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裝幀封面的形式
書籍裝幀在古代就出現了,那麼你想知道關於有哪些嗎?下面由小編向你推薦,希望你滿意。
1.簡和策
簡和策是我國最早的讀物。公元前,把文字寫在狹長的木片上,稱為木簡,寫在竹片上稱為竹簡,統稱為簡,如現今的“頁”。把文字寫在較寬的竹莖,木板上,稱為牘。
將簡或牘用絲、草或藤編排串連起來,就成為一篇文章,稱為策,策的含意與現今的“冊”相似。策便成為我國最早的書籍裝訂形式。
圖1 早期裝訂——策
2.卷軸裝
以前寫在絲綢織物上的書,稱為縑帛或“帛書”,帛書上可以依文章的長短剪載下來。捲成一卷,稱為卷裝,或把上下兩邊粘在木軸的表面,捲成一卷,就成為一篇完整的文章或圖面,稱為卷軸裝,收藏時捲起來,閱讀時可將掛線扣在牆上,軸拉著帛書攤平。如文章很長,可以分成多卷,現在有的書籍稱“上卷”、“第一卷”等是由卷軸裝延伸出來的,卷軸裝具有我國民族獨特的藝術風格。
圖2 卷軸裝
3.經摺裝
卷軸裝幀的文章,在閱讀和加工,儲存時不太方便,便產生了折本形式。
經摺裝幀就是將一張長幅的書頁按一定的規格,向左右反覆摺疊成一個長方形的冊子,再在其前後兩面裱上硬紙板作為封面和封底,閱讀時只要把它拉開。就成為一本書的形式。這種裝幀最初用於佛教經典,故叫經摺裝。
圖3 經摺裝
4.旋風裝
旋風裝是由經摺裝演變而來的,經摺裝幀是前面一頁和最後一頁分開的,如果把經摺裝的首頁與末頁粘連在一起,閱讀時翻開,遇風時中間的紙頁飛起,猶如旋風,儲存時合攏,成為一本書。
圖4 旋風裝
5.蝴蝶裝
將印有圖文的面紙頁對摺,再把折縫粘連在預製好的訂口條上,形成一本書籍,這是散頁裝訂的最初形式、稱為蝴蝶裝。
圖5 蝴蝶裝
蝴蝶裝是印刷史上第一次把散頁的折縫集中在一邊,形成訂口而成冊。由於蝴蝶裝在鎖線時,線是串在拼貼條上的,所以在書頁的折縫中間沒有線縫,並且在翻閱時可以攤得很平,便於閱讀,現在重要的地圖集,精美的畫冊等,仍有采用這種裝訂方式的。
蝴蝶裝的書頁,適合於單面印刷,圖文向裡對摺,現在地圖集中採用正面印了個雙頁圖,背面印文字說明或印用色較少的單面圖用蝴蝶裝,使正面雙頁圖展開平整。
6.和合裝
和合裝的特點是內芯和封殼可以分開,內芯可以調換,而封殼硬而耐用。在封殼裡層的上下接槽處各相連著一條供串線訂本用的訂條,一般與內芯訂口的寬度相同,上面打孔2~3個***圖6***。裝配使用時,將對摺或單頁組成的內芯,在訂口部位根據訂條上的孔距位置相應打上孔洞,然後用帶子或羅釘與訂口條串起來紮緊,這種裝訂方式稱為和合裝。
圖6 和頁裝
7.包背裝
把印好的書頁白麵朝裡,圖文朝外對摺,然後配頁後,將書頁折縫邊撞齊、壓平。再把折縫對面的級邊,粘著千供包背的紙頁上,包上封面,使其成為一整本書。這樣的裝訂方式稱為包背裝***圖7***。包背裝實是線裝本的前身。
圖7 包背裝
8.線裝本
將單面印好的書頁白麵向裡,圖文朝外地對摺,經配頁排好書碼後,朝折縫邊撞齊,使書邊標記整齊,並切齊打洞、用紙捻串牢,再用線按不同的格式穿起來,最後在封面上貼以籤條,印好書根字***即書名***,成為線裝書。
圖8 線裝書
9.三眼訂
摺好書頁,配好頁,碼撞齊相鄰的兩邊,用重物壓住書頁,手工打眼,穿線打結後,就成為一本書籍的書芯,最後包上封面,再裁切,就成為一本平裝書籍。
圖9 三眼訂
10.鐵絲平釘
將書帖按三眼釘同樣的操作方法,配成書芯後,用鉸絲訂書機將鐵絲穿過訂口的書芯,並在書芯的背後彎曲,把書芯訂牢,再包上封面,三邊切光,就成為書籍。這種裝訂方式稱為鐵絲平訂***writ side-stitching***。用鐵絲訂書籍,因鐵絲容易生鏽,故容易損壞書籍。
兒童書籍裝幀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