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課程學習心得感想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6日

  初中的新課程學習,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我們今天的教育是為學生的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新課程的另一目標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方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眾所周知,化學是一門以實驗打基礎的科學,學生要想學好化學,多做一些實驗是必須的,因此我們按照新教材的要求讓學生做了許多探究性實驗。在這一段的實驗教學中,我們有許多成功的喜悅,但也不乏一些深刻的教訓。因此,在此有必要總結一下。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打基礎的科學。我們通過一些探究實驗課感受到了化學奧妙,激發了我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了我們分析問題、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一段時間的實驗,一些同學基本掌握了常見化學儀器的使用方法。實驗操作逐漸規範,我們的動手能力大大加強。更重要的是,通過實驗使我們找到了學習化學、研究化學的基本方法。

  總之,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們進一步總結經驗,取長補短做好今後的實驗。

  篇2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有許多感想,新課程改革已全面展開,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儘快成長起來,不要怕挫折和困難,要不斷學習、反思,不斷充實自己,積累經驗,在實踐中去感悟新課程理念,讓實踐之樹常青。現結合數學教學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新課程提倡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但數學應用意識的失落是我國數學教育的一個嚴重問題,課堂上不講數學的實際來源和具體應用,“掐頭去尾燒中段”的現象還是比比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險、有獎儲蓄、分期付款等經濟方面的數學問題,已日漸成為人們的常識,如果數學教學仍舊視而不見,不管實際應用,恐怕就太不合時宜了。

  在長期的應試教育中使大多數學生只會解答某一種型別的應用題、概念題等,卻不知道為什麼學數學,學數學有什麼用。因此在教學時,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創設有趣的情境教學,進而激發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二、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在教學中,要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告訴學生:“課堂是你們的,數學課本是你們的,三角板、量角器、圓規等這些學具也是你們的,這節課的學習任務也是你們的。老師和同學都是你們的助手,想學到更好的知識就要靠你們自己。”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始終處於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節課下來不但學到了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還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在一定程度上也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真正參加到教學中,讓他們去創造性的學。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篇3

  教學過程中對教材的一個爭論就是:這套教材到底適不適合農村學校的學生?部分教師認為這套教材具有強烈的時代感,知識內容切合學生的英語學習需要 ---口語交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符合當前英語習慣的純正英語。而部分教師則認為這套英語教材不適合農村學校的學生,因為這套英語教材要有六年的小學英語基礎學生才能開始學習。而我們的小學生大部分在小學沒有學過英語。教師又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彌補。再者,這套教材詞彙量多,對於沒一點英語基礎的學生來說難度太大。教師在教學進度上根本達不到新課標的要求。在爭論的最後,各位英語教師達成一致的看法:新課程更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更要加強教學反思,要把教學反思落到細處、實處,注意課堂知識的構建,注重學生的實際能力的考察。下面就新課改談談個人體會:

  一、新課改,新變化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將會給整個基礎教育帶來新的變化。

  1、新的課程目標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是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展為基礎,培養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此次課改的重點是一改過去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趨向,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採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讓學生在體驗、實踐、參與和交流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新課標增加了情感因素、學習策略以及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等方面,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培養學生的終生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技能發展能力,提到了教育成功的核心。

  2、新的教學模式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應該形成一種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應該形成一種民主、開放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3、新的評價機制新的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全面和完整,不但沒有忽視結果性評價,而且著重形成性評價。新標準認為,評價應有利於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考試檢測要有利於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評價機制應包括對課程的評價,對學生學習狀況的檢測,對教師教學的檢測等。

  二、課改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課改形勢是好的 ,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只要表現為:

  1、課堂教學方面的具體問題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也反映出不少的問題。有的緣於教學觀念,有的緣於教學能力,有的緣於教學條件。余文森教授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成績與問題反思》***《課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5期***一文中談到的四大問題,在我們的課堂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具體談四點:教學目標的虛化、教學內容的泛化、教學過程的形式化、教學手段的不合理。

  1.1教學目標虛化新課程確立了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與教學目標,這是發展性教學的核心內涵,也是新課程推進素質教育的集中體現。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十分注重追求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但是,由於對三維目標的設計和操作缺乏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在實施層面上便出現了教學目標的虛化現象。突出表現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知識、技能目標,該實的不實。知識、技能目標是三維目標中的基礎性目標,然而,由於認識上的片面和觀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課堂上,最應該明確的知識、技能目標,反而出現缺失或者變得含糊。第二,過程、方法目標,出現了“遊離”的現象。首先,由於“過程、方法”這一維度的目標,是以往課堂教學所忽略的新要求,一般教師設計這類目標的意識不強,有些教師是有明確的意識,卻在設計和操作中明顯地出現了“遊離"現象:遊離於知識、技能目標之外,遊離於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之外,遊離於學生髮展之外,從而使過程、方法的價值喪失殆盡。第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出現了“貼標籤”的現象。總之,目標的多維化以及對目標的不當定位,致使教師教學中常常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

  1.2教學內容泛化由於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經驗,在實施層面上便出現了教學內容的泛化現象。突出表現在以下三點:第一,教材受到了冷落。不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卻忽視了學生對文字的閱讀理解,過早或過多地補充內容,海闊天空,甚至偏離文字而大談從網上查閱到的資料,大量補充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教材受到了冷落,教學活動失去了認知的支撐。第二,為了情境化而設定情境。情境設定應該自然的,而不能“為了情境化而設定情境”。第三,聯絡實際變成了一種裝飾。教學內容所聯絡的實際,必須是真正的實際,而不是給知識教1.3教學過程形式化新課程課堂教學方式出現了多樣化的景觀,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多樣化的背後,透露出浮躁、盲從和形式化傾向,學生內在的情感和思維並沒有真正被啟用。

  第一,“對話”變成“問答”。可以說,新課程所提倡的對話教學是對傳統獨自式教學的超越。但實踐上,卻有不少教師把對話等同於師生問答。實際上,發生在課堂上的有些師生問答,其實並非真正的教學對話。第二,合作有形式卻無實質。當前大多數課堂裡小組合作學習處於一種自發階段和隨意狀況,不少教師在應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組織形式時偏重於形式,缺乏對其內涵的深刻認識和反思。第三,有探究之形,卻無探究之實。應該承認,這也是當前探究學習和教學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1.4教學手段不合理表現為現代教育技術不用或濫用。農村學校教學手段的運用方面進步不大,甚至有走下坡路的傾向。非但計算機輔助教學未能跟上,就連原有的幻燈、錄音機的使用也越來越少。資訊科技的運用極大地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學科教學。但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集中表現為刻意追求多媒體運用而帶來的課件氾濫,在多媒體課堂,有的課成了一張張幻燈片的播放,一放到底,把過去的“人灌”變成了現在的“電灌”;有的課儼然成了“網咖”,學生各自為陣。我們發現,在課堂上明明是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自實驗完成的,結果卻被課件的模擬演示所代替;明明是需要學生通過文字描述來實現自我想像、聯想、體驗與感悟的,卻被教師精心製作的多媒體畫面同化到一種認知與體驗上去。這些認識上的偏差,亟待澄清;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有效途徑、方法亟待研究。

  2、從學生學習狀態中反映的問題

  2.1初中學生兩極分化十分嚴重在某些學校的課堂觀察中發現,一節課中毫無反應的學生有近20%,似聽非學的也有近20%,只聽不寫的有約40%,只有10%-20%的學生臉上有積極參與的神色。從這樣的情況粗略地估計,40%的學生的學習困難是態度原因,另有40%學生的學習困難是方法原因,這樣的學習狀態令人憂慮是不言而喻的。

  2.2學習心理負擔重學生問卷調查顯示:有近70%的學生認為學習負擔過重。其實,學生不僅因為數量而負擔重,也是因為對學習內容不大感興趣,而導致的學習心理負擔重。其原因主要有:教師的教學不能較好地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體會不到知識的來源與價值;課堂教學、作業從內容到形式都顯得單調枯燥;家長和教師過於看重考試成績導致學生心理壓力大和逆反心理。

  2.3初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嚴重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變化最快的時期。目前教師對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和心理健康瞭解不夠,也缺少該方面的教育能力,往往採用簡單的教化去面對有著紛繁原因的心理問題,導致學生的心理牴觸,早戀、出走現象時有發生。加上家庭教育輔導等方面的欠缺,使得“育人”沒有很好地與“授知”形成配合。

  三、建議與對策

  從調研中,我們深深感到我市初中課程改革的艱鉅與困難,思考並尋求對策是責無旁貸的,本人建議:

  1、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我們今天的教育是為學生的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新課程的另一目標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方式。

  2、改變教師角色新課程要求我們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他們構建一個自主、體驗、探究、合作、交往的學習平臺。那麼學習方式的改變關鍵是教學模式的改變,教學模式的改變又在於教師角色的改變,新課程倡導“任務型”教學模式。要讓學生為完成學習任務而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參與教學活動。在這種模式下,就要轉變教師的角色,才能建立起一種民主的、師生平等的、情感交融的新的學生觀和師生關係。因此對學生來說,教師的角色要由:管理者變為組織者;傳授者變為參與者;控制者變為幫助者;主導者變為引導者;仲裁者變為促進者。對於課程與教師的自身發展來看,教師的角色要由:教書匠變為研究者,教師要學會反思和創新;實施者變為開發者,既是課程的實施者又是課程的開發者;執行者變為決策者。
 

初中學農心得體會
初中新課程學習心得總結
相關知識
初中新課程學習心得感想
初中新課程學習心得總結
初中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初中新課程學習心得
互動新課程學習心得感想
英語新課程學習心得感想
英語新課程學習心得感想_培訓心得
物理新課標學習心得感想
數學新課標學習心得感想
初中教師英語新課程學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