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佛山名勝古蹟_佛山有什麼名勝古蹟推薦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在佛山,有個祖廟建於北宋時期,而這個也是有著很多濃厚的佛山民間工藝的色彩,你還知道佛山有哪些名勝古蹟嗎?現在隨小編來看看 廣東佛山的名勝古蹟吧!

  佛山名勝古蹟之祖廟

  在佛山市內。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修,其後又經多次修繕。是供奉北帝的神廟,因居佛山諸廟首,故俗稱祖廟。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多為明清建築。設計巧妙,技藝精湛,是我國獨具特點的建築群之一。尤以裝飾工藝精巧華麗而著稱。瓦脊上密佈石灣陶塑,院壁上點綴磚雕和灰塑,富有濃郁的地方民間工藝色彩。

  佛山名勝古蹟之康有為故居

  康有為故居在南海丹灶鎮銀河鄉蘇村,康有為***1858—1927***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西樵山人,人稱康南海先生。光緒二十一年***1895***乙未科進士,授工部主事,後任各國事務衙門章京,實行維新變法,變法失敗後,流亡海外,宣傳保皇,反對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勝利後回國,1917年夥同張勳復辟帝制失敗,終成為北洋軍閥統治時間的政客。1927年3月31日於青島寓所病逝。康有為著有《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大同書》《中庸注》《康南海先生詩集》等,著述很多,其故鄉蘇村中的“涎香書屋”“澹如樓”和“七檜園”是康有為幼年生活和讀書處。抗日戰爭時全部拆毀,1983年將故居修復,闢為“康有為史蹟陳列室”,1987年建“康有為紀念館”,南海縣博物館在此舉辦“康有為史蹟陳列展覽”。現紀念館門前旗杆夾是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乙未科康有為中進士時建立的。故居為一廳二廊二房佈局,硬山頂建築,面積81平方米。故居具有歷史紀念價值,***6月公佈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佛山名勝古蹟之東華里

  東華里在市區福賢路,原名“楊伍街”,以清初聚居此地的楊族和伍族姓氏命名,其後兩族相繼衰落,房產逐漸轉賣與他姓,清乾隆年間改為今名。至嘉、道年間,遷入駱氏家族,該族的駱秉章當時在朝中為協辦大學士、四川總督,曾對該裡後半段北側宅第大加修葺改造,屋宇更為規整美觀。清末時,華僑富商招雨田家族又遷入該裡,招氏為市郊瀾石石頭鄉人,初經商於佛山,後轉香港創“廣茂泰”洋行,發家成鉅富後,將其東華里中段南側的宅第進一步改建裝修,遂成目前之面貌。東華里全長112米,街首閘門樓尚存道光二十三年***1843***的石刻街額,街道寬闊暢順,花崗石鋪砌的路面潔淨平整。街內兩旁的宅第儼然清代舊貌,因歷來是官家富戶所居,故無論建築形式或裝修,均極為講究,門房高大,石砌臺階,門牆多為水磨青磚結砌;室內的廳堂裝飾亦不俗,多有木雕屏風、花架及隔扇等高檔設定。街之前段為互相毗連的屋宇,其中尚存“伍氏宗祠”、 “招氏宗祠”、 “招雨田祠”及招氏“敬賢堂”等建築物;街後段兩旁各有小巷四條,巷內為宅第後三進的住宅,排列整齊,格式統一,均鍋耳式封火山牆,“三間兩廊”式平面佈局,室內設定除個別略有改動外基本為舊貌。東華里是佛山儲存最完好的典型清代街道,是研究佛山地方吏、建築史以及居住習俗等問題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佛山名勝古蹟之西樵山採石場遺址

  西樵山一年四季風光各異:春天,漫山的杜鵑與翠榕蒼松交相輝映,散發縷縷芳香;夏天,涼風習習,令人神清氣爽;秋天,則是滿山盡綠,鳥鳴婉轉,那絳紅色的丹桂花更是香飄數裡;冬天,這兒仍溫暖如春、生機盎然,異草依然吐翠、奇花仍舊放蕾。而用丹桂花製成的桂花酒飲後香味無窮,沁人肺腑,對神經衰弱的患者有一定的療效。 西樵山採石場遺址在西樵鎮西樵山。西樵山是一座古老的死火山,由於火山的作用,形成岩石最適於人類打製石器。根據歷年來對遺址的考古調查及發掘資料表明,是一處分佈面積廣、石器豐富、延續年代長的採石場和石器加工場遺址。已發現十多處,主要分佈在中部鐵泉峰錦巖、南蛇崗東南坡、火石逕、富賢村後坡,鎮頭及佛子廟等地。該文化遺址出土遺物非常豐富,有加工石器用的工具石砧、石錘、琢錘,石器生產工具有石球砍砸器、刮削器、石斧、石錛、石鏟等。多為打製石器,成品比例少,多為殘次品。石器型別可分為以雙肩石器為特徵的打製、磨製石器,另一類以小石核石器,石片石器為特徵的細石器,以其獨特的風格,構成“西樵山文化”。墓葬多發現於貝丘遺址中,已發掘近100多座,仰身直肢葬,以淺穴墓為主,隨葬品不多,有拔牙習俗,這類文化遺存,石器以有肩形為主,陶器以夾砂的圜底釜、圈足罐,陶支腳及泥質的圜底罐,折圈足壺,矮足或高足盤、豆等器形為主,有少量彩陶,幾何印紋陶發達,紋樣達十多種,刻劃符號也較多。

  佛山名勝古蹟之魷魚崗遺址

  魷魚崗遺址在西樵鎮百西西岸村東南處魷魚崗上,面積約1.4萬平方米,1980年全縣文物普查時發現,1985年9月,北京大學考古系學生與廣東省博物館考古隊,南海縣博物館聯合在該遺址進行考古發掘,面積130平方米,文化層堆積厚約1.5米,可分四層,貝殼層一般在第三層,發掘發現了柱洞、灰坑及房屋倒塌遺蹟,出土原始墓葬36座,無棺木,成年人佔多數,也有少量兒童,成年人均高度:女1.55米,男1.57米,均為仰身直肢葬,頭向東110°左右,有拔牙習俗,其中在一探方的墓葬中出現疊壓現象,入骨架因受貝殼鈣質長年累月浸透,部分已被鈣化,出土陶器有夾砂陶、泥質陶的釜、罐、豆、盆等及陶紡輪。陶片紋飾豐富,有曲折紋、雲雷紋、席紋、籃紋、繩紋等,石器有雙肩石斧、石錛、三稜石鏃、石環等,骨器有骨鏃,骨針等,還有水陸兩棲動物遺骨。該遺址對研究我縣原始人類生活習俗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鑑於該遺址文化層豐富,發掘工作結束後,南海縣博物館建簡易房子把整個考古發掘現場保護起來。***6月公佈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佛山名勝古蹟之北湧亭

  北湧亭在南海里水鎮新聯村北湧坊。據傳說,建八角亭純是古代人民“風水”之說所引起,當時裡水豐崗鄉建了一間“馮法師廟”,廟門對著北湧坊,認為對裡水鄉的“丁、財、貴”都不利,於是建一亭以克之,由八坊集資建一八角亭以擋煞,每角代表一坊,這才可保無虞,為了獲得豐年,鄉民乃安奉“禾花娘”神於亭內,每逢農曆二月社日,鄉民都來祈禱拜祭,希望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今神像已無存。亭始建年代不詳,為平面方形、重簷歇山頂,亭內四根木園柱為主體,柱通至頂層,每面的樑架設三個斗拱架託,構成歇山頂,木柱外為四根六面體花崗石簷柱,簷柱矮,內木柱高,簷柱上每面設五個斗拱架,承託瓦簷,瓦簷外伸一米,四簷角往上翹起,亭上層歇山頂四角,下層簷緣四角,故又名八角亭。亭佔地面積64平方米,亭中石簷柱上鐫刻“大清咸豐歲次丙辰***1856***本坊重建,裡市新利店造石”,主樑上刻“大清光緒歲次癸末***1883***拾貳月吉旦重建”,該亭的建築形式、結構別具一格,是我省現存亭式建築中少有的。1978年被公佈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佛山名勝古蹟之石燕巖採石遺址

  石燕巖採石遺址在西樵鎮西樵山獅腦峰東南面,因洞曾盛產石燕得名“石燕巖”,包括“天窗框”、“石屏風”,“石祠堂”等處,石燕巖質多為紅色粗面岩,石料最適合建房子之用,西樵山下有村名“石崗圩”,是當年石匠在此採石到山下圩上作貿易場所而得名,西樵附近一帶的建築、舂臼、石柱、夾柱石,均是此種石料。明以前多為露天開採,明以後發展為洞穴開採以斜井掘進採石,天窗格是此種方法開採,洞內人工採石痕跡明顯,洞中有開採石料留下的支撐柱,橫如列屏, 把洞截分成內外兩進,因長年累月開採及天長日久受侵蝕風化漬水成湖,可泛舟內進,形成洞內“水上汽車”、“水底牌坊”、“石屏風”、“石祠堂”、“天窗框”等景觀。


元宵節的傳統食物有哪些
清朝文人張英的生平簡介
相關知識
廣東佛山名勝古蹟_佛山有什麼名勝古蹟推薦
廣安市有什麼名勝古蹟
廣安市有什麼名勝古蹟
永安有什麼名勝古蹟
淮北有什麼名勝古蹟
湖北黃州有什麼名勝古蹟
建甌有什麼名勝古蹟
賀州有什麼名勝古蹟
賀州有什麼名勝古蹟
佛山傳統春節習俗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