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小暑之際,氣候炎熱,小暑節氣有什麼飲食習俗呢?接下來小編和你一起了解小暑節氣的相關飲食習俗吧。

  小暑節氣的飲食習俗

  1、小暑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2、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3、徐州人小暑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伏日吃麵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

  4、小暑還有水面炒麵。所謂炒麵是用鍋將麵粉炒幹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麵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麵可解煩熱,止洩。

  5、小暑“食新”。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

  6、老南京小暑吃藕、黃鱔。俗話說“小暑黃鱔賽人蔘”,老南京講究在小暑這天吃黃鱔。黃鱔生於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後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為滋補味美。中醫認為,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溼,強筋骨等作用。

  此外,民間素有小暑吃藕的習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吃。

  小暑的由來

  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為小暑。也有節氣歌謠曰:“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已經到來,但還未達到極熱的程度。俗話說:“熱在三伏”。我國三伏天氣一般出現在夏至的28天之後,即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曆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小暑預防的疾病

  在炎熱的伏天,最易發生的季節病就是中暑。中暑主要是因為氣溫高,而環境通風差,使體熱不能及時向外發散造成的。此時外出,應調整時間,避免中午高溫時外出。

  有些老人在此季節中常感到煩躁,疲乏無力,食慾減退,甚至頭暈、胸悶、噁心等這些症狀中醫講是“暑傷氣”,民間則說是“苦夏”。對此,可適當進補,以補充身體中氣之不足。並且要保證睡眠的充足,並利用午睡時間,以彌補夜晚睡眠之不足。對於冷飲不可多吃。

  夏季適量吃冷飲可防暑降溫,但冷飲吃得太多,則有害無益。胃腸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就會加快蠕動,縮短食物在胃腸裡的停留時間,直接影響人體對食物營養的吸收。

  同時,由於夏季氣溫高,體內的熱量不易散發,胃腸內的溫度也比較高,如果驟然受到大量的冷刺激。有可能導致胃腸痙攣,引起腹痛。

  對於瓜果也不能過量食用。夏季瓜果對維持人體內酸鹼度平衡有很好的作用。但是,過量食用,會增加腸胃負擔,重則會造成腹瀉。這是由於此節氣中,陰氣已生,所以生、冷、硬的食物便會對腸胃有所傷害。

北京春分養生吃什麼
白露有什麼習俗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相關知識
小暑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
小雪節氣有哪些飲食要點
小暑節氣有哪些養生方法
大暑有哪些飲食習俗
端午節有哪些飲食習俗
芒種節氣有哪些民間習俗
驚蟄節氣有哪些傳統習俗和習慣介紹
春分節氣有哪些具體習俗
中國的立冬節氣有哪些傳統習俗
中國的立冬節氣有哪些傳統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