛稼軒集序》:“辛公文墨議論尤英偉磊落……筆勢浩蕩,智略輻湊,有權書衡論之風……嗚呼,以孝皇之神武,及公盛壯之時,行其說而盡其才,縱未封狼居胥,豈遂置中原於度外哉……公所作大聲鞺鞳,小聲鏗鍧,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以來所無。其穠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謝枋得《祭辛稼軒先生墓記》:“公有英雄之才,忠義之心,剛大之氣,所學皆聖賢之事……公精忠大義,不在張忠獻、嶽武穆下。……使公生於藝祖、太宗時,必旬日取宰相。……公沒,西北忠義始絕望。”
劉熙載《藝概·詞概》:“稼軒詞龍騰虎擲,任古書中理語瘦語,一經運用,便得風流,天資是何夐異。”又“辛稼軒風節建豎,卓絕一時,惜每有成功,輒為議者所沮。”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辛稼軒,詞中之龍也!”又“稼軒有吞吐八荒之概,而機會不來。正則可以為溫、李,為嶽、韓,變則即桓溫之流亞。”
胡適《詞選》:“***辛棄疾***是詞中的第一大家。他的才氣縱橫,見解超脫,情感濃摯。”
牧野之戰發生於哪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