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聖教序特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5日

  王羲之的聖教序在我國曆史上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他對我國裡文化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那麼,關於王羲之的聖教序,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聖教序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王羲之聖教序的特點

  ***1***字數多。全碑共1900餘字,字字精雅飄逸,款款相映成趣,可供學習和臨摹的餘地很寬。

  ***2***字型多。全碑將王羲之的楷書、行書、草書雜糅其間,大膽地搭配、組合、整合,動靜結合,揮灑自如,對後世書法尤其是當代書法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3***變化多。一是筆法十分豐富,楷、行、草、隸、篆各種筆法無不用之其中;二是結字新穎生動,平中見奇,開合有度,欹正相依,靈動多姿;三是重複的字、偏旁部首無不體現變化翻新。據載,懷仁書法欣賞為收集《聖教序》上的碑字,用時長達18年之久,可見其用心之良苦。在書法史上,可以說“集字”是從懷仁開始的。

  聖教序的基本內容

  《聖教序》全名《大唐三藏聖教序》,由唐太宗撰寫。後由沙門懷仁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刻製成碑文,稱《唐集右軍聖教序並記》,或《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因碑首橫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聖教序》。

  唐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二月,玄奘法師在印度求法十七年後,攜梵本佛典到長安,太宗見之甚喜。當年三月,玄奘奉命居弘福寺,並從事譯經。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宗親自為之撰序,皇太子***李治,後為唐高宗***作記,此序和記,與太宗御敕、皇太子箋答、玄奘所譯心經,由弘福寺沙門懷仁從唐內府所藏王羲之書跡及民間王字遺墨中集字,歷時二十餘年,於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刻成此碑,全稱為[大唐三藏聖教序]。碑高九尺四寸六分,寬四尺二寸四分,行書三十行,每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惜今已斷裂。現存西安碑林。

  懷仁是長安弘福寺僧,能文工書,受諸寺委託,借內府王羲之書跡,煞費苦心,歷時二十四年,集摹而成此碑。遂使“逸少真跡,鹹萃其中”。碑文選自王書各帖,如知、趣、或、群、然、林、懷、將、風、朗、是、崇、幽、託、為、攬、時、集等字皆取自《蘭亭序》。由於懷仁對於書學的深厚造詣和嚴謹態度,致使此碑點畫氣勢、起落轉側,纖微克肖,充分地體現了王書的特點與韻味,達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簡靜的境界。”

  當然這種集字的做法也有相當的侷限性。如重複的字較少變化,偏旁拼合的字結體缺少呼應。自此碑以後,效集王羲之書或其他大書法家書的字集為碑刻者不斷出現,如僧大雅集《興福寺碑》,唐玄序集《新譯金剛經》等均為佳作,但仍以《集王羲之聖教序》最為成功。

  傳世宋拓有墨皇本,現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明代劉正宗藏本,現藏陝西博物館;1972年在西安碑林石縫間發現整幅宋拓本;其他還有郭尚先藏本等;均有影印本行世。

  聖教序的書法價值

  都在說“晉人”,“晉人尚韻”也好,“晉人格”也好,都把晉人的書法作為高標。但不知是否有人思考過,以王羲之為代表的晉人書法好在哪裡?這個要搞清楚,不然的話學王羲之學什麼?!

  有人認為是王羲之沾了李世民的光。狂人米芾是很在意晉人的,不僅齋號是“寶晉齋”,論草書時強調要入“晉人格”。這是晉人是高標的佐證。

  談到晉人,談到王羲之,必需要提《集王聖教序》。還要拿出孫過庭大師的二十四個大字:“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這是就字的結構形式而言,在“平正”與“險絕”中協調。《集王聖教序》價值首先是能啟發後學,你能學到很多很多的險絕手法,結構的變化,薛夫彬先生說,後人以至於今人,未有能在變化上超出王羲之的。你只要扎進《集王聖教序》研究,你會學到很多技術環節的內容。這是第一個價值。

  變化的火候如何掌握?“復歸平正”。懂得變化,或者研究過變化的人,在《集王聖教序》中會發現處處有變化。不懂的字的人,沒研究過變化的人,看《集王聖教序》是平和的。這是高手,高手不樂於劍拔弩張,豹頭環眼,就像內家拳,不要搞得架子很嚇人,很張揚。還用孫大師的一句話:“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這就是為什麼要復歸平正,因為是境界與格調。後世在“不激不厲”上做的最好的,我以為是虞世南。八大山人形成個人面貌後的一段時間,是很在意變化的,晚年趨於平和,形成了富於變化而平和的境界。
 

介紹顏真卿的書法
對王羲之為人的評價
相關知識
王羲之聖教序特點
王羲之聖教序碑
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作品圖片
集王羲之聖教序書法作品圖片
臨摹王羲之聖教序作品的圖片
集王羲之聖教序行書圖片
王羲之聖教序高清圖欣賞
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作品
集王羲之聖教序簡介
王羲之書法的特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