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的有什麼養殖方法
河豚為硬骨魚綱魨科魚類的統稱,俗稱河豚。自古以來中國食用的河豚皆生息於河中,因捕獲出水時發出類似豬叫聲的唧唧聲而得名河"豚"。河豚棲息于海洋的中、下層,有少數種類進入淡水江河中。那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小規格魚種養殖技術
1、池塘選擇: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質無汙染、週年水溫變化較小,若用半鹹水或淡水養殖應選擇提水方便、路線短、揚程低的地方建池,池底基本不漏水、滲水,築堤建閘較容易。
2、清整消毒:在冬季或農閒時將池塘中水排幹,挖出池底淤泥,然後自然曝晒,魚種下池前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清塘消毒,一星期後蓄水放魚,並施足基肥以利於浮游生物的繁殖。
3、魚種放養:魚種在室內培育到1.2~1.5釐米,畝放1~2萬尾,運輸時間在7~8小時內可保證成活率,放養時溫度應在18℃以上,注意袋內外溫差不宜過大。
4、餌料投喂:魚種全長3釐米前每畝池塘每天投喂1千克黃豆漿以繁殖浮游生物,同時注意透明度,一般30釐米左右,若餌料生物過多則應注入新水,降低生物密度,保持水質清新。
5、分稀培育:魚種下塘20天后規格可達3釐米,在投喂豆漿以控制餌料生物的同時用鰻料做成黃豆大小的軟顆粒,投喂在灘上以馴化魚種吃食鰻料的習慣,同時分稀進行大規格魚種培育。
大規格魚種養殖技術
1、魚種放養:苗種放養前用5ppm漂白粉或1ppm孔雀石綠消毒10分鐘,放養時溫差不宜過大,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水體交換量大的池塘可適當加大密度,隨魚體生長逐漸捕大留小。
2、苗種馴養:苗種放養一週內用新鮮適口的魚肉、蝦肉、貝肉等作為開口餌料進行馴化,待河魨魚習慣吃食後,逐漸在餌料中拌入人工飼料,並逐漸增加人工飼料的量。
3、餌料投喂:餌料以鰻料為主,每天餌料投喂量佔魚體重的3~7%左右,投喂時需定位、定量、定速、定質,一般日投餌兩次,池中最好搭食臺,以便及時檢查攝食情況。
4、水質調控:池塘養殖應根據水色、水質、透明度、溶氧及魚蝦活動情況不定期加註新水,每月大換水一次以改善水質,同時注意水體溫度變化,另外要注意河豚魚對溶氧要求較高。
5、適時分養:不同大小的魚種搶食能力差異較大,搶食時大個體常常攻擊小個體,嚴重影響小個體的攝食和生長,因而就對不同規格的個體進行分養,分養一般30~45天進行一次。
6、日常管理:每天堅持巡塘,觀察河豚的活動、攝食及水色、水質情況、檢查養殖設施,每天定時測量水體理化因子,如水溫、pH值、溶解氧、氨氮、COD、PO4-P、透明度等。
如何預防河魨中毒
1、河魨魚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有長江第一鮮之稱。河魨魚的食用在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有著悠久的歷史,並逐漸形成特有的河魨飲食文化。日本還將河魨宴視作國宴,招待貴賓。然而,即使對河魨烹調人員進行專業培訓,飯店得到衛生部門許可及實施特許經營,如加工處理不當,還會引起食物中毒及致殘致死事故,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統計在1972~1993年間,僅日本發生河魨中毒者就達1258人,致死279人之多。中國河魨中毒事件較多,最高為1993年,死亡147人。
2、河魨毒素對熱穩定,於100℃處理24小時或120℃處理20~60分鐘方可使毒素完全破壞。中國古書曾記載“河魨出於江海,有大毒,能殺人。”明代黃省曾的《魚經》雲:“凡烹調者,腹之子、目之精、脊之血必盡棄之。”“凡洗宜極淨,煮宜極熟,治之不中度,不熟則毒於人。”這說明在烹調過程中河魨毒素是很難除去。
3、自1990年《水產品衛生管理辦法》頒佈以來,中國的法律規定就禁止食用鮮河魨,這是基於生長在深海的劇毒河魨魚肌肉有毒而作出的防範規定。江蘇省地方標準DB32/T543-2002“無公害家化暗紋東方魨安全加工操作規範”規定該品種的肌肉TTX含量不應超過10MU/克,而其餘部位包括卵巢、肝臟、脾、腎、血液、眼球、膽、胃、腸、心臟、腮均作為有毒廢棄物處理。
鯉魚有什麼生活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