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創業人員事蹟
鼓勵和促進創業,不僅有利於拓寬勞動者就業門路,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還有利於勞動者實現個人價值,在全社會形成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推動社會全面、持續、快速發展。而很多人卻選擇回鄉創業。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80後富二代不啃老種水果建休閒農莊
和許多做農業專案的人不同,景秀大地生態農莊的“莊主”王博,是一名“任性的”80後。套用一句時髦的話,本來可以靠老爸逍遙快活,他卻偏偏選擇了當“泥腿子”。
從一開始踏入這一行,很多人就斷定他“玩”不了多久。如今,4年過去了,年輕的他臉龐上滿是風霜的痕跡,給了當初質疑他的人有力的迴應。
“任性”80後不承父業單幹農業——
種火龍果20萬學費入門買教訓
春光明媚的4月,站在蔡甸玉賢鎮松林村的水泥路上,滿眼的蔬果和鮮花,空氣中飄蕩著甜甜的果香。一排排農莊規劃齊整、錯落有致。這是現在景秀大地生態農莊的樣子。四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湖荒地,雜草叢生。
其實,王博背靠家族企業,父親的公司還是湖北一家行業龍頭企業,接父親的班就有比普通人高很多的起點。但是,大學畢業後,他嘗試走自己的路。賣過房子,做過網路,做過營銷,還在政府部門上過班。“後來接觸到農業採摘園,覺得這一行大有潛力,於是決定從這一行入手。”對於兒子“種地”,開明的父親選擇了默許。“有些喜好是與生俱來的,做過很多事情後,我發現自己熱愛土地,最喜歡農業。”王博對記者說。為此,他在蔡甸拿下1500畝地,開始打造自己的農莊。
五六年前,他就發現武漢市場上火龍果賣得很好,而且與本地橘子桃子等水果相比,經濟效益高很多。他了解到,正常一畝地火龍果產量可達2000公斤。於是,王博決定種火龍果。
2011年,他投入20多萬元試水,從山東引進紅心火龍果。“火龍果為熱帶、亞熱帶水果,我當時考慮,山東冬天的溫度比武漢要低很多,在山東能生長按理在武漢也能生長。”為了給幼苗保溫,王博在幼苗上覆蓋了4層保溫膜。但到了年末成熟之時,他發現自己花了大半年心血,卻一個火龍果都沒有結出來。
懊惱之餘,懂行的專家告訴他,火龍果之所以在山東能生長是因為山東冬天雖冷,但日照時間長,武漢溫度略高,但一下雨就連續陰好多天,影響到植株的生長。要想在武漢種好,必須採取技術措施補充光照和控溫。
這次挫敗後,王博開始惡補水果種植技術,並請來農業專家坐鎮。
不僅賣水果,更要賣服務賣健康——
四季採摘?旅遊休閒農莊具雛形
近年來,採摘遊成為江城旅遊行業的熱門專案,而農戶採摘往往品種單一,較難形成集聚效應。“何不建設一個擁有多種果品蔬菜供採摘,集餐飲娛樂為一體的觀光休閒農莊?”順著這條思路,在農業專家的技術支援下,2012年起,王博在自己的農莊陸續引進了近百種水果,僅葡萄就有11個品種;桃子包括油蟠桃、水蜜桃、黃桃;石榴分軟籽石榴和黑籽石榴;梨有翠冠梨、圓黃梨等。並保證了每個月都有兩種以上的水果供遊客採摘。比如,11月草莓、冬棗成熟,到第二年的4月草莓下架後又有西瓜、桑葚、櫻桃等,6月份桃子成熟、7月份葡萄成熟,10月份葡萄下架後無花果和石榴也相繼成熟了。
正如他所預想的,豐富的品種聚集效應,每年為他的農莊帶來幾萬人的客流。
2014年,除了蔬果採摘,王博開始走觀光旅遊休閒農莊路線,增加了多項遊樂設施,以便遊客來了後能夠停留更久。2015年,農莊全年接待遊客8萬人。“目前農莊還只是一個採摘基地,未來要向景區方向發展,打造華中地區最大的觀光休閒農業採摘園是我的終極目標。”王博信心滿滿地說,“雖然一年接待遊客幾萬人,被很多人誇讚我的水果好吃,但這樣我依然是在賣水果,我要做的是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不單純賣水果,還要賣服務、賣健康、賣品牌。”
二:
種植紅喬薇成功翻盤的千萬“負翁”
創業之路無止境,沿途可能鳥語花香,也可能荊棘密佈。
趙挺勇就是一個經歷過風光與失意的創業者。風光時,他開著保時捷,住著豪華別墅;然而,被成功衝昏頭腦盲目轉行時,卻馬失前蹄淪為窮光蛋;幸運的是,他又從一株觀賞植物中覓得商機,得以東山再起。
A.自信爆棚 身家近億的建築商成“負翁”
趙挺勇1971年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的一個農民家庭。1990年,考上大學卻沒錢交學費的他,跟隨同鄉到上海浦東做建築工人。
憑著聰明好學,他從搬運工一路做到專案經理,1992年下半年開始負責樓盤園林綠化。當時,地產行業慢慢崛起,趙挺勇敏銳地意識到,未來10年房地產絕對是個朝陽產業,心想與其在這裡辛辛苦苦地打工,還不如自己開公司當老闆。
1996年10月,趙挺勇毅然辭職,成立一家建築公司。公司從小到大滾動發展,業務逐漸涉及道路、綠化、房產和市政等領域,到2005年底,趙挺勇的資產已高達8000多萬元。
開著保時捷、住著別墅的他有了更多的想法,“何不在家鄉從事農特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隔行如隔山,朋友們聽說他要做農產品加工,紛紛勸他別冒險去做不熟悉的行當。但是,他卻選擇了一意孤行,於2007年註冊成立一家農特產品有限公司,承包幾千畝水域進行淡水養殖。同時,還一口氣投入6000多萬元,建造上萬平方米的廠房,進行農產品深加工。
趙挺勇養殖鱔魚、甲魚等水產,由於在技術上是外行,加上對市場行情不熟悉,無法把握生產節奏和規律,導致價高時沒有產出。而由於資金需求巨大,趙挺勇被迫將廠房和汽車作為抵押申請銀行貸款,並將建築方面的資金不斷補充到養殖場。但隨著後期投入越來越大,最終資金鍊斷裂。趙挺勇的投資全部打了水漂不說,還欠下外債1000多萬元。
B.引種成功 1萬株紅喬薇成“搖錢樹”
那麼大的產業說沒就沒了,趙挺勇不甘心:自己負債這麼多,一定要找個好專案打翻身仗。
為此,他前往全國各地考察創業專案。正在這時,他的發小從日本回國看望父母。發小告訴他,日本有一種叫紅喬薇的植物,抗風、抗寒、抗蟲,適合各種環境種植。
趙挺勇眼前一亮,突然想起另外一個大家熟知的植物紅葉石楠也是從日本引種,十幾年來在國內創造了數千億元的價值。“如果能把紅喬薇做成紅葉石楠那麼大的產業,不就可以東山再起了嗎?”
2009年春,趙挺勇前往日本考察。他了解到,紅喬薇的葉片全年都是豔麗的紅色,夏末秋初轉為紫紅色、花期長達160天,不但花開豔麗,更集觀花、賞葉為一體。同時,紅喬薇的淨化能力非常強,還具有藥用價值。
2010年,經過發小牽線搭橋,他成功談妥紅喬薇引進事宜,一口氣帶回1萬株紅喬薇苗,在紹興開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農民生活。1年後,他用1萬株引種苗培育出5萬株紅喬薇苗,第二年就有很多園林綠化公司看上了這個新品種。到了第三年,趙挺勇種植成功的5萬株紅喬薇,以每株180元的價格被搶購一空,除去3年投資,他獲得淨利潤700多萬元。
到2013年底,趙挺勇的紅喬薇種植基地已經發展到幾百畝,並在湖北黃岡、荊州等地建合作種植基地,收到的3年-10年紅喬薇苗訂單也接近300萬株。“紅喬薇這種植物很特殊,打算後期進行深度開發,研究其藥用及保健價值,同時做旅遊休閒及科普教育專案。”趙挺勇對記者說。
個體創業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