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行成功的名人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9日

  很多人不滿意自己現在的工作,或許是真的不喜歡,也可能是能力不足。但是轉行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會讓你經常碰壁。雖然困難,但是人的生活中,不就是處處挑戰嘛!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丁磊:愛我所愛,無怨無悔

  丁磊,創辦網易公司。2009年涉足農業。

  他將網易從一個十幾人的私企發展到今天擁有超過3000多名員工,並在美國公開上市的知名網際網路技術企業。2009年,丁磊宣佈了網易要養豬的計劃,把養豬場放在了浙江安吉縣,佔地1200畝,初期計劃規模是10000頭。

  丁磊改行去養豬,一時間成了IT圈子裡的新聞。丁磊說,養豬的想法起源於自己對食品安全和農業的關注,這是“大家都喜歡做的事”。其實背後,是看中了現代農業的商機,丁磊利用其技術特長,將養豬過程在網路上公開,讓過程對公眾開放,利己利民。

  僅這幾點理由,丁磊的“改行”就佔盡了先機,何愁不成功呢?

  篇2:王風林:耐住寂寞,大器晚成

  王風林,店連店CEO。創業前,系河南省鞏義縣公務員。

  一次偶然的出差機會讓他看到了招聘的廣告,於是他扔掉鐵飯碗成功下海成立了保安公司。他曾先後涉足化學淨化劑等領域,中途因專利在國內“水土不服”而失敗,甚至一度被債主追債到家門口。

  不服輸的王風林沒有被現實的困難嚇倒,他瞅準時機,將賭注投在網際網路行業,他四處奔波找客戶,將房子賣掉抵債,全家睡地鋪,終於在熬過了最艱難的兩年後,創辦了國內首家打折網站――店連店。如今的店連店已經發展成為擁有三大業務、即將走向國際市場的門戶打折網站,店連店發展到今天,回想王風林當年的魄力與力挽狂瀾著實令人折服。

  “下海”是一個時代的代名詞。在改革開放之後,由於體制改革,出現了更多的自由空間,很多從事“鐵飯碗”職業的公職人員選擇跳出衙門,投身商海。王風林是這個年代轉行成功的企業家,無論是做政府官員的他,還是下海經商的他,都耐住了寂寞,忍受住了煎熬,憑著對夢想的執著,他攻克了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個障礙,獲得了成功。

  篇3:孫立:“順勢轉行”最明智

  孫立,日本電通集團北亞區人力資源總監,先後就職於日本某銀行和日本某製藥公司、日本電通集團,2007年被日本電通集團派到北京工作。

  25歲在日企工作的時候,孫立就發現懂得公司法務的相關人才很欠缺。於是下決心考研,便考到了京都大學法律系。

  在日本的兩年求學生涯結束後,她進入了日本三菱銀行。後來又到了一家離家近的醫藥公司,做與法務相關的工作。作為一個新成立的部門,公司非常需要新鮮的血液,於是她又順應公司需求,介入了招聘方面的工作。當時恰逢日本電通集團招聘法務代表,上司很看重她之前的招聘及培訓經歷,於是將跨國併購這項業務交給了她。三年後的公司併購整合中,孫立被任命為了公司亞太區人力資源總監。   回顧自己的從業經歷,孫立說,“與其說主動轉行,不如說是被環境影響,順勢轉行的。”

  第一,無論是法務、招聘,還是併購業務,她都抓住每一次時機,充分提升自己。要做有準備的人,及時彌補自身知識短板,努力提升技能,因為機會只青睞於有準備的人。

  第二,要藉助大環境的力量,順勢而為。其實每一次轉行,都是適應公司發展需求而動,如果自己沒有明確的目標要做什麼,不妨靜下心來觀察周圍的環境需要你去做什麼,根據環境的需要來轉行,這樣就會輕鬆很多,危險係數也會減小。

  篇4:李寧:“職業清零”,追求新夢

  李寧,世界公認的“體操王子”,1990 年建立李寧品牌,並在2004年達到16.77億元的身價。

  現在,李寧正領導自己的公司向著品牌國際化的目標闊步邁進。將個人形象轉換成品牌形象,是李寧的成功之處。李寧在自己獲得成功的同時,也為中國民族體育品牌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

  李寧成功的原因雖然有其之前的名望因素,但並非每一名先前有名的人在取得成績之後還有魄力將之前的職業清零,而且在轉行之後還能夠保持原來的奮鬥精神、新鮮感覺以及向上的狀態。李寧將自己先前的輝煌裝進包裹,放在回憶的角落,輕裝上陣,低調做事,高調做人,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第二夢――成為了一名成功的民營企業家。

  篇5:王一涵:堅強面對,勇敢歷練

  王一涵,北京中藝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CEO,北京索卡藝術中心總經理及藝術總監,早年為高校美術系教師。

  王一涵在24歲做了畫廊的總監,目前她的公司負責承辦多屆亞洲最大畫廊博覽會。

  人們認為機會總會眷顧有所準備的人,但殊不知王一涵卻是自己創造了機會。剛到畫廊做總監的時候,畫廊還是開業的初期,鮮有客人上門。她請在建築行業裡工作的朋友找了一份名單,上面是全北京最好的公寓、最好的別墅的地址和電話,並一個個地打過去電話,問能否去辦展覽,就這樣從無到有,總比別人想得多想得遠,讓她成功地挽救了索卡畫廊。

  王一涵是一名愛思考的女性。如果要追尋這位美女CEO成功背後的與眾不同,可能就是她比別人多一份的執著和追求完美,她比別人更用心地對待每一件事情,以及她對藝術無限的熱愛和敬畏。她就是這樣,堅定自己所認定的事,溫軟如玉,卻比玉石多了一份力量,或許用琥珀形容她更妙――歷練風雨後驚豔天地。

  跳槽是指依然從事目前的行業,只是換一家公司或者單位,並不放棄原有的知識、技術基礎。不同於跳槽頻發於剛剛入職的職場新人,轉行大多發生在入職3~5年及以上的中層人士中。他們有了幾年在某一行業的工作經歷,對之前所在行業有了比較深入的瞭解,而之前崗位的上升空間已經不能夠對接自己的期望值,所以選擇新的行業謀求更長遠的發展。

  每一個人,當職業發展到一個臺階的時候,都會或多或少遇到更大的挑戰。20世紀70年代的人面臨著職業上升通道的瓶頸;80年代的人面臨著長江後浪推前浪、自己想要更大的平臺發展的問題;90年代的人則面臨著創新能力與耐挫力的挑戰,他們希望到一個能夠發揮自身才能的崗位上就職。

  篇6:陳年:大膽邁進 敢於嘗試

  陳年,凡客誠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曾擔任《好書》主編,創辦了文化界知名刊物《書評週刊》。

  陳年提前一年大學肄業,賣過鋼材、收集過建材資訊;做過雜誌主編;創辦過刊物。然而就是這麼一個文科生,五年前受朋友之託放棄了自己小有成就的文化事業,一頭扎進一竅不通的網際網路,而且一紮就紮在了網路經濟的核心部分――電子商務,一做就是四年。

  陳年是有文化底蘊的,他獨創了“精選品種、高折扣銷售、全場庫存、快捷配送”的“卓越三步走策略”。陳年也是有夢想、敢於拼搏的。不管面臨怎樣的危機,他的進取心、挑戰性和執著的精神,正是每一個創業家身上必備的素質。

  篇7:楊姝:轉行需要時機

  楊姝,甲骨文亞太區人力資源總監。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出版社編輯,然後是獵頭,後來又進入了人力資源領域。

  從一個打電話給候選人會緊張到忘記該問什麼問題的助理顧問,到能從容面對各種候選人的首席顧問,從招聘專員到招聘總監,她的“轉型”非常成功,這都得益於天時、地利、人和的相得益彰。所謂天時,就是整個行業的大環境、經濟形勢;所謂地利,就是僱主的運營狀況、招聘需求以及與僱主合作的情況;所謂人和,就是對候選人的把握。做好這三點,轉行就不那麼難了。

  首先楊姝是一名性格開朗、溝通能力強的人。初入獵頭行業的她花了大量時間與不同候選人、客戶溝通。楊姝自己回憶那時候之所以能很快適應新的行業,憑藉的是對獵頭這個行業無限的熱情,良好的溝通能力和挑戰自我的勇氣。而楊姝第二次轉行是從獵頭公司到了甲骨文,做招聘專員,也是出於自己對新挑戰的渴望。這些個人品質都是促使其從一個助理顧問成長為首席顧問的重要原因。

  其次,很重要的一點,便是楊姝對新單位的價值觀的認同。在楊姝眼中,甲骨文是一家不停創新、不斷地吸收社會上的頂尖人才的公司。基於這樣的認同,楊姝即便是轉行之後,也依舊能夠帶著激情一往無前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再次,楊姝在每一次轉行的時候,都沒有丟掉自己的人脈。因為之前獵頭公司的人脈,所以初到甲骨文的時候,面臨企業不依賴第三方招聘的現狀,楊姝沒有措手不及。

  最後,楊姝每一次轉行,都遵循“就近原則”。碩士畢業之後她在出版社做的是IT行業圖書的文字編輯,於是第一次轉行時,她選擇的是一家專為IT行業服務的獵頭公司。再後來她到甲骨文公司做內部招聘,也基本上沒有離開與人打交道、閱人的工作內容,獵頭與HR的工作性質沒有太大的差別,轉起行來也比較得心應手。

放下架子而成功的事例
付出汗水成功的事例
相關知識
改行成功的名人故事
誠信獲得成功的名人故事
寬容獲得成功的名人故事
個人努力後成功的名人故事
描寫自信會成功的名人故事
逆境中成功的名人故事_關於逆境和成功的名人故事
逆境中成功的名人故事3篇
逆境造就成功的名人故事3篇
因自信獲得成功的名人故事
關於自信和成功的名人故事