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名狼藉的歷史典故
聲望、名譽;狼藉:亂七八糟,雜亂不堪,不可收拾。形容名譽壞到極點。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蒙恬列傳》:“以其君為不明,以是籍於諸侯。唐·司馬貞索隱:“言其惡聲狼藉,佈於諸國。”,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歷史典故
趙高是秦始皇宮中的一個宦官,懂得獄法,秦始皇提拔他為中車府令。趙高在秦宮中經常教公子胡亥學習獄法、審判方面的知識。有一次,趙高犯了大罪,秦始皇叫蒙毅審理。蒙毅執法無私,判決趙高免官處死。可是秦始皇覺得趙高尚能辦事,不但赦了他,又復了趙高的官爵。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外地,病死在半路上。按理,應由長子扶蘇即皇帝位,趙高卻乘機串通垂相李斯,立秦始皇的次子胡亥為皇帝。
並假傳聖旨,迫使扶蘇自殺。胡亥稱帝,就是秦二世。有一天,趙高對胡亥說:“先王在世時就要立你為太子,就是蒙毅不贊成,我看不如殺了他!”胡亥聽信趙高的讒言,就把蒙毅拘押在代州***今山西代縣附近***。扶蘇的兒子子嬰進宮向胡亥進諫,列舉趙王遷、燕王喜、齊王建殺害忠良引起嚴重後果的事‘實為例,勸說胡亥不要殺害蒙毅,胡亥不聽,仍然派使者到代州,重複趙高的誣陷之詞,要蒙毅自尋死路。蒙毅分辯說:“我根本就沒有在先王面前說過胡亥的壞話。
並不是我怕死,當時的實際情況就是如此!”蒙毅又說“過去秦穆公、秦昭襄王、楚平王、吳王夫差,都曾經犯下殺害忠良的大錯,遭到天下人的非議,弄得‘惡聲狼藉’,佈於諸國,希望胡亥要引以為戒。”那個派去的使者,知道胡亥決意要殺害蒙毅,根本不聽蒙毅的話,仍然把他殺害了。
相關人物
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即秦二世,亦稱二世皇帝,嬴姓,趙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蘇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前210年―前207年在位。胡亥少從中車府令趙高學習獄法。秦始皇出遊南方病死沙丘宮平臺,祕不發喪,在趙高與李斯的幫助下,殺死兄弟姐妹二十餘人,並逼死扶蘇而當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後,趙高掌實權,實行殘暴的統治,終於激起了陳勝、吳廣起義,六國舊貴族復國運動。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趙高的心腹閻樂逼迫自殺於望夷宮,時年二十四歲。
蒙毅***?―前210年***,秦朝時期的,與兄蒙恬同侍秦始皇。在秦國統一中國的程序中,蒙家三代蒙驁、蒙武、蒙恬與蒙毅為秦國攻城略地,出生入死,奪得了幾十座城池,為秦始皇統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蒙毅在內為秦始皇出謀劃策,被譽為忠信大臣。
蒙毅、蒙恬兄弟二人一文一武,蒙恬管軍事在外統兵,蒙毅掌朝政在內輔佐秦始皇,官拜上卿。蒙毅深受秦始皇的親近,外出陪秦始皇同乘一車,居內則侍從秦始皇左右。秦二世繼位後,蒙毅因遭中車府令趙高的讒言陷害,被秦二世囚禁殺害。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為人機智聰穎、敢於直諫、驍勇善戰、體恤百姓、頗有政治遠見,是秦朝皇位的繼承人。秦始皇死後,趙高等人害怕扶蘇即位執政,便偽造詔書,令扶蘇自裁。扶蘇也指詩經中的一種樹、古代兵車上的藩盾和現代的一種藥物。扶蘇***前241—前210***,秦始皇長子,嬴姓,名扶蘇。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雖為嬴姓,卻不叫嬴扶蘇。一稱公子扶蘇,是秦朝統治者中具有政治遠見的人物。他認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對實行“焚書坑儒”、“重法繩之臣”等政策,因而被秦始皇貶到上郡監蒙恬軍。秦始皇死後,趙高等人害怕扶蘇即位執政,便偽造詔書,令胡亥即位。說扶蘇在邊疆和蒙恬屯兵期間,“為人不孝”、“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上書直言誹謗”,逼其自殺。
風馬牛不相及的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