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要參加世界大戰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4日

  文章導讀:中國政府正式宣佈願意派兵到法國參戰,提出中國可以在6周內向法國派遣2萬至3萬士兵。但是,由於日本沒有為協約國向歐洲戰場派去一兵一卒,因此日本也不想讓中國派兵。在西方列強包括日本極力阻撓下,中國最終沒有能夠派兵參戰。

  1914年7月,國際形勢風雲突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作為世界的一員,中國要不要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呢?到最後呢?

  日本帝國注意極力阻撓,中國兩次試圖參戰未果

  中國政府判斷,英法俄對德奧意之間的對決,對中國利益衝擊最大、充滿變數的就是山東主權。其時日本對山東的覬覦,已是昭然若揭。

  據英國《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莫里循說,袁世凱曾預計日本可能借大戰之機奪取膠州灣和膠濟鐵路。為了避免這一結果,袁世凱曾向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提出希望參戰,願意提供5萬兵力與協約國一起圍攻青島,從而收回膠州灣和膠濟鐵路。但是,朱爾典認為與中國合作是多此一舉,拒絕中國的參戰要求。當然,狡猾的日本對中國的用意洞若觀火,更是堅決反對這一計劃。

  日本為何極力反對中國參戰?因為如果中國參戰圍攻膠州灣德軍,會阻礙日本攻佔青島進而控制山東的圖謀;同時,早就有親英美傾向的袁世凱政府將與英美等國靠得更近。這顯然不利於日本擴大對華侵略。

  日本外相加藤高明對中國駐日公使陸宗輿發出警告:區域有限,中國既守中立,自無預戰之理。加藤高明還欺騙陸宗輿說:“此為永保東亞和平起見,並無佔領土地野心,且對中國誠表友誼,特先通告。深望中國政府以誠意信任日政府,遇事推誠相商為幸。”在英國的反對和日本的威逼矇蔽下,加之雲南爆發護國運動,袁世凱急於安內,也就不再考慮參戰問題。

  中國首次參戰的設想就這樣胎死腹中。

  隨著戰爭持續進行,英法俄協約國在經過巨大消耗之後,意識到戰爭短期不可能結束,贏得戰爭面臨重重困難。因此,為了集結更多的國家以對抗德國,也為了驅逐德國在華利益,協約國很想促使中國參加對德戰爭。1915年11月7日,英國公使朱爾典與俄國公使庫朋斯齊向中方提出,希望中國向協約國提供軍械出口,條件是貸款給中國,幫助中國擴充兵工廠。

  日本得到訊息以後十分恐慌,幾乎動用了所有的手段和力量來阻止中國參戰。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馬上奉命到中國外交部質詢。北京政府表現畏縮,不敢如實正面回答,竟然答覆日本說“經過調查,此事不實,英俄並未有所提議”。後來雖承認俄方確曾希望中方能向其提供軍火,但因為有礙中立而拒絕了。

  英國面對日本的詢問,為了避免在關鍵時刻失去日本的支援,也說未曾與中國協商參戰的問題。隨後,日本向英、俄、法三國政府宣告,日本在中國處於特殊地位,關於中國問題,西方三國必須取得日本的同意才能採取行動。最後,協約國不但拒絕中國直接參戰,而且還讓日本主導協約國的遠東政策。

  中國的第二次參戰企圖也以失敗而告終。

  特殊參戰國,“以工代兵”功不可沒

  1917年初,德國宣佈無論交戰國或中立國船隻,均將遭到德國潛水艇的攻擊,史稱無限制潛艇戰爭。德國這一擴大戰爭的政策,損害了美國在海外的利益。1917年2月3日,美國宣佈對德絕交,並將這一情況通知中國,希望採取一致行動。美國這一舉動,又將中國參戰的話題擺上桌面。

  這次,日本態度大變,竟然大力催促中國對德國斷交。在中國向德國提出抗議的當天,日本外相就告訴中國駐日公使,沒有必要先提抗議,也不必等德國對抗議的迴應,可直接宣佈斷交,而且極力鼓動中國儘快參戰。

  日本為什麼對中國參戰問題的態度有了根本性變化?一是袁世凱已死,中國政府的實權在軍閥段祺瑞手中。段祺瑞是親日派,如果中國參戰,日本可以通過段祺瑞增強其在華勢力。二是日本已相繼獲得西方列強許諾,由其繼承德國在山東利益,贊成中國參戰可以換取列強的進一步承認。

  當列強一邊倒支援中國參戰時,中國內部卻出現了一場關於參戰問題的大爭論,外交家、政治家、軍事將領及社會各界都捲入了爭論。雖然意見紛呈,莫衷一是,但主流意見還是建議中國參戰,認為中國參加對德作戰,從小處著眼,是為了應對日本,為了在戰後和會上佔有一席之地;從長遠看,是為了加入國際社會,走向國際化,使中國在新的世界秩序中有發言權。

  1917年8月14日,經過半年左右的鬥爭和辯論後,中國政府對德宣戰。此時,距一戰結束的1918年11月11日還有不足1年3個月時間。

  中國雖然是參戰國,但並沒有向歐洲派出作戰部隊。1917年9月14日,中國政府正式宣佈願意派兵到法國參戰,提出中國可以在6周內向法國派遣2萬至3萬士兵。但是,由於日本沒有為協約國向歐洲戰場派去一兵一卒,因此日本也不想讓中國派兵。在西方列強包括日本極力阻撓下,中國最終沒有能夠派兵參戰。

  由於中國未能派兵參戰,被稱為“宣而不戰”。協約國方面,有人嘲諷中國“參戰不力”,是“理論參戰者”。日本參加巴黎和會的代表更是指責中國“未出兵,宣而不戰,應不下請帖,不為設座”。

  中國雖未派兵參戰,但卻“以工代兵”,派出了大量勞工到歐洲戰場,並給協約國一些國家送去大批糧食,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說中國是一戰的特殊參戰國,還在於作為戰勝國卻沒有獲得戰勝國應有的尊重和待遇,中國參戰的目的也完全沒有達到,是一個屈辱的參戰國,更是一個屈辱的戰勝國。

  有積極意義,獲國際社會入場券

  在中國近代史上,日本始終扮演了極其惡劣的角色,是列強中欺凌中國的首惡,也是中國最危險的敵人。一戰爆發後,日本趁火打劫,以對德宣戰的名義奪取了山東權益,實現其擴張野心。在中國參戰問題上,日本屢加阻撓,是中國參戰的最大障礙。中國試圖通過參戰解決山東問題,為一戰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而在巴黎和會上受盡屈辱,未能收回山東主權,根源也在日本。今天的中國,仍要警惕日本,防範日本。

  任何一個主權國家,面臨戰爭何去何從,理應有權作出選擇。而中國參加一戰,卻不能由自己決定,而是被列強所左右,命運掌握在別人手中。求戰之路曲折、艱難、漫長,令人心酸,使人感嘆,發人深省。弱國無外交,弱國在國際事務中無話語權,我們必須永遠銘記。歷史昭示我們:富強是硬道理,國弱遭人欺,落後就要捱打。中國只有成為一個強國,才能維護領土主權和國家統一,才能與世界各國平等相處,才能在世界舞臺上有自己應有的地位。

  中國參戰雖然含有從強從眾的因素,在巴黎和會上未能受到平等待遇,也未能實現預定的目標。但是,中國這一抉擇本身是積極的,具有開創性意義。通過參戰,廢除了與德奧之間的一切不平等條約,開了近代中國廢除帝國主義在華特權之先河;停付或緩付了庚子賠款及其他對德借款的息金,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中國人民的負擔。從廣義上看,參戰使中國贏得了進入國際社會的入場券,首次以戰勝國的身份參與國際關係體系的重新安排,成為國際聯盟的創始會員國,與國際社會建構起更加緊密的制度性聯絡。

名人因自信成功的故事
中俄蒙協約有什麼影響
相關知識
中國為什麼要參加世界大戰
中國為什麼要遮蔽谷歌
中國為什麼會出現信任危機
中國為什麼叫中國
區塊鏈在中國為什麼火不起來
英國為什麼要退出歐盟_具體原因是什麼
水泥為什麼要參沙子
中國為什麼吃臘八粥
我國為什麼要設立植樹節
中秋為什麼要吃柚子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